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写本中的俗字,是否可取?

俗字,通常是指民间手写的与字书规范化写法不合的汉字字体,而合乎造字基本法则合一般规律的形体则叫“正字”。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字当然也有差别,但即使是在同一时期内,也会因为文献类别、地域差异、雅俗观念、个体情况等因素导致对字型的书写标准和书写精确程度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别。俗字的应用,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甚至在某些时代某些地域的使用还十分普遍、广泛,中古之敦煌就是如此,而对于俗字的研究和整理不但是文字学也是书法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它对于分析汉字构造方式的发展、演变、异化以及汉字造型艺术的研究均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辞源》“俗字”条:“在民间流行的异体字,别于正体字而言。”

《辞海》“俗字”条:“异体字的一种,旧称流行于民间的多数为简体的文字为俗字,别于正字而言,区分正和俗的标准,往往随时代而变迁。”

《汉语大词典》“俗字”条:“旧时是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残卷

郭在贻《俗字研究与古籍整理》则认为:“所谓俗字,是相对于正字而言的,正字是指得到官方认可的字体,俗字则是指在民间流行的通俗字体。而关于正字、俗字,唐朝的颜元孙曾做过如下表述: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乘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在这段话中,颜元孙阐明了正字、俗字以及通用字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他认为俗字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种浅近字体。他所谓的通者,其实也是俗字,只不过它的施用范围更大一些,流延的时间也就相对来说更长一些,换句话说,颜元孙所谓的通者,就是承用已久的俗字。”

蒋礼鸿先生《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论》一文中这样说道:“俗字是对正字而言的。所谓正字,从颜元孙的话来看,可以有下列的意义:第一,是有凭据;而所谓凭据者,实在是总据《说文》,就是说合于前人所认识的《说文》里的六书条例。第二,是不浅近,用于高文大册,是有学问的文人学士所使用的。第三,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正字,是被认为合法的,规范的。那么,俗字者,就是不合六书条例的(这是以前大多学者的观点,实际上俗字中也有很多是依据六书原则的),大多是在平民中日常使用的,被认为不合法的、不规范的文字。应该注意的是,正字的规范即立,俗字的界限才能确定。”

黄征《敦煌俗字典*前言》中定义为:“汉语俗字是汉字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各社会阶层的不规范的异体字……一切俗字都是异体字,俗字是异体字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字形的字只能是正字,不存在它的俗字,不管它的构造多么俚俗或者通俗。反之则不然。异体字并非都是俗字,异体字还包括古今字中的古字或今字、繁简字中的繁体字或简体字、简化字,甚至正字中的另一个。”

由此可见,浩瀚数万卷敦煌写本,堪称俗字之渊薮。

潘重规在《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与俗字之研究》里就曾指出:很多佛教道教的经典是由专业经生写的,尤其是经过了校对勘正的写卷,但俗文学写本和世俗日常文本中,俗字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在数量上所占比例大,而且在使用上也是情况各异,类型多样。

如果从书法字型构造的一般标准和结体空间的基本原则去分类的话,主要是有两种情况:按结字方式分,则有构件替换、笔画减省、笔画增加、部首位移、隶法楷化、楷法草化、避讳、新造等几种方式。下面我们结合字例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书体分类:

1.1、隶书俗体字

事实上,纯粹而又标准的“两汉式”隶书在敦煌写本中意境不常见了,这些情况主要也是出现在晋末、五凉时期的写本中,我们将大体上具有隶书体态和隶书笔法的字样归入此类,其实也正是隶楷转变之初期的字型,或者可以暂时称它为“类隶体”俗字,选出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如“辟”、“尼”、“愛”等。

1.2、章草俗体字

早起敦煌遗书(下限至北魏统一)中有数件卷子,皆在书写过程中不自觉地出现了些许极具章草风味的文字,或者在它撇、捺、横、挑等典型笔画上(尤其凸显在收笔及连带出),或在字型构造之形态上面,比如“分”、“碌”等。

《开蒙要训》

1.3、楷书俗体字

楷体写本占了敦煌书法的绝大部分,所以这种类别的个案很多,总量达到上千,其偏旁替换、部首挪位、增减笔画等各种俗字的构造方式也是最全面、完整的,是俗文字的主题部分。如“骨”、“迥”等。

1.4、行书俗体字

楷体快写,多变成行楷,再速且简者,便成行草,敦煌书法中行楷类、行草类俗字也有不少,如“等”、“粟”等。

1.5、今草俗体字

唐代与五代写卷中,书写速度比较快的人,局部会偶尔出现今草样式的俗字,这种类型的俗字一般在形式上与标准小草差别不大,如“所”、“寒”等。从书法角度而言,草字的正俗体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相对于正书)。

郝茂在《论唐代敦煌写本中的俗字》中表明:“文字的发展变化,不外乎文字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作用,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对自身理据性的维护是受文字本身内部规律的支配;而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在社会的使用中还必然要接受外部褚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权威规范的行政手段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于汉字的理据,遵循汉字的内部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汉字在社会流通的实际情况,这是个别唐代俗字被纳入后世正字书的基本原因……”比如以韵书为例,其正、通、俗之间运用比例和习惯,也是与不同社会时期挂钩的:隋多以六朝俗字,初唐多以唐俗字,盛唐基本上是正通二体,中晚唐则出现了复古的倾向,五代始古字讹字明显增加了。

各类敦煌文献中,从佛经道经,到官府公文、契约籍帐、变文诗词、学童书抄等,俗字运用的频率和广度也是非常强大的,可谓是无处不在啊。俗字运用,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流通的普遍现象了,尤其是在初唐以前和晚唐之后,在官府文书以及碑文刻石之外,同时,俗字始终对正字系统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影响力,虽然大部分俗字是当时被正字系统所排斥的,但是它的生命力依旧顽强。

众所周知,文字是人们使用的信息媒介,一般不轻易改变,这就造就了文字的稳定性,同时,在使用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单纯的守旧,也要有创新改变的一面,就俗字中合理运用造字法则以及拓展空间规律等种种情况,特别是以各种方式仍能够保持正字理据的实例,对我们现在的书法创作有一定的意见和参考价值,而俗字,亦是可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本.《颜真卿干录字书》
简体字的由来 中国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趣读|说说繁体字(一)
碑别字
语言文字规范常识(十六)异体字
通假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