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7年,贵州一个商店会计被捕,竟然是躲藏八年的中统少将

1957年5月19日天刚蒙蒙亮,居住在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的人们,绝大多数仍在睡眠之中。此时,在一间木头房子里,一个名叫“刘正刚”的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了。刘正刚是濯水镇上一家公私合营商店的会计,他每天都要早起,然后到商店去开门营业。

刘正刚简单洗漱之后,他便推开了房门准备往外走。然而,正当刘正刚一只脚踏出房门之时,一下子愣住了。原来从左右两边突然冲出两名公安人员,并用黑洞洞的枪口顶住了他的脑袋,刘正刚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其中一名公安人员警告说:“把手举起来,别动,再动打死你!”

刘正刚心里咯噔一下,他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双手。随后,刘正刚喘了一口气,开口说道:“你们终究还是来了,我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在两名公安人员的指令下,刘正刚退回到了房子,他的手腕上很快多了一副手铐。

刘正刚的老婆邵春兰,被眼前的这一幕吓住了,她不由得惊叫了一声。一名公安人员急忙走过去,将邵春兰也控制住了。此时,被铐上手铐的刘志刚看着老婆邵春兰,用眼神示意她不必惊慌。

两名公安人员控制住局面之后,他们拿出一张盖着公章的逮捕令,对着刘正刚说道:“郑蕴侠,你被逮捕了。”刘正刚听了之后,深深地低下了头,默认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而刘正刚的老婆邵春兰快人快语,她辩解地说道:“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他是我老公刘正刚,不是什么郑蕴侠。”

刘正刚听了老婆说的话,满面苦笑,并痛苦地摇了摇头。很明显,与刘正刚共同生活多年的邵春兰,并不知道丈夫刘正刚的真名是郑蕴侠。没过多久,化名“刘正刚”的郑蕴侠被两名公安人员押走了,他们一路颠簸到了重庆。

刘正刚怎么变成了郑蕴侠?郑蕴侠是谁?公安人员为什么要逮捕他呢?

郑蕴侠,1907年出生在江西临川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郑宗尧是留日高材生,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1926年,19岁的郑蕴侠从上海法学院毕业,又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来,凭借着上海法学院和黄埔军校这两张“过硬的文凭”,郑蕴侠很快受到了陈果夫和陈立夫的青睐,成为了一名中统特务。

在全面抗战时期,郑蕴侠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外围的滕县守城战。当时,郑蕴侠奉命率领一支政工队支援前线,目睹了抗日名将王铭章壮烈殉国。王铭章壮烈殉国,对郑蕴侠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满含仇恨地改写岳飞的《满江红》,用“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东洋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全面抗战胜利之后,特务活动成为了郑蕴侠的主要工作。根据郑蕴侠的交代:1946年2月10日,他按照上级的命令,带领特务们去重庆校场口搞破坏。当时,这里正在举行“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

郑蕴侠带领特务们混进会场之后,不断挑衅找茬,扰乱会场秩序。当著名学者李公朴准备发言的时候,站在旁边的郑蕴侠摘下自己的帽子并连挥三下。这时候,得到行动信号的特务们一拥而上大打出手,打伤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施复亮、章乃器及新闻记者6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血案”。

1949年年初,国民党方面将在西南地区活动的特务组织纳入正式编制,郑蕴侠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到了1949年11月末,随着重庆的解放,国民党特务组织顿作鸟兽散。当时,郑蕴侠原本计划从重庆坐飞机逃到台湾,不过由于重庆的机场被炸毁,飞机根本无法起飞,所以郑蕴侠只好转道成都,在成都坐最后一班飞机逃到台湾。

然而,当郑蕴侠颠沛流离到达成都的时候,成都已经解放了,他坐飞机逃到台湾的美梦破碎了。郑蕴侠陷入走投无路的窘境,怎么办?他前思后想,最终决定从成都出发,经过贵州、云南,然后越境到缅甸金三角地区投奔盘踞于此的李弥第八军。就这样,郑蕴侠独自一人,踏上了吉凶难测的逃亡之路。

最初,郑蕴侠扮作一个木材商人,很快进入了贵州。可是,郑蕴侠越走越觉得不安全,因为一路上到处都在搜捕盘查残余特务。狡猾的郑蕴侠认为,自己现在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尽快找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姓埋名,等过了风声再继续逃亡。1950年年末,郑蕴侠辗转来到了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

