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江苏新高考临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年江苏新高考临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无论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思想追寻,还是费孝通对于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研究,在许多地方,都能真切感受到:明明写的是过去的事物,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当今时代的影子。

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从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此说道: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既然传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既然传统是我们的生活基础,而真正的传统是不会过去的,那么,人们想要进行改革,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一种主张,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在对乡土中国所作的研究之中,费孝通先生也关注到社会变迁,问题,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他还说: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个被视为书生的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家的事了。在这段话里,费孝通先生提及了学者和政治家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在笔者看来,能不能化为历史,其实也并不完全有赖于政治家,政治家的助力当然是可观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学者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所以,就学术层面来看,笔者主张,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以此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传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正视传统的基础性和限制性。

在《乡土重建》中,费孝通先生还说:在欧洲曾有过一次文艺复兴,为这现代文化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否认世界文化史中可能再有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次文艺复兴也许将以人事科学为主题,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传统可能成为复兴的底子。”“若是我们还想骄做于自己的历史地位,只有在这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重述、文化重建已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尤其是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

总起来说,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只可以指引我们反思历史中的经验;也可以从现存的生活经验中去加以印证。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改革须从传统中来,也遭受着传统的限制。但人们也无须悲观地对待传统,因为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些都是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得到的启示,也是该书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借以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改革和重建文化传统所必须重视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 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

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可用的机器就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编自刘长亮等《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传统的认识之所以可以借以认识当下,是因为传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当下性,我们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

B.改革离不开传统的基础,也必然遭受着传统的限制,这不仅是学者们提出的一种学术主张,也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事实。

C.传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也是我们看待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出发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传统,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

D.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必然随之变迁,而且变迁方式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不一,所以重视传统就一定会关注变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可以经由重述乃至重建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既作用于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也有益于建立起与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

B.对于学者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和费孝通的见解有所不同,作者据此对费孝通学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意见。

C.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表现在他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着眼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

D.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是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的一项是(   )

A.提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B.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

C.指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合理的方向D.开展传统的重述和文化的重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你认为材料一中费孝通的哪一观点和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并请简述理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葫芦 水上勉

三年前的冬天老舍先生曾光临舍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办事处打电话来说,正在访日的老舍先生想到我家来拜访,问我方便不方便。我说,请原谅,我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老舍先生我也不大熟悉,他的地位究竟相当于日本的哪一位作家呢?那个人告诉我,老舍先生在中国已是文坛泰斗了,地位相当于日本的志贺直哉。我那攥着听筒的手颤抖起来。我家很少有贵客临门,顿时紧张起来。

三天后,老舍先生偕同一位高个子、长脸的中年作家,带着一位女翻译到舍下来了。

我乍一看到老舍先生,吃了一惊。因为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质朴,像是个农村出身的人。也许是旅途劳累的关系,他的脸色不大好。他在门口脱下淡褐色夹大衣,里面穿的西服不怎么讲究。略旧的深蓝色裤子不够笔挺,虽结着黑领带,衬衫的领口却随随便便,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我松了口气,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就把先生迎入客厅。

老舍先生在沙发上坐下来,胳膊肘放在扶手上,弓着背,定睛看着我。大概那位女翻译已经向他介绍过我的情况,他眼睛里流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为突然造访而向我表示歉意。说实在的,和老舍先生会面,我想向他请教一下蟋蟀葫芦的事。

先生默默地定睛看着我。我毕恭毕敬地问道:老舍先生,我看到过一个据说是从中国的旧货铺买来的葫芦。

似乎是养蟋蟀用的,让它们相斗来解闷。中国是不是从前就有这样的习俗呢?

有过的。老舍先生通过翻译回答道,他的表情好像一瞬间略为严肃了。

那么,今天……民间还有这个习俗吗?

不,那是过去的事。您见到的罐子,恐怕也有年头了吧?

老舍先生,我生在日本的若狭这个地方,小时候养蜘蛛玩过。蜘蛛天生好斗,打得可欢啦,看着挺有趣儿…… 蟋蟀也像蜘蛛那样好斗吗?

