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时间问题的再认识。作者以深入的哲学视角和物理学视角对时间问题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很好地回答了人们对时间问题长期存在的困惑。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每一个去读。

致霍金先生
                  ——对时间的再认识

 

尊敬的霍金先生:

您好!

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哲学爱好者。

您作为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您坚忍不拔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品质,是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您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您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国民的心。您也是我敬重的前辈。

在很多年之前,我就曾拜读过您的大作《时间简史》,这部书通俗易懂,知识丰富,系统全面,是一部人们了解宇宙世界难得的好书。不过,我在赞叹这部书的同时,也对书中的小部分理论心怀疑惑,尤其是对您书中那些形而上学式的观点不敢苟同,很想与您做个探讨,但是,苦于当时没有一个基础理论的支撑,我们之间很难形成一个对话平台,只好作罢。

近年,在我的哲学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时间问题,我通过哲学式的思考,几何式的联想,数学式的证明,物理式的解题,得出了一个与您的时间观念完全不同的结论,今天在这里想与您就时间问题做个公开探讨。

由于我的讨论不仅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几何学的内容,还涉及到哲学内容,因此,我的论述会显得有些杂乱,为此,我以小标题的形式进行了标注。虽然这样的写作格式与信的文体不符,但是如果这样做能够便于把我的思想表述的更清晰完整,如果这样做能够便于您或其他读者更系统简洁的了解我的思想,那么我们不妨也把这样的写作格式当作合理的形式吧!

 

关于时间问题

 

早期的人类活动是根据太阳的高度角变化来确定时间的,也就是常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早期人类社会对时间初级懵懂的理解和简单原始的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对时间精度和统一的要求不断提高,简单而粗略的时间估量,混乱不一致的时间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于是,人类社会中的智慧精英们开始创建统一的时间度量体系,他们通过地球的自转,制定了时长单位;他们通过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制定了历法规则。在一代又一代智慧精英们的不断努力下,逐步形成了我们现在精确而统一的时间度量体系。

时间度量体系一经形成,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标准,被整个人类社会遵守和使用,这也就必然导致了人类社会对时间的再认识和再研究出现断崖,除了小部分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外,几乎没有多少人会对时间问题感兴趣,更不会有多少人再对时间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当今社会,人们对时间观念的认识被分为两类:

一类观点:时间是一个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观念。这不仅是每位普通人切身感受,这还是很多哲学巨匠们的观点,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已然成为先验的存在。然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对于怀有这样观点的人来说,难道在时间观念之下就没有需要我们更深挖掘的东西吗?难道时间观念就没有一个原初被建立起来的基础吗?时间观念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另一类观点:时间是一个十分深邃的观念。伟大的哲学家奥古斯丁曾对时间有过精辟的概述:时间是什么呢?没人问我,我还知道,一旦思考,我便茫然不知。就连伟大的哲学家对时间的理解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悲观,既然时间能够被人类认知和应用,那么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基础,只要我们能够顺着时间产生的脉络去挖掘,我们终有一天会揭开披在时间身上的面纱。

由于时间问题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深刻性,使得我们很难用简短的陈述就把时间问题解释的清楚明白,因此,我们暂且不去直接讨论时间问题,也不对时间观念及时间观念在哲学界引起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而是让我们首先来揭示隐藏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人类认知误区问题。

在我看来,人类认知活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正是因为人类认知活动存在很多误区,才导致我们人类创造了一系列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必须要以明晰和分辨人类认知误区为基础,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提高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必由之路。在此,我只想就众多的人类认知误区当中的四个主要误区做个简单介绍。

 

人类认知误区

 

第一个误区,思维前置。

我们人类不可避免地会犯思维前置的错误。思维前置是指思维主体把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当作了未发生事实之前的已知条件。例如: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大多数孩子们都会误认为他们的父辈也是在同样富裕的环境下成长的,以至不能真正体会父辈历尽的艰辛和磨难,这就是孩子们思维前置的结果。再例如:我们经常会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当作先验的存在,我们都会这样认为:在牛顿之前,甚至在人类出现之前,惯性就已经存在着,只不过没有被人类挖掘出来,没有被人类发现。这属于典型的思维前置,试想,如果没有人类怎么会发现惯性呢?如果没有人类怎么会有带着人类特征的所谓定律的出现呢?如果没有人类又怎么会有对物的识别和对运动的判断呢?

