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恩格斯所处的历史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掌握其论证方法。

3.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增强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阅读本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

了解恩格斯的思想,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

(二)作者简介: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三)字词:

1.字音字形

诚(qián

奴颜膝(

句酌(zhēn

述(chǎn

2.词语解释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

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摆出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以科学的发展为例阐述观点。

第二部分(4-7):阐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的相互作用,阐述经济的必然性要通过各种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部分(8-12):指明德国青年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现实原因,并给青年学生提供了理解、把握唯物史观的资料和方法。

四、学习课文

1.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这句话,可看出“我们”对“经济关系”地位作用怎样的看法?

明确: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我们”对“技术”有哪些看法?

明确:

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作者是怎样论证技术对科学的推进作用的?

明确:

举例论证。16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整个流体静力学。发现电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5.a)部分用什么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明确:

举例论证。举国家发生作用的例子论证了经济必然性基础上,上层建筑各内容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6.b)部分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怎样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到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明确:

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用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与必然来论证的。

7.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明确: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________,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________。当________来临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________的科学技术所征服,仿佛人们只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就能在人们面前打开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依山傍水     史不绝书     狂风暴雨     日新月异

B.依山傍水     不胜枚举     五风十雨     瞬息万变

C.一衣带水     史不绝书     五风十雨     日新月异

D.一衣带水     不胜枚举     狂风暴雨     瞬息万变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而且导致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B.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而且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C.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

D.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

B.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C.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D.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

4.下面是某品牌电热毯官网上的一段宣传文字,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XX牌电热毯,质量不错,外形美观,性能稳定,牢固耐用。经过一年试销,深受广大用户吹捧。各大商店都有的卖。如有脱售,欢迎来电询问。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A;

2. C;

3. D;

4. ①“不错”改为“精良”;②“牢固”改为“经久”;③“吹捧”改为“喜爱”;④“都有的卖”改为“均有销售”;⑤“询问”改为“垂询”。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依山傍水”指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一衣带水”指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一衣带水”和语境不符,此空应选用“依山傍水”,据此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三空:“狂风暴雨”指猛烈的风雨,也比喻剧烈动荡的时局或险恶的环境;“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结合前文“各种自然灾害”可知,此空应填“狂风暴雨”,据此排除B项。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态度”与“有了深刻认识”不搭配,据此排除B、D两项;二是语序不当,结合实际可知,发展生产力的直接结果是积累物质财富,所以此处应该先是“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然后才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据此排除A项。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面“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可以看出,括号内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人们”,据此排除A、B两项。C项,“将会是掠夺式的”在时态上和上下文不一致,故排除。

4.①“不错”属于口语,此处应使用书面语;②“牢固”不能形容电热毯;③“吹捧”是贬义词,不合语境;④“都有的卖”属于口语,此处应使用书面语;⑤“询问”为一般词语,不能更好地体现诚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玲君1165统编选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设计(单篇教学)
【原创】湖南省杨智慧高中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精品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刘少成)
亦城传习录28:经典作家谈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统一的思想
名校学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还是要推敲字句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