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文明的斐波那契演进》 ---2

 第二部分

 

第8帖:时间:2006-06-07

 

通过对跨度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朝代表分析,惊异地发现中华文明竟然也是以艾略特波浪的斐波那契方式演进!

 

见中国历史朝代表:http://www.zhmdw.com/xunxi/dayin.asp?id=685

 

先看中国封建社会

 

浪Ⅰ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长度441年 统一、发展的秦、汉

浪Ⅱ 公元220年 -- 公元581年 长度361年 动荡、战乱、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浪Ⅲ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长度326年 统一、发展的隋、唐

浪Ⅳ 公元907年 -- 公元1279年 长度372年 动荡、战乱、分裂/并存的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

浪Ⅴ 公元1279年 -- 公元1911年 长度632年 统一、发展的元、明、清

 

并且: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出现在Ⅰ、Ⅲ、Ⅴ三个上升的驱动浪中。

2、浪Ⅴ是延长浪经历3个朝代,浪Ⅰ、Ⅲ未延长经历2个朝代。

3、每个驱动浪开头总有一个短命的朝代:秦、隋、元

4、元/隋 = 89年/37年 = 2.41 隋/秦 = 37年/15年 = 2.47 趋于一致

 

其间的斐波那契关系:

 

1、浪Ⅰ长度是浪Ⅲ长度的1.382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Ⅲ长度326年 × 1.382 = 451年,与浪Ⅰ长度441年接近。

 

2、浪Ⅴ长度是浪Ⅰ长度的1.382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Ⅰ长度441年 × 1.382 = 609年,与浪Ⅴ长度632年接近。

也就是说,(公元220年 – 公元前221年)× 1.382 + 公元1279年 = 公元1888年

公式含义: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点公元1911年之前很多年,就可以通过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计算出中国封建社会将于公元1888年结束。只误差了23年,对于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误差仅为1.08%

 

3、浪Ⅱ长度是浪Ⅰ长度的0.809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Ⅰ长度441年 × 0.809 =357年,与浪Ⅱ长度361年接近。

 

4、浪Ⅳ长度372年与浪Ⅱ长度361年趋于等长。

 

5、浪Ⅴ是延长浪,长度是浪Ⅰ至浪Ⅲ的1.618倍(斐波那契比率)。(441年 – 361年 + 326年)× 1.618 = 657年,与浪Ⅴ长度632年接近。

也就是说,(公元220年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581年 + 公元220年 + 公元907年 – 公元581年)× 1.618 + 公元1279年 = 公元1936年

公式含义: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点公元1911年之前很多年,就可以通过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计算出中国封建社会将于公元1936年结束。只误差了25年,对于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误差仅为1.17%

 

然而,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仅是更大浪级中华文明的第3子浪。更大浪级的波浪间存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精确、完美的斐波那契关系。

 

浪1 约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前722年,长度约1300年,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前的中国奴隶社会文明

浪2 公元前722年 -- 公元前221年,长度501年,动荡、战乱、分裂的春秋/战国

浪3 公元前221年 -- 公元1911年,长度2132年,中国封建社会文明

 

其间的斐波那契关系:

 

1、浪3长度是浪1长度的1.618倍(斐波那契比率),浪3长度2132年/1.618 = 1318年,与浪1的约1300年高度一致。(以下浪1长度就按1318年计)

2、浪2长度是浪1长度的0.382倍(斐波那契比率),501年/1318年 = 0.380,与0.382高度一致。

3、浪2长度是浪3长度的0.236倍(斐波那契比率),501年/2132年 = 0.235,与0.236高度一致。

4、浪3长度是浪2长度的4.236倍(斐波那契比率),2132年/501年 = 4.255,与4.236高度一致。

 

上面对应完全精确的斐波那契关系0.382、0.236、4.236(斐波那契比率),则浪2春秋/战国的理论计算长度为503年,与春秋/战国实际运行长度501年仅误差2年。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怪不得在旧书市场上看到的批林批孔漫画书中说荆轲刺秦王改变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两岸三地那么多波浪分析家,如此重大的研究发现竟然属于偶!

