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如何活尽天年
(本文部分内容是过去发过的,因为养生需要先搞清楚原理,今天补充点新的内容,重发一下。耐心读,准备g至少活上120岁。)
     中国人是这个星球上最注重养生的民族。天年,就是天赋的生命长度,即每个人的自然寿命。上天公平,给每个人的自然寿命都是相同的,但人们却在不同的年龄不得不离世,这不是先天的原因,都是后天的因素。
养生的目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尽可能的延长寿命而“尽其天年”。每一个人的天生禀赋不同,其“天年”也就不同,能用一定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寿命接近上天给予的“天年”,就是成功的养生。
在上古时期,中国人的“天年”概念是过百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尽其天年”(《上古天真论》)。人们要尽其天年,怎么也得活过百岁,在《黄帝内经》的概念中,一般是指两个甲子,即120岁。
然而,中国中古时期的寿命概念中,“人到七十古来稀”,由于孔孟两个圣人各自活了73和84(虚岁),由于中国人向来尊崇圣人,认为自己没有圣人有功德,所以这两个数字就成了很多老年人的“坎儿”,很多人死在了这两个年纪,主要是心理因素,都是那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已去”的古谶语给闹的。就算是到了现在丰衣足食、医疗发达的今天,依然是“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见百岁人”,造成这一“未尽天年而夭折”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养生之道知之甚少。
要想了解各自的“天年”,知道一些养生的原理,首先要知道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概念,那就是:
炁、气、器
炁是形而上的,是先天的能量,是灵体的组成部分。气是形而下的,是后天的能量,是实体的组成部分。器则是由气组成的形而下的个体存在。
先天的
精神的
灵体的
形而上的
无形的
炁体网
永恒的
后天的
物质的
实体的
形而下的
有形的
实在体
暂时的
后天的
物质的
实体的
形而下的
有形的
实在的
暂时的
炁是一种形而上概念中的形而下,是虚无中的存在,是最最原始的宇宙能量。以人体为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虽然整个身体由血肉骨筋等实在的形而下质料构成,但人体处处存在着形而上的炁,这个炁虽是无形的,但却支配着生命体的运行。这是一张完整的网,我们称为能量网(energy net),这张无形的网,处处节节与形而下的各器官相应,以情相连,如果哪一个节点失联,则那个节点处的器官就会失去保护和主导而丧失功能,就没有生存和运转能力,就会生病。每个节点处的炁元子就是象是支配和领导这个器官和组织的领导,它时刻在存在,时刻在支配着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由于它是形而上的炁,属于道的范畴,秉承道的特点,人体各器官根本不知道炁元子和经络网的存在。即老子说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最好的君王,就是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都认为,本来就是太平世界,天下不是谁帮我们打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谁的恩情抚养的。这就是道的德,到这种程度的管理才是“太上”境界,最好的管理境界了。其次的君王,就是老百姓愿意亲近他、赞美他、头版头条报道他;再次的君王,百姓害怕他、说话忌头忌尾、敏感词太多、人们不敢妄议他;最差劲的君王,百姓侮辱他、编段子调侃他、微信当中编排他、骂他的贴子删除不尽;最会当君王的人其实是很悠闲的,不会轻易发号施令。功业成就,民富国强,他也不自夸有功,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嘛,天生良民,没人管理我们,我们本来就好好的”。
那个功德无量的先天主宰就这样的“太上”之神。人们平时身体好好的,并不知道身体各器官有什么支配,甚至意识不到你的器官存在,认为自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唯有当炁元子与节点穴位处与器官失联时,那一处的器官开始出现问题,这时候开始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
有胃病的人总是感觉到胃的存在,有肝病的人总感觉到肝的存在,有心脏病的人总觉得心脏存在,牙病的人总感觉到牙的存在,而正常的健康人是感觉不到这些器官存在的,甚至想像不到各器官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道的德,是炁的德,德之大,在于无功,无功于它支配的对象,这是大德。所以道家主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所以无德”
