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安历史】之养马

      新安胜地养马,位于县城东北部金水河畔,它东距五头镇三公里,西南距新安县城十二公里。它是五头镇庙上村、梁村及仓上村之间的地域总称,具体包括宝真观、犹龙寨、金水河、养马水库、养马学校及观沟等自然村庄。这里古寨肃穆、绿水环绕、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沉厚,不仅是新安县重要的军事要地,而且还是著名的文物胜地、文化胜地、风景胜地、教育胜地。

        一、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置新安县。汉高祖二年,分新安东境为谷城县。据民国版新安县志考证:“今考县东北二十里有养马川,古名谷川······清人掘土见废城垣石基,长足三里,并有石础,高三尺强,应为谷城遗址。”

       西晋武帝太始元年(265年),废谷城县,并入新安,新安县治由秦故城迁至今治。

东晋孝文帝太元九年(384年),析新安东境为东垣县,据学者裴西川先生考证,当年谷城县城即为东垣县城。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伐王世充,攻打洛阳,其部将尉迟敬德在此养马,故村名养马村,村头古观改称养马观,古寨名养马观,养马一名由此而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东垣并入新安,东垣自此废。东垣县共存在237年。

宋高宗天会五年(1127年),北宋亡,此地属金,当地人据寨抗金。

明代实行里甲制,养马属界村里。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此地为东北乡养马牌,下辖养马、梁家村、南岗、蔡庄四村,144户,牌治在养马寨。

民国十一年(1922年),新安县划分为六个区,其中东区驻养马观,辖今五头镇、磁涧镇及正村乡东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新安县并设为五个区,改东区为第二区,仍驻养马观,辖21乡、1镇、168村。其中的博爱乡驻养马寨,辖13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党推行保甲制,第二区辖31保,365甲,4278户,37650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新安县由五个区并为三个区,一区驻县城,二区驻养马观,三区驻甘泉岭。养马此时为新安三大政治中心之一,辖51保,540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进犯豫西,新安沦陷。中共地下党在养马观召开秘密会议,在这里成立中共新安县临时县委,张祝良任县委书记,赵保顺抗日武装大队大队长。

日伪时期,新安县设三镇四乡,政权驻地由养马观转五头街。

1947年,新安第一次解放,新安县设五区一镇,养马归四区管辖,四区驻五头街。

解放初期,此地为五头区养马乡,后取消乡建制,归五头公社管辖。

今属新安县五头镇管辖。

二、宝真观

宝真观位于犹龙寨南坡,金水河与西沟河交汇处,因秦王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在此养马,因此又俗称养马观。这里群山拥抱,金水环绕,风景优雅,为新安东北部著名古观。现存建筑面积2553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存房10座,27间,戏楼一座,均为硬山式建筑,灰色布瓦屋顶,木结构件,整座建筑气势雄伟。其总体结构完整,对于研究唐代的建筑艺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新安县志》及观众碑文记载,此观建于唐贞观三年,并于明代正德九年、清代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五十一年、道光十五年、咸丰十二年、宣统三年重修。

宝真观背依犹龙寨,面对金水河,以戏楼至斗母阁为中轴线,分布五重院落,并依据地势高低,呈错落有序状。

宝真观山门外有戏楼一座,每逢农历二月十二,山门外举办庙会,四周村镇上万游人参加,附近剧团在此演出大戏,每次演出三天,观者甚众。其次遇重要节日,也上演戏曲。

山门外有下马石,进关官员富绅,都须到此下马。进入大门是第一重院落,正面有引殿三间,座基比大门高出二尺,院落狭长。引殿两侧各有配殿,东配殿有小鬼推磨塑像,西配殿有龙爪王小塑像,给人以肃穆恐怖之感。

穿过引殿,进入二重院落,正北是宝真观主殿老君殿。老君殿坐落在三尺高的月台之上,有轩窗红柱,十分庄重。东西各有配殿一座,厢房一座。东厢房前有千年古柏一株,高约7米,围长约3米有余,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植,人称唐柏。老君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李耳塑像,背有石碑六通,记载历次重修宝真观规模、经过。老君殿后墙西侧有一跨院,相传为财神殿。

