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新掌门:我很烦恼的时候,就会去看敦煌158号洞窟。那里有什么?

王旭东曾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敦煌,还是敦煌改变了我?借用仓央嘉措的话,‘你来,或者不来,敦煌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爱,或者不爱,敦煌就在那里,不卑不亢’。“现在,这位人称“扫地僧”的敦煌莫高窟掌门人,走进了故宫……

4月8日,

执掌故宫7年的单霁翔退休。

继任者,

是来自敦煌莫高窟的“扫地僧”

王旭东

你看他是不是神似唐僧?

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王旭东(右)

谁能想到,

这位曾经对敦煌艺术毫无感觉的

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科毕业生,

会变成敦煌艺术保护的积极推动者,

与茫茫风沙相伴半辈子,

2020年,紫禁城600岁生日,

这位新的故宫掌门

能否让故宫焕发新的光彩呢?

半路“出家”的“理工男”

1967年2月,

王旭东出生在甘肃张掖的山村。

张掖地区十分缺水,

王旭东的愿望就是当水利工程师,

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

高考填报志愿,

从一本、二本到专科,

所有志愿都与水利有关。

后来王旭东如愿被兰州大学

水文地理与地质工程专业录取,

大学毕业后他立即返回家乡,

成为一名水电处技术员。

若不是1991年那个偶然,

王旭东一定不会和敦煌结缘。

1991年,

应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建议,

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

希望找一个素质过硬的地质学人才

参与到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中

学校立刻推荐了王旭东。

初到敦煌,只见这个

沙漠、戈壁、高山环抱中的绿洲

非常荒凉,

在来自南方沿海地区的学生看来,

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但王旭东却被深深地打动了。

在一次演讲中,王旭东说:

莫高窟静静地坐落在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

一片静谧。

也许正是这个环境

才适合

佛教艺术和佛教信仰持续下去。

也正是信仰的力量

与自然力量的融合

创造了莫高窟。

他说:

在工科生的眼中,

敦煌艺术最初就意味着

各种材料和颜料的集合,

但当敦煌艺术的内涵在眼前展开时,

没有人不被震撼。

那年,敦煌恰好有一个课题,

研究敦煌莫高窟的崖体稳定性,

以及洞窟壁防病害。

王旭东有幸拿着钥匙

在492个洞窟里一个个地观察。

“但那时的我,

对艺术一窍不通,

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

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

看到的全是壁画的病害。”

“这些病害侵扰着珍贵的佛教艺术。

很多塑像的胳膊断了,

颜料脱落了。

地震导致崖体垮落,

风蚀和降雨带来崖体的风化。

那些泥塑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

也只意味着泥巴、草,

或者麻、木材等与矿物颜料的组成。

它对我的意义在于,

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

去鉴别这些组成成分。”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身处敦煌,

王旭东慢慢地受到了熏陶,

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彩塑、壁画,

其风格以及技法都不一样。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它们表现的思想也不同。

比如254号窟

是北魏在敦煌比较早的一个洞窟。

画家在这个洞窟有限空间的壁画中,

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

表现了佛教故事中舍身饲虎的故事:

王子出游,

看到老虎饿得奄奄一息,

一直到他如何跳下去,

使老虎和虎仔重新强壮起来。

敦煌“舍身饲虎”壁画

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的一幅画?

因为南北朝时期社会非常动荡。

而佛教中的牺牲、众生平等的精神,

就通过这幅画展示给百姓:

动荡时期,

人和动物是一样的,

都是平等的。

在社会动荡中,

这成为一种精神安慰,

能够缓解大众的痛苦。

到唐代,

塑像和壁画表现的内容

就与过去不同了。

那时的壁画

大多是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正是隋唐时期,

出现了大量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

比如,莫高窟220窟的壁画,

描绘了一个满地宝石、

到处歌舞升平的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描画从哪来?

其实都是皇宫里的生活。

正是敦煌壁画,

把现实的东西与我们的精神向往

和佛教典故结合起来,

成为每一个时代的人心中的慰藉。

王旭东发现,

古人一直在追求生命的永恒,

但是佛教追求的是另外一个世界,

追求的是脱离这个物质世界以后,

会进入无比喜悦的精神世界。

他说:

“有些我很烦恼的时候,

就会去看158号洞窟。

看完以后,

很多烦恼就会忘却了。

不需要别人去讲解,

你通过跟我们艺术家的作品,

和自己内心进行交流,

你一定会找到内心的平静。”

158洞窟释迦牟尼涅槃像

“在这里,

你会看到很多人生的百态,

乃至古今都是相同的。”

弟子举哀 莫高窟第158窟南壁西侧

迦叶赶到娑罗树间,看到佛棺时,高高举起枯瘦的双手,扑向佛棺嚎啕大哭。

阿难聆听 莫高窟第158窟南壁西侧

各族王子举哀,有的割鼻、刺胸、剖腹、割耳

那些壁画上会画供养人,

因为所有的洞窟都是供养人开凿的。

王旭东看到:

早期的供养人非常小,

甚至只有0.18米;

五代以后,

供养人往往在壁画上非常高大,

和真人一样高,

佛都已经变得比他们小了。

诸天供养

这是为什么?