 

 

上述分析研究发现可以彻底纠正历史学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比如:

 

1、如果李自成不犯错误,大顺取代明,就不会出现科学文化落后的清统治中国。明代期间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发展延续,中国可能会在大顺王朝期间过渡到资本主义,可能也会出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列强欺压中国。

 

2、17世纪大航海时代后,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在清初基督教险些成为清王朝的政府宗教。若如此中国有可能在清中期过渡到资本主义,中国也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列强欺压中国。

 

可是,中国历史进程的斐波那契关系显示,在元、明代就可以计算出中国封建社会将于公元1888年或公元1936年结束。

 

而更大浪级中华文明的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显示,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计算结束点是:

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的长度501年 × 4.236 = 公元1901年

 

三个数字的平均值是公元1908年,而不是公元17XX年,上述历史学观点纯属谬误。

 

3、有些学者在研究中倾向于将中华文明的历史提前,这样更能获得民族自豪感!可中华文明的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显示,中华文明奴隶社会夏朝的起点是:

 

公元前722年 – 501年/0.382 = 公元前2034年

 

另一个斐波那契关系

公元前722年 – 2132年/1.618 = 公元前2040年

 

也就是,公元前2034年或公元前2040年的正、负10年。不仅与中国历史朝代表的约公元前21世纪高度一致,而且更为精确。

 

见中国历史朝代表:http://www.zhmdw.com/xunxi/dayin.asp?id=685

 

历史要这样来研究!不懂波浪理论的历史学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

 

(不懂波浪理论的经济学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比如:凯恩斯式的愚蠢、弗里德曼式的愚蠢、萨缪尔森式的愚蠢。把一件东西抛向空中,然后努力寻找使这件东西不落回地面的药方,那是徒劳地!愚蠢地!)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浪3于公元1911年结束后将发生什么?按艾略特波浪的运行模式,那么公元1911年后将是一个浪4的调整浪,之后是浪5的上升浪。

 

根据波浪构造指导方针

 

1、浪2、4趋于等长,或呈斐波那契关系。

2、浪4调整幅度小于等于之前浪3的第4子浪的底。

 

那么,浪4的调整比较可能的是与浪2趋于等长

浪4长度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722年 = 501年

 

之后的浪5长度:

 

1、浪5长度等于浪1至浪3的0.618倍(斐波那契比率)

浪5长度 = (1318年 – 501年 + 2132年)× 0.618 = 1822年

 

2、另一个斐波那契关系,浪5长度是浪1长度的的1.382倍(斐波那契比率)

浪5长度 = 1318年 × 1.382 = 1821年

 

两个不同的斐波那契关系得出的结果高度一致。并且,浪5的长度1821年/浪2春秋战国的长度501年 = 3.635,与3.618(斐波那契比率)高度一致,竟然又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斐波那契关系。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将于公元1911年 + 501年 + 1821年 = 公元4233年结束。

 

公元4233年与公元4173年比较接近,说明之前按各自不同时间周期运行的东、西方文明殊途同归,结束点趋于一致。其实这种趋近从浪3的结束点公元1911年和公元2000年就开始趋近,与之前的大航海使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了联系相一致。

 

而公元4173年/4233年后会发生什么?实在是不知道。要想知道恐怕要去分析研究更大浪级人类起源的时间进程,而再大浪级可能是物种起源,再大浪级可能是地球地质年代进程。不知道有没有这些更大浪级的历史资料数据,如果有的话可能又是惊奇地发现是呈斐波那契关系排列!

 

→ 插入

标题:公元4233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是敲响人类丧钟的年份。

之前的计算,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将于公元4173年/4233年结束。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公元4233年是否就是人类在地球上灭亡的时间?

因为,不掌握更大浪级的数据,搞不清物种进化的波浪的层次关系及波浪排列。所以,这个话不能说。

后来初于好奇!想知道《诸世纪》的作者使用的是什么分析方法?网上搜过,发现《诸世纪》中不少关于公元2000年后的预言诗与我的分析一致。又发现《诸世纪》中有一首诗格外特殊:

月亮的统治已过二十年

七千年另种物体将把王国组建

疲倦的太阳哟

将停止天天运转

到那时我的预言与威胁

将到此结束

其中指出,公元7000年另一个物种将建立王国,作者的预言也到此结束。

“月亮的统治已过二十年”、 “疲倦的太阳哟”、“将停止天天运转”是星象学术语。

那么,之前的人类是何时灭亡的?是不是就是公元4233年?

