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成难《河水汤汤》阅读答案

河水汤汤

汤成难

⑴漫长的黑夜之后,河岸醒来了,带着慵懒气息,温驯,平和,还有点桀骜不驯的样子。河岸上的巴泥草蹿出几寸,结实地交织在一起。父亲光脚走在上面——是的,光脚,除了冬天,其他的季节他都是光着脚丫,妤像要随时下河似的——父亲走路的姿势越来越奇怪,河边挑水或洗衣的人总是会停下手里的活儿,扭过头看——他们还不太习惯那个走在地上的父亲呢。的确,父亲走起路来很别扭,两只脚分得很开,随时要寻找某种平衡似的。有时,走着走着,他会突然停下来,身体轻轻地左右摇晃,这个时候,父亲脚下的土地恍惚变得明亮起来,浩渺无边,闪着银白的波光。好一会儿,父亲才继续向前,他抬起一只脚,在半空悬置片刻,再猛地跨出一大步,像是从船舷跳到了岸上。当然,最让人奇怪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父亲总是将他的桨扛在肩上,跟那些扛着铁锨或锄头去地里干活儿的农民一样,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和他的桨形影不离,即使他不带在身边,也没人会打它们主意的。

⑵那天,在河边洗衣和挑水的人并没有看父亲走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大雾将人融化成一个个小黑点,他们看见了很多小黑点,像毛玻璃上蠕动的小虫。

⑶那是一支桥梁建筑队。和建筑队一同到达的还有几辆装载着各种机具的卡车,车轮在村道上轧出很深的车轱辘印,像铁轨一样伸向通天河。村里的人沿着轨道拥向了河岸,摸惯了牛背和犁头的大手,落在从卡车卸下的机具上,或许他们一辈子都搞不明白,这些机具与桥梁之间的关系。没有木头,怎么造桥呢?我又提出愚蠢的问题了。当然,我的父亲也不知道答案,他还没见过那么大的桥呢。

⑷这是一九九六,在通天河的历史上应该记下这个年份。

⑸之后的日子,父亲常常一边划船一边注视着不远处的工地。河底打入了深层桩,混凝土桥墩像是从河底长出来的,一天天粗壮,一天天变高。父亲感受着河水震顫,有时干脆把小船划过去,围着桥墩看一圈,那些裸露出来的钢筋和流淌着的混凝土,让他深感不安。他把船靠向岸边,从堆满脚手架和模板的缝隙里爬上去。这里的天是灰的,地上的沙都跑到天上去了,起风的时候睁不开眼,人定定地立着,等风跑远。灰落下来便换了地方,落在人头上,眼窝里,鼻孔里,衣服上早就是灰乎乎的了。几个建筑工人用独轮车运送砂浆,身子比独轮车高不了多少。等待出浆的时候,他们就坐在一堆碎石前用石头刮鞋底——混凝土黏住了牲,再不刮掉,就要变成鞋帮子了。他们并不说话,倒不是一张口会吃进沙子,而是搅拌机、打桩机实在太吵了。工地上有的是各种响声。

⑹有一处,河岸被挖开了,土坍塌了很大一片,河水窝在那儿无法离开。河岸上流淌着混凝土,一些多余的没有及时清理掉的很快就凝固,像结成的痂糊在地上。

⑺嘈杂声和风沙使人睁不开眼睛,透过微闭的眼帘,父亲看到的一切都是灰色,其他的色彩早已挣脱逃离。父亲立在沙堆前,双手抱着他的榆木桨,唇齿又苦又涩,眼睛嵌在深纹密皱之中。他从灰色里退回来,一直退回到他的河岸。父亲变得更加沉默了,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船舷上

⑻桥一天天长大,像横卧在通天河上的巨兽,相形之下,父亲的小船如同一只小甲虫。桥筑好了,过河的人不再需要来到渡口了,他们从桥上经过,下意识地扭头看桥下,人们多么喜欢这样啊—一站在高处,朝渡口俯视。

