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言之]心里真相之三:我们为什么都纠结

现在“纠结”是个常用词,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纠结”的意思是说:陷入困惑或混乱状态。可形容人的复杂处境或内心思绪的纷乱状态。

现实中让人纠结的事儿太多了,比方说“选择恐惧症”——在A与B之间摇摆不定,甚至纠结上厕所选哪个包厢。再比方说,常常担心没做对、没做好、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范仲淹同学这么描述“纠结”——“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亦?”。由此可见,“纠结”的时候,生活就没欢乐了。

人为什么会纠结?遇到纠结怎么办?

纠结来源于冲突和不被接纳的可能性——冲突的目标、冲突的价值观、以及不被接受的可能结果。或者说简单点,纠结就是头脑中冲突的价值观在打架。

我在上篇《我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操纵》中提到过,价值观固然重要,但被滥用的价值观工具,通常是一种情绪操控手段。也就是说,从小我们被家长、老师灌输的对错观,多数是一种无意间的情绪操控工具。

人类的共有价值观本来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有“爱和尊重”四个字就足够了,能做到这四个字,世界就和谐大同了。可惜人类总会收到“恐惧与贪婪”本能驱使,希望能够掌握别人。把这个世界搞得无比复杂,最复杂的就是披着“价值观”外衣的对错系统。

从我们小时候起,大人总是担心我们没法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接受,在社会上吃亏。所以教育我们“要听老师话、懂礼貌、守纪律、不要做错事......”。老师则教育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要把所有问题都答对,做到一百分……”。

不仅如此,我们的老一辈还把他们的感受”传授“我们,来代替我们的感受:“这首诗表现了秋天万物凋零的萧瑟气氛”,或者:“这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来代替我们自己对世界的经验:“自私的人太多了,你要特别小心,才不会被别人占便宜。”

这些信息代替了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感受,变成条条框框堆在我们心里,潜移默化地对我们施加着影响,而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并没有经过很好的甄选、消化和整合,变成一套清晰完整的系统,而是像枯枝败叶一样横七竖八地铺在地上,让我们走不动道。

我们在听一首乐曲的时候,可能会去思考“这到底是什么风格”,在去看一幅画的时候,会去思考“这是哪个派别的作品”,在思考间忘了感受;在去看一个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他贴上“好人”、“坏人”,或者“亲切”、“可恶”的标签,戴上有色眼镜,丧失了感知力和同理心。

最致命的是对错系统。从家长、老师到伙伴、老板,都会有意无意用对错系统来控制我们。如果这个对错系统来自于权威,比方说父母和老师,或者来自于我们在乎的人,比方说家人和朋友。我们往往会倾向于接受。这些对错系统因为来源不一,一定会有内在冲突。当一件事情,被我们内心的对错系统解释成相互冲突的答案的时候,我们马上就纠结了。

一个女生被一个男生追求,内心要是产生一堆声音,一个声音说:“这男生家里条件个人条件都挺不错的,一定不要错过”;另一个声音说:“他太不解风情了,跟他在一起真没意思”;还有第三个声音说:“我见过他了,很喜欢,如果我和他分手了,妈妈一定会不高兴”......纠结了......更纠结的是这个女孩子又会去想:“我要是嫁给他,万一生活很无聊,或者将来他对我不好怎么办?”,接下来又会去想:“万一错过了,我找不到更好的,该怎么办?”.......人瞬间就不好了......

纠结不仅会搞得自己很累很没效率,有时候甚至还会拖累周围的人。

人要变得不那么纠结,就是从“怎么做才对”的思路,转化成“我的目标是什么”的思路;从“我害怕......”的思路,变成“我选择我想要的,做了才知道对不对,无论出现什么结果我都接受并总结经验”的思路。

比方说刚才那个姑娘的例子,其实是把“别的姑娘都想要什么”、“我想要什么”和“妈妈想要什么”三个目标搞在一起了。婚恋首先要明确的是“我想要什么”。

我一个大哥说过一句话:“除死无大事”;我另外一位导师说过一句话:“成年人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一味纠结在对错里,不肯犯错,担心后果,人就没法前进。“除死无大事”是让人放下顾虑,勇敢前进;“在错误中学习”,是让人不要逃避错误,而要面对、接纳错误。

最近我们负责业务的小姑娘经常问我:“简总,你觉得这么做对么?”,我经常反问她:“你不要问我对不对,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又是什么?我不关心对不对,我只关心目标如何做到。我不需要你给我一个完美的方案,我只需要你找到一种方法,能够通过不断尝试让效果越来越好。”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只有目标,没有对错,会不会把人训练得不择手段?”,这个担心其实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只要目标本身,有一个爱和善的启始,并且在这个善的启始下不断检讨——我们是否真正在沿着原来的目标前进,路就不会走得太偏。反倒是那些所谓的理性科学,所谓的光明正义,往往背后掩藏了阴谋与罪恶。

不纠结的第二个方面,在于义无返顾,在于能够接受自己过去的选择,产生的后果。人一辈子都在做各种选择,每个选择都有不同的、无法预见的结果。在我们依据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做出选择之后,在心态上接纳由此引发的任何结果,并且始终用积极的行动不断让结果更好,这才是更加有效率的心态。不断去接纳已经发生的,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和行动,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高效、更快乐。

化生命的被动为主动!

我们总被教育“做人要懂礼貌、要彬彬有礼、要绅士”,真的到社交场合,这些教条往往会让我们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即便上过礼仪学校,学过各种中西礼仪,依旧有可能让别人觉得“这个人真假真做作”,这不见得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我把思维转换成:“在社交场合我要照顾别人的感受,创造别人对我的感受”,就会脱离条条框框的限制,依据场合和别人的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许大声吵闹,这样很没教养”的时候,孩子即便表面听从,内心也会产生抗拒和逆反;如果我们把话转换成:“你是不是愿意让别人和你相处的时候更舒服”。或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采取“排斥的态度”和采取“创造的态度”之间的区别。

人越主动,就越有效率、越不纠结。

但凡纠结的时候,都可以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够为我的目标选择和创造什么?我是否愿意接纳由此而产生的任何结果?”

老简最近经常对别人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责”,因为自责意味着不接纳过去的自己,或者不接纳过去的自己制造的结果。这会创造一个“残缺的自己”,让我们过多地关注自我而不是目标。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创造更好的结果”就够了。

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要什么,然后为此而行动。老简的目标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过得更乐呵。


敬请期待心理真相之四:无处不在的洗脑,与如何反洗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了影响人生的2个真相!
不是你做的不对,而是没有找到关键,不明白背后的窍诀,做的再多都是无用功
人生的真相,你不可能一切如意
第五项修炼中关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的解释
如果大家都说人生“应该”这样,你敢活出“真相”吗?
自我的觉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