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科学家首次证实,促癌的ecDNA在细胞癌变之前就已经存在!

来源:奇点糕 2023-05-08 11:24

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之前的推测。研究者们证实,不仅是肿瘤进展,染色体外DNA在肿瘤转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表示,将进一步探索ecDNA如何在细胞中产生,以及如何帮助癌细胞制备适宜其生长的蛋白质。

在细胞中,DNA紧密盘绕成染色体结构,储存着正常细胞生长和存活所需的所有遗传物质。然而,也存在一些微小的环状DNA片段属于“编制外人员”,它们游离在染色体之外,被称为染色体外DNA(ecDNA)[1,2]。

 

作为编制外人员,ecDNA很是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在细胞复制时,不同于“捆绑”在染色体上的DNA那样整齐有序地进入到每个子细胞中,ecDNA的分配很随机。一个拥有6个ecDNA的母细胞,分裂后可能会得到分别拥有5个、7个ecDNA的子细胞组合,也可能会得到分别拥有0个、12个ecDNA的子细胞组合。可以说,ecDNA不受常规的细胞分裂规则所约束,其本质上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中广泛存在这些小圈,尤其是晚期肿瘤。这些ecDNA上往往含有具有致癌潜力的基因,且在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患者治疗预后较差相关[1,2]。不过,通常认为在健康细胞中没有ecDNA的存在。

 

然而,近日一篇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文章首次提出,ecDNA早在细胞癌变之前便已悄悄埋伏。

 

英国剑桥大学的Rebecca C. Fitzgeral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Vineet Bafna、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ul S. Mischel等研究人员联手发现,不止是早期或晚期食管癌组织,食管癌患者的癌前细胞中同样有ecDNA的存在。这意味着在食管细胞向食管癌细胞的转化,以及食管癌的进展中,ecDNA都有参与[3]。

 

论文首页截图

 

Barrett食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变,表现为食管下段的细胞由于长期胃酸或肠道胆汁反流而受损,发生变异,从扁平上皮细胞转化为柱状上皮细胞。简单形容一下就是,食管已经快被冲刷成胃肠道的样子了,相比于正常食管,Barrett食管看起来更像是胃肠道[4]。

 

大多数患有Barrett食管的人表现为非异型增生,而少数人的食管细胞则在遗传或结构异常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在经历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后,细胞逐渐失去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发展为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的食道癌。因此,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频繁的内镜组织活检检查,这便利了科学家们获得食管癌发生前后的组织样本。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基于两项独立研究队列的参与者活检样本和随访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这些参与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以及早期(I期)食管癌、晚期(II-IV期)食管癌。

 

一方面,对来自剑桥大学的206名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后发现,在没有发生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样本或表现为低度异型增生的样本中,未检测到ecDNA。在Barrett食管发生高度异型增生的样本中,含有ecDNA的概率为4%(1人/25人)。对于早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肿瘤样本中含有ecDNA的概率分别为25%和43%。

 

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和ecDNA[5]

 

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对来自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HCC)的80名Barrett食管患者,其不同时期的活检结果及其患癌结局进行了纵向分析。

 

结果发现,在患有Barrett食管且发展为食管癌的患者中,33%人的癌前细胞中含有ecDNA。其余未发展为食管癌的40名Barrett食管患者中,仅1人的病理组织细胞中含有ecDNA,这个人在后续随访期间去世,死因与Barrett食管无关。

 

如此来看,不仅是与癌症进展相关,在细胞彻底“黑化”为肿瘤细胞的过程中,ecDNA也没少掺和。

 

 食管癌患者在患癌前,组织中已存在ecDNA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产生ecDNA,可能是受全基因组倍增、染色体破裂所影响,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那么,癌前细胞中的ecDNA又是怎么来的呢?

 

研究者们观察到,含有ecDNA的癌前细胞都存在TP53基因变异,且TP53基因变异与细胞发生全基因组倍增和染色体破裂相关。不过,并非所有含有ecDNA的高度异型增生细胞都发生这两个事件。研究者们推测,TP53基因变异可能是癌前细胞出现ecDNA的幕后推手,除了影响基因组稳定性,还有其它手段。

 

随后,研究者们对ecDNA进行了“身份鉴定”。结果显示,高度异型增生的癌前细胞,其ecDNA含有KRAS、MYC、ERBB2等致癌基因,以及SOCS1、CIITA等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

 

推断在高度异型增生向肿瘤转化、肿瘤进展过程中,ecDNA的形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在不同时间点获取的活检样本中,细胞状态相近,那么细胞中的ecDNA拷贝数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如果细胞异常状态相差较大,那么这些异常细胞中的ecDNA拷贝数以及异质性增加。另外,根据以上两组队列的数据显示,ecDNA阳性的人之中,有31%含有不止一种ecDNA。

 

这说明,肿瘤可能在早期就具备不同程度的ecDNA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帮助癌前细胞或肿瘤细胞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条件,促进肿瘤在进化过程中“开枝散叶”。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之前的推测。研究者们证实,不仅是肿瘤进展,染色体外DNA在肿瘤转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表示,将进一步探索ecDNA如何在细胞中产生,以及如何帮助癌细胞制备适宜其生长的蛋白质。

 

参考文献:

[1]Wu, S., Bafna, V., Chang, H. Y. & Mischel, P. S. Extrachromosomal DNA: an emerging

hallmark in human cancer. Annu. Rev. Pathol. 17, 367–386 (2022).

[2]Lange, J. T. et al.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xtrachromosomal DNA in human cancers.Nat. Genet. 54, 1527–1533 (2022).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37-5

[4]Spechler, S. J. & Souza, R. F. N. Engl. J. Med. 371, 836–845 (2014).

[5]https://today.ucsd.edu/story/tiny-dna-circles-are-key-drivers-of-canc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ature:先有细胞癌变,才有染色体“泄露”?恰恰相反!
NEJM综述:食管癌
前沿 |《自然》刷新认知:不止是加速癌细胞生长!这种奇怪的DNA,比想象中更危险
长期烧心,要警惕这个癌前疾病——巴雷特食管
病理医师分子病理应知应会-胃癌食管癌篇(一)
【564】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