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有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A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移情现象要使审美者获得美感,必须是主、客观条件的完美统一。

首先,移情的对本身必须是美的。一个审美者有可能把风摆动的杨柳看成是一个娇柔的女子,但面对一株干枯的树木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感脱离了客观存在的美,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客观存在的美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才能产生美感。真正的审美活动决不是简单的拟人式的物我同一,而已经是内在情感与外部事物间的一种同构。这种同构的产生,就是审美主体在情感的推动下,运用思维和想象确地把握事物本身的特征而实现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离开了诗人对暮年和夕阳的相似点的联想和理解,就不可能出现这个审美的移情现象。可见,审美移情活动的确是主、客观条件的完美统一。人的美感意识中所产生的移情心理活动,是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美的主观反映。

审美移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实际上就是在审美主体反映审美对象的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感情作用于审美对象的联想的一种表现,是美感和联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意大利美学家缪越陀里认为,在诗的形象中,无生命的自然景物好象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具有人的感情和性格,主要是因为想象力受了感情的影响。可见,审美移情作为联想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所产生的心理基础是情感和想象的相互作用。而联想只是由一物想起另一物,使两个事物的表象联在一起,不一定具有人的情感。夜莺在歌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等等,不都是在审美主体感情的作用下,根据自然事物的特征与人的感情、活动、性格的相似而形成的联想吗?不同的是,在这种相似联想中,情感的作用,快引起联想的事物与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了更大的必然联系,因而往往消失其联想过程,使自然事物的形象特征与人的感情、意志、活动在欣赏者的意识中完超然客公众号全融为一体,欣赏者便似乎直感到自然事物本身也有了感情和活动。欣赏者的感情和联想相互作用和结合,能使欣赏者在联想中产生一种充满感情的幻觉,所以我们才把审美移情视为联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审美移情是对自我生命发现的结果,所以才导致美感的产生。对审美活动而言,不是外部世界的一切都能获得审美愉快,只有那些由主体的整个心灵选择出来与自己类似和相通的事物才能使其愉快。当人们用审美的方式去观察自然时,其实是努力在整体自然中发现自我的倒影,反过未,每当他的个性在外在世界中获得自我感觉时,便意味着他已进入了审美状态,可见,审美移情是在人类能够较力清醒地领悟自然和人生的阶段上产生的。人从认识外物走向认识自我,从自然的拟人化(物我同一)到自然的人化(物我同构),正是这种清醒的标志。

(摘编自姜开成《审美移情与文学创作》)

材料二:

中国古代关于审美移情的理论比较重视自然规律、自然环境对审美主体的心境的影响。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移情作用,一般都因为主体受物境的影响而形成,但外界的物境需与主体内在的心境相一致时,才会形成移情作用。

心境是一种人自身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由于审美主体的心境不同,对自然景物产生的移情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主体在心情愉悦时,常觉得花欢草笑、莺歌燕舞;而在黯然伤神时却又感到云愁月惨、鸟虫衔悲。由于心璄的外化,竟使本来没有感情的事物看起来有了感情,而有了感情的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人情感,结果便是情能移境,境也能移情

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美学还认为,审美移情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对象必须有可以移人之情者,一个是主体必须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的审美能力。而主休的审美能力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体验,杨万里山思江情不负伊,雨恣情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的诗句说出了这个规律。体验得越深,赋景物以情感甚至生命并与有情感甚至有生命的景物相決与化的审美移情作用就越大。

因为在审美判断中,如果愉快和直观对象的纯粹形式的把所握结合着,而不联系到一个为了一定的认识的目的的概念:那么表象就不联系到客体,而至联系到主体,而主体的心境对对象的情感化和生命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徥”“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雨云、春风、绿草、花枝、野花、泉水这些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表象,由于它们联系到主体,与主体的特定心境产生共鸣,与主体的生命情感相关,它们便与诗人赠答往还,从而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一同进入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的境界。