老君殿后是玉皇殿,阔三间,门上方有砖雕匾额,供奉玉皇大帝塑像,香火昌盛。

玉皇殿后,是三间青砖窑洞,叫三皇洞。为供奉天皇、地皇、人皇之所。也有说供奉黄帝、伏羲、神农三皇。三皇洞西,有一院落,传为道长所居,是为道长院。院中有水井一,有道士厨房三间。道长院后,又是一院,东、北、西三面有窑洞九间,传为道士、道姑居所。

三皇洞后是斗母阁,这里供奉三圣母像,阔三间,背依犹龙寨,阁顶与寨顶平高。这里地势最高,举目远望可观宝真观金水河全景。

宝真观中,石碑甚多。有明代正德年间重修宝真观碑记一块,清代重修宝真观石碑五通,有重修宝真观四周群众捐款名录碑四通,有“清例封奉政大夫斗齐王先生懿行碑”一通,另有残碑数通,有散失于四乡村邻石碑数通。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安县文物单位曾给这些石碑做过拓片,应存文物管理单位为是。

明清时期,宝真观道士道姑甚多。五四运动后,科学与民主思想传播到这里,附近青年学生随于1922年,捣毁神像,在宝真观里举办养马初小,从此道教胜地转变为教书育人的胜地。

三、犹龙寨

犹龙寨位于五头镇庙上村雨梁村之间,金水河与西沟河在这里交汇。寨体依据地势形成东西北三面悬崖峭壁,周围是高数丈的土崖,易守难攻。金水河从北、东、南绕寨而流,西面是西沟河,所以形成四面碧波绿水荡漾的景象,不但美化了环境,同时也起到了护城河的作用。南面为一缓坡,千年道观宝真观就建在这里。因宝真观是以祭祀道教始祖老子,因孔子拜访老子后,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犹龙寨”之所以而得名。后因尉迟敬德在此养马,所以俗称养马寨。

犹龙寨的寨门向东,为园拱城门式结构,以青砖表起,寨墙顶端有无数寨垛,为匪盗攻寨时护寨所用。寨门为木质结构,表面裹有铁皮,上有四排巨大门钉。门洞上方有一青石匾额,上书“犹龙寨”三个大字,魏碑体,是康熙年间新安名人所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因阴雨连绵,寨门年久失修,匾额自然落下,置于路边多日,无人管理,后为西坡王姓人家收藏。

进入门洞,是一巨大院落,根据地势由分为三小院四区,共十八孔土窑洞。这里既是匪盗来时四乡村邻逃难藏身之地,又是长期抗匪群众藏储粮食之所。千百年来,每当乱世之时,匪盗四起,四周群众便涌入寨院中,关闭寨门,有年轻壮丁守护寨门。另有护寨队自卫队站于寨墙之上,用弓箭土枪射击攻寨匪盗。当时群众把这些匪盗流寇统称为“刀客”,把刀客来时全村人涌向寨院叫“跑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养马地区,群众拖儿带女全村人“跑反”躲入寨中避难的情景,当地老年人还记忆犹新。

在三院四区十八孔窑洞的顶部,也就是寨顶。这里是一个由几十亩地大的开阔之地,没有任何植物,只有荒草大深,貌是一个小草原,却也像养马放牧之地。在寨顶草原的西北角,有一高三丈、宽十丈的高土台,这便是抗拒匪寇时的瞭望台。每当匪寇来犯时,守寨壮丁可站在这里瞭望敌情,指挥群众转移,指挥守寨战斗。

清末民初,天下大乱,战祸不断,巨绅富户纷纷登寨避难,最多时千人以上。据东头东高村赵登云回忆:“1944年日本鬼子侵占新安县时,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凶残之极。当年我仅14岁,亲眼看见日本鬼子在我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那时驻扎在新安县城的日本鬼子和汉奸,经常从县城出发,路经东高村到五头村进行掠夺。他们途经的东高村岭,正是我家所在地上南沟,日本鬼子每次路过这里时,总是先向我村开枪扫射,全村百余户百姓为躲避日本鬼子,总得拉着牲畜、封门闭户离开村庄往西北各村逃难。我的父母带领我和兄弟姊妹全家,拉着家里的一头驴跑到养马寨上避难。”说明战乱时到养马寨避难的群众,涉及庙上、梁村、中岳、仓上、马荆扒、高村、亮坪等村,其作用不言而喻。

