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准儿”的常识|时事话题

“常识”一词,清末已经流行。那时人们用这个概念,关注的是教育普及与通俗化;今天的通行用法,则主要偏重于对一种健全的政治、社会与人生态度的认可。不过,当年章太炎曾写过一篇《常识与教育》,其中讲的一些道理,却是到今天也还适用的。

文章开宗明义:“现在有许多人说:教育的第一步,就是使人有常识。我说这句话是最不错!只可惜他们并不晓得什么是常识。”在章太炎看来,常识是一个“变量”。

首先,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就有不同的常识。读书人对书本知道得多些,其他就懂得很少,不及农工商。“本来士人原是闲民,闲民既然没有事,有空儿去求知识,知识本来应该比农人工人商人富一点。但现在也不过一有一无,照这样看来,就最下级的常识,也是无边,难得理会许多,不是分明为职业所限么?”

其次,还有一个空间或者国别问题。太炎有段话,专门攻击“那一班讲政治的人”,只学了一点“法理学、政治学的空言”,却不懂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熟知“别国的历史”,却“不晓得本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无不如此。讲起理论头头是道——然而,“不晓得本国的历史,就晓得别国的历史”,可说是有常识的吗?他据此下了个断语:“这要本国人有本国人的常识,就是界限。”

章太炎此文有其特殊所指,主要针对当时“好讲常识”的“新学小生”:他们自己并无多少常识,却洋洋以导师自命,把人家都看作有待启蒙的无知汉,其实不过多读了几本教科书而已。对这些话,后人不可胶柱鼓瑟,亦步亦趋,否则就有流于反智的危险;不过,他提出的一些思考向度,却并不过期作废。

常识二字,从字面看,意味着确凿无疑,但太炎提出的,恰是其流动游移的面相。它不是任何“定准”之物,藏于某处,只待我们寻来;一经到手,为人处世,即可一通百通。相反,常识本身就是需要经过一番慎思明辨才能确立的答案,而且绝非一劳永逸,必须充分考量具体的时空与文化环境,一桩一桩地确定。故章太炎的文章实际上涉及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我们以为的“常识”,究竟对谁而言?谁有权指认和命名它?谁能说自己掌握了常识,或有资格指责别人常识不具?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常识并不像听上去那般轻松。如同“真理”(今天有不少人开始对这个大词有了警醒)一样,它也常是一不小心就被“我执”利用,进行乔装打扮的工具,骗人的同时,也往往欺瞒了自己。

可是,不是说常识是人生日用的平实道理吗?如果还需经过苦思冥想,其“常”何在?诚然,我们平时一举一动,皆依赖于头脑中无须思索的假定,多数是从前人那里转手而来的间接知识,若要一一省察考验,恐怕最普通的生活都无法进行;不过,这不等于说思考和日用处于两个互不干涉的分立领域:我们的思考对象,大半由日常生活提供;思考的结果,亦须回应平凡世界的经验。试着对我们遵循的那些习焉不察的“规范”加以省思,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大公至正、不再犯错(因为人的头脑归根结底不过是夹杂着正确与错误见解的混合体而已),但它会给我们提供扩展视野、欣赏另一可能的机会。实际上,常识之所以带有不确定性,是因它能够依境而变、随物赋形;而且正因如此,它才得以与人生日用密合无间:因为生活本来就充满了相似又不同的人与事呀!

如果太炎讲职业那段话是要我们突破我执,后来讲国别那段话就是提醒我们回归自我:有人有我,常识才立得起来。人与我相对而起,不看人家,怎见自家面目;设若连“我”都不知,又如何能够知人?根本来说,常识乃是一些好学深思者从自家性命里体贴出来的道理,因为带着体温,才引发类似情境中人们的共鸣,成其为“常”识。若只从书上观赏别家风景,无力回到自身世界检索验证,即使是常识吧,也是人家的常识,还不是我们自己的。所以,我猜,若章太炎听到伏尔泰笔下戆第德的话:“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我们还是耕种自己的园地吧”,一定会连连点头,许为通达事理的知方之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雪岩的启示全集经典总结
中国人必须掌握的常识(历史类)
不明道理,学一堆知识有毛用
胡雪岩语录
抵制知道主义者,越是常识越容易引发误导,越是常识越需要敬畏
不用而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