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项目经理应该掌握的99种武器之20 : 用户故事地图

在学习用户故事的地图之前,先让我们来学习用户故事的概念

什么是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是指用户来描述用户渴望获得的功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端到端交付。用户故事通常的表达格式为:作为一个<用户角色>, 我想要<完成活动>, 以便于<实现价值>。

一个完整的用户故事包含三个要素:

  1. 角色(who):谁要使用这个
  2. 活动(what):要完成什么活动
  3. 价值(value):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能带来什么价值

“用户故事”源于1996年Kent Beck提出的极限编方法(《Agile Development》,中译名《敏捷开发的艺术》)。在2004年,敏捷大师Mile Cohn在《User Stories Applied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中译名:《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一书中,正式定义“用户故事”这一概念,并提出著名的“INVEST”特点。

一个好故事的INVEST原则:

  • 独立性(Independent):最好用户故事不要彼此依赖。
  • 可协商(Negotiable):故事卡片是一种提醒,团队成员应该基于此对话,而不是把故事卡片看做确定性的需求。
  • 具有外部价值(Valuable):避免仅仅对开发人员有价值的故事。
  • 可估计(Estimatable):用户故事规模适中,对应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得到澄清,从而可以估计用户故事的规模。
  • 小(Small):即将开发的用户故事应该足够小,从而能便于迭代、便于调整优先级,便于需求澄清,等等。
  • 可测试(Testable):可测试的故事意味着需求是清晰、可验证的。

好的用户故事应该具备的3C原则。

《用户故事地图》中,介绍了一个好的用户故事所应该具备的特性:3C原则。

(1)卡片(Card):用户故事一般在小卡片上写着故事的简短描述,规则和完成标准。

卡片的正面书写故事的描述,格式为:作为一个<角色>, 我想要<完成活动>, 以便于<实现价值>描述需求;卡片背面书写完成用户故事的规则和完成标准,格式为:Given…When…Then。

(2)交谈(Conversation):用户故事背后的细节来源于和客户或者产品负责人的交流沟通;确保各方对故事的理解正确。

(3)确认(Confirmation):通过验收测试确认用户故事被正确完成。

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故事地图可以看做是用户故事的升级版本,用户故事地图已经成为敏捷需求规划中的一个流行方法。用户故事地图可以将你的backlog变成一张二维地图,而不是传统的简单列表。用直白一点的话讲,用户地图是在特定场景下,贴在墙上的(可视化)一系列用户行为的集合。

一个用户故事地图的典型样例如下:

用户故事地图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团队召集

主持人召集3-6人左右的团队,要求参与者有比较丰富的业务及产品经验。提前准备好便利贴、笔、白板等道具

第二步:背景介绍

产品发起人或者主持人对本次会议的目的进行介绍,描述用户的画像,并介绍大概的用户需求

第三步:静默头脑风暴

全体成员使用便利贴,每个人将自己对于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穷举,要求格式为动词+名词形式,例如打开手机,输入用户名,输入密码等等,此过程要求大家不做相互的交流,保持静默。

第四步:汇总创意并分组

请所有人依次介绍自己写的用户行为,这些便签组成了一级用户故事,Jeff Patton称为用户任务(user tasks),它们组成了用户故事地图上的 “行走的骨骼” (the walking skeleton)部分。

然后,让大家将桌面上所有的便签进行分组,将类似的任务分为一组,选择另外一个颜色的便签,对每个组进行命名,并贴在每组便签的上部。这一组便签,Jeff Patton称为 用户活动 (User Activities)

第五步:二次头脑风暴

针对已经做好的便签分组,请大家再次做一次头脑风暴,对用户行为细节进行补充细化,确保所有的用户行为都已经得到了体现。

第六步:优先级排序

对所有的用户任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序,这个排序决定了后续产品开发的优先级,优先级排序建议先确定一些排序的规则,例如KANO或者MoSCoW等,确定优先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红点投票方式确认优先级。通过优先级确认,可以将用户任务分为3-5组,这些将成为未来产品开发分期交付的backlog。

用户故事地图制作的过程,也是团队对产品开发范围和优先级的共识过程。用户故事地图可以广泛应用于产品0-1的过程中,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一批需求构成MVP,更多的细节请参考Jeff Patton的《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故事地图与项目管理

无论对于传统的瀑布型的项目,还是敏捷开发模式的项目,梳理用户故事地图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的管理用户需求。传统的项目管理使用需求跟踪矩阵来对需求进行管理,其实质和用户故事地图是类似的,但是用户故事地图更加的直观,沟通的效率相对来说更加高效,但是缺点也是有的,用户故事地图中描述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于需求的细节体现不足,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还需要额外的一些文档来进行需求的详细阐述。

另外,用户故事地图的生成也是一个很好地团队建设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团队对于项目目标理解的一致性,在项目前期梳理业务需求的时候是很好的一个手段和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户故事地图(3):故事与卡片
敏捷公开课:分解故事与任务难不难?
用户故事
软件工程
敏捷转型16个月,我总结这期间的得与失
用户故事地图(User Story Mapping)之初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