古寨是战争年代,人们利用有利地形,建在地势险要之处,用于屯兵,防御外敌入侵的战略防御工事、军事据点。大多数的古寨采用坚固耐用的条石为材料。大多兴建于南宋末年、明末清初以及民国时期,当时的汉民族为了抵挡蒙古族和满族的军事进攻,修建了众多的古寨和城池。民国时期,这些古寨、城池又成为地主、土匪等的庇护之所。各种各样的“城寨”,除了军事上的防御功能之外,也为保护一方百姓免受外族侵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养马学校

清代末期,洋务运动兴起,全国各地兴办学堂。1908年,当地人在养马观空闲房舍建立私塾,招收附近子弟入学学习,此为养马学校前身。

1920年,五四运动提倡的提倡科学破处迷信思想传播到养马地区,这里的进步青年和从开封洛阳返乡学生,经商议后,砸碎了宝真观里的神像,创办了新安县东北部的第一所新式小学——养马初级小学。但学校规模甚小,教员也不确定。

1922年,养马初级小学正式招生,规模为1个班,30个学生,聘教员1人,校长为一进步青年。全年经费60元,由养马观庙产支付。学校开设国语、算术、社会、自然、音乐、体育等课程。

1931年,成立新安县金溪完全小学,驻地仍在宝真观。学校发展到6个班,150名学生,校长由王佑民担任。

1936年金溪完全小学改名为中正中心小学,王维中担任校长。教学班级未变,学生人数增加到206人。

1944年,日军占领养马地区,学校停办。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安处于国共拉锯状态,1947年形势安定,养马小学复办,校长冯友农。后为贾颜明。

1951年,学校发展到8个教学班,330名学生,有教师11人,校长王维中,后李步赢接任校长。

1954年,政府接管养马小学,学校性质变为公办完小。校长姜宏范,后高凯接任校长。

1957年,成立于1940年的后沟分班、成立于1939年的西洼分班、成立于1948年的外坡分班划归养马小学管理。校长郭良,后侯世泉、王宗卿接任校长。

1963年,学校发展到14个教学班,507名学生。

196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精神,全县普设初中班,于是在养马小学的基础上,成立金溪初级中学,初中部有2个教学班,60名学生,8名教师。校长梁玉林,后张广友接任校长。学校占地面积为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1981年,经中共新安县委宣传部研究,任命李培森为金溪初级中学校长。学校修复部分校舍,校舍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初中部有6个教学班,286名学生,25名教师。并管理庙上、梁村2个小学。当时庙上小学有11个教学班,331名学生。梁村小学有19个教学班,648名学生。

1989年,赵无限接任校长。

1994年,金溪初中有5个教学班159名学生,15名教师。仝金钟接任校长。

2000年,在金溪初中的基础上,成立五头乡第一初级中学,校舍由养马观迁至五头新街,养马观的教育使命完成,前后共计近百年时间。

100年来,金溪人牢记“诚毅和爱,与时俱进”的校训,形成了“敬业、求实、开拓、进取,求知、明德、荣校、报国”的传统校风,“好教、乐教、善教”的传统教风和“好学、乐学、善学”的传统学风,为祖国培养了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金溪的校友中,既有政坛名人赵保顺等,又我军高级将领知名作家、艺术家、学者等,以及更多的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者、建设者,在中原教育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五、金水河与养马水库

金水河又名金溪,因环养马寨而流,所以又称养马河。

金水河系涧河支流,是洛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新安县云麓山东麓,流经新安县、孟津县,至洛阳市郊区党湾汇入涧河,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总落差450米。流域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2°12′—112°46′、北纬34°41′—34°47′范围内,海拔高程在210m—370m之间。

金水河其水源主要靠泉水补给,因而常年流量稳定,一般为0.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280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有流水沟水,杨沟水、外沟水、舜王庙水、马荆扒水(南河)、北沟水、胡张沟水、党家沟水、洛沟水独树水等。建国后,金水河于1958年和1982年因暴雨诱发洪水。