最好的道德就是不总拿道德来标榜,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这才是“上德”;那些处处装模作样的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这其实就是“无德”的最佳诠释,所以称为“下德”。炁是先天的,所以遵循天道,自然是“上德”,它不言不语,不功不德,却在时时刻刻在支配着人的各个器官运行。这其实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凡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器官,都是有问题的器官,凡是需要歌功颂德的的君王,都是下德之君。
人体的这张炁体网就是全身的神经网络,附在形体上,并以各个器官为节点相联而支配着人体的运行。所以,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要保全这张炁体网与形体的契合与共振。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吕不韦,《吕氏春秋》)
人的精神安守在形体之中,就可以得长寿。所谓长寿,并不是生命本来短而去无限延长寿命,而是尽其天年。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天年,尽天年就是长寿。打个比方,比如人们制造设备,由于原材料、加工工艺等的不同,生产出来的设备就有不同的寿命,假设一辆汽车的寿命是50年,一辆自行车的寿命是10年,最后使用的结果,自行车使用10年就是尽其天年,就是长寿,而汽车使用了30年,虽然比自行车时间长,但由于没有尽其天年,也不能算是长寿。所以,养生的目标不是不是长生不老,而尽量延长寿命,尽其天年。
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的科学中,也有这个概念,称为“以太体(Etheric Body)”。古代中国称之为“真炁体(Vital Body)”,是人的第一灵体,是“无极”状态下的虚无的存在,是形而上的存在。中医称那个形而上的炁之网为经络,这个网与身体器官相连的节点叫穴位,针炙之所以效果立竿见影,就是因为针炙直达形而上下相连的节点,而直接刺激炁对身体的掌控和管理。象是给一个因没有领导管理而混乱的组织派去了一个新领导,这个组织立即就会有些改观,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这个组织能否由此恢复正常,还需要看这个组织是否早已无救,如果组织内部早已被破坏怠尽,那这时的针灸疗效,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如果组织本身没有遭受到大的损伤,只需要反复针灸去激活形而上下的联系和互动,身体会慢慢恢复。如果器官组织本身完好,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形而上下暂时失联,那这时针灸的疗效是最佳的,一针即可,比服用药物要简单、高效。由于这个经络网和穴位是形而上的,是在人的灵体上,不是肉体上,所以人体解剖后无法找得到,这也是当初西方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中医经络学的主要原因。当然,现代技术手段发展,人们已经证明了经络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用先进的仪器进一步探索人体那个无形的经络网。
同样,宇宙中的炁体网也不是存在于宇宙万物的实体之上,如果真的存在于各种存的实体之上,那么现代科学是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就不会如此困难了。人类社会目前的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高度,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但遗憾的是中国这一古老的炁理论不为西方科学界所熟悉,如果多一些学者去研究和传播这一理论,量子力学和玄理论的发展将会快出几何级倍数。而那个未知的宇宙黑洞也没那么神秘了。
周敦颐《太极图说》中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这里的“二气”,是指阴阳二气,它们是炁的形而下表达,而炁,则是气的形而上形式。二者是体与灵的关系,是物与道的关系。在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理论中,“炁”通常指是的先天的,而“气”则是指后天的。在现代的表达中,由于炁与气同音,基本上通写为气了。有时候二者是相同的含义,有时候是不同的。比如,在风水学中,炁指的是一种先天自然的能量,是中国人极尊崇和敬畏的先天因素,有着不同的旺人、旺运、旺后代的能量,与空气、气候等后天风水因素是有区别的,而且更具有心理上的价值。我们通常说的“气场”,就具有后天和先天的共同含义。
