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机理 之七——中药是决断性力量

中药是缓慢形成的

人们发现服用某些东西能产生相应的反应,比如发现麻黄有发汗、平喘、利水等功效,这种功效能重复表现,就让医生有某种确信度,可用来改善症状。这些经验经过传承,形成最初的中药体系。

人们不断展开实践,积累经验,发现更多药物和疾病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发展完善理论体系,把中药作用于身体的反应进行概括,如清热解表、理气和胃、化痰除湿、扶正祛邪;后来渐渐共识:不同中药具有不同性味,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这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还认可,中药有归经(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作用)、升降浮沉等特性;又把中药按毒性、虚实、阴阳、寒暑等等特性进行分别。

这类总结提炼有一定的合理性,人们基于实验室研究发现,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动物的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支持先人在朴素状态下的总结提炼。

单一药物并不能应对诸多疾病,组合它们就是必然之举,不同的药物,需要根据其性味归经,根据君臣佐使的规则整合它们。方剂产生了,这是按经验搭配的药物组合,包括药物的种类,和比例的变化,能给医生以更大的自由,和主观上的自信,以更好地打开治病之门。

不断实践中,人们发现,某种中药组合能有效改变满足某些特征的症候群,于是强化了证为代表的概念,在药物这边,相应的特性也加强了。

就这样,药物和理论相互支撑,不断深化发展,丰富完善,病因、病机、疗法、方剂、用药就有机地结合了。

历史来看,中医主要体现为中药的发展,其他处置方法的变化不大,针灸是最成体系的,但和中药相比,就差得远了。早期强调“药治其内,针治其外”,其实《内经》明确记载的用药仅有“十三方”,但很快就蔚为大观,比如1972年出土的一批东汉早期的医药简牍就记载医方30多个,几乎都是复方,用药约100种,可见当时的方药已有相当水平,到现在,发展了数千味中药材,数万个方剂。

对药的理解也逐渐周全,以石膏为例,《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只有38字,唐代《新修本草》有200余字,宋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证类本草》的记载有1500余字,明代的《本草纲目》则达到了3300余字。

中药复杂系统帮助形成蔚为大观的中医理论体系,帮助发展了整体观医学。药物实践需要医学理论的支持,医学理论的繁荣反过来又刺激药物的完善,不断往复,构建了中医大厦。

中药起着决定性作用

任何治病的医学,药物治疗都是主流,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医学观点、医学理论、医学思想,都是主观的,药物是客观的,无论主观怎么想,客观上,需要药物和身体发生反应,这就说明药物的重要性。

在西医来说,核心是西药,其他都是辅助。身体检查,医学诊断,其本质,都是定位哪些生命分子发生异常,以输送最合适的药物分子到对应的地方去。西药就在严格控制西医,工作要围绕这核心展开,理论和工具,不能反应生命分子变化的,就没什么生命力。流行病学调查没法帮助新药开发,就没多大意思;协同学、进化论等思辨的存在,它们不是真的没有意义,无法导向药物治疗,所以被轻轻放在一边。

中药也是中医的核心,中医生命思维的发展孕育中,中药起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和西药相比就能明白这个论点的含义:西药是分子式清晰的化学物品,它对身体的作用被认为是明确无误的,思维被拉向细节,在那儿聚焦,生命之类的概念就没法存在,药物反应需要整体观察以获得认可,但这是次要的辅助,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即便人们有生命的概念,也是从道义出发的一种坚守,无关乎科学认识。

中药就不同,它是丰富多彩的存在,全方位拥抱生命,从多个渠道影响生命,它不支持专注于细节的思维,要求人们脱离具体,培养浑然一体的眼光,从时间、趋势、机变等角度展开思考,在这种体系里,一切所思所想都需要生命整体的支撑和裁决。

这就是中药对生命科学的支撑。假设当时就有大量可用的化学药品,它们的功效明确而不像中药这般复杂,人们就会转而研究身体结构,断不可发展如此丰富而多元的医学理论,针灸疗法也极难出现,最多有稍许的精神疗法留存,正如西医当下的局面。

思维是灵活的,所以医学思想是混杂的,中医也有分解的企图,希望分开理解混杂的事态,西医也在整合观察。按理说,都是面对身体,中西医学都有值得对方借鉴的成分,融合不可避免,长期进程中,两种医学会不断靠近,差别愈发含混。

