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标点符号大全
苏教版小学语文知识大全(NO.7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表:
名称 符号 说明 举例
句号 。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顿号 、 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 : 用来提示下文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问号 ? 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叹号 ! 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引号 “”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书名号 《 》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破折号 ——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续。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省略号 ……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我跺着脚大声喊:“咳!这么冷,小心你的脚……”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句号(。或.),用於陈述句末尾。「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用於疑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又称惊叹号,也叫感叹号,用於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符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逗号(,),亦称逗点,本称读(dòu)号,是表示语句的短暂停顿的标点。「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1]「用在分开复句中平列的句子。」[2]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然而,大部分人都因为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
 
冒号(:),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符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
引号(「」,『』),标示引用、著重、特别用意的符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著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来标示说话、引语、专有名词,或特别用意的词句。」「引号分单引号和双引号,通常先用单引号,如果有需要,单引号内再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行用」「、』『,单双使用原则与横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号标在引号之内。」「引文作用全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下引号之前,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括号(( ),[ ],【 】),又称夹注号,注释使用的符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於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著重号,用於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著重号标明。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间隔号(·),又称音界号,用於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用於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专名号,亦称私名号,用於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  plus 加号;正号
-  minus 减号;负号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is divided by 除号
= is equal to 等于号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is equal to or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等于或约等于号
≈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约等于号
< is less than 小于号
> is more than 大于号
≮ is not less than 不小于号
≯ is not more than 不大于号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号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号
%  per cent 百分之…
‰ per mill 千分之…
∞ infinity 无限大号
∝ varies as 与…成比例
√ (square) root 平方根
∵ since; because 因为
∴ hence 所以
∷ equals, as (proportion) 等于,成比例
∠ angle 角
⌒ semicircle 半圆
⊙ circle 圆
○ circumference 圆周
π pi 圆周率
△ triangle 三角形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union of 并,合集
∩ intersect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 (sigma) summation of 总和
° degree 度
′ minute 分
〃 second 秒
℃ Celsius system 摄氏度 


{ open brace, open curly 左花括号
} close brace, close curly 右花括号
( open parenthesis, open paren 左圆括号
) close parenthesis, close paren 右圆括号
() brakets/ parentheses 括号
[ open bracket 左方括号
] close bracket 右方括号
[] square brackets 方括号
. period, dot 句号,点
| vertical bar, vertical virgule 竖线
& ampersand, and, reference, ref 和,引用
* asterisk, multiply, star, pointer 星号,乘号,星,指针
/ slash, divide, oblique 斜线,斜杠,除号
// slash-slash, comment 双斜线,注释符
# pound 井号
\ backslash, sometimes escape 反斜线转义符,有时表示转义符或续行符
~ tilde 波浪符
. full stop 句号
, comma 逗号
: colon 冒号
; semicolon 分号
 question mark 问号
! exclamation mark (英式英语) exclamation point (美式英语)
' apostrophe 撇号
- hyphen 连字号
-- dash 破折号
... dots/ ellipsis 省略号
" single quotation marks 单引号
"" double quotation marks 双引号
‖ parallel 双线号
& ampersand = and
~ swung dash 代字号
§ section; division 分节
 
 
 
 
 
 
(二)标点符号类

  用法说明:(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1、句末点号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停顿。
  例句:迎风快骑使人感到轻快又有力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2、句内点号
     (1)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停顿。
  例句: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
  (2)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句:我把春天的水仙、兰花,夏天的芙蕖,秋天的秋海棠,冬天的腊梅,当作我的命根子。
  (3)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4)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例句:不久便到了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和讽刺否定等的话。
  例句: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2、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句:《飞红滴翠记黄山》选自《话说长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3、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句: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4、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例句: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

  5、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例句:《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特别提醒:

  (一)问号

  1、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句: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2、连续问句后均用问号。

  例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3、主谓倒装句,句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句: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可用问号。

  例句: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二)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句:这个小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岁。

  2、并列词语之间有“和”“及”“与”等连词,不用顿号。

  例句:商店里陈列着家电服装和日用百货。

  3、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例句:再过七八年,工农业生产将会有大的发展。

  (三)冒号

  1、转述的话不能使用冒号。

  例句:李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2、“XX说”在中间,话在“XX说”前后,不能用冒号,用逗号。

  例句:“嗯,”他终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了。”

  3、短暂停顿不必用冒号

  例句: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勇、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四)引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说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

  例句: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强化训练: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鼠的风格写照。

  B.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C.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和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收的保证。

  D.《宁静而深沉的意境》选自《诗人的羽翼》(三联书店1987年版)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C.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D.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园子里载满了果树,有桃树,有梨树,还有李树……等等。

  C.“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D.请你说说这道难题该怎么解决好。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B.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C.其时进来的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他是游泳的好手。

  D.“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这个道理。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家里为什么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

  B.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C.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D.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青岛的海有春,有夏,有秋,没有凝固封冻的冬。

  D.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真美啊!桂林的山水。

  B.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

  C.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D.乡亲们打出了“楚瑜——欢迎你回家”的横幅,热情欢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乡探亲。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B.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

  C.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D.由于下雨,原定于今天举行的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只好延期了。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他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C.我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一定要竖定不移地走下去。

  D.《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不拱桥。

  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B.家中有一部“评注图象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C.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多美啊?祖国的春天?