濯水镇位于贵州东北部,是贵州和重庆边缘结合部,这里人烟稀少、山清水秀、民风朴实。郑蕴侠来到濯水镇之后,便将这里作为自己暂时屈身之地。当时,郑蕴侠化名为“刘正刚”,自称是从江西逃难而来的。镇上有一位何姓大妈,看“刘正刚”比较可怜,便让他租住在自己家里。

最初的时候,刘正刚还只是一个挑着货箱、走街串巷的杂货郎,专门卖针线、梳篦、火柴、洗衣皂一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时间长了之后,刘正刚就和濯水镇上的人们熟络了起来。当时,大家看刘正刚一个人孤苦伶仃,所以经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

不久之后,濯水镇迎来了土地改革。作为一个外来户,刘正刚的身份原本是要认真核查的。可是,刘正刚利用何姓大娘和邻居们的善良和淳朴,躲过了身份核查,而且还被评定为了“贫农”。后来,刘正刚为了进一步隐藏身份,他与同样流落到濯水镇的女子邵春兰拜堂成亲,组建了其自认为可以掩人耳目的家庭。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进行,“见多识广”的刘正刚被濯水镇政府选派到县里参加学习,学习结束之后,刘正刚进入集体食堂当会计。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濯水镇成立了一家公私合营的商店。此时,刘正刚又被派到这家公私合营商店当会计,日子也慢慢过得滋润了起来。

不过,随着接触越来越深,濯水镇的人们隐隐察觉到,刘正刚绝非是一般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刘正刚不经意间的言行和举止,根本不符合他所“塑造”的身份——一个流浪乞讨到濯水镇的农民。具体来说,在刘正刚身上发生的两件事,让人们觉得他此前绝对不是一个“农民”。

第一件事发生在刘正刚当集体食堂会计的时候。当时,刘正刚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文化,只认识几个字。然而,让集体食堂工作人员惊诧的是,前一天才开始教刘正刚打算盘,到了第二天刘正刚就能把算盘打得飞快了,简直是无师自通、无师自精。刘正刚能做到这一点,要么他以前就会打算盘,要么他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而没有文化的农民显然不可能是“学习能力极强”的人

第二件事发生在刘正刚当公私合营商店会计的时候,而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怀疑他真实身份。有一天晚上,公私合营商店关门之后,负责人召集大家聚在一起,对一对当天的收入账目。当时,刘正刚翻来找去,无论如何也找到自己的毛笔了。这时候,刘正刚笑着说道:“这毛笔竟然会不翼而飞?”

刘正刚这句话一出口,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不翼而飞”是什么意思。这并不奇怪,濯水镇地处四川和贵州两省的交界之处,这里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少之又少。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总人口不到两千人,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更不用提会说成语的人了。

刘正刚一看大家面面相觑地望着他,一下子紧张起来了,他此时也发现自己说的话不对劲。于是,刘正刚又刻意自言自语说道:“唉,我这个毛笔怎么就找不到了呢?难道毛笔长了翅膀,自己飞走了?”大家听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刘正刚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公私合营商店的公方负责人,恰好是一位读过书的人,他对刘正刚刚才说的那句“不翼而飞”,感到非常吃惊。这位公方负责人暗想:“这个刘正刚到底是什么来头?他竟然会说不翼而飞这个成语。看来,刘正刚根本不是什么没文化的农民,他身上肯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久之后,这位公方负责人就来到了当地公安部门,将自己心中的疑虑和猜想,报告给了公安人员。公方负责人说道:“同志,我们商店的会计刘正刚,可能并不是一位贫农,我怀疑他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公安人员听了之后有点纳闷,随即问道:“你这样说,有没有什么证据呢?”

这时候,公方负责人就将刘正刚不留意说了一句“不翼而飞”的事情,详细向公安人员作了报告。随后,公方负责人说了自己的判断:一个没有文化的贫农,怎么可能会说成语?

公方负责人的判断,很快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不过,仅凭猜测和判断是无法说明什么的,公安部门决定先对刘正刚会计实施监控,同时对其真实身份进行调查。

自从受到公安部门监控之后,刘正刚会计好像变了一个人,他终日沉默寡言、心不在焉。1957年3月的一天,刘正刚会计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当地公安部门。刘正刚会计之前就想好了,他不想再过东躲西藏、胆战心惊的日子了,他这次是来主动坦白的。

刘正刚会计交代完自己的历史之后,着实让公安人员震惊不已——面前这位老实巴交的刘正刚会计,其真实身份竟然是全国到处通缉的中统少将郑蕴侠。郑蕴侠因说了一句成句“不翼而飞”而暴露,他身上还有什么“秘密”呢?会不会和其他特务暗中有联系呢?公安部门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暂时没有对郑蕴侠实施逮捕,而是放他回家继续过以前的日子,继续接受监控。