金水河的传说,古代金水河旁的官道边早年住着一位独身老汉,名叫刘义,以开饭铺为生。老汉待人厚道善良,买卖公平,遇上付不起店钱饭钱的人从不起眼,还常常将攒下来的钱周济附近村里的穷苦人,因而,方圆左近的人都敬重老汉。因为泉水比河水干净、清甜,老汉每天都要跑远路去山上的泉源里担水。

有年三月二十三,老汉起早挑担来到泉源边,忽然听到有说话声。四下瞅瞅,大清早,山岭上冷清清的没个人影,老汉以为是自己人老耳朵背,听错了,就放下桶去舀水。他一弯下身子,说话声更清楚了,是从泉水里冒出来的:“刘老汉,心实诚,四乡八邻都称颂;每年三月二十三,来我口中取金锭。”老汉呆住了,想:莫非世上还真有仙有鬼哩!惊疑间,泉口涌出一股水泡,水泡升尽,下面露出一块黄灿灿的金子。老汉拾起金子,挑着泉水下了山,他边走边想;这金子是因为我待人实诚厚道才来的,我更不能独自贪占了!于是,他仍用这金子周济穷人,于是河水得名金水河。

养马水库位于养马观北一公里处的金水河中游,1957年10约动工兴建,1959年6约完工。先后共完成土石方41.4万立方,工日53万个,投资24万元。区间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坝高24米,总库容214万立方米,溢洪渠道宽18米。养马水库像颗明珠,镶嵌在养马观北方,库区形成了水光潋滟、树木葱郁的景色,是人们观光消夏的好去处。

六、东垣故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养马川东仓上村群众在平整土地和建房时,均挖出废垣石基,由于没有继续挖掘,所以也未见可信文物。但据考古人员推测,应是古城遗址无疑。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是何年代的古城?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分新安东境为谷城县。当时,新安县城位于秦故城,即今义马市南塔泥镇,那么谷城县城在哪里呢?因年代久远,无资料可考。但位于新安东境的这座古城是不是当年的谷城县城呢?从地理位置看,应是此古城。

西晋武帝太始元年(265年),废谷州城,以其境隶属新安。是年,新安县城由秦故城迁至今县城处。东晋孝文帝太元九年(384年),析新安东境为东垣县。此后经历了东晋、南北朝、隋、唐,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共存在237年,长期与新安县并存。这东垣县城由在哪里呢?据《方纪要》称:在县东。《地名大辞典》记载:“在河南省新安县东。”而县东的古磁涧城、少水古城均不是东垣故城,那么养马古城应是东垣故城无疑。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谷州,辖新安、东垣两县。据《河南府志》记载:“谷州,因谷水而得名,在县东北二十里。”而养马川古城正式在新安县城东北二十里处,难道这是谷州古城?又据民国《新安县志》考证:“今考县城东北二十里有养马川,古称谷川,清末耕人掘土见废垣石基,长足三里,并有石础,高三尺强,现存王某家,疑此为隋谷州城遗址。”据此看这座古城应是谷州故城。又据《地名大辞典》记载:“谷州,后废,即今河南省新安县治。”似乎谷州又在今新安县城。从谷州辖新安、东垣两县看,那么今县城、养马川古城都可能做过谷州城。

隋文帝仁皇四年(604年),废新安县并入东垣。次年,改东垣为新安,县治为东垣县城,即养马古城。我疑养马观即此时所建,因当地群众歌谣:“先有柏(即养马观院中的那棵大柏树),后有观(养马观),然后才有新安县。”所说新安县应是东垣改名为新安县的新安县,而不是秦始皇设立的新安县。养马观应是东垣城外的一座著名道观,观与县城俱兴。此后新安县治,在养马古城一直设立了22年,至唐贞观元年(627年),县治由迁回今新安县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元年,新安迁回废州城。”《地名大辞典》注:“唐移县入谷州故城,东垣城废。”养马古城从此废弃,逐渐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