第二个误区,思维惯性。

我们人类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犯思维惯性的错误。思维惯性是指思维主体把前期认识到的事实当作了今后的事实。例如:幼龄的孩子总是把父母早期教育的内容当作他今后认知活动的标准,即使是错误认知也很难改变,这就是孩子思维惯性的结果。再例如:一个坚持辩证唯物论观点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物质是第一性的认知,这是由他所选取看问题的视角决定的,这个视角的选取就是习惯,也就是思维惯性。只有尝试改变这个视角,改变选取这个视角的习惯,才有可能真正转变自己的辩证唯物论观点。

第三个误区,思维保护。

我们人类还不可避免地会犯思维保护的错误。思维保护是指我们人类的思维产物一经产生就会成为主体的一个坚定观念,对有悖于这个观念的批评或指责,必然要给予有力的辩护和驳斥。例如:法律的辩控双方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进行的,法律纠纷的任何一方都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行着思维保护,他们面对对方提出的任何指控都会给予逻辑的或事实的否定,同时,他们还要搜集大量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思维保护的最好例子。例如:一个坚持存在主义信念的人,他把人生自由放在价值观首要位置,他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着这样的信念进行的,当一个共产主义者对他们自私的言行进行批判的时候,必然会激起他们的思维保护,于是,一场有关价值观的大讨论开始了,然而,这样的讨论毫无意义,无非是一场语言的激辩或话语权的较量,最终必然是无果而终;同样,一个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的人也是如此。这都是典型的思维保护。

第四个误区,思维局限。

我们人类还不可避免地会犯思维局限的错误。思维局限是指思维主体具有各自的经验,知识,个体素养,和思维方式等范式,由于这些范式的不完备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主体对宇宙世界的认知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结果。例如:不同民族的孩子受本民族文化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活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个体素养和思维方式等特征,这是造成孩子之间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对待某些事物的认知上,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不同的认知结果,上述这些问题正是由于孩子们的思维局限造成的结果。再例如: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的理念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不同主体会有不同的回答。贫困国家的人们会说:“在我们的生存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和保障的前提下,民主自由问题只是奢谈。”西方国家的人们会说:“只有实现了民主自由的理念,我们才能进入到一个文明的人类社会。”也有人会说:“真正的民主自由是应该建立在平等的生存基础之上,只有国家权力,国家资源和国家金融这些人类生存基础,真正落实到人人平等的阶段才有可能实现,现阶段的民主自由不过是一个幌子,在幌子下面隐藏着贪婪的欲望和无情的剥削。”这三个主体所表述的观点不同,正是基于个体范式的基础不同,因此,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态度正是受到各自思维局限的影响。

以上四个人类认知误区是由人类神经系统结构和人类认知过程决定的,是无法从源头上杜绝的,这是它的必然性;然而,人类认知活动自身又具有非常完美的修补能力,这些误区又是可以被揭示和避免的,这是它的可能性。所以,如何掌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如何了解自己认知活动存在的潜在问题,如何发挥自我认知活动中完美的修补能力,如何发挥人类整体的认知力量,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每一个先进分子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人类认知这四大误区问题,必须把那些陈旧的固化的思维结果放在一边。只有在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之后,在解除原有的思维保护之后,在克服思维前置和思维局限之后,以明晰的方式进行创新式的思考,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人类之间的观念之争。

克服思维前置、打破思维惯性、解除思维保护做起来简单,只要主体自身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思维问题的存在,并加以一定的训练和努力,走出这三个误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解决思维局限问题则是极其困难的,这需要我们具备极其渊博的知识,极其丰富的经验,极其良好的个体素养和极其完美的思维方式,这就像尼采思想中的超人,就像基督教教义里的上帝,在我们现实社会里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过,现实社会里的人并不是单独个体,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可以通过团结协作和继承创新的方式来完成超人和上帝的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人类整体的合作来克服思维局限的问题又是可以解决的,这正是我们人类之所以伟大的重要基础,这正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内在力量,人类正是在团结协作中把自己变成了超人和上帝。

 

有关哲学问题

 

简单了解了人类认知的四大误区,回头来看时间问题。既然时间问题的产生和人类认知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我们对时间问题的理解也就有可能会犯上面所说的错误。

正是基于如此考虑,提高人类对时间问题的再认识就要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而提高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就要提高人类的哲学深度。因此,没有哲学的进步,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就不会进步,人类对时间问题的再认识就不会进步。

有人不禁会问,既然我们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对时间问题的理解会出现错误,那么,当前我们人类对时间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哪些错误呢?对时间问题的再认识如何得以实现呢?

