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35元衣服却喂饱了8亿人,80岁曾霸屏纽约,今天袁隆平再次震惊世界

2017年的第 289 天,司马和你在一起


“海水也能种粮食了!


许多人对科学家袁隆平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小学课本的“杂交水稻之父”上。我们原以为,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坐享清福了。


没想到袁老咧嘴笑说:“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这不,他带领着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海水稻”。意味着数亿亩盐碱地能成为米粮仓。


很多人讲,像袁老这样的男人,放在古代可以“封神”。


今天一大早,

司马的微博就炸了。

1149.02公斤!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




网友的评论也疯了:

“最有作用的世界纪录,诺贝尔奖的无冕之王。”

“为袁隆平爷爷疯狂打call!”

“到了一定程度,我觉得赞美都是废话,

只想给他打钱”......

司马记得才半个月前,

袁老的“海水稻试种成功”,这余温还未消呢。

这不,恰好今天是世界粮食日,

就连南派三叔也来为袁老的海水稻打call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说起来,

袁老对海水稻的研发还得从7年前说起,

当袁隆平代表中国霸屏纽约曼哈顿广场,

所有人都以为,

这老人家功成名就,怕是要退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


80岁,穿着普通格子半袖衬衫,他的脸穿插于杨利伟、姚明和美貌明星之间,作为中国宣传片,在美国时代广场上,一遍一遍循环播放。


几层楼高的屏幕上,纤细英文打出他的名字,像轻微的波纹,荡漾在纽约冬天的寒冷空气里。就是这个名字,深藏在中国人几十年的历史之中,


关于饥饿,关于生存,关于家,国,和天下。


gif版权归属于201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几乎每个中国人,

都在小学课本里读到过他的中文名字,包括司马。

他们叫他:杂交水稻之父,

他们说没有他,

就没有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

他们说他身价1000亿,

他们介绍他时,总说,袁老80多了。

他轻声争辩:

我是80后啊,这一次,

我想在互联网上,让大家吃到我新种的大米。



有点超出司马预料,

这个身价千亿的真正该被称为网红的人,

87岁了还在下地种水稻,

而现在,

他在一个几乎没法种大米的地方,

种出了中国最顶级的米。



但它的开始,却是基于这样一个问题

——未来,你可能吃不上中国人自己的米。

当城市越来越多,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袁老轮番想法子,

先是在海水里种上水稻,

这回他要把盐碱荒滩变良田。



种大米,仿佛成了融在他血液里唯一的使命。


对钱没有欲望,至今穿着百来块的鞋,抽二十块的烟(当然现在戒了)……直到坐到一张桌上,司马仍觉得不可思议。


眼前这个伟人,黝黑,瘦小,和普通农民没有任何区别。



 而袁老的中国梦,

没有人比刘佳音更懂。

佳音形容第一次见到袁老时候,

整个人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

“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

其实,袁老以前的理想并不是种水稻。

我叫刘佳音,袁策公司CEO,

也就是把袁老的米从幕后搬到台前的人。


袁老右边就是我~


年轻时候他一直想当游泳健将。

袁老大学参加游泳比赛,

一游就是武汉市榜首,

结果去成都决赛时候,意外没进前三……

“都怪成都小吃太多咯~

乱吃乱吃,那个肚子吃坏了,得了个第四名,”

他如今87岁还在游泳,完全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还没来得及等来下一个机会,

就遇上了1959年的中国大饥荒。

那时候,路边、桥底、田埂

到处都可以看到饿死的尸体,瘦骨如柴。

而他自己,从未吃饱过一顿饭。

躺在被窝里又一次紧了紧皮带,

他决意,一定要在科研上搞出名堂!

因而成了

“农科院最出名的神经病”。


年轻时的袁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


拿来放大镜,

他对着试验田里十多万个稻穗,

弓腰展开大海捞针式的寻找。

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叫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有了它,才能进行人工杂交。

 

杂交能带来超高量产,袁老的念想,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他曾经在稻田里找到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比一般的穗子大太多,而且籽粒饱满。


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种,

研究有一点进展,就撞上了“文革”。

袁老像盼孩子一样盼出来的秧苗,

一长出来就叫人人扒光了。

去三亚育种那会,怕看不住苗,

他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研究却进入瓶颈,试验了三千次都没成功

 


还差点因为说错话,被批斗。

从此他不敢乱出声,

只专心躲得远远的做科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


回想起来,

为什么袁老这一生对外界给以的好与坏,

始终能荣辱不惊。

大概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

他早已对人生看得清清楚楚。

后来就是你们在课本里读到的,

事情从1970年有了转机。


袁老的助手李必湖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他和两个助手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再三确认,这个寻找了10多年的目标就是它。袁老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


72年,杂交稻成了中国重点科研项目。73年亩产一下子飙到500公斤,75年全国推广……2011年,袁隆平出现在了纽约曼哈顿广场上,以一个似农民的朴素形象,和宋祖英、刘欢、姚明、杨利伟等人站在了一起。


有权威机构估过袁老身价,1008亿。


袁老听完大笑,然后……然后照旧住几十年的老房子,到超市买35块一件的衣服,“一天到晚都是金钱的世界,没有什么意思”。


“你说对不对~”


