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材料阅读:旅游文学(有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旅游与文学的关系,是个严肃的话题。在高铁通达、私家车便捷、全城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里,旅游已经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远方”与“诗”的结合便催生了“旅游文学”的兴盛。然而,这些作品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其实从古到今,数不胜数的旅行家、文学家早已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足资模范的旅游文字,仔细把这些作品梳理一下,大概可以看出旅游文学的几个核心素养。

旅游文学首先要建构起自身的风景美学和自然美学。风景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篇旅游文字不能提供实景般的风景,那它应该是不及格的。而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把风景还给风景”更十分必要。如诗人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这篇充满了“无我之境”的文字使云南冬天的树林以本来的状态呈现出来。特别是当前的好多旅游文字都因“我”的过分介入而变成了浅薄的“心灵鸡汤”,在充满个人不着边际的感情抒发和耳熟能详的道理说教时,“无我”更彰显其珍贵。

旅游文学还应建构起生态美学。过去人们在旅游文字里往往遵循“唯美”的原则,于是将事物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在生态美学看来,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作者在“齐万物”中收获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二十年前新疆作家刘亮程曾给文坛带来巨大的震撼,因为他重新发现了新疆,重新书写了新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独特的生命哲学,使他能够在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自然与生命的秘密,在常人以为空无的地方发现了有,在丑陋的地方发现了美,在无可言说的地方体会到了独特的价值。

如果旅游的目的地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人文景观,书写者就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旅游还是奢侈品的时代,出门远行几乎是一个梦想,所以古人有纸上游、枕上游的说法。这种不无解嘲的说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就旅游文学写作的一般进程而言,它应该分三个阶段:开始于纸上,继之于路上,再结束于纸上。

苛刻地说,许多游人只是过客,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走,能够炫耀的只是自己的里程,在地球仪上插遍旗帜,却无法说出对某一个地方丰富而独到的见识,更不可能使自己的万水千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旅行家就不一样了,他们专注于此,博览群书,必欲穷目的地之所有知识而后已。他们固然对新的旅游路线充满了好奇与探险的激情,同时他们又对某些地区与线路不厌其烦、长年累月盘桓其间,对某些自然景观“上穷碧落下黄泉”,对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有极其精深的研究,最终卓然成家。因此,旅游和旅游文学最高的核心素养应该是研究和研究的美学表达。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旅行家,但如果我们怀揣着旅行家的梦想,那么我们笔下的旅游文字大概会别开生面,让“远方”与“诗”美好相遇。

(摘编自汪政《“远方”入“诗”,需要哪些素养》)

材料二:

一位作家曾指出,某些“伪旅游文学”“一味玩弄文艺和'鸡汤’,看似为一些读者创造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但经不起现实旅行的考验和挑战。因为,一颗说走就走却自我膨胀的心,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尽如人意,用浪漫元素包装出的远方,刷的只是自我存在感,眼前所见也注定偏狭”。对这样的旅行文学图书,作为热爱旅行的读者,肯定用脚投票,不会买账。读者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表达真实自然情怀和自我探险精神的旅行文学。

今天的时代,正像有人所说: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冒险精神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总之,一些我们期待的生活方式的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这正是我们处于的时代的精神生活情形,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正在消弭,旅游或旅行变得日益抽象化、疏离化。旅行的便捷,削减了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的吸引力。人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欣赏全球美景,再没有哪里是神秘的。同时,文学中的“旅行的意义”正在被消解。

(摘编自袁跃兴《旅游文学,远方别走偏》)

材料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的许由、孤竹是提倡旅游的人物。承传下来,在祖国的大地上就突出了辉映世界的山川名胜,古今壮观。如果从旅游文学的角度考察,优良传统的形成有着悠远的纪录:从东西晋、南北朝以迄宋元明清,历代都出现了优美杰出的作品。追溯起来,我们可读到陶渊明、王羲之、郦道元、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以至袁宏道、张岱……都以名文传世。他们以文学修养之笔备尽写景抒情之能事。《兰亭集序》《岳阳楼记》两文传诵千载,王羲之抒发的人文哲理,范仲淹描写洞庭湖及其政治家以民生家国为念的襟怀感人至深。不论思想感情还是文学技巧,都是优良的例证。

