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类针灸疗法启示录 ——百年前的西医治疗学

世界

类针灸疗法

启示录

——百年前的   西医治疗学

(一)

文献来源:朱兵.世界类针灸疗法启示录——百年前的西医治疗学[J].

针刺研究,2021,46(01):1-7.

朱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全文字数:5958 预估阅读时长:12min

【摘要】各文明古国都有丰富的体表刺激疗法,它的历史和方法与中华文明的针灸外治法基本是异曲同工。本文从世界医学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体表刺激疗法”与针灸疗法的历史演进路径,并呼唤“体表医学”的涅槃。

【关键词】体表刺激疗法;对抗-激惹;针灸;体表医学

 【中图分类号】 R24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 13702/j. 1000-0607. 201019

Revelations of worldwide acupuncture-like therapies : western medicine a hundred years ago

ZHU Bi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somatic therapies (“counter-irritation)in the worldwide ancient civilization countries. Its application are basic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external therap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somatic therapies' and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rom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world medicine and calls a renaissance of modern somatic medicine.

【KEYWORDS】 Somatic therapies; Counter-irritation remedy,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mato-medicine

    1920年代西医治疗学体系才真正确立。1897年, 德国拜耳公司的Felix Hoffman给从柳树皮分离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活性成分水杨苷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并命名为阿司匹林,从而有了清热止痛消炎作用的药物。通过对阿司匹林作用机制的研究,英国药理学家John Vane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阿司匹林年销量超过1000亿片,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1914年,Burn和Dale发现四乙胺对自主神经的神经节有阻断作用(由于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大,很快被其他阻断剂替代),从而有了能够调控内脏功能的方法。1932年,拜耳公司的Domagk发现了磺胺药并首先应用于临床,于1939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荣获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些抗菌药物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以上4种药物的发现、发明和临床应用涵盖和解决了大多数患者的临床问题,从而促成了现代临床治疗学的诞生。

那么,百年前的西方医学是如何治疗疾病的呢?

   医疗自愈行为伴随着整个动物的生命过程,亦即生物的本能。一切医学的起源也是本能医学,而以针灸(包括其他外治法)为代表的体表刺激疗法是触发生命体自愈程序级联反应的“程控开关'。生物体的本能医疗行为是物种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最终构筑出具有完备自愈能力的“体表医学(Somato-Medicine)”。中医针灸外治法已经把这种作用在体表的疗法发挥到了极致。

   在远古、史前和古代,地球家族的共同祖先——不管他们生存在地球的哪个地域,这种外治疗法无疑是一切医疗活动的起点,是医学的启明星。这种疗法也将伴随整个人类的历程直到永远。

   有文字记载以来,体表刺激疗法就赋予了丰富的含义。“counter-irritation'是中世纪Ango-sarxons人创造的一个词,代表一类用于抗炎和医治疼痛的外治方法,是自古埃及以来就为人熟知的一种古老诱导疗法。这个词与Hippocratie采用的“Derivation”(引流、排出,由希波克拉底四体液理论派生出来的治疗理念:疏通体液流注通道)和阿拉伯医学的“Revulsion'(诱导疗法)词如出一辙的医学含义在17世纪合流,而理解更为困难的Derivation和Revulsion逐渐弃之不用【1】根据希波克拉底的格言:如果两种病痛同时在不同部位发生,强者压抑弱者;当一个器官发生病变时使其组织处于一定的激惹状态(irritation),如果人为给予身体其他部位一个刺激加以对抗(counter)可以减轻或祛除该器官原有的病痛,这种效应就称之为“对抗-激惹”(counter-irritation)作用。

01

对抗-激惹疗法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由irritation引起的,irritation 一词的理解既简单又复杂。Gillies 博士[2]在其1895年出版的著作《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ter -irritation》中对irritation 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在希波克拉底-盖伦时代,irritant是引发疾病的要素(πνευμα: mortal soul):导致发炎、诱发疼痛、破坏组织、招引病魔;是Plato和Aristotle哲学体系中的致病实体 (Ens)。而counter-irritation在Gillies时代被了解最深入的是抗炎(counter-inflammation)和抗痛 (counter-dolor) ;即便是现在,我们对其的了解仍然局限于这两个方面。