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


一骑就上瘾,这玩意儿方便呐,从此每天骑摩托车去田里转一圈,成了固定的习惯。


田里的稻子拔苗了,抽穗了,结实了,他就乐呵呵地套上高筒雨靴,跨上摩托车,随着轰隆一声响驶上去田里的小径。头上稀疏的毛发被吹得一抖一抖的。


只不过这些年确实骑不动了,不然还得飙车飙下去。



八十几岁了,看见稻田还会直愣愣地跳下去,一株一株地扒开了看。


每次见到这情景,我都害怕他跌倒自己,但心里更多的是佩服。


袁老这年纪还这么坚持,我心里还犹豫个什么啊。放下那点担心,我从当初公司下派的一个简单的投资人,到创办大米公司做碱生稻,从都市白领一下成了务农的。


这个世界上的成功的有很多种,而那时候,我看到了更有意义的那一种。


想起这一切,我仍然觉得很幸运。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项目就是例行公事的去处理。2002年,从西安财经学院毕业后,我就进入海尔集团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了海尔西南事业部的核心骨干之一。后因结婚生子,我回到了青岛。从2008年开始,我在一家集团公司工作,很快的晋升为集团分管6家分公司的常务副总。那会集团旗下有个投资公司,其中有个投资项目是针对农业的。我才接触到的袁老。


当时我们在做的就是在盐碱地上种大米,

刚上面也说了,

因为现在能用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可这件事几乎没人相信能做成,

业界的人知道,

碱化程度高的地方,几乎没有植物能生存。



关于杂交水稻,业内专家认为种不到北纬35度以上,但袁老认为,这事儿能试试。


他说在山东东营那个地方希望很大。


北纬38°N的东营,黄河从这里流入大海。大量的泥沙,在这里沉淀、淤积,形成了超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土壤里会有很丰富的微生物和矿物质。关键是,一点污染没有。


东营现在种上水稻的样子~


以日本越光、韩国东津

为代表的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

就种在38的纬度上。

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那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呢?


没种水稻之前,东营的地都这样~



按照袁老的研究防范,

我们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

从源头解决种子、土地、研发等问题,

大面积种植碱生稻。


如果种植成功,这片干净的土地可以被很好的存留下来,因为法律上种了3年的耕地可以得到保护。

 

整个过程比我想象得更艰辛。

前期投资了3百多万,

后来我们团队又投入近亿元。

最难的时候,我的员工都知道,

我把车子房子都抵了进去,

结款利息逼的我,简直第二天就要去露宿街头了,

还好,


科研基地和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国内,我敢肯定的说,没有一个米业公司像我们这样干。


还好,一切坚持都有了回报。


无污染的辽阔盐碱土壤,保证碱生稻纯天然。盐碱地都不用除草除虫,所以整个成长过程无需农药。超长生长185天,更多日照。


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米。


我们打破了最高纬度种植杂交水稻的世界记录,连续三年打破高产记录,获得了7个专利、多个荣誉。


种出来的米呢,弱碱性,

对身体好。

有12种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微生物。

味道嘛,你吃过就知道。


曾经一天试吃14种米,就是为了找出我们心目中中国最好的大米。


这样的米,

却甚少被人知道。

外界,

普通人更不知道那个存在于教科书上的人,

87岁了仍然在战斗。

 


始终不肯认老,有记者称呼他老人家,他跳起来说自己是80后。

 

上楼梯从不要我们扶,饭桌上不要我们给他夹菜,每天打排球游泳,睡前要看书,除了很少用手机,也甚少上网,他活得就像一个年轻人。


他常常会和我说他的那个梦:


“杂交水稻的茎秆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饱满,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禾下乘凉,哈哈哈,这个梦我做过两次呢。”



但他还是不可抗拒地在老去。


你和他说话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他每说一句话都需要从胸膛里压上气来。耳朵也变得不像从前那么好,有很多东西我们都要用英语告诉他,英文没有中文里的双关语意,更容易听懂。


87岁高龄,却依然像个年轻人一样,对科研饱含热情,袁隆平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男神!

出席活动后,袁老在后台休息


袁老不该是那个孤独的守候者,他正在做的事,中国粮食问题,至少要被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所知道。

 

所以我想到了互联网的力量。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多袁米的支持者,想让大家知道,其实科研离生活很近,而这份有关未来的事业,和每个人都有关,特别是年轻一代。


今年3月28日,我在开始吧APP线上发起第一次袁米众筹项目,效果出奇地好,达成率4280.29%,认筹者1152人,认筹额为21401441元。



他们,

就是来自袁米首次众筹的部分共建人。


部分共建人合辑。


恰好,今天是世界粮食日,他们想邀请你来,一起为袁米海水稻打call。“海水稻试种成功”、“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最近有太多振奋人心的消息,更多欣喜,他们想邀你一起分享。


“这次,我可以为袁米做点什么?”别急。听我慢慢说来。


你可以助力改良10平方米的盐碱地,成为让这块盐碱地种出希望的“中华拓荒人”。也可以选择成为“镰刀拓荒人”和“犁杖拓荒人”,袁米海水稻与百姓餐桌之间,可能就隔着一个你的距离哦。



让上一代人不再挨饿,

我们感谢袁隆平院士;

让下一代人有更多耕地,我们支持袁老,

最后,引用袁老常说的一句话:

“方向对了,就不要放弃。”

莫论梦想高远,莫负一米执念,

你愿意和我们一起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搜狐公众平台
袁隆平的亩产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谁吃过?有吃过的出来说说?
买1送1!袁隆平团队花4年种出的米,好吃到不输五常
袁隆平:海水稻的“小目标”是亩产300公斤
人类有望在海水中种水稻
此刻,一起送别袁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