好斗。中国的诸侯在近臣中设专人饲养蟋蟀,并且以斗蟋蟀取乐。

用什么方式斗呢?

铺上红毡子,从双方的罐里取出蟋蟀放在斗盆里……让它们张牙对咬……

我恍然大悟。这很像在若狭斗斑蛛的玩法。我们不铺红毡子,惯常的做法是让蜘蛛在一根树枝子上爬,或是把两只蜘蛛放进新巢里,让它们斗。

我真想弄到一只蟋蟀葫芦……如今还能弄到手吗?

您要是到中国来……我估计是弄得到的。老舍先生说,喏,水上先生,您不想到中国来吗?” “离得太远啦……我巴不得去……可现在工作太紧张,没工夫。如果能弄到蟋蟀葫芦,我就想去。

您一定得来……我领您到旧货铺去。老舍先生说罢,莞尔一笑。

我确实想要那只葫芦。我并不是为了斗蟋蟀才想要这个葫芦,而是想在里面养一对蟋蟀。蟋蟀两口子难道也会打架吗?

我替您张罗蟋蟀葫芦……但是您到中国来的时候……另外还有没有想要看看的东西呢?

有的。要是有机会访问,我……想去看看六祖慧能烧过饭的寺庙。我回答说,那个寺庙还在吧?

指的是蕲州黄梅的东禅院吧?慧能大师也在宝林寺和大梵寺住过。那些寺庙至今还在。您为什么对这样的寺庙感兴趣呢?老舍先生问道。

我告诉翻译,我小时离开曾在那里跟蜘蛛玩过的村子,入禅寺当过和尚。

老舍先生笑容可掬,更加亲密地看着我。

我告诉那位女翻译,六祖大师写了一首名诗。这当儿,老舍先生静悄悄地把我的妻子端来的羊羹的衬纸抽出来,从衣兜里拿出钢笔,写道,本来无一物。紧接着,先生用一连串汉字把慧能的偈文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看了,大吃一惊。跟我当小徒弟时学过的一模一样。我这才意识到老舍先生的祖国和我们日本是同文的国家,感动不已。

先生,我说,等我能稍微腾下手来,能不能到中国拜访您呢?

来吧……我恭候您。先生和蔼可亲地笑着说。

您年纪大了,参拜寺庙,不敢劳您的驾,请您给我找一位向导,领我到东禅寺去。

我给您当向导。先生说。

我发现先生的脸上逐渐红润起来了。

老舍先生在我家的客厅里坐了一个来钟头。先生走到院门,两次彬彬有礼地点头致意,通过翻译对我说:请您到东禅院来。我恭候您…… 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老舍先生。

最近,报纸杂志上风传老舍先生逝世了,这是难以置信的事,说不定我永远也见不到老舍先生了。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了老舍先生。这是一场捕风捉影的怪梦,情景是这样的:身穿深蓝色西服,拄着手杖的老舍先生走在前面,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后边。

水上先生,咱们到东禅院去。禅师住过的僧房还在哩……咱们快点儿走吧。

先生步履蹒跚,我呢,迈着小碎步跟在他后面。前边,乳色的春霞弥漫,还有巍峨的高峰。半山腰上耸立着一座中国画里常见的那种带有飞檐的古刹,要走过长长的一段石阶才能到达那里。裸露出来的古松树根弯弯曲曲地伸向两旁,宛如长蛇一般爬过地面,桠杈上寄生着结了红籽儿的冬青。

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面,沿着山坡的石阶登上去。怎么走也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惟有两个人踏在石阶上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1967年)(有删改)

(注)①蟋蟀葫芦,过去冬天养蟋蟀的葫芦容器。②水上勉(1919-2004),日本小说家。③1965年3月至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旨在打破中日交流的壁垒。④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初见老舍先生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作为中国文坛泰斗的老舍先生竟是如此质朴。在茨威格笔下,初见托尔斯泰的人也因他外表的普通而吃惊。