    Counter-irrritation在希波克拉底医学系统中曾经是公众耳濡目染的一种医治方式,常用的手段是烧灼术(red-hot iron),也发展到采用有刺激性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成分制成膏药贴敷、发疱剂涂搽等。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许多化学制品如氨剂、碘剂也作为对抗疗法的皮肤发疱剂使用。实际上,皮肤发疱最简单方法就是hot-water刺激,Granville【3】在其著作中作了专门介绍,但很可能太过于“民间”从而失去了医学的神秘玄虚感,因此并没有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同。Granville非常强调对抗-激惹部位的选择,基本都局限在病变的局部或附近,即便是内脏疾病,也尽量选择靠近内脏的体表部位。然而,作者似乎也强调体表对抗疗法的“远治”作用:选择那些远离疾病发生部位、且(Hippocrates医学理论的)“体液(humors)”能够流注到的地方(与经络腧穴的理论惊人相似)。作者在发表评论时并没有举例说明,很可能指的是内脏疾病特定的体表部位属“远治”作用,因为从空间上看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距离的(针灸的远治作用也存在同样的疑惑)。生理学家Ross认为:首先,对抗-激惹施加的部位是邻近于原发疾病处,其次是给予人为对抗-激惹的强度。

    在古代医学体系中,对抗-激惹的“皮肤刺激疗法( Epispastics)”是最为普遍的医疗手段,方法千姿百态。无论是古埃及3500年前的Ebers医学纸草文,还是Hippocrates(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的著作,抑或医学著作家Celsus(公元前25年-公元前50年)的8卷文集、Galen(129年-199年) 的《Method of Medicine》, 以及阿拉伯世界的Avicenna(980年-1037年)流传于世的《De Medicina》中,外治法(external medication)的运用都不逊于内治法(internal medicine)。在William Brockbank于1954年出版的《Ancient Therapeutic Arts》专著中,涉及的几乎全是体表刺激外治法(另有灌肠术和静脉注射术)【4】遗憾的是, internal medicine发展成了现在的内科学,external medication却逐渐被边缘化。罗马时代医学泰斗盖伦是娴熟使用体表对抗-激惹疗法的大师;斑螯发疱、干湿拔罐、药膏贴敷、放血和烧灼方法等样样精通,由于他的权威地位,其创立的医疗原则一直持续到17世纪。在Avicenna《医典》的治疗篇中,介绍了多种体表刺激疗法,尤以放血疗法论述最为系统,特别是对全身静脉的选择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对于拔罐吸血法(湿性拔罐),水蛭吸血法的应用也作了充分解说。烧灼疗法的材质、烧灼的强度、部位、术后处理均有完整的注释。这些对抗疗法在炎性反应、疼痛中的应用选项也有涉及。实际上,这类外治法也是当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皮肤刺激疗法主要包括物理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根据Granville和Gillies的总结,物理学方法主要有:热灼法(包括烧灼、熨烫、热绒布敷盖、热水浴、热风冲击)、冷敷冰擦、摩擦(按摩、滚压、叩击、撩痒)、拔罐(干性和湿性)、划痕、放血疗法(刺络、柳叶刀静脉切开、水蛭吸血)、导液法(setons串线引流法,转义为“导脓疗法”:将宽约1cm的导液针穿透皮下,留置一条导液线诱导生脓,并每天拉扯以避免创口愈合;如果脓液不足,可在局部涂抹双子柏或斑瞀素粉)、排液法( issues排出,转义为“排脓疗法”: 通常是在皮下埋植异物导致生脓)【5】。化学(包括药学)方法主要有:植物类皮肤刺激剂(包括芥籽、大蒜、洋葱、辣椒、姜、愈创木酚、荨麻、银莲花、毛茛、烟叶、曼陀罗、大戟科植物、松节油精、樟脑精等)﹔动物类皮肤刺激剂(斑蝥、蚁酸等以及从鹿茸提取的氨化液);矿物类皮肤刺激剂(包括所有无机酸、氢氧化钾、苏打、生石灰、烧明矾、酒石酸锑钾、碳酸、硝酸银、砷氧化物、汞制品、锑化物、醋酸盐或硫酸铜等)。 Granville甚至专门为对抗-激惹疗法所使用的制剂创造了一个词:“Antidynous”以表示它们可能发挥共同的抗“irritation'作用。

    皮肤刺激的轻重主要分为4类:皮肤发红(rubefacients-发红剂,由较弱的刺激剂诱发,伴有局部轻度刺痛),皮肤发疱(vesicants-发疱剂,几小时触发水疱,伴有疼痛)、皮肤脓疱(pustulants-化脓剂,由强刺激剂引起皮肤损伤感染)和皮肤溃烂(caustics-腐蚀剂,由强的刺激剂导致,波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破溃)。

