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14年
8篇
6考)
中心
论点
特征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见解和主张,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一般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有且仅有一个。
作用(答题规范)
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是全文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示例
《敬业与乐业》文章开头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具体有力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分论点
特征
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做分论点。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分论点,有的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无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以首先、其次、然后等为标志词。
作用(答题规范)
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应能统领一段或几段。
示例
《敬业与乐业》中分别从“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注:①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的位置,例如“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等。
②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题只是表述范围、关系等,表意不明确,而论点是一句表意明确的判断句。如《敬业与乐业》,只说明了论述的对象,是论题。
论据
(14年
8篇
4考)
事实
论据
特征
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用来作论据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作用
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
《谈创造性思维》中为了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举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并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道理
论据
特征
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用来作论据的言论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
作用
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示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列举“四书”之一《大学》中的名言。
论证
(14年
8篇
2009
年考)
对比
论证
特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证论点。
判断标志
相反、与之不同等。
作用(答题规范)
把……和……作对比,阐述了……的道理(事理),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
示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把王阳明“格”竹子与通过科学实验探求竹子性质的事例作对比,阐述了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能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是无济于事的道理,论证了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践的论点。
引用
论证
(道理
论证)
特征
引用名人的言论、古语、谚语、俗语,以及公众所认可的道理、定理、公式等。
判断标志
××曾说过、俗话说、格言警句等。
作用(答题规范)
引用……的名言或俗语,剖析了……的现象,表明……的道理(事理),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
示例
《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 如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即“乐业”这一论点。
举例
论证
特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判断标志
例如、譬如等。
作用(答题规范)
列举……这一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
示例
《山水画的意境》第⑦段列举毛主席《沁园春·雪》开头几句体现的崇高境界,论证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的论点。
比喻
论证
(2009)
特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判断标志
如、好像等。
作用(答题规范)
将……(论点)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的论点,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示例
《谈读书》中将“人的天生才干”比喻成“自然花草”,将“读书”比喻成“修剪移接之术”,以此来论述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的论点。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议论文的结构    对接河北中考考点:分析论证结构
基本
形式
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论证结构类 型
横式
结构
总分总式
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先说总论点,然后再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
总分式
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先提出总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与学问》)
分总式
先提出问题,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迹或格言警句分析问题,最后强化论点(解决问题)。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
对照式
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如《论教养》)
纵式
结构
层进式
即“层层深入”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如《不求甚解》)
起承转
合式
“起”是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是“承”,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
注:把握议论文的结构后一般可解决划分议论文文章层次的问题,此外,划分文章层次还可借助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内容以及“此外”“另外”“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标志。
(三)议论文语言特点   对接河北中考考点:赏析议论文语言
准确
严密性
(2009)
特点:①概念明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怀疑与学问》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性。
生动
形象性
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举例:《敬业与乐业》中“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喻成蛀米虫、盗贼,形象地告诉人们没有职业的懒人是万恶之首,是要彻底讨伐,万不容赦的。
鲜明性
特点: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举例:《不求甚解》中“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明确论述了一下子完全读懂所有书的不可行性。
概括性
特点:①用比较抽象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②语言高度凝练。
举例:《怀疑与学问》“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以凝练的古文引出想要佐证的观点,简单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5、敬业与乐业
一周突破阅读,一考就拿高分!丨No.6
6.敬业与乐业(课件)优质教学课件PPT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敬业与乐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