事实并不是这样,不符合体系思路的冲动都被阻隔了,支撑体系的思路都得到发展,核心因素,主观层面的是整体思维,客观层面的是药物。

生物学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生殖隔离,有了生殖隔离,不同的种群才会形成并发展形成显著差别,反之,种群会愈发含混,最终成为一个物种。药物之于体系,仿佛生殖隔离之于种群,各个体系的药物在牵制着本体系,阻止它吸收另一方的某些特性。

中药强调协同生命而展开,西药强调精确的分子匹配,两种思路看似都能解决医学问题,所以都能支撑相应的理论发展。协同生命,有太多的思路;精确匹配,也有大量工作要做,所以两个方向都有广阔发展空间,它们和上层思想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着发展。

点击加载图片

中药支持简洁的思路

假设太空有颗X星,各方面条件和地球类似,也有地球上的元素,各种物质单独存在,之间没有掺杂,即是说,有各种纯净物,没有天然的混合物。

这星体上不会有植物这样的固定生长的生命,它们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等诸多组分,这些元素,既然没有掺杂在一起,就会分布在各处,幼小的植物,其根系微小,不能接触所有必须元素,只有到处运动的动物才能生存。植物是食物链上的关键环节,缺失这个环节,动物获得营养的效率低了很多。

水、碳水化合物、各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是生命必须的,有少部分动物能自己合成,其他的需要到处觅食,即使是那些需求量极小的物质,也需要定期摄取,只要一种物质缺失或不足量,都会影响正常机能。所以X星上的动物必定极为忙碌,感受器官要极为精妙,能感受体内某种化合物的缺少,和哪些地方能补充相应物质。

生命的大多数能量都用于发展那些感知器官,大部分时间都用去觅食,X星上的生命就没有多少精力向高级阶段进化,只能缓慢发展。地球上的生物则有利得多,能从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中获取需要的物质,更能从植物中获得各种半成品物质,它们的感知就相对简单,它们的进食机制也相对简单。意味着,它们有足够多的能量发展新的能力,快速地向高级阶段进化。

地球和X星的区别仿佛中医和西医。西医相当于X星上的动物,用分子式清晰的物质治疗,只能追求精确,导致庞大的技术体系,无限细分,每个细分领域都很深入,无法快速向更高阶段进发。中医宛如地球上的动物,不用发展极为精细的感知体系,能利用已有生命的诸多优势,谋求对大局的把握,集中精力理解生命。

中药有其存在空间

治疗就是对异常的身体进行改变,基于分子式的方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有几方面的阻碍因素:其一,无法完全了解体内的结构、生理反应,无法认识所有疾病的病理反应、靶点等;其二,疾病在分子层面往往是多种病,通过多个靶点起作用,这方面的研究不易展开,除非技术发生重大进展;其三,以上还是假设人体是现代科学所宣称的,是一台机器,还应当考虑各种外在因素动态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工作更难做;其四,即使上述工作完成,制药工业也不一定能提供对应的药物;其五,即使开发正确的药物,它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影响是如何的,长期影响是如何的,也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既然如此,就有中药的存在空间。

西医通过化学药品实现目的,带来的负面作用需要深思,西药会制造复杂的影响,但人们只关注有限的改进,药物只能做到头痛医头,意味着对生命整体的粗暴对待,比如扰乱甚至破坏免疫系统;药物在获得短期改善的同时,也在制造长期影响,这方面我们关注得还不够;在帮助解决浅层问题的同时,也在制造深层次的麻烦,药物在削弱生命的自身努力,身体某种机能使用得少了,它就慢慢地废弃了。

很多时候,西药是必须的,但不应当过分依靠,它只适合解决某些问题,更多的疾病,更多的生命健康需求还需要协同生命展开,这是中药代表的处置方法的空间。特别是,协同生命的方法可以提前展开,避免进入病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之争的实质和中医的出路
对西药中药化的思考
耿福能: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 - 今日头条 -手机光明网
90%的西药被淘汰,中药为什么千年不变?
为什么中药不能采用双盲实验?
思路花语:中西医药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