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鬃狮---拳架篇之《用意不用力二》

 

好几位朋友问我问题时,都会说一句:您别笑话我。其实谁都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初学时不懂很正常,谁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对于初学拳的朋友,我想说句话:学学洋人,别太把别人当回事儿,谁爱笑谁笑去。

我最初学拳时,肩耸得厉害,所以老师会经常提醒我。后来我发现,其实绝大多数人练拳之初都是耸肩的,这可能跟人类长期进化有关。人类直立行走后,把双手解放了出来,这有利于人类做很多更精细的活。譬如放箭,为了提高精准度,人类就需要动用很多肌肉维持弓的静态,放箭时只能松开捏着箭尾和弦的手指把箭放出去。再譬如绣花,更是只能用手指或手腕的一点力来推动小小绣花针。

长期的训练,把人类训练成不太会用整体力来工作了。甚至我们自觉地用训练强化局部力量的方法来增强我们的能力,现代体育基本都是哪里不够强就练哪里,腿部力量不够我们就负重深蹲,出拳力量不够我们再卧推个几百下杠铃。我认为这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但这真的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吗?至少我知道,这样训练出来的人,不太容易做到用整劲去摸蚊帐,甚至可能整劲是什么都感觉不到。

整劲的问题,包括发劲的问题以后再谈,我们还是来谈谈练习太极拳时很重要的用意不用力。我前面说过,只要你能关注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部位就会渐渐松开。耸肩是每个人练习太极拳的朋友都会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肩不是那么好松的。

有一次在杨浦公园,吴文鑫老师辅导我操练拳架,起势时他就叫停,抚着我的背问我:小戴啊,你的背可以再松下去一点吗?我一关注,果然松下去一截,没想到,吴老师接着说:还可以再松下去一点吗?我继续体会背部,确实还能再松一点。吴老师接着还是说:还可以再松下去一点吗?如此一问一关注有四五个来回,直到我怎么也松不下去了,吴老师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那一次给我印象很深,几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天的情景。

从那以后,我无论走猫步还是练拳架,甚至坐着、站着,都会时不时检查一下:背还可以再松一点吗?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位朋友的练拳心得,他是从关注放松胸口开始的。其实吧,作为一个初学者,各人机缘不同,会从关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开始,我认为都可以。关注多了,这个部位就会一点一点松开,估计是松开后气血从不畅到畅通,从小畅通到大畅通,身体的有些部位会有些特别的感觉,譬如:涨啊、麻啊、热啊、针刺啊、过电啊各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好,会让我们更关注身体的那些部位,而不去瞎想那些旁边楼里的漂亮姑娘。其实追姑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只是练太极拳的朋友大部分都已成家立业了,我就不介绍了,免得给大家添乱。

随着练拳时日的积累,行拳时,关注自身的部位应该是越来越多。如果您关注的部位没增加,您一定惦着旁边练扇子舞的大妈了。不过我们有没有想过,前辈们叮嘱我们关注哪里最重要呢?明天接着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肤可竖箭 皮毛要攻
太极拳拳理名词录(2)
“悟”拳【转】
太极拳中的松则沉
谈谈“用意不用力”
太极中的松则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