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偶然相识,原因不明,却有说不出的排斥感,我们说这两个人“气场不合”,即他们先天的炁网不合。另一种情况则是,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偶然相遇,内心有说不出的温暖和默契,这叫“先天合”,就是天生这两个人就有气场相合,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知己,共度精彩人生可期。比如,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人,开始素不相识,一朝相遇,情投意合,虔诚结拜,生死不负,成就一段兄弟节义的千古佳话。
《魂断蓝桥》中男女主角的初次相遇,也是一种天造的绝配,一见衷情,相互吸引,相处短短几天时间,却是一生的刻骨真情。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文学演绎了人间的真情,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良善和温暖。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无限的能量,找到与之相合的无形力量,就会催生一股更强大的新生力量。这种能量的存在,超越年龄,跨越时空。所谓不择年龄,是指这种潜能并不会因为年龄老了,就不存在了。很多人觉得培养和挖掘潜能是小孩子和年轻人的事,年纪大了,就不再培养和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其实,越是年龄大的人,越具有创新的优势,因为过去几十年的经历、阅历、经验、教训,都是基石,可以增加判断上的正确率。年老的人创业,失败的概率其实是相对小的。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老人们”,天不老而自老之,人不老而自老之,倚老卖老地老化自己,慢慢的就真的老了。心不老,肉体老的速度会明显加慢;心既老,躯体的衰弱就在转眼间。太多的死亡,看似是天夺人命,其实都是人自弃之。真正的活尽天年了,才可称得上是--“得其天算,其尽天年”。
上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和无为。不会无故夺取人命。真正活尽天年的人,不到万分之一。人类大部分死亡,都是“夭折”。那么,如何保养好五脏六俯,让自己免于未尽天年“夭折”呢?《黄帝内经》说: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天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所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灵柩经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人的寿命各有不同,有人可以尽其天年,有人早早就死去,有人突然死亡,或久病不愈。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岐伯回答:“一个人五脏坚固,血脉调和,肌肉不萎缩,皮肤紧致不松弛,体内的营气、卫气运行正常,呼吸均匀平和,全身各器官都有节度地运转,六腑功能健全,能很好地运化五谷精微,津液都够正常分布全身,人体大系统运转稳定,生命之轮就象是在光洁的路面上滑行一样的,摩擦力最小,极限理论上讲可以一直滑下去,而不会中途停下来。如果我们哪一个器官时不时的生病,就象是汽车零部件时总坏掉,那就不得不停下来修理,停车修理要耽误行程,即使后面加速也损耗机体。
人停下来,也是一样的道理,住到医院里去修理,是在透支生命的里程。这个道理看似简单,真正悟明白是不容易。很多人总觉得住住院、开开刀,身体更健康了,以后就可以活得更长久,这都是错觉。剖肠解肚的事,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做吧。人体是个严密的宇宙系统,该行气走水的地方,上天都安排好了,七窍所设,各有其用。再在肚子上挖个洞洞,就是对身体最大的伤害。一动刀,就跑元气。
道家认为,人跑了元气,就丢了元神,免疫系统就失去了其统领,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免疫系统会有时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天赋判断力,在抵抗外来病毒入侵时,会产生错觉,从而对健康细胞发起攻击,从而造成人体细胞的“内战”,今年的新冠病毒就是对人类免疫系统的一个新挑战,很多人还没有被病毒击倒,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先开始自我攻击了。很多文章描述新冠病毒的狡猾,说它太会变异和升级,又会伪装,搞乱了人们的免疫系统。其实,不是新冠病毒造成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失去判断力,而我们平时缺少对免疫系统足够的重视,暴饮暴食伤胃、愤怒无常伤肝、得之失之伤心、乌烟瘴气伤肺等等,还不够,动不动去做个小手术,切切这这个器官,换换那个器官,天赐的五脏六腑其实是功能俱足,健全而神圣的,但自己却象玩具一个摆弄来捣鼓去。我非常肯定西医的手术对重大疾病的处理,快速直接,但真心不愿看到走到那个地位。中医和道家的养生,就是避免走到那个地步,就是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就是采取措施。