过了一段时间,公安部门通过监控和调查,发现郑蕴侠只是孤身逃亡的中统特务,与其他特务并没有联系。这时候,公安部门才决定对郑蕴侠实施逮捕。1957年5月19日天刚蒙蒙亮,从重庆赶来的两名公安人员,在贵州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来到了化名刘正刚的郑蕴侠的家门口蹲守。

不一会儿,“吱呀”一声,门从里面打开了,一只脚从门内伸了出来。这时候,蹲守在门两侧的公安人员立即上前,掏出手枪对准郑蕴侠的头部。这就是我们在开头说的那一幕,化名刘正刚的中统少将郑蕴侠被正式逮捕了。可笑的是,和郑蕴侠共同生活多年的邵春兰,这时候仍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还不停地替丈夫解释:他是刘正刚,不是郑蕴侠。

“刘正刚会计”被公安人员逮捕了,这在小小的濯水镇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当地居民的眼里,“刘正刚会计”可是一个好人,他老实本分、为人和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和“刘正刚会计”一块共事的人,对“刘志刚会计”的业务能力非常赞赏:“日账日清,账目清楚,表现积极,工作认真,曾经获得奖金三次,获得奖品五次。”

然而,当人们得知“刘正刚会计”的真实身份,是潜伏多年的中统少将郑蕴侠之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狡猾的中统少将郑蕴侠如此善于伪装,在濯水镇隐藏了这么多年,竟然是最后一个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一级的残余特务。

郑蕴侠被逮捕之后,关押在重庆市第二看守所,等待着法律的严惩。在被关押的这段时间内,郑蕴侠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在生活方面却受到了优待。在看守所里,郑蕴侠每天都可以看报纸,每周还可以看一场电影。当身体生病的时候,郑蕴侠还得到了精心的救治和护理。慢慢地,郑蕴侠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地转变,他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

1958年12月22日,重庆市学田湾体育场内,正在举行万人公审大会。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的郑蕴侠,和其他罪犯一起被押到了台上。在审判长宣读审判书的时候,郑蕴侠紧闭双目,全身微微颤抖。此时,郑蕴侠或许已经接受了公安部门在十几天之前通报给他的审判结果——判处死刑。

然而,当郑蕴侠清清楚楚地听到“郑蕴侠……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之时,他猛地睁开了眼睛,脸上随即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郑蕴侠想回头看一看,可是当他扭动脖子时候,站在旁边负责押解的公安人员立即呵斥道:“别动!”郑蕴侠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喜悦、感动、忏悔、内疚……五味杂陈。

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对于郑蕴侠这种人,有了一项新政策——凡是真心悔过,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郑蕴侠晚年回忆说:“按照我犯下的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后来,党和政府有了新规定,可杀可不杀的不杀,我才保住了一条命。这不是我命大,而是党和政府的政策伟大,给了我再生的机会啊”。

此后,郑蕴侠被关押在四川第十劳改总队,接受劳动改造。在此期间,郑蕴侠生了一场大病,他的脖子后面长了一个恶性毒瘤,严重危及生命安全。当管理人员得知郑蕴侠的病情之后,立即安排医院对他进行了及时救治,郑蕴侠又保住了一条命。经过这件事,郑蕴侠下定决心好好接受改造,重新做人。

管理层知道后,迅速送到医院切除。想到自己做特务时一心为国民党卖命,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如今成为犯人后中共方面却如此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心里对中共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并下决心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不久之后,郑蕴侠又被派遣到华蓥山煤矿煤运站参加劳动。

1975年10月,郑蕴侠作为最后一批特赦人员,重获了新生。当68岁的郑蕴侠从管理人员手中接过赦免证明的时候,他禁不住热泪盈眶,痛哭流涕。后来,郑蕴侠还担任过贵州务川县政协委员,他积极从事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并撰文披露自己曾经的特务生涯。

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因病去世,终年102岁。根据郑蕴侠的亲属记述:“郑蕴侠晚年经常念叨着,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深情表示,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回到重庆的较场口看一看,他是想站在当年犯下罪恶的地方,站在历史的面前忏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来给张国立讲戏的顾问,原是中统特务头子,演技不行就活不了
郑蕴侠:最后落网的国民党将军
102岁老人讲述自己从特务到政协委员传奇人生
1957年,贵州货郎因一句成语落网,竟是给周恩来寄过子弹的中统少将
1958年,国民党中统大特务将被处决,毛主席一道命令让其多活51年
1957年食堂会计说了个成语立马被抓,经查,竟是周总理钦定要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