但是旅游文学在历史上却有诸多分别。古人出游,即使因交通险阻,需负载粮食备用,也不能阻止他们寻幽探险的意趣。多数骚人墨客谪迁之士,则重于抒写怀抱。另一种旅游见于考证地域风俗文献,各成一家之言,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具有文学的特点,尤其《水经注》描述三峡奇险风光之深沉幽静,以清丽的散文纪录,成为传世的名篇。

(摘编自曾敏之《豆棚闲话:谈旅游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代社会,旅游作为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吸引人们的同时也会促进旅游文学的兴盛,可惜比较优秀的作品却不多见。

B.从自然美学角度审视的旅游文学倡导的是“无我之境”的文字,因此对风景本来的状态的描绘会比个人的感情抒发和道理说教更珍贵。

C.旅游文字中的“唯美”原则容易使人有选择地对待眼前景物,忽略掉自然界生命的独特价值,从而失去更多发现美、感受美的机会。

D.现代社会信息获取变得异常方便,比如通过电视即可饱览风景,可能使得旅行文学中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难有吸引力。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真切的白描文字,可以作为旅游文学中风景美学素养的典范体现。

B.一些旅游文学作品只给读者以情绪宣泄的出口,却不能让旅行者真正感受到探险精神和自然情怀,一定程度上让旅游的精神价值缺失。

C.普通游人虽然只是过客,但如果在旅游之前做足了功课,将知识上和想象中的旅游目的地与真实的场景进行验证,收获一定会更多。

D.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作者凭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写作,使得文本充满精致的景物描绘和充沛的情感表达,故而都是优良的旅游文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当作优秀的旅游文学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大量时间花在西北高原、四川盆地以及长江流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写出了一部关于古代中国的陵墓建筑和雕塑艺术的书。

B.一个外国人五六次到中国,对中国西部的地理、古籍、艺术、交通、矿产资源都进行过深入考察,写下了一本《亚洲腹地旅行记》。

C.作者足迹踏遍欧亚非等十几个国家,卖力写作近300页,一半是照片,一半是恋爱记录,末尾还附上了情感指南,写成一本旅行散文集。

D.某作家对西藏充满热爱,不仅详细地记录了西藏的地域风貌,更是把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怜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如果让你为班级高中毕业旅行作策划方案,要想让旅行更有意义和价值,以上三则材料能给你哪些做法上的启示?请简单陈述。(6分)

阅读答案:

1.B原文说与“个人不着边际的感情抒发和耳熟能详的道理说教”相比“无我”更显珍贵。

2.D优良的例证指的是就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而言,不是指旅游文学,并且文章并没有明确说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旅游文学。

3.C照片、恋爱记录和情感指南都不是对旅游之地景物的记录,不符合旅游文学的核心素养。

4.①论证结构清晰:先从旅游兴盛的大背景和旅游文学写作的问题引出旅游文学应该具备核心素养,接着来逐层深入地介绍旅游文学的自然、生态、人文、研究等素养。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出诗人于坚和作家刘亮程写作的例子来说明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素养;对比论证,将过客式游人与旅行家对比,说明旅行和旅行文学应该具有研究和研究的美学表达素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旅行之前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具有优秀素养的旅行文学作品,对欲往之地作细致的了解;②旅行之中结合之前的了解和想象与真实的场景进行验证,进一步提高认识;③结合实地考察,写出具有真实的自然情怀和自我探险精神的旅行文字,彰显旅行文学素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方”入“诗”,需要哪些素养
人为什么要旅游?答案原来在这里......
随感 | 谁是枚庸
行摄中的风景||木公
小升初综合素养之《四大名著》文学常识90题,后附答案
【艺术与人生】摄影、诗歌与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