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分享|儿童克罗恩病的诊治与营养管理
吴佩群 耿岚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 51000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和未定型IBD[1]。大约10%CD患者在17岁之前确诊[2]。目前,儿童CD的治疗目标已从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变为实现黏膜愈合和透壁愈合,从而减少肠道损伤[3]。本文将介绍111岁女孩以反复腹痛伴体重不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D病例,分享儿童CD的诊治与营养管理体会。

病例资料

患儿,女,116月,因体重不增伴反复腹痛22020522日入我院消化科。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不增,偶有上腹痛,饱食后明显,可自行缓解,偶有口腔溃疡,约1/年,家长未予重视2月余前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剧烈,前屈位可稍缓解,持续约23 h后可自行缓解,恶心,无呕吐、反酸、嗳气,无腹泻、便血,无发热,无皮疹,无口腔溃疡,无咳嗽、气促。202052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白细胞 24.59×109/L中性粒细胞% 79.3%,血红蛋白 92 g/LC反应蛋白 84.4 mg/L尿便常规、肝肾血气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无异常;腹部B超:回盲部炎症。诊断回盲部炎,予头孢曲松+甲硝唑抗感染治疗,腹痛减轻,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32.68×109/L中性粒细胞% 85.3%,血红蛋白 94 g/LC反应蛋白 90 mg/L考虑治疗效果欠佳,202058日转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 24.6×109/L中性粒细胞% 83.3%,血红蛋白 92 g/LC反应蛋白105.86 mg/L;血沉 91mm/hFER 318.49 ng/mL白蛋白34.1g/L尿常规、大便常规+培养未见异常、免疫6项、凝血4项、肿瘤6项、结核抗体、TSPOT、自身抗体12项、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考虑升结肠穿孔可能,回盲部及升结肠近中肠壁水肿、增厚;腹部CT:回盲部-升结肠下段考虑炎症改变;全消化道造影:右半结肠及回盲部可见多发充盈缺损,相应肠管黏膜增粗,未见明显中,造影剂通过尚可,未见明显梗阻及外漏现象,阑尾显影,形态尚可,管径约5 mm,考虑炎性改变可能。该院小儿消化科会诊后考虑暂不宜行肠镜,予头孢他啶+甲硝唑抗感染,全营养配方奶粉肠内营养,约400500 mL/d2020519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18.5×109/L,血红蛋白 106 g/LC反应蛋白 49.45 mg/L。腹痛明显减轻,偶有恶心,2020521日要求出院。于2020522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腹痛查因;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收入我科。患儿起病以来,精神、反应、睡眠可,胃纳欠佳,大小便正常,近2年体重不增。患儿系G4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2.5 kg,无产伤及窒息史。父母均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及遗传代谢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9 ℃,脉搏 80/min,呼吸 20/min,血压 102/66 mmHg体重19 kg身高124cmBMI12.4 kg/m2神清,精神、反应重度营养不良口唇稍苍白,全身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及糜烂,呼吸平,双肺呼吸音较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颜面部及双下肢无浮肿,肢端暖,CRT 2s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3.9×109/L,中性粒细胞% 76%血红蛋白 93g/LPLT641×109/LCRP 75.11mg/L血沉 79 mm/h,白蛋白 33.8g/LTNF-α14 pg/mLCA-125 40.1 U/mL。心电图、胸片、腹部大血管超声无异常。腹部B超:右下腹腔内弱回声区,考虑为阑尾脓肿。小肠MRE:回盲部、升结肠,部分小肠多发肠壁增厚,考虑炎症性肠病;盲肠区肠壁增厚明显并周围少许腹腔渗液,考虑炎症,未见明确脓腔形成。PET-CT:回盲部-升结肠走形区肠壁不均匀增厚,伴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为感染性肉芽肿,伴灶周系膜炎性渗出性改变;结直肠管腔扩张、积液,伴多发气-液平,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可能;余无明显异常。胃镜:未见异常。结肠镜:回盲部变形,难以辨别回盲瓣及阑尾结构,粘膜充血水肿伴不规则溃疡,覆盖大片白苔,伴有指状息肉样增生(1A-C),余各肠段及肛门处未见异常。病理:回盲部粘膜溃疡,局灶糜烂、坏死,重度慢性炎,不排除克罗恩病。

最后诊断:CDPCDAI 57.5重度活动,巴黎分型A1bL2B1G1

诊治过程:1)抗感染治疗: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入院第9 d开始出现反复高热,血白细胞数上升至50×109/L,反复调整抗感染方案,效果欠佳(2),患儿体温、血白细胞数无明显下降,腹痛渐加重,小肠MRE考虑炎症性肠病,但外院腹部B超示升结肠穿孔可能,为明确诊断,在完善胃肠镜检查前邀请胃肠外科、影像科进行了MDT会诊,讨论是否可行内镜检查。结合患儿病史、查体、胃肠镜结果以及回盲部病理,诊断克罗恩病成立。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儿入院时的体格测量结果,该患儿身高别体重小于P3,存在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在入院当天即开始全肠内营养。我们选择能量密度1kcal/mL的配方奶,目标热量2200 kcal,奶量2200 mL/d。入院后3 d,患儿口服奶量约1000 mL/d,入院第4 d,患儿经口进食欠佳,予胃管鼻饲奶,夜间22点至次日8点持续泵入全营养配方奶粉,白天口全营养配方FSMP(香草口味),1月后总奶量从 910 mL/d渐增加至1830 mL/d,出院时经白天口服全营养配方FSMP(香草口味)达到2000 mL/d,出院后继续口服全营养配方FSMP(香草口味)12周,奶量约2200 mL/d(2)生物制剂治疗:经排除肠结核、肠白塞氏病、肠道肿瘤,明确克罗恩病后予英夫利西单抗100 mg静滴诱导缓解治疗(第026周)。