(摘编自钟仕伦《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述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者面对杨柳和干枯树木可能会有不同感觉,说明移情审美的产生是以客观存在的美为基础的。

B.在感情的作用下,审美移情能够使联想的事物和被联想的事物直接产生联系,不需要联想的过程。

C.真正的审美活动是内在情感与外部事物的同构,是自然的人化,而不只是简单的对自然的拟人化。

D.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美学认为,主体审美能力和客观审美对象相辅相成,都是移情的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情是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主体如果对所见的事物无法产生联想,也就不会有审美移情。

B.只有物境与心境一致时才产生移情,因此当人心情沮丧时看到莺歌燕舞也不会有触动。

C.生活体验程度与移情作用的大小关系密切,所以老年人的审美移情体验比青年人的更丰富。

D.在审美判断中,主体的心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景物情态的变化不会影响主体的审美。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居于移情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者情之景也,情者景之情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阋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不够的祁连山

刘恩友

祁连山,河西走廊的骨架山。它是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三地文明的交汇地带。祁连山地区曾经见证了大唐与吐蕃的战与和,人们至今还记得文成公主日月山上的深情回望,记得穿越祁连山的敦煌僧人摩诃衍那的吐蕃弘法以及莫高窟中的吐蕃造像的传奇故事。而被祁连山滋润的整个河西走廊,也成就了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出产了美玉,更重要的是有祁连山的护卫,祁连山周围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而安闲。

从我所居住的嘉峪关这座城市驱车十几里,就能到祁连山脚下,这是我们居住在祁连山脚下的人独有的幸福。山顶是皑皑白雪,山上是茂密的草植,而山下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这种植被和地貌上的强烈反差,也只有我们这些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看祁连山,首先要看祁连山的雪。

祁连山顶的雪,终年与我们为伴,但唯有冬天,才是离它最近的季节,雪将祁连山拉近到身旁。每一场大雪过后,白茫茫的祁连山就把自己堆积成沉思的模样,勾勒出一山山思考的皱纹,陷入一个绵延冬季的沉默。大雪过后的清晨,祁连山卧在阳光下一副不肯醒来的样子,如青草般新鲜:而太阳也像被雪粒洗过了似的,反射出晃眼的光亮!这个时候天寒路滑,没有要紧的事情,多半不敢进到山里,可通往山里的大马路上,那些顶风冒雪的桔红色交通超然客公众号人的身影,像一团团烧的火焰,在风雪中跳动,看不清他们的脸,分不清是男是女。别人顶风冒雪朝家里走,他们是沿着风雪逆行,风雪越大越往山里走,用昼夜不停的巡查,除去路上的冰雪,换取来来往往车辆的安全。他们成为风雪中祁连山上怒放的花色,让冰雪的祁连也富有个性和色彩。

天光将尽未尽的时候,借着雪野的微亮,驾车在戈壁中徜徉,祁连白亮白亮的山体,在天光和雪光里起伏成一种意境。这个时候看祁连山的雪,一定能看出诗意,看出灵魂,看出高度和思想。

看祁连山,最应看的是祁连山的草。

夏天的祁连山坡,一层一层的草,一片一片的坡,从低到高,在眼前延伸起伏。高的像玫瑰花叶或田田的荷叶,低的如层层的水浪,一波一波、一山一山地涌动,涌过一个个沟坎、一个个渠洼、一个个山头,将一页连着一页的山峦,涌动成绿色的草海,涌动得没边没沿,涌动得失去自我,涌到山顶,腾地就开出一片又一片鲜艳的花朵,让群草们在起起伏伏的山头来一个欢呼雀跃的盛大绽放,像燃起五颜六色的大苗,像花炫花韵构成的花浪。

站在如烟绿草的深处,我仿佛看见古人的牛羊就在草丛里出没。经过几千年浩荡时光的冲刷,那些马背上的民族,似乎依然没有走出祁连山。他们骑着向西迁徒的高头大马,踏平沟涧和山谷,鲜绿的地衣和灿烂的野花顺着他们的马蹄向西生长,一川川蔓草,一川川水涧,一川川奔走的羊群和马匹,已深深地嵌进了祁连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里,漫入祁连山的风雨里。