又查过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各古代文明中最早的古埃及文明起点,以建立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为标志,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即: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开罗西郊)。

见历史资料:

http://www.x5dj.com/GroupForum/ThreadDetail.aspx?GroupID=3028&ThreadID=274534

http://www.xtqz.sdedu.net/xtqz/teacherinfo/gaoan_view.asp?ty=1&id=444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2-10/snapshot_32149.shtml

http://cn.travel.yahoo.com/050430/55/26u7a_5.html

http://www.zw1840.com/egypt/civilization/nile.htm

而公元4233年恰恰以一个近乎完美的斐波那契比率,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7000年分割:

(公元7000年 – 公元4233年)/(公元4233年 – 公元前3000年) = 2767年/7233年 = 0.383 → 0.382(斐波那契比率)

公式含义: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233年地球上运行了一个物种----人类的文明(驱动浪),公元4233年至公元7000年则运行了一个对这个驱动浪的调整浪。这个调整浪长度与这个驱动浪长度呈斐波那契关系,比率为0.382(斐波那契比率)

这说明,公元4233年正是人类灭亡的时间。

个人认为,人类灭亡于地球气候周期的波动。(原因见上面的第6帖)

----------------------

另:

1、 以精确的斐波那契比率0.382倒推

公元4233年 –(公元7000年 – 公元4233年)/0.382 = 公元前3010年

与人类文明开端古埃及文明的起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高度一致

2、中华文明中的浪2长度/浪1长度

春秋战国/夏朝至春秋战国起点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22年 –公元前2040年) = 501年/1318年 = 0.380 → 0.382(斐波那契比率)

与更大浪级,对人类这个物种的文明的调整浪/驱动浪人类文明 = 0.382(斐波那契比率)一致。

这就叫做系统的自相似性。

(2007-05-20补)

 

宇宙本身就是按斐波那契螺旋排列地。

 

见图片,从小到地球上的植物,大到宇宙星系都是按斐波那契螺旋排列地。这就是主宰生长与衰老、扩散与收敛、前进与倒退的结构秩序/自然法则。人类社会亦如此,还有那个记录地球生命运动周期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的活动规律也应该是如此。

 

植物

 

 

 

 

 

 

 

 

为什么?

 

http://xserve.math.nctu.edu.tw/people/cpai/carnival/fibonacci/07.htm

 

http://xserve.math.nctu.edu.tw/people/cpai/carnival/fibonacci/09.htm

 

http://www.psy.ritsumei.ac.jp/~akitaoka/goldenspirals.html

 

海螺/海贝

 

 

 

海浪

 

 

飓风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2-13/26/272318.html

 

 

就连将要出现的反对偶的人的身体,也是呈斐波那契排列。

去量量自己的身子骨,看看是不是?

 

腰以下长度 / 身高 = 0.618

腰以上长度 / 腰以下长度 = 0.618

颈至腰长度 / 腰以上长度 = 0.618

颈以上长度 / 颈至腰长度 = 0.618

 

身高 / 腰以下长度 = 1.618

腰以下长度 / 腰以上长度 = 1.618

腰以上长度 / 颈至腰长度 = 1.618

颈至要腰长度 / 颈以上长度 = 1.618

 

身高 / 腰以上长度 = 2.618

腰以下长度 / 颈至腰长度 = 2.618

 

并且:

 

1.618 / 2.618 = 0.618

2.618 / 1.618 = 1.618

1.618 / 0.618 = 2.618

 

你们这些长着斐波那契身子骨的大侠,还来反对偶干什么,赶快自己打自己吧!

 

还有,打自己的小臂!

