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是否矛盾?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是否矛盾?

2015-01-28


过去,对儒学的批判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这就是按照儒学内在元素,包括它的发展动力(学者的思考、研究、争辩),是否能引领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问题。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由欧洲人用坚舰利炮给我们送来,即所谓“西学东渐”。我认为,说从儒学或扩而言之,从中华文化中生长不出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一个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就作出的主观结论。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手工业到了明代已经相当发达,虽没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但工具的进步已经达到农耕时代最先进的水平(有的至今还不能用现代机器代替);民间金融开始出现;南北航运快捷方便。理论建树上,出现了直接继承宋代以后以儒学的一支“永嘉学派”为代表的“义利双行”学说,并有了发展,主张“利生”、“事功”,所谓“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当然,要纠正当今人们在这一点上对儒学根深蒂固的误解,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但是,我坚信:世界上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进步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并不都是线性发展的;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凭着儒学的博大兼容,中华民族不可能必须等着欧洲人给我们带来现代机器和商业。而且,如果中国从自身文化的元素中生长出现代化/工业化,一定不会和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化完全一样,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即和谐、稳定、温和、人性。近两三百年间,中国落后挨打,不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宿命,而在于制度的腐败和由此而造成的封闭,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动力渐渐趋于枯竭,又没有了与异质文化冲撞的外动力。



  概括地说,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在伦理方面主张仁、义、礼、智、信;在世界观方面则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与客观是一个整体,人又是万物中最有灵性、最宝贵的成员。为达到上述理想的境界,就要求人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慎独”;处理个人和群体(“他者”)的关系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平天下”呢?用“王道”。“王道”,简言之,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来吸引、感化他人、他国,善待他人、他国。虽然那时的所谓“国”,还只是诸侯国,但是诸侯国间的关系和现在的国际关系实质上是一样的。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下”逐渐扩大了,所以应该也适用于今天的国际关系。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到了宋儒那里,他们运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格物、致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功夫”),体验到宇宙间在感性上觉得毫无关系的事物间,其实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可见,古代贤哲真了不起,宋儒真了不起,他们所揭示的道理,在当时和以后很长时间里能够理解的人很少,现在技术发达了,信息传输、交通往来越来越便捷了,人们才日益广泛地认识了这个道理;但是一般人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物质和环境范围内。顺便说一下,汉语中的“同胞”一词,原意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但是近代扩展为指同一国的所有人(主要是中国有此观念)。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中国人都是同一父母即同一天地所生,犹如都是同一个母亲的衣胞所育,彼此应该视同骨肉手足,谁也离不开谁。这种思维恐怕来源于对事物生长过程的细密观察。《周易》上就说过:“乾,天也,故称为父;坤,地也,故称为母。”把大地称为母亲,许多民族都是如此,但是把天下之人当作同胞,唯有中国。宋儒不过是把这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哲学化了而已。


  应该注意的是,这反映了一个道理:儒家学说实际是概括了中华大地上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从对伦理道德到对宇宙的认识;也反映了儒家博大的胸怀,虽然以个人修身为起点,但是放至极致,可以大到整个宇宙。因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是广告词,而是基于体验和思辨得出的信念。——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哲学术语解释
一代大儒刘沅及其《槐轩全书》
王阳明的心学精髓是什么?
宋儒“理学”简介
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
承先与启后:站在思想史转折点的韩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