七、中共新安县临时委员会

在抗日战争中期,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先后两次将新安县地下党区委以上干部撤往陕北,执行“竟敢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1944年,日寇侵占豫西,5月13日,新安沦陷,国民党县政府逃亡县西北山区,日军很快占领新安县城。大敌当前,群众抗日情绪高涨,保家卫国的愿望迫切,此时,中共地下党员有责任组织群众,担负起共同抗日的使命。

1944年7月,在日寇“三光”政策的血性恐怖下,养马观地下党员赵保顺,梁村地下党员梁少村,中岳地下党员毛复生、毛守信,正村地下党员张祝良、张希文等人在养马观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当前局势。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新安县临时县委,推举张祝良任县委书记;成立抗日武装大队,赵保顺任大队长,梁少村任政治主任;决定派毛复生到黄河北区和八路军联系。

之后,临时县委又在养马观开会,谋划成立抗日武装大队的事,决定利用国民党番号,搞统一战线。赵保顺找到国民党第三十总队第六支队支队长赵抟沙,利用同族关系,组建抗日武装。后了解道国民党38军撤走时留下20多只步枪,埋在养马寨上,于是连夜起枪,但已被别人起走。后组织10个抗日联防队,打击日伪骚扰,保护了群众安全。

中共新安县临时县委,在1944年7约到1945年中共新安县委正式成立的近一年时间里,积极组织抗日武装,配合太岳军区59团过黄河武装侦察,护送皮定均部队安全过境,及时传递日伪情报,并在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协助八路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显著作用,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八、养马戏楼与戏曲文化

刘良先生编写的《洛阳市及郊县现存古戏楼一览表》中所列75座古戏楼的名称,其中就有新安县关帝庙舞楼、新安县南河滩戏楼、新安县瘟神庙戏楼和新安县养马观舞楼。养马观戏楼建于明代,这座戏楼系庑殿顶砖木结构,一脊四兽两面坡,飞檐挑角,气势壮观。戏楼底部至楼板高约1.9米,青砖砌壁,填土为台。面阔8.16米,进深8.17米,近似正方形。此楼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

千百年来,每逢二月十二庙会及重要道教节日,以及官宦乡绅道事活动,宝真观前的戏楼就会上演大戏,附近群众就会积聚到道观前广场观看。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养马观戏楼上演出的剧团大都是附近业余剧团,又时也请外地专业剧团。时间久远的剧团不可考,近代的主要剧团有:成立于1925年的亮坪剧团,此剧团演出水平较高,主要演出豫剧,经常在养马观戏楼演出,农闲时也远走他乡,曾到陕州、潼关演出,最远到达陕西演出过。此外还有成立于1925年的仓上剧团,演出剧种也是豫剧,很受群众欢迎。另外还有马荆扒的越调剧团、寺上的曲剧团,演出的戏曲也令群众耳目一新。演出的剧目主要有《西厢记》、《桃花庵》、《洛阳桥》、《秦香莲》等,也有连本戏《刘庸下南京》、《杨家将》等一演好几天,连本戏情节曲折,很吸引人,往往让几里外的观众顾不上吃晚饭就带着凳子来看戏。养马戏楼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旧时,由于文化生活之贫乏,寺院庙庵等场所,相当于现在的“农村文化大院”之功能。香客活动是一个方面,同时,又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集中场所。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古庙会,凡是古会必有赛社(火)献戏等民间文艺形式,作为寺、庙相配套的古舞楼(乐楼)是当时公共场所之地的重要建筑之一,它与人们生产生活(当然包括文化生活、宗教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古舞楼作用之大,不可小视。它对研究古代文化、宗教、民俗都有一定价值。

九、养马居民

以养马观为中心,附近有梁村、庙上、仓上、马荆扒、亮坪、东西高村和古路沟等行政村,人口2万余人。姓氏有李、王、梁、赵、郭、董、袁、田等姓氏,跟养马观联系比较大的有养马观东边观沟村的赵姓、养马观北边梁村的梁姓、养马观西边西洼村的王姓和养马观南边庙上村的李姓。

赵姓居住在养马观东边的金水河畔,村名曰观沟。赵家族人与养马观源远流长,清代以前赵姓人多参与养马观维修,乱世时参与养马寨护寨任务。近代赵抟沙出任国民党第三十总队支队长,后任张伯英二十路军少将参议。其族弟村赵保顺则任共产党抗日武装大队大队长,后任郑州市计委主任。族弟赵保华1945年参加革命,后任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赵家子弟受赵保顺等人影响,从武甚多,今散驻河南、陕西、云南诸省,纵观养马赵姓,实是一从武家族矣。