 

颈以上长度 / 小臂长度 = 0.618

小臂长度 / 腰以上长度 = 0.618

 

小臂长度 / 颈以上长度 = 1.618

腰以上长度 / 小臂长度 = 1.618

 

腰以下长度 / 小臂长度 = 2.618

 

→ 插入

标题:中国历史朝代间的斐波那契关系

见中国历史朝代表:http://www.zhmdw.com/xunxi/dayin.asp?id=685

之前,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波浪排列做过分析(见上面)。

现在,对中国历史朝代表又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其中的数学奥秘――中国历史朝代间的斐波那契关系

太复杂、太精密了,只能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列出:

东周/周=514年/809年=0.635→0.618(斐波那契比率)

周/春秋战国=809年/501年=1.615→1.618(斐波那契比率)

战国/周=182年/809年=0.225→0.236(斐波那契比率)

周/东汉、北朝、西夏=809年/195年=4.149→4.236(斐波那契比率)

(东汉=北朝=西夏=195年)

晋/周=155年/809年=0.192→0.191(斐波那契比率)

周/(南朝+北朝)=809年/(169年+195年)=2.223→2.236(斐波那契比率)

宋/周=319年/809年=0.394→0.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宋/周=152年/809年=0.188→0.191(斐波那契比率)

春秋/西周=241年/295年=0.817→0.809(斐波那契比率)

战国/西周=182年/295年=0.617→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吴)/西周=58年/295年=0.197→0.191(斐波那契比率)

西周/(南朝+北朝)=295年/(169年+195年)=0.810→0.809(斐波那契比率)

东周/西汉=514年/229年=2.245→2.236(斐波那契比率)

东周/东汉、北朝、西夏=514年/195年=2.636→2.618(斐波那契比率)

东周/宋=514年/319年=1.611→1.618(斐波那契比率)

金/东周=119年/514年=0.232→0.236(斐波那契比率)

(元+明+清)/东周=632年/514年=1.230→1.236(斐波那契比率)

汉/春秋战国=426年/501年=0.850→0.854(斐波那契比率)

东汉、北朝、西夏/春秋战国=195年/501年=0.389→0.382(斐波那契比率)

宋/春秋战国=319年/501年=0.637→0.618(斐波那契比率)

春秋战国/辽=501年/218年=2.298→2.236(斐波那契比率)

金/春秋战国=119年/501年=0.238→0.236(斐波那契比率)

东汉、北朝、西夏/春秋=195年/241年=0.809(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吴)/春秋=58年/241年=0.241→0.236(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北魏)/春秋=148年/241年=0.614→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蜀)/战国=42年/182年=0.231→0.236(斐波那契比率)

晋/战国=155年/182年=0.852→0.854(斐波那契比率)

战国/北朝(北魏)=182年/148年=1.230→1.236(斐波那契比率)

战国/唐=182年/289年=0.630→0.618(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北周)/秦=24年/15年=1.600→1.618(斐波那契比率)

秦/五代十国(十国)=15年/77年=0.195→0.191(斐波那契比率)

汉/东汉、北朝、西夏=426年/195年=2.185→2.236(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北朝)/汉=(169年+195年)/426年=0.854(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汉=169年/426年=0.397→0.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宋/汉=167年/426年=0.392→0.382(斐波那契比率)

汉/金=426年/119年=3.580→3.618(斐波那契比率)

清/汉=267年/426年=0.627→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东汉、北朝、西夏/西汉=195年/229年=0.852→0.854(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魏)/西汉=45年/229年=0.197→0.191(斐波那契比率)

西汉/东晋=229年/103年=2.223→2.236(斐波那契比率)

五代十国(五代)/西汉=53年/229年=0.231→0.236(斐波那契比率)

宋/西汉=319年/229年=1.393→1.382(斐波那契比率)

西汉/北宋=229年/167年=1.371→1.382(斐波那契比率)

元/西汉=89年/229年=0.389→0.382(斐波那契比率)

西汉/清=229年/267年=0.858→0.854(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魏)/东汉、北朝、西夏=45年/195年=0.231→0.236(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东汉、北朝、西夏=37年/195年=0.190→0.191(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37年

五代十国(十国)/东汉、北朝、西夏=77年/195年=0.395→0.382(斐波那契比率)

东汉、北朝、西夏/宋=195年/319年=0.611→0.618(斐波那契比率)

北宋/东汉、北朝、西夏=167年/195年=0.856→0.854(斐波那契比率)

金/东汉、北朝、西夏=119年/195年=0.610→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晋=60年/155年=0.387→0.382(斐波那契比率)