B.老舍先生所说的中国诸侯以斗蟋蟀为乐的事情,在蒲松龄的《促织》里有相关叙述。封建统治者玩蟋蟀丧志,祸及百姓,这也可能是老舍先生表情略为严肃的原因。

C.斗蟋蟀与斗斑蛛相像,老舍先生写下的偈文与作者当小徒弟时学的一模一样,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可化用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来形容。

D.在作者梦境中,有高峰、古刹、石阶、古松等景物,风景清新幽美,既表达了作者对与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作者在会面前后对老舍的情感的对比,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老舍前后脸色的对比等,对比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两人相谈甚欢的情形。

B.文章以“蟋蟀葫芦”这一小物件,串联起了对老舍先生的回忆与追念,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C.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或表示语言的中断,或表示静默思考,或表示语意未尽等,省略号的使用让行文留有余地,富于余情,委婉又意味深长。

D.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老舍先生的形象,行文细腻,体现了日本文学纤细的风格。

8.此次交流之后,水上勉曾多次访问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舍先生起到了哪些促成作用。

9.水上勉深受中国禅宗慧能思想的影响,且深得慧能模糊思想的精髓,其主要表现为虚中带实,实中带虚,虚实相生,禅意无穷。文中的梦境也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救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侯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B.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C.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D.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后借指储君,也称“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B.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隋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负责执行诏令。

C.昭陵,唐太宗与皇后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余座陪葬墓,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陪葬墓都在其中。

D.尚,指管理帝王的事物,文中的“尚食”指管理帝王的饮食之事,类似还有尚衣、尚方、尚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尊老尽孝,笃行孝道。他父亲曾经长时间生病,房玄龄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B.房玄龄竭忠尽智,实乃良相。遇到谋臣和猛将房玄龄就私下去跟他们结交,监修国史通晓吏事,平等对待旁人,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

C.房玄龄行文流畅,才华超群。在秦王府中常负责管理文书,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不需要打草稿。

D.房玄龄虔诚恭敬,尽节竭诚。自从负责总领百官的事务以后,他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不让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2)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14.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在房玄龄病情不断加重时,唐太宗是如何对待这一功臣的?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接着写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

B.第二联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C.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壮阔悠远,心中豪迈。

16.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后四句中蕴含的悲情。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京城豪富子弟争先恐后给琵琶女捧场的句子是:“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写阿房官依山而建,气势非凡的句子是:“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词作结尾表达自己对人生感悟的两句是:“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各自为政、______、多头治理等问题。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______,生态就难免会遭到破坏。生态环保无论处于哪个环节,人们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生态环保大局,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旨在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是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今天,我们______生态文明建设,更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下大力气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让美丽中国______多元之美、系统之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八仙过海 顾此失彼 促进 表现 

B.八仙过海 捉襟见肘 推进 表现 

C.九龙治水 捉襟见肘 促进 呈现 

D.九龙治水 顾此失彼 推进 呈现

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花、有树、有群莺B.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有树、有花、有群莺 C.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有花、有树、有群莺 D.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树、有花、有群莺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里原是水蓝的世界,从水上看来,无论多磅礴多厚重的山势都浮泛在空碧的波上,石根磐柢所托,不过是一汪透明。山为水而开颜,水为风而改态,风景便活泼起来了。

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潋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佩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灯。这样明艳惹眼的水美人,朝暮供奉之不足,我能够私有吗?当然不可能。不过堤内的船湾淡水湖,千顷的纯碧放得下整个九龙半岛,水面谧无帆樯,似乎鸥鹭都不敢狎近,在我私心深处倒有点视为禁区,不希望别人鲁莽闯入。幸好她远在边陲,美名尚未远播,所以还没有怎么招引游人。台湾朋友来港,只要天色晴美,我总是带去惊艳一番。一上了那六千呎的长堤,外面的海色尚未饫足,一回头更讶异这里面的湖光,竟然另辟出一个清明的世界。左顾右盼的朋友,总不免猛然吸一口气,叹道: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景色!”于是一股优越感油然从我的心底升起。谁教他那样低估了香港呢,这猝不及防的一记美之奇袭,正是对他的薄惩。