赵氏家族的赵建国家,居住在养马寨东寨墙下,寨门北边,是距养马寨最近的居民。赵建国学校毕业后任新安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福利科长。其姐赵秋菊嫁五头南沟刘本月为妻,刘本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老干部局局长。现已退休,全家居住北京。

李姓住在养马观以南的庙上村,家族庞大,族人甚多。明清以来,庙上李姓一贯重视教育后代,养马学校历任教室中,庙上李姓居多。庙上李尚华,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新安县第一高级教导主任、中学校长,后任新安县政协副主席。

李氏家族最有名望的李公步赢,生于1919年,1936年考入洛阳师范学校,1941年出任新安县政府田赋管理处科长。后遇日寇入侵新安,李公愤然辞职,回到家乡教书,1951年出任养马学校校长。李公长子李培森,196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专科学校,后同任养马学校校长、新安县实验初级中学支部书记、新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副秘书长。李公次子李清治,毕业于洛阳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在养马学校、五头高中任教,后任中共新安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李公女婿仝书钦善书画,是河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北京、郑州、香港展出,其子仝峰,北京大学毕业,现定居新西兰。在李公步赢先生的影响下,全家及近亲共有18人从事教师工作,实为远近闻名的教师世家。

梁姓居住在养马观北边的梁村,族人经济殷实,民风淳朴。梁姓人一贯重视养马观的修缮工作,据养马观众碑文记载,明清养马观历次重修,多有梁姓人倡议,捐资者众多。其中宣统三年宝真观修缮,即有梁如轩、梁建轩组织。近代梁村任梁少村,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安县抗日武装大队政治主任,后任河南省委统战部秘书、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王姓居住在养马观西边的西洼村,这是一大户人家,族人多懂经营山管理,富绅较多,是当地著名的经济家族。

 

十、养马风景及远景规划

养马地处金水河与西洼河交汇处,西洼沟谷地树木丛生,溪水潺潺,大树遮天蔽日,农家散住其间,和气清静也!金水河畔,泉泉相连,泉水清澈,河畔垂柳,水中鸭戏,这里是新安县有名的富水区。宝真观中古柏参天,古碑林立,青瓦红柱隐现与丛丛绿树间,经声远扬,信徒触肩,烟火昌盛,真乃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相交相溶的最好典范。

若从郭五公路庙上小学处北拐,一公里处便是养马沟口,这里可立意青石牌坊,上书“养马川宝真观”留个大字,此牌坊是养马风景区之入口。沿五十余青石台阶而下,便到西洼河边,西洼谷地是一自然风景处,谷地口有一青石小桥,桥下流水淙淙。过桥时一石亭,位于养马寨墙下,可命名为迎客亭,亭中有一石碑,介绍养马名声全景简介,并有时刻导游图。沿寨墙南行,就道养马观山门前广场。

山门广场南,是养马戏楼。戏楼坐南朝北,面对宝真观主体建筑老君殿。养马戏楼为砖混结构,四根明柱立于青石之上,中支戏台,上撑重梁,青瓦楼顶,纹背飞龙,拽山抹角,五脊六兽,飞檐挑爪,四角风铃。且不说戏台前立柱上的对联,单是建筑上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及其它细小构件上运用的雕刻、彩绘、装饰都有无穷的魅力。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彩绘多运用青绿彩、土朱单彩,雕刻则有浮雕、透雕等,而且和彩绘结合,甚至贴金,洒银,在整体上造成一种鲜艳灿烂的效果。

戏楼南就是两水交汇处,这里河面开阔。可就地势开挖养马湖,周围广植柳树,湖面种荷。湖岸长堤蜿蜒曲折,绿树鲜花环绕周边,亭台榭阁镶嵌其间,中心岛上绿萌映掩别墅小楼,辽阔湖面碧波荡漾,湖边点缀片片荷塘。荷花湖确是一个避暑度假、休闲娱乐、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的好乐园,让游客垂钓迷时忘器尘,荡舟深处见幽情。

