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集来了!今晚20:00,CCTV4《国图风云志——重获新生》
抗战胜利后,北平图书馆将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南迁的善本和馆员也将开始陆续返回北平,北平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分别从南京、上海等地迁往北平。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中国革命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北平这座城市将再次面临威胁。北平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将再次面临着战火的波及。

1948年12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与此同时,毛泽东却指示解放军,对北平城围而不打。

北平,这座千年古城,文物名胜古迹不计其数,如果双方交战,不仅百姓遭殃,众多文物也将毁于一旦。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北平这座古城,绝不能让北平城遭到战火破坏。

中国共产党特别委托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将他们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用红笔描画在地图上。

毛泽东特别命令前方部队在进行火炮练习时,要确保北平的文物古迹免遭击中。北平图书馆就属于这些需要重点保护的文化场所之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后,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并迎来了属于它的明媚春天。

在时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主持下,文化部批准了改造北京图书馆方案。方案确定北图的性质是全国性、示范性、综合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为毛泽东主席办理了第一张借书证,编号为0001号,这张借书证和提书单至今仍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档案中。

新中国给北京图书馆带来新机遇。此时,图书馆人意识到,经过多年战乱,虽然官方馆藏书籍得到了妥善保管,但诸多私家藏书却免不了受战乱波及,严重散失,抢救私家藏书,将它们收藏进官方图书馆,成为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一天,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收到了一封来信,信中提到,他所关心的那些宝礼堂宋版书籍在香港。

信中提到的宝礼堂曾收藏了111部宋元古版藏书,是上海滩顶级的收藏重地!而寄信人就是潘明训的儿子潘世兹。信中提到,在抗战时期,为了以防不测,潘明训的后人把宝礼堂的藏书秘密运往香港保存。

看了潘世兹的来信,郑振铎选定了在香港定居的徐伯郊作为主要负责人,来负责香港文物的收购。徐伯郊是中国古文物鉴定专家徐森玉之子,从小继承家学,对文物古籍颇有研究,也因此与各大藏家的渊源匪浅,而且,徐伯郊对金融行业极为熟悉,深谙资金运作。

郑振铎与郭沫若等商量后,决定委托徐伯郊具体办理有关接手宝礼堂珍贵藏书的一切事宜。很快,在郑振铎的主持下,一个香港特别小组悄然成立,抢救宝礼堂藏书开始在秘密中进行。

就在郑振铎、徐伯郊等人与潘世兹反复商量如何将宝礼堂的藏书从香港运回的时候,有不少美国人和日本人多方活动,都欲以高价及优厚条件购到这批藏书。但不论这些外国人如何诱惑,均遭到了潘世兹的拒绝。

几经周转,一直到1952年9月,徐伯郊才与潘世兹一起将宝礼堂藏书从香港安全运抵北京图书馆。

两年后,1951年,收藏界的一条传言惊动了郑振铎。传言说,陈清华将出售个人藏书,郑振铎得知后,决定立刻前往香港,将这批珍贵古籍购回。但是陈清华给出的价格却让郑振铎犯了难。

陈清华,是民国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他与在天津的周叔弢被藏书界称为“南陈北周”。1949年前夕,陈清华夫妇携部分珍贵藏书移居香港。

就在郑振铎为购买陈清华藏书的经费一筹莫展之际,郑振铎得到消息称:有外国人想出高价购买陈清华藏书。他们携带着大量美元,不断打探觊觎,随时准备收购中国的这些国宝级文物。

在得知有外国人购买陈清华藏书的消息后,郑振铎赶紧就这一情况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立即决定拨出专款抢购陈清华藏书,并指示,要秘密进行这一工作。经过香港特别小组的一番斡旋,1956年,第一批陈清华藏书回归。

自从担任文物局长后,郑振铎就一直为国家的藏书呕心沥血,当他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执着奋斗时,厄运却过早地降临了。1958年10月18日,郑振铎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富汗和阿联酋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根据郑振铎生前遗愿,他的夫人高君箴携其子女,将郑振铎毕生收藏的中外图书约两万种,近10万册献给国家。

他常说的一句话叫书生报国。我作为一个书生,抗战的时候我没有这个能力拿起枪来上战场,那么我抢救民族文献是我报国的一种行为,抗战的一种方式。

截止到1958年,当时的北京图书馆藏书总量达560余万册,比1949年的藏书量145万册增加了近三倍。

1965年的一天,陈清华再次出售个人藏书的消息,传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在当时国民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果断决策,斥巨资从香港购回陈清华藏书。

几经努力,最后购到旧拓碑帖7种、善本古籍18种。1965年11月13日,赵万里将这批珍籍运送到北京。书籍碑帖虽仅有25种,但多为难得的珍宝。陈清华视为宝贝的《荀子》就在其中。

在当时共和国经济刚刚走出困境的情况下,国家以重金将这些私人藏书收归国有。那么,这些私人藏书究竟有多么重要?周总理又为何如此重视?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肆虐,全球都没有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1967年,屠呦呦所在的单位响应号召,成立了对抗疟疾的 523项目。屠呦呦为了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对200多种中草药进行反复研究,当她查阅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书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疗疟疾导致发热的症状。

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北京图书馆,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为保存中华文明的薪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善本南迁实为时局所迫,无奈之举,那些临危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将永远令后人敬仰!

敬请收看今晚(11月13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之

《国图风云志——重获新生》


文章转自“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媛丨作为工作方法的书目——1950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在港抢救文物工作所涉古籍书目考
今天看到的这些珍品国宝,是他们在60年前秘密追回的
从郑振铎信札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收购中秋帖等往事
【书楼】郑振铎玄览堂:借钱买书的书魔(上)
郑振铎与江南文献大抢救
郑振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