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水影响了山,风吹动了水,风景使形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亿万人民使命在肩。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漫漫征途,哪一步不是闪耀着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哪一步不是激扬着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豪情?哪一步不是挥洒着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汗水?材料二:

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的想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自定,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D “所以重视传统就一定会关注变迁”错误。重视传统不一定会关注变迁,也可能“泥古不化”。

2.C A.“即作用于自身旧有文化'复兴’,也有益于建立起与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与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不符。B.“作者和费孝通的见解有所不同,作者据此对费孝通学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意见”错误。作者充分肯定了费孝通的学术研究。D.“仍是通过发展乡村工业”错误,“仍是”于文无据。

3.B B.“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不属于费孝通学术贡献。

4.①首先指出《乡土中国》一书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并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②进而论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 ③接下来陈述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方向,并辨析学者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④随后就再一次文艺复兴的可能性,以及中国的机遇和需要做出的贡献进行论述;⑤最后总结《乡土中国》一书的重要价值。

5.材料一中,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中提出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一观点,与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因为材料二所谈便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而其主旨便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 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

6.D “既表达了作者对与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错误,通过美好的梦境表达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及哀悼之情。

7.C A.“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错误,原文“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老舍与作者的叔父不是对比。B.“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错误,散文在选材方面选的是与老舍的会面,不是广泛的,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不是松散的。D.“心理和动作描写”错误,描写老舍没有使用心理描写。

8.①老舍先生多次真诚地邀请水上勉到中国来,向水上勉传递了中国人民友善和热情。②老舍先生向水上勉介绍蟋蟀葫芦和六祖慧能,激起了水上勉对两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的向往之情。③老舍先生质朴亲切,真诚友好,其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水上勉。④老舍先生博学多才,用中国文化搭起了交流的桥梁。

9.①梦中的春霞、高峰、古刹等是梦中之景,是虚幻的;虚幻的景物营造了中国山水画、山水诗中典型意境,是艺术的真实。

②梦中“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后,始终走不到寺庙的大门,是虚幻的梦境,梦境隐喻与老舍先生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的事实(或老舍先生去世的事实)。

③通过描绘与老舍同游的梦境,抒发了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哀悼之情,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感融汇在一起,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意蕴丰富。

10.D

11.B “隋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负责执行诏令”的是尚书省;而门下省在隋唐时是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12.B “房玄龄……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错误。

13.(1)隐太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跟杜如晦一起被驱赶斥逐。(“为……所……”,被;“恶”,憎恶;“谮”,诬陷,中伤,说坏话。)

2)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皇帝)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粮廪”,粮食;“并”,都、一并;“处分发遣”,处置调发。)

14.①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②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③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

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就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招来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15.A B.“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不是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

C.“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入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D.“壮阔悠远,心中豪迈”表述不当,从诗境来看,无豪迈意。

16.“不知明月为谁好”,明月牵动着游子的思归之情,这是第一层“悲”;“早晚孤帆他夜归”,总有一天会回归,但不是今夜,这是第二层“悲”;“会将白发倚庭树”早是满头白发,却只能独倚庭树,这是第三层“悲”;“故园池台今是非”,故园的池台如今是否还在,思乡之情溢于笔端,这是第四层“悲”。

17.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8.D 九龙治水:原意指多条龙治水,结果没有龙去管行云布雨之事,现多指一件事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结果一人一个意见,谁也管不好。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根据上下语境,强调多部门管理混乱,应该选择“九龙治水”。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能力财力穷于应付。根据上句,强调不能两全,故选“顾此失彼”。推进:形容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一定的方向运动(向前运动),用在军事上也指以武力强力前进。促进:基本义为促使前进。根据语境,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故选“推进”。呈现:也是内在的一种外在反应,将内心的理想、渴望、信念、思想等,以语言、文字、画图等形式展现出来,更多用以自然体现。表现:施展出来,显露出来,强调自觉地或主动地。根据语境,“多元之美、系统之美”是自然体现的,故选“呈现”。

19.A

20.无论生态环保处于哪个环节,人们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甚至会影响到生态环保大局。

21.①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己不能独享吐露港之美。②运用设问,有问有答,能避免叙述的平直,增加行文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2.①原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水、风景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神情与姿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衬托下山的别样风貌,风的吹拂下水的变幻多姿,以及山水景物的灵动之态。②改写后的句子较为抽象、呆板,不够具体、生动,因而效果大不如原文。

23.