回答这两个问题可不是一件小事,回答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哲学研究的深浅;而且哲学研究的深浅,也不是仅由一家之言就能做出判断。这就需要我们在人类文化合并中,在哲学思考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检验批判,不断修补完善,不断合并统一,以求最终得到一个进步的合理的统一的答案。

对哲学研究的评判是通过对各种哲学观点的比对实现的,哲学观点主要表现在它的两大理论:认识论和本体论。因此,通过对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比对,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哲学研究的深浅。

然而,当今各种哲学观点存在着普遍对立,比如:唯心论和唯物论对立,实在论和唯名论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立,经验论和唯理性论对立,经验论和先验论对立,以及实证主义,怀疑主义等众多思想对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理论能够解决以上这些对立。因此,建立一个能够调和各种对立哲学的新的统一哲学才是我们未来哲学研究的新方向,统一哲学的建立将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里程碑。

在哲学统一的道路上,我作过不少思考,虽然这些思想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但是关于统一哲学思想的提出至少表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有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的行动。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认识论和本体论。

 

关于认识论

 

人类对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所有解读,都必然属于人类创造的意识产物。抛开人类意识产物就没有任何关于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解读,哪怕是那个简单的事物观念,那个简单的存在观念,那个简单的哲学观念,即便是这个意识产物观念,都不过是人类意识创造的产物。因此,研究哲学也好,研究科学也好,都必须首先研究人类意识产物。

人类意识产物是人类认知活动创造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类思维加工过程创造的产物,研究人类意识产物就要研究人类思维加工过程,只有把人类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认知基础研究清楚,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人类意识产物,以及以人类意识产物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思想,理论,知识和观念。

人类思维加工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创造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思维加工阶段;即把思维材料经过思维加工变成思维产物这样一个过程,思维材料和思维产物是这个阶段的两头,思维加工是核心;第二阶段:思维传播和存储阶段;即把思维产物以意识产物形式传播到主体之外和以内存产物形式存储到主体的大脑之内这样一个过程;第三阶段:思维应用反馈和创造阶段,即思维产物以内生产物形式指令主体行为,并把行为结果转变为思维材料重新进入思维加工阶段进行反馈,在这个阶段主体还通过思维产物控制下的人类行为把自然事物创造或改变成人造事物。当上述三个阶段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以后,思维产物又会转变成思维材料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加工过程,这样一个思维产物和思维材料的不断循环转换过程就是人类思维加工过程的主要特征,也是意识产物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这不仅是个体意识产物不断进步的原因,更是人类整体意识产物不断进步的原因。

过去的哲学研究,总是把意识与物质作为相互对立的观念,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摆放在哲学研究的首要位置。因此,忽略了意识本身不过是一个过程,它与物质之间不具有可比关系,而真正能够与物质观念进行比较的是意识产物观念。因此,用意识产物观念代替意识观念是我的认识论的核心和基础。

另外,意识观念总是表现为个体意识,不可能存在几个个体拥有同一个意识的情况,因此,意识的个体性决定了以意识观念为基础的哲学研究必然要陷入唯心主义或唯我论的泥潭。而意识产物观念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意识产物也是由个体意识过程创造出来的产物,但是个体意识产物通过传播和继承可以转化为人类社会整体意识产物,因此,意识产物观念具有了社会性,避免了重蹈上述覆辙的危险。这也是我的认识论具有进步性的原因。

有了对意识产物的理解,我们再来讨论观念问题。首先来分析观念和意识产物的关系:观念是意识产物的内容,意识产物是观念的表现形式。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类认知过程初始的一次约定,这个约定不具有永久性或称不变性,也就是说,任何观念都是可以被修正的。当然,任何观念能够被保留下来,就说明这个观念本身具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否则这个观念将被修改。我们经常把一些不用修改的观念当作真理或先验的观念,其实,这只不过是那些被约定的观念没有被否定。就像人类赋予吃这个观念以吃的意义,而吃这个观念被人们毫不怀疑的使用着,难道就可以说,吃这个观念就应该成为真理吗?不能,这只是人类约定。至于说,数学和逻辑学这些高级的观念也不过如此,充其量称其为人造真理。

不过,在人类历史中,观念总是表现出进步特征,它的进步不只表现为观念指称的进步,更表现为观念意义的进步。观念进步是由人类认知过程决定,是意识产物内在源动力的表现,是意识产物进步性特征作用的结果,观念在约定——检验,修正——再约定的循环转换中不断进步。

由于篇幅有限,关于认识论问题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关于本体论

 