入院经抗感染、全肠内营养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腹痛缓解(英夫利西单抗后第2 d),血WBCCRP降至正常(类克后第8 d,出院前1 d),在2020629日出院时体重增加至21.4 kg。出院后第14周返院第一次复查,体重增长至23.6 kg,入院前1周患儿开始不配合肠内营养,再次出现右下腹痛,复查结肠镜:回肠末端粘膜未见异常,回盲部变形,回盲瓣充血水肿,环肠腔1/2周深大溃疡,覆大片白苔,伴指状息肉样增生,周围粘膜充血糜烂(1D-F),余各肠段及肛门处未见异常。胃镜与胶囊内镜无异常,复查血白细胞17.5×109/LCRP 102 mg/L,血沉47 mm/h,白蛋白38.1 g/L,同时查英夫利西单抗浓度6.09 μg/mL,英夫利西单抗抗体(—)。考虑患儿体重增长接近25 kg,英夫利西单抗未达到5 mg/kg,复查结肠镜示结肠黏膜未达到黏膜愈合,因此在维持治疗阶段,英夫利西单抗增加至200 mg/次(每隔8周),同时予患儿部分肠内营养(第1424周奶量至少50%,第2538周奶量至少25%),并定期门诊随访。

38周返院第2次复查,体重增长至31.5 kg。复查结肠镜:回盲部变形,回盲瓣充血水肿,升结肠进入回盲部肠腔相对狭窄,粘膜充血水肿伴指状增生(图1G-I。血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沉均正常。

62周患儿开始减停配方奶,无出现腹痛,体重渐增加,第72周体重增长至37.5 kg,身高增长至140 cm

1 A-C第一次结肠镜表现;D-F14周结肠镜表现;G-I38周结肠镜表现。(红色箭头所示为回盲部深大溃疡,蓝色箭头所示为回盲部指状息肉样增生)

2 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讨论

腹痛、腹泻、便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或6个月内类似症状反复发作2次以上,临床上应高度怀疑IBD[1]CD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需排除肠结核、其他慢性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肠道病变[1]。本例患儿在外院查腹部B超示升结肠穿孔可能,未进一步行肠镜检查,未明确病因,转至我院查腹部B超提示阑尾脓肿,但小肠MRE提示炎症性肠病,未见脓腔形成。此时,内镜检查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进行了MDT会诊,认为阑尾脓肿为继发改变,升结肠穿孔证据不足,建议胃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结肠镜下我们发现回盲部独立的不规则深大溃疡,需与肠白塞氏病鉴别。根据2013年白塞氏病的国际分类标准[4],眼部病变、口腔病、生殖器性病各2分,皮肤病变、神经系统受累、血管病变及针刺反应各1分,得分≥4分判断患有白塞氏病。白塞氏病累及消化系统时称为肠白塞氏病,肠白塞氏病的诊断需符合白塞氏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表现,还应有内镜下消化道典型溃疡表现,以回盲部最多见,典型的表现为单发或局限性多发(≤5个)的、圆形或类圆形位置较深的大溃疡,溃疡边缘分明[5]。因此,结合本例患儿临床表现、结肠镜结果及肠黏膜病理,排除诊断肠白塞氏病,克罗恩病诊断成立。

2020ECCO-ESPGHAN儿童克罗恩病指南建议[3],诱导结束未达到预期目标时应优化抗TNF药物治疗方案,主动监测抗TNF药物谷浓度,而不是经验性的调整药物。本例在诱导结束后复查内镜发现结肠黏膜未达到黏膜愈合,我们主动监测英夫利西单抗浓度6.09 μg/mL,英夫利西单抗抗体阴性,因为患儿体重增长已接近25 kg,英夫利西单抗未达到5 mg/kg,故在维持治疗阶段,我们把英夫利西单抗用量加至200 mg/次。

全肠内营养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疗效明确,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促进黏膜愈合[6]BMI<18 kg/m2和白蛋白<35 g/L均可增加英夫利西单抗在诱导缓解期加速清除的风险[3],我们在患儿入院后即开始全肠内营养,纠正患儿营养状态,提高英夫利西单抗在诱导缓解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略,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团队介绍参见:团队推介|临床营养支持团队(NST)-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肠腺癌并结肠
结肠镜下结直肠的正常形态
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技巧
超声探查阑尾技巧
右半结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图片图谱图解,手术治疗方法,诊断小肠、结肠手术
实用贴| 牛人总结的阑尾炎超声诊断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