一座座草山,是那些红脸蛋的坚强牧人的家园,也是那些羊群的家园。牧人们把毡房盖在向阳的山坳处,把羊群赶向山坡。他们爱着那些羊群,也爱着那些草山,不让人擅自闯入,不让人攀爬,只让羊儿静静地吃草。也许明年就不让放羊了呢!一位红脸牧人忧伤地说。其实,她的忧伤,也是祁连山的忧伤啊!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对祁连山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祁连山不再忧伤,让整个河西走廊生机勃勃,让祁连山永远是绿水青山,福泽万家。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冬天,丝路长城与祁连雪山相映生挥。这时候的山体上,连绵不绝的草棵,渐渐地矮了下去,还原成大地的颜色,山体似乎脱去绿装,裸露出大地的金黄肤色,祁连山也伸展了身姿,晒着冬日的暖阳,张着浑身的毛孔,畅快地呼吸。很多时候,大自然是我们心灵的镇定剂,就像冬天去看祁连山是怡人的享受,那是一种似乎颗粒归仓后的放松和安然。

看祁连山,必须看的是祁连山的河流。

冰雪融化的古历七月,一川川雪融水,流得哗哗啦啦、流得汹涌澎湃,轰轰隆隆像一川川马群,奔出祁连山。这样的一川川雪融水,融汇成奔涌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一路奔走在干旱的河西走廊上,滋养出一个个绿洲,滋养出金张掖”“银武威,滋养出居廷文明、敦煌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像是一个个祁连山的传说。

沿着河流走,五颜六色的祁连石,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丹霞山体落下的羽毛。作为褶皱山系的祁连山,由于其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广泛分布着各类矿藏,为周边玉门、嘉峪关等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玉门的石油、镜铁山的铁矿石,都是这一地区极富代表的矿产资源。顺着丹霞山体往里走,就能找见晶亮的矿石。那些头戴矿灯的矿山工人,把山里的矿石裝进绿色的火车皮,运进嘉峪头这个因关得名、因矿设企、因企建市的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再把这些矿石冶炼成优质的铁和钢,运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活着丝绸之路运向世界。这些矿石包含着祁连山的海拔和折痕,包含着祁连山的灵魂和高度,它们就是祁连山谱就的神曲。祁连山的各种矿产资源是丰富的,但这些年来祁连山做到了有限开发利用,这样才能还原无限的生态。超然客公众号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烟。其实,辽阔的河西走廊,何尝不是祁连山最大的传说呢?多少年来,这里见证了战马奔腾、刀光剑影,也目睹了牛羊成群、商旅纵横。从翻山越冷的马匹,到蜿蜒爬坡的汽车,再到凤驰电掣般的高铁,驶进这个曾经商贾云集、绢帛山积的丝路关口,与久远的驮着丝绸逶迤西去的驼队,在这里完成历史性的对接。祁选山脚下的河西走廊,陪伴的不仅有时光与过往,更有文明与未来。而天天生活在祁连山下的人们,望望祁连山的白雪,看看祁连山的河流,瞅瞅祁连山的花和草,已经是一种习惯和长久愿望,也是最大的欢喜和满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祁连山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开头,既介绍了祁连山,也引出下文居住在祁连山脚下的我们特有的幸福。

B.桔红色交通人在祁连山雪后天寒路滑的情况下,为了车辆安全冒雪执勤,由此看出这些交通人的坚韧和奉献精神。

C.文中提到一位红脸牧人的忧伤——“也许明天就不让放羊了呢,表达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不平和惋惜。

D.祁连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祁连人没有过度开发,体现了新时代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的理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本指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作者将其用于写祁连山冬天草的特点,贴切又新奇。