  C.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D.《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1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B.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千百年,家喻户晓。

  C.只管多罗嗦做什么?我们有的是洋钱,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

  D.两条路你自己拣吧:给人?还是给钱?

  1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B.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太阳也不知道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D.许多人满怀疑惑,我不用眼睛,仅用手,能感觉出一块冰凉的大理石所表现的动作感情、和美。

  1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C.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两小组。

  D.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1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诺曼底号”慢慢地沉入大海。

  B.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他只管攀登,在无限风光之间。

  C.轰炸机,导弹,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

  D.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等最好吃的荠菜。

  1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一个东西。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脱离实际,关起门来编造故事,这样创作要不出公式化和概念化那才怪呢?

  D.省教育厅在给孙旗村建造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1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目光变得更加深沉些;心地也变得更宽广些。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C.信任具有强大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被充分理解、信任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D.小丽说:“她会真诚地与每一位新同学相处”。

  1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2005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着: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B.他为什么犯错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D.野豆角花,谁不认识?

  2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感人心者在乎真”,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B.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

  C.请您代问爷爷奶奶好?

  D.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然而我的整个身心感觉到,他们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

  2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明天放假,你是去踢足球,还是在家做作业?

  B.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

  C.“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D.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读夜之凉。

  2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B.汤姆不明白为什么乔居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

  C.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深夜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D.比如,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是因为西方人“外向”。

  2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

  B.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

  C.保守落后的人就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人!

  D.那么,电视家和摄影家,是否敢于抓拍一些吃相镜头,搞些集“萃”式的小品,让它曝曝光?

  2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是古代百姓喜爱的节目,尤其受妇女欢迎。因为古代的所谓“闺秀”,平日是不许踏出“闺门”的。(宋代礼教最严,尤其如此)

  B.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任何人都具备?还是只有那些伟人才具备?这在大多数人的脑子是一片模糊。

  C.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D.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一片丘陵。

  2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年头人什么宠物都养,包括猫、狗、袖珍驴子、非洲大蟑螂以及老虎。

  B.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室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

  C.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D.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

  2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分明。至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于中心思想的需要。

  B.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

  C.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物属性。”

  D.人,难于看清自己:即使在今天,即使是普通人,也在所难免。所以说,自知之谓明。

  2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样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

  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问句做标题要不要加问号

标题要力求简洁,因此问句做标题不加问号为好,例如:

  1.现在还有人读长篇小说吗 (是非问)

  2.谁丢了笔记本电脑 (特指问)

  3.是北京,还是上海 (选择问)

  4.她会不会参加歌手大奖赛 (反复问)

  不加问号,读者完全可以看出是问句。

  只有一类问句,即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由陈述句加上疑问语气构成)做标题,一定要加问号。例如:“他得了冠军?”这个句子是对“他得了冠军”这一说法提出疑问。如果不加问号,疑问语气就表现不出来了,会造成误解。

信封上的括号

 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信封上出现了括号,并且很快蔓延开来,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经常收到青年学生的来信。检点过去来信,信封上带有括号“()”的竟占了十分之九。社会上的通信,在信封上使用括号的现象同样很普遍。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重视,如果任其发展,将成为汉语领域的顽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当前在信封上出同的各种括号,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多余的。

  一、把收信人姓名后面的称呼括起来:如“×××(老师)收”“×××(同志)收”“×××(同学)收”等。

  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相当多的一种括号用法。“×××老师收”,实际上是一个主谓句,姓名加称呼这个复指短语作主语,完全没有把其中某个部分括起来的必要。如果信封上的这种称呼需要括起来,那么经常在媒体和通信中出现的“×××主席”“×××书记”“×××市长”“×××经理”等等称呼全部应该括起来,有谁会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呢?