因为理性

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内心。

“人的欲望逐渐膨胀,

神就会变得渺小。

当你心中没有敬畏的时候,

你一定感觉自己是高大的。

当你有敬畏之心的时候,

你一定感觉到自己是渺小的。

而当你认为自己渺小的时候,

你可能是伟大的。”

王旭东说,

只有那些深知敦煌价值的艺术家

才会以难以想象的精神保护它,

而所有的理工科人才,

也都可以在文物保护领域

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墓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从那个时候起,

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耗费千年才完成的莫高窟,

在王旭东眼里

已经不再只是泥巴、沙土和矿物,

而是有血有肉,

诉说着古人生活和文化的“活化石”。

我就是“敦煌的服务员”

王旭东在敦煌越来越有归属感,

他逐渐把对科研的热情,

转变为保护敦煌文化的执着。

他说,

敦煌莫高窟一直在加强保护,

那是非同一般艰难的探索。

虽然有些行为在我们今天来看,

可能非常幼稚可笑,

但是那些艺术家、历史学家们的

精神力量,

绝非我们可以想象。

第一任院长常书鸿被称为“敦煌的守护神”,第二任院长段文杰是“敦煌的艺术导师”,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

莫高窟受风沙侵袭非常严重,

一到冬天风沙就会刮到洞窟里去。

那些艺术家们怎么办?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在戈壁滩上挖了一条沟,

沙子吹过来就不会到洞窟里来。

但是往往一场大风就把沟填满了,

为了这些沙子,

艺术家们后来又建了一个沙墙,

把沙子挡住,

没想到几场大风把沙子从上面吹下来。

他们还想过办法,

在窟顶的沙子下面挖一个洞,

然后用布袋把那些沙子集中起来,

再慢慢漏下,

这样就不会漫天黄沙了。

“虽然这些都没有解决问题,

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

让人感动!

只有那些深深了解

敦煌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人,

才能做到。”

敦煌112窟壁画 来源:数字敦煌

在敦煌的第24个年头里,

王旭东接过老一辈

敦煌学者的接力棒,

成为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之后

敦煌研究院第4任院长。

站在先辈们的肩旁上,

王旭东不仅感到守护敦煌责任重大,

还十分心疼莫高窟

这个“脆弱的孩子”。

莫高窟与设施完善的博物馆不同,

洞窟内的壁画雕塑都是不可移动文物,

尤其壁画是用泥巴、草、

矿物和动物胶制作出来的,

二氧化碳和湿度的细小变化,

就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不加控制,

壁画表面就会开裂、爆裂甚至脱落。

王旭东明白无论如何保护,

这些敦煌壁画,

总有一天会彻底消失,

是看一眼就少一眼的文化遗产。

但他希望在这些文化瑰宝消失之前,

能有更多人去理解和传承它们。

“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

可开放旅游与洞窟保护

几乎是个无解的矛盾,

游客进入洞窟带去的二氧化碳和水,

是文物的“噩梦”!

莫高窟249窟壁画已经部分损坏,不可修复。来源:数字敦煌

后来王旭东想了个法子,

他建立启用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每位游客都会先被引导到这里

观看两场莫高窟的高清电影,

对莫高窟了解的差不多了,

再去参观实体洞窟。

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全景图。

这样一来,游客在洞窟内

停留的时间能缩短到5分钟,

游客看了壁画,壁画也不致损坏。

王旭东为保护莫高窟,

还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

率先开启了每天6000人

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大大缓解了莫高窟文物的损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宫新掌门:“扫地僧”王旭东
会客厅 | 王旭东:跨越千年,荒漠中的敦煌美在何处?
【艺术殿堂】敦煌,国风漫画的源头,穿越千年的连环画
故宫院长单霁翔昨日退休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王旭东|故宫|单霁翔
王旭东:从“莫高窟守护者”到“故宫看门人”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我心中的敦煌 | 腾云峰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