    皮肤刺激的制剂分为:涂剂、搽剂、乳液、脂蜡剂、膏药、泥罨剂、蒸熏剂和药浴剂等。

    皮肤刺激施加的“seat“(位域):近治与远治。近治就是尽量选择靠近病变的部位,远治指的是选择与靶器官病变“相关联”的体表位置。由于Granville所处的时代正是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神经科学的进步很快为体表对抗疗法的部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1858 年,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Brown-Sequard (1818年-1894年)在皇家外科学院会议上发表了“对抗-激惹的生理学机制”的著名讲演:如果要改变任何器官的状况,必须采用对抗-激惹之法,作用于存在明确神经联系的皮肤或黏膜部位。多数情况下,发挥最大效应是相同神经节段支配的部位。如果想引起肾脏的变化,刺激部位应该选择在上腹部皮肤,当发生眼疾时,施加的刺激最好在眶上或眶下神经范围【2】

02

02

对抗-激惹疗法的应用

对抗-激惹疗法的应用

    William Heberden(1710年-1801年)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医生之一。他的病案笔记构成了他对疾病史和治疗的评论基础,于1782年编撰完成(图1),在1802年冠以《Commentaries on the History and Cure of Diseases》(疾病史与治疗评述)书名在伦敦出版【6】。该书多次重印,并被与耶鲁大学图书馆合作的Lederle实验室作为6大经典医学著作在1988年再次出版。

   《疾病史与治疗评述》共102章,前两章分别是饮食和疾病诊疗纲要,后100章收集了100种(类)疾病。采用体表对抗疗法治疗的病种达到51个,占51%。其中采用对抗-激惹方法超过3种以上的有16种疾病,占16%。

    对抗疗法出现的次数:放血疗法78次;发疱疗法65次;排脓疗法19次;拔罐疗法10次;导脓疗法4次。对抗-激惹疗法使用涉及的病种(51个):3腹部疾病、5腹膜病变、7猩红热、9关节炎、11哮喘、12耳疾、17头痛、18间歇性头痛、20舞蹈病、22股部疾患、23皮肤炎症、24Destillatio、29疼痛、30游走性疼痛、33癫痫、34丹毒、37发热、39结核性发热、40肛瘘、43妊娠病、44痔疮、46脑积水、48积液、50肝病、51肠梗阻、57晕厥、60淋巴腺病变、62月经病、63麻疹、64鼻部疾病、66眼疾、68心疾、69中风、70心绞痛、72肺结核、73肠绞痛(?)、76皮肤瘙、77产后病、79风湿病、84 Sputa cruenta(咳血?)、86小便涩痛、87甲状腺肿、90麻木、92咳嗽、95天花、96水痘(?)、97胃病、98眩晕、99呕吐、100喉疾、101尿道病变。

    其中采用对抗疗法超过3种以上的病种(16个):9关节炎、11哮喘、17头痛、23皮肤炎、29疼痛、39结核性发热、44痔疮、60淋巴腺病变、62月经病、64鼻部疾病、66眼疾、69中风、86小便涩痛、87甲状腺肿、98眩晕、101尿道病变。

    未采用对抗-激惹疗法的病种(49个):4流产、6动脉瘤、8口疮、10蛔虫病、13溺水(?)、14 Bristol水、15支气管囊肿、16尿结石、19痈、21髋关节病和溃疡、25 Devoratio、26糖尿病、27腹泻、28指结节、31痢疾、32酒精中毒、35荨麻疹、36 Expergefacticum Clamore et Terrore、38间歇热、41白带、42淋病、45疝气、47狂犬病、49忧郁症-歇斯底里、52胀气与嗳气、53精神病、54肠痛、55尿闭、56舌痛、58腰(?)、59蛔虫、61乳腺病、65恶心、67萎缩性鼻炎、71虱病、74粘液(?)、75前列腺癌、78紫斑(?)、80精子活力、81呃逆、82 Sitis、83痉挛、85脂肪瘤、88里急后重、89睾丸病、91震颤、93痉挛性咳嗽、94 Valetudo conquassata、102子宫病。

    Heberden对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叙述非常精彩。1768 年,他在一次演讲中首次使用源于拉丁文的两个词描述心绞痛症状:angina pectoris,以区分“dolor”(疼痛)和“strangling”(窒息感)。但在他所处的时代该病的治疗并无良药:发作时治疗的药物无非是当时的万灵药鸦片制剂、锑化物等。然而,Heberden似乎对“对抗疗法”情有独钟,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实作者对这种疗法在书中多有批判,特别是认为导液法和排液法过于残忍);他在治疗心绞痛时集合了多种对抗-激惹法:在胸部使用发疱剂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在累及部位贴敷小茴香药膏、涂搽挥发油乳液,在股部实施排液法,同时也可以试用海水浴和冷敷疗法。

   1830年, Baron Larrey[7] 报道了采用体表对抗疗法治疗5例心脏疾患病人的临床观察,每个病例至少采用了两种以上的对抗-激惹方法。特别对一例(病例3)梅毒性心脏病伴严重心绞痛的患者治疗记录较为详实:采用颈静脉放血和臂静脉切开放血,在背部和腰部皮肤划痕基础上实施拔罐(湿罐法);在左胸部实施导液法,当脓液生成后开始施灸,并反复多次使用。先后坚持治疗了8个月,作者认为基本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

