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躺着喝奶小心中耳炎

编辑同志:

我平时总是喜欢让宝宝平躺着喝奶。一次宝宝在床上哇哇大哭,我赶紧塞了奶瓶过去,谁知,这次宝宝不但没有停止哭闹,反而哭得更凶了。后来,宝宝还出现了发热,小手总是去抓自己的耳朵,整个人显得很是烦躁,睡觉时也总是用头在枕头上蹭来蹭去的。再后来,我发现宝宝的耳朵里还有脓液流出来,这才赶紧把宝宝送去医院。结果发现,宝宝居然患上了化脓性中耳炎。医生告诉我,宝宝患上中耳炎是因为我喜欢让宝宝平躺着喝奶这种喂养方式诱发的。为此,我很不解,躺着喝奶为何会诱发小儿中耳炎呢?

广西南宁:贺殆

为何引发中耳炎

在现实中常看到一些家长喜欢把婴儿平放在床上喂奶。殊不知,这种喂养方式潜伏着危险,它极可能会诱发小儿中耳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人说人的耳朵、鼻子、咽喉不是相互独立的吗?怎么喂个奶就导致中耳炎了呢?从解剖结构来看,耳、鼻、咽、喉各个器官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依靠着咽鼓管连通在一起的。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呈密闭状态的,外界的气体不能进入,可是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由于小婴儿的中耳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峡部较宽,管腔较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喂奶时,如果为了贪图省事,让婴儿平卧着,或喂得过多、过急,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奶水就容易从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病情进展危害大

宝宝发生急性中耳炎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鼓膜穿孔而导致听力受损。病情继续发展的话,中耳腔积液中的水分被吸收变得黏稠,可使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可出现渐进性耳聋,或者并发更严重的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囊肿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患有急性中耳炎,应及时送往医院让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细心观察看四点

医生提醒,耳朵痛是中耳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还不会表达的婴儿来说,他们没有办法用语言向家人表达,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平时的细心观察了。


倘若小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需提高警惕:

1.宝宝不肯吃东西了,总是哭闹得很厉害,睡不踏实,老是用手去抓耳朵,或者用头不停地蹭枕头;

2.无原因的发热,体温可升至37.8℃~40℃;

3.耳朵有脓液流出;

4.分泌性中耳炎虽没有脓液流出,但是可造成宝宝暂时性的听力障碍,表现为小宝宝对外界的声音不那么敏感了。

喂奶技巧应知道

新手爸妈们喂奶时,应抬高宝宝的头部及上身,并适当控制奶量及速度,用奶瓶喂奶时注意奶嘴孔大小要适宜。喂完奶后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脸靠在母亲的肩膀上,轻轻地抚拍后背,直到孩子打出奶嗝,再将孩子轻轻放下。放下的时候,取右侧卧位,头部稍稍抬高。


尽量不要刚喂完奶就逗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宜选在喂奶之前进行。一旦孩子发生溢奶,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奶液吸入气道,同时被奶液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更换。


李艳鸣/文   李拓制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岁]-如何防治儿童中耳炎
宝宝不“听话”,留心小儿中耳炎
我家孩子得了中耳炎,加拿大的医生却不给她开药
躺着喂奶易使娃患中耳炎?
求:治疗中耳炎的偏方!
宝宝耳朵痛,警惕中耳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