宇宙世界是由万事万物构成,其实,归根结蒂宇宙世界是由事物构成。那些认为宇宙世界是由物质构成或精神构成的观点都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物质是指静止的事物或事物的主体,然而,在初级人类社会,由于人类受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人类认知事物时不可能抓住事物的全部特征,只能抓住事物的最突出特征,这样事物主体的结构性特征就成为了人们认知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物质观念的由来。精神是指指令事物运动的动因,同样,在初级人类社会,事物运动的动因是一个很难洞见的事物特征,我们很难把这个特征与事物其他特征的关系梳理清楚,因此,精神成为了一个脱离事物束缚的特殊观念。不仅如此,人们还把这个特殊观念与物质观念建立了一种对立关系,从而导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纪之争。通过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物质观念和精神观念都不过是事物观念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对立不过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对立。

现在看来,物质不过是事物的结构性特征的表现,精神不过是事物的动因特征的表现。另外,事物主体所表现的运动特征并不是物质观念的存在形式,也不能依附于物质观念,而是与物质观念同样重要的事物特征的另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事物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征也是事物特征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综上,事物特征总共包括四类特征:结构性特征,运动性特征,动因特征,关系特征。与之相对应的观念是:物质,运动,精神和关系。其中,精神就包括我们上面所表述的人类意识产物,人类意识产物属于人类事物的行为动因,它是事物动因特征的一部分,除人类意识产物之外,精神还包括有生命事物的运动动因,无生命事物的运动动因。

当我们如此解读宇宙世界时,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用我们自己的观念来解读宇宙世界,这和解读宇宙世界的其他观念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在此,我们不去评判观念内容的谁对谁错,我们需要探究的是:观念和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即意识产物和真实事物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一个联系呢?

我认为,真实事物和意识产物是构成存在的两大基础,存在就是指真实事物和意识产物的总和。当然,这里的存在观念意义正是基于人类的一次约定,这不用作任何解释,简单适用是观念约定的标准。既然存在观念是约定,那么我们就用不着像那些大哲学家们一样为存在构建冗杂繁乱的结构,在那种作茧自缚中我们的哲学研究只会越来越沉沦,越来越晦涩。

当我们确定了观念是约定的产物这个观点后,存在观念都变得简单明了。我们把人类认知过程创造的产物描述为一个大圆,进入大圆之内的就是人类意识产物,在大圆之外的就是真实事物,这里面不用提为什么,这都只是约定。这样,真实事物和意识产物都各自获得了十分清晰的定义。以前的哲学是在夸大自我和否定自我中进行的研究,而这里的哲学是在对自我的规范中进行的研究。

事实上,哲学研究必须规范,哲学毕竟属于人类意识产物,不同的思想会构成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的哲学观点都有可比性,在哲学观点的对比中,那个进步的合理的科学的观点最终会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核心哲学。当然,即使是当前最优秀的哲学也不是最终的所谓“真理”哲学,它仍然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这是由人类意识产物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在有了上面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人类与真实事物和人类意识产物的关系。人类是真实事物的一个种类,其本身就是事物;人类作为事物通过自身的运动会创造一种产物,这种产物就是人类意识产物;人类意识产物也是一种事物,且是一种特殊事物,这种特殊事物既与真实事物相同,又与真实事物不同。人类意识产物与真实事物相同是指其存在形式相同,人类意识产物与真实事物都有着同样的存在形式,无论是从人的神经系统传递和存储的信号与自然界的光电信号相比,还是从人类文字和语言与自然界的图画和声音相比都有着共同的存在基础;人类意识产物与真实事物不同是指人类意识产物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行为的动因,由于人类属于真实事物,人类意识产物不过是真实事物当中人类事物的创造物,因此人类意识产物附属于真实事物,这是二者的不同。

真实事物观念和康德的物自体观念有些相似,二者都是指人类认知之外的存在,物自体是指意识之外的存在,真实事物是指意识产物之外的存在。不过,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而我们认为真实事物是可知的,对任何真实事物的知,就是意识产物。但是我们却为真实事物强加了不能知的规定,对任何真实事物的知,都是进入到意识产物的范畴,而成为观念。

当我们以如此清晰的方式界定了真实事物和意识产物之间的区别后,我想我的本体论的结构就已经明白无误的呈现在各位读者眼前了。下面再对我的本体论做个举例说明。

请大家同我一起走进这样一个场景:我此时正站在自家的庭院前,东方是刚刚升起的太阳,西边是还未隐去的月亮,地上是昨晚寒潮留下的白霜,面前是随光带而移动的叶雨。

这是我一次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没有我的意识产物,不仅大家不会知道,就是我自己也可能不记得有这样的一次感受。这里的真实事物是我当时的亲身体验,没有这些真实事物也就不会有我的意识产物,但是,当我把真实事物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后,这些真实事物就成为了观念,它与现场的真实事物已经完全不同。