上工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灵枢经  逆顺第五十五》
黄帝和伯高讨论针刺时说明的了“治未病”的原理。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下工,剌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灵枢经  逆顺第五十五》
高明的医生,在疾病未发之前就把它消灭了;其次,在病初,疾病未全盛时进行针刺;再次,在邪气力量相对弱,正气强盛时施针。技术低劣的医生反着做。虽然也能缓解甚至治好病,但对病人元气的损耗要多一些。病人不懂这个原理时,往往觉得立竿见影就是最好的医生,其实有些医生可能是慢调理,在解决病根儿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猛药下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养生这件事上,真的学问很大。我小时候在家看到我父亲做的一个八卦施针图,按照时辰取穴施针,当时不很明白,后来渐渐知道了原理。
中医施针讲时辰,养生也一样讲。比如:生姜,是很好的助阳的东西,但却不主张晚上吃,但一般都主张早上吃姜,功效好过人参。老中医都知道用醋泡生姜,与早餐同食,可保肠道清爽。而晚上就一般不主张晚上吃姜,民间甚至有“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
中医养生不光讲时辰,而且讲时令。人们常说的:“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一到了滋补的时节,各种滋补汤香满中国人的餐桌。,
就算是治病也是一样的讲究。“冬病夏治”一直是西方人费解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的“三伏贴”,就是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对冬季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按穴位贴敷,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加快循环,助阳扶正,加速根治顽疾的目的。
说到肠道通畅对于养生的意义,汉代的王充有句名言: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汉 王充 《论衡》)
想要长寿,肠道要保持干净;想要象神仙一样长生不死,肠道中不能有渣滓,要经常清清肠道。药王孙思邈也说:便难之人,其面多晦。想要好个好容颜,保持肠道通畅是关键。那些脸上长痘痘的年轻人,或是脸上长斑的女人,多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的。知道了,做对了,脸上就光洁透亮。
肠中无渣滓,道家养生中的辟谷就能过到这一效果。但个人觉得,不得方法的法的情况下,不要随便避谷,辟谷是有方法的,一般有服药辟谷和服气避谷。道书中也有记载也有服丹避谷、服酒避谷的等等。
在养生学中,炁是一种正能量,需要调养身体的人,一般是先天之炁不足,或是后天不注意保养,透支了太多,所以身体不好,养生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完善内在的炁体网。要做到这一点,一般需要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调理身体,达到内在炁体网的自我修复功能。另一个是通过吸收外界的炁输入到自己的炁体网之中。比如,有些老人喜欢在婴儿的头上吸气,主要是婴儿身上的散发着浓烈的元炁和生命的能量。中国古代男人取妾,以及现代一些年龄较大的男人喜欢娶年轻的女人为妻,从而使自己变得年轻,也有吸收年轻之炁的原因,这通常被称为“采阴补阳”。一般的养生训练中,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宇宙自然的炁能量,是能通过对气的进出来传送宇宙自然的能量。一般人的呼吸也都有炁的传输,只是如果没有意念的加持,吸收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气功,吐纳,导引,内观,存思,胎息等等,都教人专注于自体自心,宁静内观,炁体网会得到修复。这些都是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人体那些无形的能量,不但不可忽略,不可小视,更应该去认可、去感知、去珍惜。这就是养生的捷径。发现未知的能量,填充自己的身体,保持机能正常和可持续。
唐崔希范《崔公入药镜》是内丹作品,对于养生修行从外丹转入内丹的风气起到重要的作用。崔希范形容吸炁吐气的感觉是“似醉”,他说: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唐 崔希范《崔公入药镜》)