    Augustus Bozzi Granville (1783年-1872年)是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图2),他在1838年出版了著作《Counter - Irritation,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对抗-激惹:原理与实践)。作者对Counter- Irrtation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阐述,共有104个论点分析。他认为对抗-激惹疗法并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被“发明”的医治手段,而是在某些条件下自然产生的一种遵循自然规律刺激方法的模仿,以此加快疾病的康复过程。Granville 注重寻找施加对抗-激惹剂的部位,虽然那个时代人们并不清楚内脏与体表存在何种关联,但他确实注意到了内脏被'irritation”时躯体一些部位敏感度增加,而选择这些特殊部位对于提高疗效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幸运明确这一点,但必须深入了解内部器官和体表部位之间所存在的联系【3】

    Granville著作最重要的部分是对5大类、25种疾病的100个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形成了该书有意思的副标题“Illustrated by One Hundred Cases of the Most Painful and Important Diseases Effectually Cured by External Applications';并区分出疗效令人满意的、部分缓解的和基本无效的,为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临床资料。以至该书一再脱销重印(最后一次重印是1902年,距初版已经64年),书评如潮。书评中的一段描述很精彩:在此之前,患者要经历漫长的病痛折磨,日常繁杂的医疗护理,支付昂贵的医治账单。面对Granville倡导的简单体表对抗-激惹疗法,也许会遭受医药行业人员的排斥;但由于起效快捷、费用低廉,公众容易接受这种疗法。然而,制药商可能歇业,医生选择离开,药剂师面临失业【8】。——真类似于针灸疗法的简、便、验、廉。

    该书以“对抗疗法”为治疗手段,但各种体表刺激疗法的使用频度是不一样的。作者对工业革命的化工产品“氨化剂( ammoniated spirituous preparations)”颇为偏爱,并一直在探索剂型的配伍和浓度的筛选以及疾病治疗和患者适应度的关系。

    对抗-激惹方法出现的频度分别为:氨化剂涂抹:172次;发疱疗法:117次;放血疗法:44次(包括水蛭吸血18次,柳叶刀静脉切开放血6次);拔罐疗法:10次;芥籽敷膏:10次;导脓疗法:7次;排脓疗法:6次。同时,该书也有4处提到针刺疗法,认为可用于疼痛和痛风的治疗;15处涉及艾灸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仅2处采用了艾灸治疗癫痫,一例有效,一例疗效不佳。可见当时针灸在西方的应用还仅处于萌芽状态。

   对抗-激惹疗法涉及的病种包括5大类25种:1涉及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病例:(1)急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2)间歇性偏头痛;(3)不明神经痛;(4)痉挛与抽搐;(5)癫痫;(6)痉挛性哮喘;(7)僵直;(8)神经性头痛;(9)牙痛。2主要影响到肌肉软组织病变的病例:(1)急慢性风湿病;(2)腰痛;(3)关节肿痛。3累及循环系统的相关病例:(1)血管性头痛;(2)充血性脑部病痛;(3)咽喉部疾患;(4)心肺炎症。4痛风麻痹:(1)游走性痛风;(2)真性痛风;(3)麻痹萎缩。5外伤与皮肤病变:(1)扭伤;(2)创伤;(3)跌伤;(4)疖肿疮疡;(5)皮肤丘疹;(6)脓疱性皮肤病。

    “牵涉痛”理论的倡导者和系统研究者Head 1896年记录了一位肺结核伴胃部不适患者,在她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上消化道症状时用芥末叶贴敷在出现牵涉痛最敏感的胸部和背部,这些症状很快就被消除【9】

    在科学医学并未成熟的时代,体表对抗-激惹疗法是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可控的小伤害”治疗“内在的、不可控疾病”的明智选择。治疗躯体软组织病变、皮肤病选择的对抗疗法部位应该“尽可能靠近病变区”。对抗-激惹疗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随着现代临床治疗学的突飞猛进,新的药物研发层出不穷,该疗法逐渐受到冷落,但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镇痛方面依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太白宣道于气冲,

 阴陵开通于水道。

——元∙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流注通玄指要赋[M]//黄龙祥,主编.针灸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372.

审核:李宝金 一校:梁靖一

校排:徐润冰 三校:石晓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针灸——兼谈非穴针刺及假针、干针的谬误
中医针灸
什么是针灸疗法?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 道医网
针灸疗法之刺络放血疗法
49.(新)其他疗法(针灸疗法)一
只扎两针,四次便能治愈面瘫,中医针灸有了“新玩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