B.作者将祁连山视为生命体,如:第段连用伸展”“晒着”“张着”“呼吸四个动词,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C.本文选材详略有致,既有典型景物的选取,又有对祁连人的描写,自然景色与市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D.文章首尾照应,写出了承载着文化底蕴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的祁连山的历史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8.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特点鲜明,请举例并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的标题是看不够的祁连山,文中着重写了祁连山的雪、草和河流,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徵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超然客公众号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贞观十六年,太宗毎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啬()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C.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公卿,指三公九卿,是周代封爵之首,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

D.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

B.魏徵引述管仲的话告诚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

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

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4分)

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4分)

14.文中魏微上疏时以日月之蚀作比喻,其用意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岑参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注】阮氏酒:西晋阮籍为避祸全身,以嗜酒为由,远离权贵与政治。老莱衣: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宋玉:战国著名辞赋家,曾仕楚顷襄王,但不受重用,仕谂颇不得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了崔全知者稀的原因在于不自我夸耀以求闻名,引出了颔联对其进一步的叙写。

B.颔联运用老莱农的典故,既暗合诗题觐省,表现了人物的品行,又使诗歌貪若蕴藉,耐人咀嚼。

C.颈联以景物暗示季节,虚实结合,通过描写花与草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好友崔全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D.本诗在语言风格上,通俗质朴与含蓄委婉兼备,将作者对崔全的深情谊寓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中。

16.前人论此诗,认为豪迈之中述真情,诗中的真情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反对用严酷的刑罚督责百姓,他认为使用严刑往往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的《鹊桥仙》用纤云弄巧表现出纤云所织图案的样式美,《登泰山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日出之时天边之云的色彩美。

3)曹丕曾写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佳句,选取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出深秋的肃杀之景,在诗词中用秋风共同交代写作背景、描写景物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革命文物,穿越历史的烟尘,打破时空界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讲述可歌可泣的桩桩件件。井冈山上八角接的灯光点燃了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照亮红带兵前行之路,剪开的半条被子连起了军民________的纽带……无数革命文物,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_________的初心使命。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__________,青春永继。跨越时空对话,新时代中国青年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瑟和力量,才能让革命文物起来。走进革命旧址、读懂革命文物、学习光辉党史,能够助力青年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________奠基立业的征途。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赤子之心不改,百年奋斗不息。青年要在革命文物中吸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鱼水情深      一成不变      继往开来      筚路蓝缕

B.唇齿相依      历久弥新      继往开来      栉风沐雨

C.鱼水情深      历久弥新      薪火相传      筚路蓝缕

D.唇齿相依      一成不变      薪火相传      栉风沐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要在革命文物中汲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B.青年要从革命文物中吸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C.青年要在革命文物中吸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D.青年要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超然客公众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已经习惯于戴口罩来保护自己。在有病毒传播危险,或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佩戴传统密封强的口罩。_________,例如人们独自在户外锻炼时——这通常被认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低风险活动。佩戴传统口罩会产生热、湿等不适的感觉。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自动调整过滤特性的动态吁吸器,_________,从而在不需要最高过滤水平的情况下让佩戴者更轻松地呼吸。

这款口罩上安装了一种带有微孔的动态空气过滤器,(    )。研究团队还在过滤器周围放置了一个伸张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及佩戴者在运动过程中呼吸模式的变化作出反应。_________,伸张器的孔径有所增加,但比人们在清洁空气中锻炼时增加得少。研究人员说,这项发明能适应个人独特的呼吸特征,可用于开发个性化口罩。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过滤器被拉伸时会膨胀,允许更多的空气通过

B.当过滤器被拉伸时会膨胀,更多的空气被允许通过

C.当拉伸过滤器时会膨胀,允许更多的空气通过

D.当拉伸过滤器时会膨胀,更多的空气被允许通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八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成为霸屏的弹幕。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留言刷爆朋友圈,无数网民以此缅怀抗战英烈。祖国没有忘记你们,谢谢你们!志愿军烈士家属、退伍军人成为航班上的重要客人,机组人员通过广播向他们表达敬意。长大后,要和爸爸一样守护祖国。”“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在《开学第一课》中的一句话,为少年儿童播下争做帕米尔雄鹰的火种。