  二、把“收”字括起来,如“×××老师(收)”。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最多的一种用法。南京的一家电视台,天天在屏幕上打出广告,要求观众来信寄:“××频道‘标点’(收)”。“标点”是该吧的一个专栏,电视台要求观众把信件寄给专栏,居然把“收”字也括了起来。1999年11月21日的《扬子晚报》刊载一则征婚启事,要求应征者信寄“××学校 高伟(收)转”。“收”字在这里是动词作谓语,完全不起注释作用,为什么要括起来呢?征婚广告上的“收转”共同作谓语,把“收”字括起来更是毫无道理。

  三、在最后落款中把本人姓氏后面的“缄”字括起来,如“××市××路××号王(缄)”。

  “王缄”在这里也可视作主谓短句,“缄”是谓语,它并不是用来解释“王”。“缄”是“封”的意思,表示这封信是王某把它封起来的。“缄”字上的括号同样用得岂有此理!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

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

  一、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1)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例句(2)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93 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二、分句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3)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例句(4)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例句(3)其实是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二与三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句(4)的“赶快跑、赶快追!”也不是词语的并列,中间应该是感叹号。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

    例句(5)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例句(6)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以上三例中“屈原”、“陶渊明”、“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7)她高兴地跳着、唱着。

    例句(8)他衣着朴素、讲话平和、走路稳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例句(9)我的大嫂美丽、聪明、贤惠。

    以上三例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五、并列词语作补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0)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句(11)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

    以上例句(10)中的“整洁”、“明亮”、“美观”和例句(11)中的“晶莹”、“明丽”、“娇媚”都充当的是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集合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2)全体团员、青年都要发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争取在这次远程拉力赛上取得优秀成绩。

    例句(13)市长在全市规模企业干部干部大会上宣布:要尽快做好亏损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七、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4)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作事情也干脆、利落。

    “干脆、利落”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

  八、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句(15)他已经和朋友商量好,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到杭州西湖、或云南大理旅游。

    例句(16)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该旅游区四大亮点。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九、标题中的词语之间用顿号的。

    例句(1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学年工作思路

    例句(18)吟诵、品位、欣赏——“主体阅读课型研究”

    标题的并列词语一般不用顿号,不仅看起来简洁,读起来也更能表情达意。

  十、误将书名号用作顿号。

    例句(19)最近,我们大家先后阅读了《国家利益》《黑洞》《苍天在上》等反腐败小说。

    例句(20)他一年来,接连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

    在书名号之间应该加上顿号,以表示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以上列举了在顿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十种情况。了解这些,对我们掌握顿号的用法肯定会大有一些帮助的。考生应该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复习和应试中,要特别注意把对标点的运用同对文意和语气等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标点运用的正误。

标点符号一百年

标点符号是我国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将句子断开,能比较好地表达语气和词语性质。如果文章中没有了标点符号,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比较吃力,而且容易误解作者表达的原意。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须由读书人自己断句,用圈和点标明,称之为“句读”。句读从汉朝用到清朝末年,历时2000多年。清末时,有人把国外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参入了我国原有的圈、点的符号。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等10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距今只有百年。但由于当时的保守思想,这些标点符号并没有得到推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古》一书,为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书中也引进了部分新式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胡适、周作人、刘复、钱玄同等人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了12种标点符号,次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其时,虽然一些出版物采用了新式标点,但不少的出版商并不看重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计算稿费时把标点符号除外,当时鲁迅十分反感,故意写了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寄去,使编辑在审稿时极为困难,只得请鲁迅补上标点,并同意标点也支付稿费。

  修辞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400多种报刊仿效。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曾于1951年9月公布了《符点符号用法》,包括14种符号。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本《标点符号用法》,符号增至16种,其中点号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随后又经部分修订,于1995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列为国家标准,通称国标本《标点符号用法》,要求各机关处理文书、报刊出版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以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破折号几种用法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1.筷子头一扎进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2.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
3."馄饨喂----开锅"( )
4.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面请!( )
5.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
6.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
7.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 )
8."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
答案:
D
A
D
C
A
A
A
 
 
句号(。或.),用於陈述句末尾。「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用於疑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又称惊叹号,也叫感叹号,用於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符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逗号(,),亦称逗点,本称读(dòu)号,是表示语句的短暂停顿的标点。「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1]「用在分开复句中平列的句子。」[2]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然而,大部分人都因为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
冒号(:),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符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
引号(「」,『』),标示引用、著重、特别用意的符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著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来标示说话、引语、专有名词,或特别用意的词句。」「引号分单引号和双引号,通常先用单引号,如果有需要,单引号内再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行用」「、』『,单双使用原则与横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号标在引号之内。」「引文作用全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下引号之前,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括号(( ),[ ],【 】),又称夹注号,注释使用的符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於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著重号,用於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著重号标明。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间隔号(·),又称音界号,用於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用於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专名号,亦称私名号,用於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备战」中考语文标点符号题误用典例解析
《2021届高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优秀教学课件PPT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起来回顾下语文标点符号必考知识点,你的标点符号用对了吗?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经典例句分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