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游孔庙 | 跟着小贤来打卡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云游”行程的讲解员小贤,很高兴能够继续与您一同打卡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建于元朝1302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啦。在以大成殿为中心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在后续的讲解中将一一作详细介绍。

1

先师门

“先师门”原称“棂星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后改名“先师门”,“先师门”匾额是乾隆皇帝御书。

先师门是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造型古朴简洁、稀疏硕大,是博物馆内为数不多保留了元代风格的建筑。

从先师门到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一进院落,是为祭祀仪式做相关准备工作的场所。东侧有宰牲亭、井亭、神厨,西侧有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

持敬门

(持敬门是连通孔庙国子监的神奇大门)

2

进士题名碑展区

一进院的四周树立着著名的进士题名碑,共198座,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碑上记载了五万余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古代皇帝为了激励学子读书,下令刻立进士题名碑放于国子监内,它们是中国科举制度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元代进士题名碑

孔庙院内进士题名碑是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建立的。元代只开科16次,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进士姓名,所以元代题名碑已不多见,仅有的3座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吴苑掘地时发现的。

进士题名碑上有许多大家熟悉的著名人物,如明朝于谦、袁崇焕、汤显祖、张居正、董其昌,清朝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刘墉、纪晓岚等。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清代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座进士题名碑上有著名的爱国人士沈均儒先生。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培养选任官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始于隋代,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于1905年废止。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管理人才。

自北宋开始,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参加殿试者按成绩排列名次,并赐予“进士”称号。进士有等级之分,即分为三甲:第一甲取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所取名额不等,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所取名额不等,赐同进士出身。皇帝根据进士的等级以及名次授予官职。公布进士名次的皇榜称为金榜,古代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3

孔子加号诏书碑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被冠以最神圣、最智慧的头衔,历代帝王尊他为先师、先贤、先圣。

大成门前东侧的这座石碑是孔子加号诏书碑,碑上是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诏命,这是孔子在历代所获得的最高封号了。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互动交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的冬天(四十三)--孔庙与国子监1
北京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京城中最大的皇家祭孔场所
北京胡同记忆--国子监街
一条成贤街记录着北京700年的文教历程(孔庙篇)| 仲冬时节逛北京
(原创)北京胡同之最
高考时节话北京孔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