这些片段在令我们动容的同时,也在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今天,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成为英雄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B不需要联想的过程曲解文意)

2.(3分)AB人心情沮丧时看到'莺歌燕舞也不会有触动曲解文意;C老年人的审美移情体验比青年人的更丰富于文无据;D景物情态的变化不会影响主体的审美错)

3.(3分)C(只是景物描写,不符合移情特点)

4材料一先围绕审美移情是主、客观条件统一的观点,以举例和引证论证展开论述;然后论述了审美移情是如何产生的。材料二先写人的内在心境和外在物境会相互作用,然后论述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的两个重要条件,并以举例和引证加以阐释。(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王夫之关于的话体现了移情现象,即在情感的作用下,使本没有情感的景物似乎也有了人的情感;外在物境与内在心境相一致时会产生物我同一的审美体验,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的外物又影响到人的情感,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3分)C表达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不平和惋惜错)

7.(3分)D一直延续下去错,马上望祁连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8善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如田田”“层层”“起起伏伏”“川川等,真实、贴切地写出了祁连山坡上的草的生机和活力;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如一个个沟坎、一个个渠洼、一个个山头,突出了祁连山植被的生机勃勃;多用修辞,形象生动。如每一场大雪过后,白茫茫的祁连山就把自己堆积成沉思的模样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大雪过后祁连山的形象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景色——雪、草、河流,使祁连山的景象更真实、具体、生动,以更好地突出祁连山所带给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祁连山的雪、草和河流,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触发点,寄托了超然客公众号作者对祁连山的深挚情感,以及对新时代国家对祁连山一系列生态保护策略的肯定和赞美。(6分。每点3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0.(3分)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11.(3分)A庙号错,应是年号)

12.(3分)D(根据原文应是恐怕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

13.(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

(判断句式、枢机容易1分,句意1分,共4分)

2)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佞人1分,句意1分,共4分)

14.告诫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见,言行需谨慎。

居高位”“能看见”“需谨慎1分,共3分)

15.(3分)C表达作者对好友崔全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错)

16对崔全不闻于世、不受重用的惋惜与不平。首联中不自炫”“知者稀与尾联表现出崔全不被人赏识、不受重用的现实,暗含了作者的惋惜与不平;对崔全不媚权贵、孝敬双亲的赞美。通过颔联阮籍与老莱衣典故的使用,表现出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对友人远行被放的抚慰。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示例: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亦可得分)

18.(3分)C(鱼水情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唇齿相依: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一代代传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

19.(3分)D介词误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20字数相等,前后分句皆为8字,构成一组句子;词性相对,历史精神,名词相对,铭记传承动词相对;结构相同,分句主干都是主谓结构;意义相关,强调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内在关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突出了革命文物的意义。(5分。答出3分,答出2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A

22但有时不需要佩戴这种口罩(或但并非仼何情况下都需要这种口罩)它可根据条件的变化调节孔径当人们在污染的空气中锻炼时(6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参照2021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一百段。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徵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

魏徵上疏说:如要君王尊礼,臣下尽忠,就必须内外无私,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君王不信任臣下,就没有用来让臣下做事的办法,臣下不信任君王,就没有用来侍奉君王的办法。信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过去,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这样做对治国无害吧?超然客公众号管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治国也无害。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呢?管仲说: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这个地方的百姓,我是知道的。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穆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力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的被重视信用,疏远小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有损于巍巍盛德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徵,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备辩论。太宗亲笔,写诏书说:不思考就不能统御臣子;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臣子谈论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们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走边写:《祁连辞》
祁连山色(青海祁连)
甘肃祁连:祁连山之恋
车过祁连【西北金秋行】
祁连行(魏力)
我穿行在祁连山—川、青、甘(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