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大发现:王昭君墓不在内蒙,也许在邯郸成安县!快来看考证过程

经过精心地考证,河北省成安县的李瑞刚老师发现一项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王昭君在晚年匿名逃出了匈奴,从今天的内蒙古逃到河北境内,最后在邯郸市成安县去世。昭君墓不在内蒙,而在成安!

直接证据来自于和王昭君同时代的学者焦延寿所著的易学名著《焦氏易林》,书中有言:“东行西步,失其次舍。乾侯野井,昭君丧居”。

乾侯,古地名,指的是邯郸成安县一带。

“井”的意项里包含:1指古代王侯的墓穴。 2、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所以这两句话说的是:成安的野外的坟墓是昭君死后所葬的地方,或者说成安的乡野是昭君晚年居住的地方。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里的昭君指的是鲁昭公。(公元前514年,鲁昭公如晋求援,晋使昭公居于乾侯以等待消息。其后昭公竟然客死于乾侯。)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焦延寿之所以这样写有他的深意在,就是为了让当时的人误以为他在写鲁昭公,其实是为了告诉后人这个不能说的秘密。

王昭君为什么在晚年会从匈奴出逃,为什么会在邯郸成安去世?

以下是对整个事件的分析。

一、 先从现存的“昭君墓”说起。

大家都知道昭君墓位于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也就是著名的“青冢”。但是有很多历史学家都考证,这并不是真正的昭君墓,而是昭君的衣冠冢。除了呼市南郊的昭君墓,在内蒙其他许多地方都有昭君墓,据统计,这样的昭君墓多达十多座。

为什么“青冢”会是衣冠冢?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昭君墓”?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昭君根本没有死在匈奴,匈奴人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但是昭君身为当时匈奴的“皇太后”,又是一个受大家爱戴的人物,所以谁也不愿意说昭君出逃了,只能说她去世了,只能给她建衣冠冢。因为不知道死在了哪里,所以就有了这么多的昭君墓。

二、为什么史书对于昭君的晚年的记载都是一片空白?

阅遍古籍,会发现,对于昭君晚年的记载是一片空白。她到底怎么了,她什么时候去世的,在哪里去世的,葬在了哪里,都没有记载。这说明这时的昭君已经不在匈奴的宫廷了。如果她依然在宫廷,对于已经贵为皇太后的她,对于为汉匈关系作出巨大贡献的她,历史总是要记载的。这只能说明昭君在晚年从匈奴出逃了。汉朝和匈奴都避讳这件事,所以避而不谈。

三、昭君为什么要从匈奴出逃?

大家都知道,王昭君远赴匈奴和亲,为汉匈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对汉匈都是好事,但是对王昭君个人来说应该是个悲剧。作为一个出自南国的大家闺秀来到朔北,昭君必须得克服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的不适,才能融入匈奴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她不得不先后嫁给两代单于。

从年龄上推算,呼韩耶至少比昭君大三十岁以上,他们共同生了一个男孩,叫伊屠智牙师。不久,呼韩耶去世,他的长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匈奴有“父死妻其后母”的婚俗,昭君被要求再嫁给新任单于。面对这种阵势,受过礼教熏染的她犯难了,她给汉朝皇帝上书,要求返回故土。当时已是汉成帝在朝,“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所以王昭君早就有回汉的愿望,但是和亲使命在身。她不得不留在匈奴。但是到了晚年她落叶思归,一直想回到汉朝。于是她终于在某一天,偷偷逃离匈奴,逃回故土。

而且在历史上也有出家他国的女子回乡的记载:例如西汉时出嫁乌孙的解忧公主晚年携孙归汉,《汉书》就有记载。

四、王昭君逃向何处?

王昭君如果逃回汉朝,肯定是不能再回汉朝宫廷,那她只能有一个目的地:家乡。

而且王昭君从小受到父母的疼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在外漂泊多年之后,她自然要回自己的家乡——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这是她叶落归根的心灵归宿,也是逃往的唯一选择。

资料: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汉景帝于永安三年(公元前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五、王昭君为何会老在邯郸成安?

对于这个问题,看看西汉的地图就会明白。

据《资治通鉴》,王昭君出塞的路线是从国都长安出发,经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冯翊,而至匈奴。若以当时各郡治所为准,则所经约今内蒙古的包头市、杭锦旗、东胜县、陕西榆林县、甘肃庆阳县。

当时的单于庭(指的就是匈奴的王庭), 是随着游牧民族的迁移而经常改变的,。但大致在匈奴中部,现在的包头、呼和浩特一带。如果昭君从单于庭出逃到家乡(今湖北省兴山县),她肯定不会再走出塞时的道路,因为这样会路过汉朝首都长安附近,这对于匿名出逃的昭君当然是不利的。所以为了避开长安,她只能先向东行,绕到太行山以东,从今河北省的北部往南走。(从地图上看,回家乡只有这两条路,她只能选择这条路)。

而且从西汉的地图来看,从单于庭到汉朝境内最近的距离并不是直接往南走,而是向东南方向。因为当时山西和陕西的北部地带是属于匈奴境内的。出逃的昭君在匈奴的路线越长,花的时间越多,越容易被匈奴发现,所以只能选择这条道路。

“东行西步,失其次所”就是记载她出逃的路线,先向东行,绕到太行以东,然后稍微转西,沿着坝上、华北平原往南走,于是“失去了她的第二故乡(指匈奴)”。

昭君沿着华北平原往南走,走到邯郸成安一带,因为年龄(当时她已经人过中年)导致的身体原因或者其它原因,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只好暂时住在成安,最后在成安去世,葬在了成安。

六、为什么焦延寿会知道消息并记载在《焦氏易林》里?

先看焦延寿资料:

焦延寿,汉代的大学者。在汉昭帝时,他出来作官,政绩很好。后来又专心读书,尤其下工夫研究《易经》,一边讲授,一边著书,他写的书叫《焦氏易林》。

焦延寿,西汉梁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字赣。家贫贱,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小黄,为西汉陈留郡之属县,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三老官属上书挽留,得到批准,并使官职增高。最后死于小黄。

焦延寿和王昭君是同时代的人,这个人对于昭君出现曾用诗给过高度评价。焦延寿的《萃之临》和《萃之益》,前者谓: “昭君守国,诸夏蒙德。异类既同,崇我王室。”后者谓:“长城既立,四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焦延寿把昭君出塞看成是为国家筑起了一座长城,并把“交和结好”肯定为和亲的主旨。

这说明他一直很关注昭君出塞这件事情,即使在昭君出塞之后,他也在一直关注着远在他乡的王昭君。昭君出逃之后,他应该可以多多少少感觉到一些什么(因为晚年的昭君就没有任何消息了)。后来他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具体是什么不可考知)知道了昭君的下落(或许也和他在河南任职有关,邯郸紧邻河南)。他知道了昭君的下落,虽然很惋惜,但是不能把这件事情说出去。但他也想让后人知道这件事。于是借研究易经之名写下了《焦氏易林》,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这一段写得很含蓄,让人误以为他在写鲁昭公的经历。

以上就是我对昭君从匈奴出逃,老死在邯郸成安的分析。应该说事情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希望大家能继续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搜集更多的史料。据推断,昭君在河北省经过的路线应该是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也希望沿线的专家们可以进行更多的考证。

这一研究,对于成安,对于邯郸,甚至对于河北都将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青城揽胜6:再游昭君墓
历史上王昭君下嫁三人,最后服毒自尽,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历史上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王昭君死后葬身何处?她在匈奴过得好吗?
昭君出塞: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自今
昭君出塞(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