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学习:《商山早行》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59)春天,作者从长安去襄阳投靠徐商时,当时他已年近五十。当时徐商镇襄阳,辟温为巡官。温庭筠虽为祁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为生计所迫,不得已而去之,故“思杜陵”,盼回归。

商山早行


译析

  译文如下:

    黎明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温庭筠才高,但一生甚不得志。年将五十,还不得不离开京城去襄阳讨生活,心头之不是滋味,可想而知。这首《商山早行》写旅途感受,满篇凄清之气,语语动人。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是唐诗中的写景名句,流传极广。

    诗题“商山早行”,确示了旅行的地点和时辰。首句承题说“早行”情景——“晨起动征铎”,谓黎明即起,将要踏上旅途。此句连用动词,运笔简练。次句旋即交代起行时的心情——“客行悲故乡”,着一“悲字,为此际的感受定了性。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佳句,连用六个意象,兼及视觉、听觉印象,设色冷峻,情在景中,既生动、准确地摹写了商山清早的自然景象,又含蓄、细微地凸现了诗人心境的悲凉。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道:“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其说甚是。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叙写上路后之所见,仍紧扣“早行”展开。“槲叶”、“枳花”铺满山路、驿墙,煞是醒目,说明这时天色已亮。眼前的景致,使作者回想起了昨夜的“故乡梦“——“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是对首联的照应。梦里所见的故乡杜陵,竟是一派盎然的春色。于是,心境与处境、美梦与现实,便形成了一种近于残酷的对比,客行之“悲”,亦因此而愈趋深重。


50万人都点了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知识点 图文解读
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古诗赏析
全诗共四十字,竟有十多处意象,神来之笔,温庭筠是怎样做到的?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88《商山早行》
高中语文《商山早行》ppt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