道士混然子在《崔公入药镜注》中对这一养生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诠释,甚至艺术化到“仙修”地步:“先天炁者,乃元始祖炁也。此祖炁在人身天地之正中,生门密户悬中高处,天心是也。神仙修炼,止是采取先天一炁,以为丹母。后天炁者,乃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内运之炁也。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呼则龙吟而云起,吸则虎啸而风生。绵绵 若存,归于祖炁,内外混合,结成还丹。自觉丹田火炽,畅于四肢,如痴如醉,美在其中。此所以得之者常似醉也。”(《道藏》之《太清金丹经》第十九册)    身心专注的人,可以把先天之炁与后天之炁通过呼吸吐纳,进行良性的交换,很好地运化混合,呼一口气接天根,吸一口气接地根;呼气时龙吟云起,吸气时虎啸风生;如此反复,内丹可成。当体内成丹时,修炼的人可以感觉到丹田升温,进而传导到四肢,那种温暖的蔓延和传导,浑身过电一样的酥麻,如痴如醉,美在其中,乐不可言,绵绵若存,不可断绝。这便是修仙的感觉,非亲历者不可知其味。写到这里,我都感觉到自己在腾云飞升的感觉了,定睛一看,人还窝在沙上打字呢,书房里一片寂静,窗外远远的似有雷声,天空并没有云朵,那我刚才乘的是什么云呢?必是幻觉。呵呵。当然,而混然子的理论来源是《道德经》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及,《易·坤卦》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炁的确是先天的,是原始的“祖炁”,就是基因之炁,是宇宙的DNA,个体的修炼都是以这个独特的先生之炁为基础的,他称为“丹母”,后天的炁,是通过呼吸吐纳的过程来进行对体内的环境的净化和升华,尽量往先天的原始状态去回复,用老子的理论说,就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这三种状态都是极纯净的状态,是最接近先天的自然状态。人的先天状态,就是有母体中那段过程,而接近先天的状态就是婴儿状态,婴儿在母体中,是从“无极”走向新生的过程,由于先天之道是公正公平的,所以每个人在娘胎里的时间都是十个月。但而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有后天之气的影响,种种尘世污染和影响造成了不同的生命旅程,所以即使一母所生的人,也有不同的生命里程。由于人的生命是一个走向死亡的必然过程,所以修行的目标,就是如何给这辆奔向死亡的列车减速。
目前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远不能突破死亡的瓶颈,但通过养生可以尽量延长寿命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个先天的炁体网。这就是道家修行者几千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人体是个小宇宙。而对于整个宇宙而言,也有一个炁体网。炁体网就是人体内的互联网。---(略)
---
照例,发两首道情,送给你:
《花开四季皆良辰》
一路风尘一寸心,心轻落步不生尘;
神仙驾鹤天上来,余生与我常相亲。
胜景美奂众人见,玄妙道情心自存;
身外物有几等物,心中人有几等人。
眼前一二皆为幻,空中万千方为真;
微沙处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月云。
人间梦幻归何处,月冷江寒夜沉沉;
高山流水情自长,清风明月无古今。
武将功高盖天地,文臣名盛覆青云;
文臣武将今何在?荒草深深禁幽魂。
商君殉法何堪叹,晁错谋国不谋身;
我观古今中外事,功成不退皆粉身。
拨开繁华识手段,立定风中见脚根;
半生历尽世间法,归道终究不二门。
红尘君有上上志,玄门我有了了心;
莫叹此心寂寞久,古树无双自成林。
心清风下可作曲,情深石上堪为文;
若是此心无机巧,四季花开皆良辰。
YZ.2020.8.19
《玄门清静》
帘开青山伫,烟锁双子楼;
楼中有仙家,隔窗看水流。
千帆眼前过,身世如虚舟;
兴亡无定数,看破即无忧。
经年轻富贵,累月傲王侯;
经书八万卷,悬笔写春秋。
心怀三春情,手提一笼愁;
语亦不可尽,情亦不可留。
玄门有深意,寂寂此中幽;
若得心清静,此生复何求?
YZ.2020.8.21
《贫穷换得此生安》
经久窝居闹市间,半日红尘半日仙;
早餐八宝粥未尽,午时素肴杯复端。
各家钱庄无余额,身份名下无房产;
心有玄门清闲志,阁中箱底无细软。
莫笑道家爱贫穷,贫穷换得此生安;
浮世榜上无功名,履虚乘风身列仙。
不从众人求富贵,金玉满堂银满山;
朝朝山呼王万岁,无一万岁过百年。
鲲鹏展翅九万里,雀鸟遨翔蓬蒿间;
今别繁华山中去,我欲飞升做神仙。
杨子  2020年8月23日于厦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王研究易经生出了推翻商朝的雄心壮志
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探究黄帝内经之中人的成形之路
内丹的心法揭秘
后天返先天的疑问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七:成圣之路——“中庸之道”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