即便是我在现场感受到的太阳,月亮,白霜,落叶等观念都不过是我的解读,因为,当我认出来这些事物的同时就已经表明它们已经脱离真实事物而成为了我意识产物的内容。真实事物只是我当时环境的集合,就像大家此时此在的环境集合,这个环境集合不能感知,不是不可以感知,是不应该被感知,这个不应该被感知,就是我们的约定,是一种强行规定。只要我们使用人类认知活动来感知,那么有关这个环境集合的一切表述就属于意识产物的范畴,而不再属于真实事物。不过,真实事物不应该被感知并不是否定真实事物的存在,真实事物属于存在是我们一开始就被规定的。

至此,我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观点已经论述完成,最后我用两句话来简短概括一下:认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一元论;本体论是建立在约定基础上的二元论。通过上述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可以解决以前旧哲学当中很多矛盾对立的观点,这是哲学统一的开始。

下面我们继续谈时间问题。

关于时间问题,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对时间观念的研究,另一个部分是对时间标准的研究,前者是从哲学角度对时间问题进行的研究,后者是从数学和物理学角度对时间问题进行的研究。不过,在对时间问题进行研究之前,还是让我们首先来回答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时间是真实事物吗?第二,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呢?

 

时间是真实事物吗?

 

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谈论时间问题根本没有一点意义,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宇宙世界只是混沌一片,万物都处在混沌之中,即使有万物,即使有运动,也不应该用意识产物加以解读。只有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才有观念产生,才有时间观念产生。而在人类社会群体中流传的关于先前宇宙世界的任何解读,都不过是人类的意识产物,都不过是通过人类意识产物的不断累积,不断创新而形成的观念。由于人类意识是不能犯思维前置的错误,所以,这些观念都不过是人类对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早期宇宙世界的解读。如果使这些观念超越人类意识产物的范畴,被当作人类产生之前的真实事物或先验存在,那么必定是犯下思维前置的错误。时间先验论正是犯了如此的错误,其根源正是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让时间观念超越了人类意识产物的范畴,成为不被人类认知活动约束的先天存在。我们知道,没有人类认知活动,何从谈论宇宙,何从谈论万物,又何从谈论时间。

既然时间不是先验的存在;那么同样,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存在。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时间问题的探讨开始,产生了两条研究时间的道路,一条是以哲学的视角对时间问题进行研究的道路;另一条是以物理学的视角对时间问题进行研究的道路。哲学研究的道路扩展了人类对时间问题认知的视野和范围,物理学研究的道路提高了人类对时间的精准应用和把握。然而,这决不代表时间就是一个非常明晰,毫无异议的观念,也决不代表时间作为一个度量标尺就永远不再修改。事实上,关于时间问题的研究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深化,这既是现实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由人类意识产物的进步性特征所决定的一个发展方向。

 

时间如何产生?

 

既然时间属于观念,那么时间观念的产生必然源于人类的认知活动,可以说,是人类认知活动给予了时间的存在意义,没有人类认知活动就没有时间,因此,时间完全是人类意识产物。另外,人类认知活动存在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比较,只有在记忆和比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人类认知活动。而时间正是通过人类认知活动中记忆和比较的支撑,才得以创造出来的观念。

我们的人类活动时刻都在变动中,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人类为了更准确地表述人类自己和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就要在这些运动和变化当中去寻找一个标准,一方面,满足人类记忆内容的前后次序需要,另一方面,区分人类活动以及自然运动的前后次序。

寻找这个标准的宗旨就是通过某一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来表述其它事物的运动变化。在经历过无数的选择之后,人类最终选择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作为时间的度量标准,根据地球自转,确定了一天的时间单位:秒,分,小时,日;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人们确定了一年的历法规则:月,年。前者是精确的短时间标准,后者是规范的长时间标准。

早期的时间度量标准都带有很强的实物性和局限性,比如:沙漏计时、滴水计时、划线计时等初级时间度量方法;比如:地象授时、天象授时等民族区域内的历法。这些都是在小范围内使用,对于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小事,或小范围内的时间度量还是可行的,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统一的时间度量标准,或长期的时间度量标准则是不能胜任的。这就必然要求人类去研究制订出一套精确的统一的时间度量标准,使之能够成为人类社会公认的时间标尺。