⑼施工队离开后,父亲变得忙碌了,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修整河岸,那个坍塌的地方,像一道伤口,露岀最虛弱最不堪一击的一面,河水在此处变得浑浊不清,一副心事沉沉的样子。父亲用铁锹将虚土铲去,露出大片的浅绿褐色,细细的纹路纵横交错,犹如血管分布其间。父亲从大堤上运来了土,是更深一点的绿褐色,两种土如何紧密交融,父亲是花了心思的。一层层填实,夯平,直到土层上面渗出细密的水来,如同吐露出的秘密。父亲再用巴泥草覆盖在土上,期待生根抽芽,形成星罗棋布的网状。

⑽做完这些,父亲并不着急回去,而是对着桥墩发呆——他对其极不放心。父亲沿着两岸来回看着,最后还是将小船划向了桥墩。父亲注视着桥墩,水在这儿形成很多个漩涡,发出呼呼的声音。父亲把挂在桥墩上的水草清理掉,站起来,松了口气,身子向桥墩靠拢,耳朵贴上去。谁也不知道父亲在倾听什么,仿佛真的听见什么了——这一动作会持续很久。

⑾黄昏来了。离开桥墩,父亲就不划船了,他把桨收上来,和自己一同躺在船舷上。有一次,父亲突然跳进水里,扎了个很深的猛子,顺着桥墩一直摸索到河床。半晌,父亲才钻出来,爬上小船,静静地躺在船舷上。

⑿河水汤汤,向前方流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总是“将他的奖扛在肩上”,因为桨是他划船渡人的工具,也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跟那些扛着铁锨或锄头去地里干活儿的农民一样”。

B.走在河岸上,父亲“两只脚分得很开”“身体轻轻地左右摇晃”,这是常年船上生活养成的习惯,而这种生活导致了他在陆地行走不稳。

C.文章没有描写等待出浆时工人的表情和心理,只写了他们安静地用石头刮鞋底上粘着的混凝土,这说明他们对嘈杂的环境已习以为常。

D.小说结尾写“父亲突然跳进水里,扎了个很深的猛子,顺着桥墩一直摸索到河床”,半晌才钻出来,这表现了父亲在努力追求心灵的平静。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⑶段中,作者把桥梁建筑队卡车的车轱辘印比作铁轨,这与下一句中的牛背犁头形成对照,表现了村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B.第⑹段中,作者把河岸坍塌处一些多余的没有及时清掉的凝固的混凝土比作痂,这个比喻与下文写父亲清理混凝土、修整河岸相照应。

C.第⑻段中,作者分别将大桥和小船比作巨兽和小甲虫,这体现了两者在外形大小上的巨大差异,表现了船在人们生活中渐渐失去作用。

D.第⑼段中,作者把河岸中纵横交错的细细的纹路比作血管,这既照应了开头对河岸的描写,又表明在父亲眼里河岸是一个生命的存在。

8.小说以“河水汤汤”为题,并以“河水汤汤”收束全文,这样写有何用意?请就内容层面作简要分析。(4分)

9.有同学建议教材编者将此文编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时代镜像”这一单元中,请你根据主题词“时代镜像”及本文内容,代为概述建议的理由。(6分)

阅读答案:

6.B(不是不稳,而是以夸张的笔触表现了父亲对水上生活的习惯和热爱)

7.A(表现环境的闭塞、人们的好奇,又暗示了时代进步)

8.河水汤汤,揭示了父亲生活、工作的环境。体现了大桥建成前父亲自然、平和的生活状态;暗示了父亲对河流和工作的深情与热爱;隐喻大桥建成前后,父亲由不安到复归平静的内心世界。(4分)

9.一九九六年通天河上架桥,是通天河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伟大事件,小说以建桥为背景叙写父亲的种种表现,展示了时代变革中人们生活、工作、精神上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特点。阅读这篇小说,不仅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发展中自然、社会图景的演变,也能引发读者对时代变革的思考。(6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名家散文】:西拉沐伦河漂流----张抗抗
品读 | 一船冻梨逆水行
用木桨敲打船舷(《瓦尔登湖》五十讲之八)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被从30米高的桥上扔下激流中逃生:8歲男童救了自己的命
江南水乡烟雨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