穿过戏楼东行,就是金水河,这里河水荡漾,泉水众多。泉水更是充满灵性、善解人意。白龙泉水流如注,清澈见底;青龙泉泉水四溅,如青龙吐水;百脉泉泉池内珍珠串串、锦鳞潜翔;泉池四周早已是“清泉石上流”;漱玉泉一如往日般秀气,墨泉畔许多游人或掬一口品味清凉,或捧一把荡涤面目,好不惬意;龙湾泉内有的游客干脆驻足其中,希望用清凉的泉水彻底驱赶走身边的暑热。

沿金水河北行,就到了犹龙寨寨门。寨门坐西向东,既“紫气东来,又熏风自南”,选向富涵吉祥义。城门式的寨门连顶高达3.6米,门上一石匾:中书“犹龙寨”三大楷书,紫色。在上侧小楷七字:“康熙八年花目立”,丹书。寨墙向北延伸,整座古建筑取材坚固、厚重、故雄峙于古名城之北隅至千年,仍固若金汤,今人乐煞。

养马自然风景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纵观全景应实施第整修规划。规划要明确了抢救、整修的保护原则,加强保护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在保护范围内,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碍文物景观的现代建筑,严格禁止开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在严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林木的基础上,积极绿化保护区周围荒山荒坡,增加植被。改善大气环境,降低烟尘排放量。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整修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修复工作。

附:养马诗词与碑文资料

一、李氏族谱序

二、王氏祖谱序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以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一派之传于今为然。历稽往古,汉有王音,晋有王羲之,隋有王通,唐有王圭,宋有王佑王旦王曾辈,类皆卓绝一世,炳耀千秋。当时宗谱,绵绵奕奕,辉映史册。兵燹屡遭,灰烬无存。遐想锡姓伊始,凡属王姓,具系一脉。宗谱泯灭久已失传。即如新安一派,已分数支,同姓不族,良可痛惜!相传药料牌和沟北坡,祖坟在焉某讳某派无考。清初迁养马牌西凹村,卜茔村东地,前向犹龙寨,后坐杓钟山,左绕金水河,右护古仓川。中有牌记,立祖讳仁源,子五,向来未曾修谱。昔先父在生,立志创修,有志未逮而捐馆。予小子质虽等乎下愚,才虽不及夫中人,愿继先父之志,克成阙动。故于民国十年,拜扫先茔,集族磋商,创修宗谱。族叔登朝,族侄顺成,欣为同心协力,赞成此举。访始祖之根源。和沟坟失传,空为浩叹而已。祗得从仁源祖续起,五门排列。某门旧往西凹,某门迁居印沟梁村石门河。一修七册,西凹留四本,印沟梁村石门河各存一本。

自此以后,昭穆不紊。三十年后,望有人与我同志。嗣而修之,庶绳绳相继,世世修葺。远可绵延先人    祀于不坠,近可启佑后人缵绪于无穷也。纵不敢比拟于五桂世等,亦可绍述三槐家风于永久也。是为序。

吾王宗自大清以来,世居新安域北二十里西凹村。至今长门四门乏嗣,三门行一讳大文迁居石门河,行二讳进礼迁居梁村后沟。胡沟祖茔有坟地壹亩贰分,故志之。

三、赵氏族谱序

四、梁氏族谱序

五、养马观碑文资料

六、养马诗词

金溪宝真观

听香斋

潺潺金溪水,千年不悔流。

河畔尽沃土,岁岁五谷收。

河水清且醇,传说此藏金。

金溪不断流,代代用不尽。

养马承灵气,宝真观河曲。

此观何时建?大唐贞观启。

明代又重修,山高殿风流。

唐柏今尚在,犹念尉迟侯。

金水三十里,洛河去相依。

十八湾虽多,此处景最奇。

查证树年轮,金溪是观魂。

风光虽不再,香烟新且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揽胜:新安宝真观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河南洛阳戏楼 )
洛阳市新安县及各村来历传说
云梦山 马陵川 古战场
【原创】洛阳揽胜:新安文庙
免门票!洛阳万亩樱桃花海美到窒息!最多再持续一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