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陶瓷篆刻,发挥材质之用


摘要:陶瓷篆刻创作,不能仅仅在陶瓷材质的印面上追摹古代镕金铸造或刻凿铜印坯的效果,而应该大胆发挥陶瓷材质自身的特色,表现不同于其他印材的刀法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印面,增强印章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陶瓷印将有可能是展厅时代篆刻发展的推动因素。



中国古代的陶印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所出土的陶印模。所谓陶印模,就是先在陶器上使用拍打压印纹饰的方法形成“母体”,然后在泥巴或陶瓷制成的器皿上钤盖印记——“脱体”,仿佛今人盖章一般,不过呈现出来的不是如印泥般的某种颜色,而是压印出的线条、块面图纹,被称为“陶瓷印”、“封泥印”。这种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的产生,无疑是印章的最初形态。
秦汉时期,印章制作一度达到高峰,篆刻的材料主要有玉石、金、牙、角等,偶有石章,但流传不广。而陶印,因其制作复杂,艺术和技术的要求太高,虽有极少数人用陶瓷烧制成印章流传下来,也不过是偶然为之。
迄唐、宋年间,瓷质印章伴随着制瓷业的繁荣,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提高,但终未形成气候。明代印学家甘旸曾说过:“上古无瓷印,唐宋用以为私印,硬不易刻,其质类玉稍粗……旧者佳,新者次之,亦堪鉴赏。”明清以来,由于石材广泛运用于篆刻,从根本上打破了此前以金属、美玉或牙骨为材刻印的桎梏,民间以石材刻章由此快速推行。
为什么瓷印终不能得到高度的发展?为什么始终未能出现陶瓷印家?为什么明清及近代篆刻大师也未能留下陶瓷印作品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叶蜡石、冻石等相继发现,其作为一种最新印材,较之铜、玉等材,取之更广,刻作起来要得心应手得多,陶瓷材料在印章制作中的可塑性未能引起文士、印人们的足够认识而被充分利用;再者,囿于当时信息、交通的不便,篆刻家们多无缘在陶都、瓷都长期生活,未能及时发现陶瓷材质的利用价值而将其印学活动与陶瓷艺术联姻;更重要的是,瓷印制作难度之大,往往使人却步。至清代时,连瓷印的制作技艺都失传了,以致在我国的印史领域里留下了一段空白与遗憾。
其实,瓷印有着其它印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越性。一是其硬度极高,一旦烧制完成堪称永不磨损;二是其便捷性,拴上彩绳随身携带无破损之虞;三是其观赏性极佳,瓷釉如玉、玲珑皎洁,手中摩挲把玩倍添乐趣。如今,古代的瓷印发现极少,它们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极高。
笔者认为,陶瓷篆刻创作,不能仅仅在陶瓷材质的印面上追摹古代镕金铸造或刻凿铜印坯的效果,而应该大胆发挥陶瓷材质自身的特色,表现不同于其他印材的刀法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印面,增强印章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陶瓷印将有可能是展厅时代篆刻发展的推动因素。
然而,陶瓷与篆刻的结合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模式,它需要将两种艺术同时深化而不是泛化。一方好的瓷印,需要保持金石书画的传统风格,又要发挥晶莹光泽的釉色特征;既需苍劲朴实的印面章法,又要精巧别致的雕塑造型。因此瓷印的创作需要很多精力的投入,比如了解与陶瓷相关的基本知识,通晓陶瓷雕塑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篆刻创作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艺术水平较高作品。

(作者系青年篆刻家 陈维)

本文系《瓷器》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转载,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瓷器杂志——您的掌上陶瓷读本,更多精彩请关注瓷器杂志官方微信号:ciqig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陶瓷印艺术·专访 ∣ 沃兴华:陶瓷印给了我一个新鲜视角
陶瓷印古今之变
创作| 由艺术性到实验性 ——从近三十年的陶瓷印创作说开去
陶瓷押印艺术发展和创新,历史上陶瓷印记的三种表现方法等
访谈 || 王丹:陶瓷印终归是篆刻的艺术
【馨艺堂】印章的材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