【审题】材料一引用《人民日报》元旦献词内容,介绍了“新时代”这一背景;然后引出“三牛”精神这一核心话题。材料二则从一个更具体的角度对“勤勉”作了阐释,指出“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才是真正的勤勉。两则材料中,材料一为前提,是行文的主要立论点,材料二是具体做法。“结合材料”告诉我们写作时要紧密结合材料中的“三牛”精神和对“勤勉”的阐释,“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碰到的例子来谈论,避免空泛。

【立意】争做“拓荒牛”,实现新发展;发扬“黄牛”精神,深耕奋斗沃土;甘做“孺子牛”,全心为人民;奋进新征程,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等等。

【素材】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黄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成才、成就人生、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发扬老黄牛精神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水打山崖,风过林海。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老黄牛式的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奋斗不息,党的事业才破冰前进,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更是强国的希望。

2.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艰苦奋斗,不仅体现在勤俭节约上,还体现在有吃苦精神和钢铁意志上,自觉做到环境再苦也不退缩、劳作再累也不懈怠,始终以组织需要为第一选择。如果让我烧炭,就去做张思德;如果让我守岛,就去做王继才。不论岗位有多么艰苦、工作有多少困难,只要一声令下,就听令景从,服从命令不讲条件、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应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像长征将士那样“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像高原官兵那样“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像戍边指战员那样“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乐于负重前行。还须注重以苦砺己,把艰难困苦作为成长路上的“磨刀石”,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锤炼意志,在“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中砥砺精神,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淬火强能,让人生因磨砺而精彩,因奋发而有为。

3.发扬老黄牛精神,就要前仆后继、滴水穿石,做持之以恒的“事业坚守者”。“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领导曾这样赞美滴水穿石精神。“我从小放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好得很,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就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这是铁人王进喜的名言。从石油大会战中“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到时代楷模张富清“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显摆自己的功劳?”;再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两弹一星”的精神品格……他们都能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绘就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贡献磅礴的力量。

例文:

奋进新征程,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2021年1月6日,我国新型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亮相,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运行环境;同一天,我国第一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Ⅰ”成功首飞,突破了大型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关键……新的一年,神州大地处处激荡着创新实干的铿锵旋律。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离不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一片前人未曾开发的土地上耕耘,必定会遇到一些新情况、碰到一些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畏难不前,事业发展不可能打开新局面。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没有先例可循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鉴就先行先试。深圳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的背后,就是创新创造的活力奔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敢闯敢试。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没有亿万人民的首创精神,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新形势下,只有大力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干劲。从荒地到良田,从低产到丰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呵护。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陆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靠着肩挑手提,把一片莽莽荒原建成中华大粮仓。今天改革发展的“拓荒”路上,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越是步入深水区,越需要靠一往无前的拼劲和风雨无阻的干劲,让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更需要众志成城的合力。以守维成则成难继,因创兴业则业自达。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靠“守”来维系,必须靠14亿人民不断再创业来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员干部要争做担当有为的拓荒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锐意进取、变中求新、变中求进,提高主动担当、作为的能力。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推动创新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蛟龙”入海,“嫦娥”探月,“天问”问天……“十三五”时期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着中国创新发展的深度和高度。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也迎来了农历辛丑牛年。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让我们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保持高昂的开拓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姿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推荐:《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费孝通:万言弄通中国乡土,一心写出乡村真实
费孝通先生理解的中国《乡土重建》
出版70多年,它依然是认清中国社会现实的最强读本!
读者喜爱的15种好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