早期人类社会活动范围分散,而且互不联系,以至时间标准的制定千差万别。有的民族把侧重朔望月和历月关系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这就是阴历或太阴历;有的民族把兼顾朔望月和历月与回归年和历年关系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这就是阴阳历;有的民族把侧重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这就是阳历。最终阳历成为了当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标准,它的基础单位是月,年。在确定了历法的同时,人类又通过地球自转规定了秒长单位,在把二者进行统一之后,就得到了我们当前的时间度量体系。人们把1个回归年分为12个月,把1个月分为28-31日,把1日分为24小时,1440分,86400秒。

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深入,和人类活动对时间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人类对秒长的度量更加精确,从平太阳秒,历书秒发展到了原子秒,原子秒成为当前一种相当理想的时间标准。同时,人们又利用原子秒制定出更精确的时间单位:毫秒,微秒,纳秒。正是这些更精确的时间单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知活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试想:如果我们用100厘米来表述1米,那么我们会得到一个十分清晰的感官认知;如果我们没有厘米的观念,而只能用0.01米来表述1厘米,那么我们的感官就会变得相当模糊。时间单位也如长度单位,以世界上运动快的事物来表述慢的事物,这样的表述才能清晰明确,也因此,以光速应用为代表的现代物理代替了以时钟度量为基础的经典物理,从而打开了又一扇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门。

在回答完上述两个问题后,我们再来讨论关于对时间观念的再认识问题和对时间标准的再确定问题。前者是从哲学的视角来谈时间问题,后者是从物理学和数学视角来谈时间问题。

 

哲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时间问题不仅是物理学的问题,它更是哲学的问题,历史上无数伟大的哲学家都对时间有过系统的论著。在这些论著中,我归纳出两条主线:一个是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一个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下的物理学。

沿着柏拉图的道路先后出现了奥古斯丁、康德、柏格森、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时间理论;沿着亚里士多德的道路先后出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间理论。虽然这些理论的内容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我看来,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这些理论都同属于人类意识产物。

既然这些理论同属于人类意识产物,那么这些理论也就必定要受到理论研究者本人与时代的局限,因此,这些理论必然会存在一些不足或欠缺,把这些理论为永恒真理的任何想法都是错误的。

研究时间问题必须要研究时间观念;研究时间观念必须要研究产生观念的原因;研究观念产生的原因必须要研究人类的整个认知过程。只有建立在人类认知过程基础上的研究,才能算是找到了人类思想和观念的源头,就像胡塞尔所说:那是人类的阿基米德点。

关于人类认知基础的问题不是这里要讨论的内容,我在这里主要是来讨论人类认知基础上的产物,即人类意识产物。人类意识产物是一切文化,一切思想,一切理论,一切知识,一切观念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在真正理解了人类意识产物的意义后,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先进的文化体系,一套系统的思想体系,一套合理的理论体系,一套进步的知识体系,一套科学的观念体系。

研究人类意识产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人类意识产物只是对文化、思想理论知识观念的总称,它并没有实质的内容,而真正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意识产物的最基本单位,即观念,因此研究观念问题才是我们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

不过,关于整体观念不是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内容,我们这里主要是来探讨时间观念。

时间首先是一个观念,这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如果有人说时间是一种真实事物,那么就要请问他:什么是真实事物?不同的回答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路线。所以,在此必须把我的存在观点讲清楚,这是我整篇论述的基础,也是我哲学研究的基石。

存在是指真实事物和意识产物的总和,真实事物是指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意识产物是指人类的观念。这在我上面的关于本体论的论述中已经有过详细表述,在此不再展开论述。

我认为:霍金先生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正是陷入到时间和空间属于真实事物的陷阱里,因此,霍金先生的“虚”时间,虫洞和时间旅行的观点只不过是形而上学式的臆想,这和爱因斯坦的双生子佯谬钟慢尺短曲面时空观等观点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对此,我持否定态度。我坚信:时间和空间都不属于真实事物,它们只属于观念,它们都是人类认知过程创造出来的意识产物,它们是人类解读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和工具。

时间和空间作为方法和工具的观点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否定这样的观点,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从笛卡尔的平面坐标到高斯的球面坐标;从伽利略变换到洛伦兹变换;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黎曼的曲面空间;从牛顿绝对时间到爱因斯坦相对时间,从可逆性时间到不可逆性时间,从圆周时间到线性时间;从三维空间到四维时空,甚至多维时空;都标志着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们都不过是人类认知宇宙世界的方法和工具。其实从这些认知方法自身就可以断定,它们不过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真实事物,否则,这些观念之间的关系之争将是不可避免的。