西晋/三国=51年/60年=0.850→0.854(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十六国(十六国)/三国=135年/60年=2.250→2.236(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三国=37年/60年=0.617→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宋=60年/319年=0.188→0.191(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南宋=60年/152年=0.395→0.382(斐波那契比率)

辽/三国=218年/60年=3.633→3.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清=60年/267年=0.225→0.236(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魏)/金=45年/119年=0.378→0.382(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吴)/三国(蜀)=58年/42年=1.381→1.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宋/三国(蜀)=152年/42年=3.619→3.618(斐波那契比率)

三国(蜀)/辽=42年/218年=0.193→0.191(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晋=37年/155年=0.239→0.236(斐波那契比率)

西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51年/135年=0.378→0.382(斐波那契比率)

西晋/隋、中华民国=51年/37年=1.378→1.382(斐波那契比率)

西晋/辽=51年/218年=0.234→0.236(斐波那契比率)

西晋/清=51年/267年=0.191(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南朝=103年/169年=0.609→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南宋=103年/167年=0.617→0.618(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清=103年/267年=0.386→0.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陈)/东晋十六国(十六国)=32年/135年=0.237→0.236(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十六国(十六国)/隋、中华民国=135年/37年=3.649→3.618(斐波那契比率)

五代十国(五代)/东晋十六国(十六国)=53年/135年=0.393→0.382(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北宋=135年/167年=0.808→0.809(斐波那契比率)

东晋十六国(十六国)/辽=135年/218年=0.619→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明=169年/276年=0.612→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齐)/南朝(宋)=23年/59年=0.390→0.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西魏)/南朝(宋)=22年/59年=0.373→0.382(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南朝(宋)=37年/59年=0.627→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宋)/南宋=59年/152年=0.388→0.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陈)/南朝(齐)=32年/23年=1.391→1.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齐)/北朝(北齐)=23年/27年=0.852→0.854(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齐)/隋、中华民国=23年/37年=0.622→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齐)/金=23年/119年=0.193→0.191(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梁)/北朝(北魏)=55年/148年=0.372→0.382(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梁)/唐=55年/289年=0.190→0.191(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梁)/元=55年/89年=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梁)/明=55年/276年=0.199→0.191(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陈)/南朝=32年/169年=0.189→0.191(斐波那契比率)

南朝(陈)/北宋=32年/167年=0.192→0.191(斐波那契比率)

金/北朝(北魏)=119年/148年=0.804→0.809(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北魏)/(元+明+清)=148年/632年=0.234→0.236(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西魏)/北朝(东魏)=22年/16年=1.375→1.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北齐)/北朝(西魏)=27年/22年=1.227→1.236(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北朝(北齐)=37年/27年=1.370→1.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朝(西魏)/五代十国(后梁)=22年/16年=1.375→1.382(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北宋=37年/167年=0.222→0.236(斐波那契比率)

隋、中华民国/南宋=37年/152年=0.243→0.236(斐波那契比率)

金/五代十国(五代)=119年/53年=2.245→2.236(斐波那契比率)

五代十国(五代)/明=53年/276年=0.192→0.191(斐波那契比率)

金/宋=119年/319年=0.373→0.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宋/金=167年/119年=1.403→1.382(斐波那契比率)

北宋/清=167年/267年=0.625→0.618(斐波那契比率)

南宋/(元+明+清)=152年/632年=0.241→0.236(斐波那契比率)

辽/清=218年/267年=0.816→0.809(斐波那契比率)

金/(元+明+清)=119年/632年=0.188→0.191(斐波那契比率)

清/金=267年/119年=2.244→2.236(斐波那契比率)

中国历史进程中存在如此紧密、精巧的数学关系。也就是说,每个朝代的起始、发展、衰落、终结,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进程,事先已经被“代入方程”,事先已经被排列好。

(2008-01-18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分析之波浪理论的数字基础(2)比率分析
波浪理论之比率篇
技术分析最深奥牛逼的预测学 艾略特波浪理论 市场行为的关键
江恩理论与斐波那契数列
技术分析——波浪理论与神奇数列的运用
波浪理论有何特征?如何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