在确定了时间属于观念的思想后,我们再来看,时间观念是否属于先验的观念。康德把时间为内感官的一种形式,并为时间赋予了先验性,然而,在我看来,康德所给予的时间先验性不过是源于他自己的经验总结,因此说,他的时间先验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理论只能是在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中被淘汰。

我认为,任何观念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任何观念都是人类认知过程的产物,任何观念都不能超越人类意识产物的范畴。任何把观念当先验的或超验的观点,都是犯了思维前置的错误。

当我们确定了时间的属性和时间观念的经验性后,我们就可以来探讨时间观念了。

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类认知过程,任何观念都取决于人类的生理结构。人类是宇宙世界进化的产物,人的一切生理特征都与宇宙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人体感知觉系统,到大脑小脑丘脑等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都是宇宙世界进化的产物,因此,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感知离不开人类不断进化形成的生理机能。

面对宇宙世界和人类自己的不断运动变化这些现象,人类通过记忆和比较这两个最基本的认知功能,通过以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来表述其他事物的运动变化这样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修补完善,最终产生了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产生是人类思想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与宇宙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因此,时间不过是人类认知过程创造的产物,时间观念的意义就是通过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来表述其他事物的运动变化。我们现在的时间度量体系不过是人类时间观念不断进步的升级版,时间度量体系也同样不属于宇宙世界的真实事物,它只属于观念。

既然谈到哲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念,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谈时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问题。时间和空间观念都存在着有限性和无限性问题的讨论,这也是千百年来人类争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关于时空有限性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既然时空属于人类创造的观念,那么时空观念就必然具有人类的约定成分。我们知道人类认知过程具有惯性思维的特点,当我们习惯于日常生活的现实界限划分,以及数的观念无限性特征引导时,我们必然会把界限问题引申到时空观念上面来,因为在人类所有生活的世界里,界限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不考虑界限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宇宙世界的时空界限问题上,我们必然要走习惯思维的老路,必然会为宇宙世界的时空界限做出明确规定,或者认为宇宙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或者认为宇宙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然而,我们却从来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宇宙世界的时空界限问题,即:宇宙世界是应该用人类已经习惯的界限问题来评判吗?如果我们不为宇宙世界的时空观念安装上界限的规定,那么我们是否会有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宇宙世界呢?这样一来,时空界限问题就被省略了。其实,这里不是省略了宇宙世界的事实,而是绕开了人类认知过程自己为自己设下的陷阱。当我们为时空观念铲除界限的围栏,那么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宇宙世界的起源问题,宇宙世界的神性问题,宇宙世界各种形而上学式的理论推测问题就一并得到了解决。

当然,我是不赞同实证主义的观点:一切无意义的讨论都应该被铲除。然而,时空观念的界限问题,却适合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讨论,这是我们人类认知的极限问题。在我看来,时空观念的界限问题,不应该成为当今人类的讨论目标,至少是在近几百年内不应该成为人类的讨论目标。假如在几百年之后人类确实有了新的证据和重大发现,那么到那个时候再来讨论时空界限问题也许才是适宜的作法,毕竟思想和理论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产物,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以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作为支撑,观念意义的取舍一直都是具有唯一资格的人类做出的决定。不过,我一直坚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时空观念的界限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关于时空界限问题就谈这么多。

当我们明白了时间观念的意义后,我们就不会迷失在轻烟薄雾笼罩下的时间误区里;当我们驱散时间上空的烟雾,跳出时间亘古的误区,我们就可以回答任何有关时间的问题了。

这封信不是来谈论哲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念,关于奥古斯丁,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则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内容。下面我们再对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念作个探讨。

 

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时间度量体系是我们人类创造的观念,我们不能把这个时间度量体系当作真实事物,在真实世界里我们是无法找到它的。时间度量体系的形成,是源于人类希望以一种事物的运动为基础来系统全面地表述其他事物的运动这样一个愿望,人类社会通过几千年来的不断摸索和改良,最终创立了当前的时间度量体系。

当前的时间度量体系是在早期的时间度量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修补完善和汇集统一而建立的,早期的时间度量体系又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宇宙观之下,因此,早期的宇宙观对我们当今的时间度量体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人类早期的宇宙观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托勒密创建的地心说理论,只是到了中世纪之后,哥白尼才提出日心说理论。虽然日心说作为一个更合理的宇宙观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地心说的原始基础,以及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仍然严重地制约着人类对宇宙世界各种现象的认知,人类社会并没能从方方面面堵住旧的宇宙观对人类思想的渗透,在人类很多知识领域仍然不自觉地延续着早期的宇宙观思想。

时间观念就是在早期的宇宙观思想下的产物。为什么说时间观念是早期的宇宙观下的产物呢?我的理由是:时间观念犯了和地心说一样的错误。地心说是把地球当作中心,把宇宙星空的运动当作围绕地球转动;时间观念则是把人类感知觉能力当作制定时间的依据,让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符合地球的运转周期。如果我们人类只是生活在独立的地球世界里,那么原有的时间观念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一个参照系里的物体,只要参照系不改变,它的时间度量标准就可以不变。然而,随着我们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的范围,那些不能和宇宙世界接轨的任何不适宜的观念,都会在人类走出地球的那一刻被证明是有误的。时间问题正是如此。

人类的时间度量体系是为人类量身定做的,时间的度量必须符合人类的生理特征,事物运动速度太快或太慢,太久或太短,都不能成为我们观察的对象,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变化的事物才是我们人类研究的事物。不过,由于人类具有认知功能,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进步和提高,逐步打通阻隔着人类认知的道路。人类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了仪器,又通过仪器的应用和更新,改变着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认知。在对新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原有的时间观念无疑成为桎梏人类认知的一道枷锁,创新时间观念成为人类一项十分紧要的工作。

 

时间观念的创新

 

实际上,人类一直都在默默地做着创新时间观念的工作,时间度量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从时间度量体系的进步过程来看,我们还缺少主动明确的认识,我们还没有发现创新时间观念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对时间观念的创新仍然属于被动的创新。我认为,创新时间观念必须抓住两个中心环节:一个是参照系的选择,一个是时间单位的选择。

时间度量体系是建立在参照系基础上,选择什么样参照系,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时间度量体系。我们可以选择地球表面某些事物作为参照系,也可以选择地球自转作为参照系,还可以选择地球公转作为参照系,也许我们更应该选择一个具有像光一样流逝的事物作为时间度量最终的参照系。

如果选择地球上的事物为参照系,那么当我们遇到地球之外的事物运动变化时,我们就没有办法解释,至少从时间问题上我们是解释不通的;如果我们选择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为参照系,那么我们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可能会更宽泛一些;如果我们选择以光速流逝的事物为参照系,那么我们所遇到的任何时间度量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们当前关于时间度量体系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扩大时间度量的适用范围,即把以人类的感知觉和低速运动的事物为参照系的时间度量体系,与以精密的仪器和光速的流逝为参照系的时间度量体系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当前工作的要点。

影响时间度量体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时间单位,在众多的时间单位里,秒单位是一个最重要的单位,其他时间单位都是基于它而制定。在秒单位里的核心是秒长,可以说,秒长是整个时间度量体系的基石,没有秒长定义,时间度量体系就是一个空架子。确定秒长定义成为了我们研究时间度量体系的突破口。

也许有人会说,秒长的定义根本不用下,我们早已经有了关于秒长定义,那就是铯原子振荡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而且铯原子的振荡频率极其稳定。不错,这正是当今秒长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只是定量地对秒长作了简单界定,却没有定性地对秒长作出具体说明,更没有明确地标注秒长的产生基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会有针对性的讨论。

我们说,最早的秒长定义是地球自转一圈所用时间的86400分之一,也就是,地球自转15″所用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在经历了视太阳秒、平太阳秒、历书秒后,秒长最终由原子秒确定,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铯原子振荡计时。

当我们为时间度量体系奠立原子秒秒长这块基石以后,秒长问题就不再是我们思考的内容,尤其是在通过世界协调时的跳秒安排之后,时间度量体系变得完美和谐,我们人类可以一劳永逸地把现有的时间度量标准当作一个永远不变的法则来使用了。

然而,事实决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现有的秒长规定是始于地球自转,而地球自转决定了角速度秒长,而角速度秒长又是基于一个弧度对应多个弧长这样一个事实,正是这个被忽略的事实造成人类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对时间问题的认识陷入到深深的误区里。因此,如何走出这个时间误区是我们当今工作的另一个要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中学教师对大观念的学习与认知(2)
人为什么总是胡思乱想?要控制胡思乱想吗?
卡尔.波普尔摘要:三个世界
《基督瑜伽》摘译一:心智永远无法揭示真相
最简逻辑004| 思维是我们大脑的产物
时间是人类意识产物,并不存在,人类眼前宇宙亦是意识的产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