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清的龙档与黄杨木雕

浙江的乐清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富饶美丽的雁荡山和中雁景区以及乐清湾港区滨海的明媚春光吸引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这块热土上,哺育出朵朵灿烂的民间艺术之花。先辈的民间木雕艺人创造了光辉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乐清的“首饰龙”全国独一无二,精美的“细纹刻纸”,著名的“黄杨木雕”,闻名国内外的乐清“龙档”,造型别具一格,富有温州浙南乡土特色。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页,乐清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名列其中。2009年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笃纯;乐清龙档代表性传承人黄德清二位。



《天天向上》王艺



《华清宫外马蹄声》王艺

  乐清龙档历史源远流长。据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年)的《乐清县志?风俗民情》记载,“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并记有“火树光腾城不夜,银花焰吐景长春”的元宵灯景。同治年间(1862—1874年)有古时乐清西乡柳市一带翁垟的七支龙、地团的十支龙之称。乐清地处东海岸,从南到北沿江一带,如七里港、黄华镇、岐头村、长林、三屿、沙头、雪湾、湖埭、田垟等乡村龙档最为盛行。龙档随着龙船(龙灯)出游,每逢正月初十上灯十七夜落灯。出游队伍以长杆灯笼引路,彩旗、灯牌、大锣大鼓开道,龙船在其中,龙档随后,最后小龙月锣、鼓、钎、钹吹吹打打,一派“火树银花满街舞”的场景。有一首流传已久的民谣:

                    天上星,地下人;

                    着蓑衣,望丈人;

                    丈人还愿,还到乐清县;

                    乐清县弹琴,弹到双望;

                    双望洗芥菜,洗到湖埭;

                    湖埭划龙船,划到麻园;

     ……

  乐清地处瓯江北岸,地势偏低。据传古时洪水泛滥,瓯江上游山洪暴发,百川汇集而下,恰逢东海潮水上涨。水流冲撞,波浪滔天,水位上升,淹没堤塘,农作物深受其害,百姓遭殃。历史上沿江一带人民饱受狂潮飓风、暴雨山洪肆虐之苦,一些乡村迷信的百姓传言:东海有条蛟龙横在瓯江口,挡住洪水入海。古老的先辈们为了消灾避难、求得平安的心态,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用木板由木匠加工连接而成,古称“板凳龙”。

  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演变为木雕龙档。早期的龙档构造简单,只在木板连接处插上小型立体圆雕单个人物的“档镶”,档板上刻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过去的乐清乡间木雕按房族发展,渐渐增多。当时地方上一些有声望的雕花(注:地方方言 即雕刻)师傅转而雕刻龙档上的小型立体圆雕人物。据说道光年间(公元1843)乐清翁垟镇后西村的杨忠发是当时的木雕龙档能手。清末民初时,柳市湖头沙岙桥头村雕花高手黄福昌师傅在乐清西乡一带雕刻档头档尾(注:龙头龙尾)上的首饰亭有独创一技,造型大气,受到行家好评,曾轰动一时。



单个人物档镶



龙档上圆雕人物

  20世纪30年代乐清出了几位有影响的民间雕刻名家,地团的叶品芳、翁垟南街村的王凤祚、40年代有象阳镇后横街的郑祥奎等,都是远近闻名的雕刻高手。一些民间木雕先辈技艺人员以其智慧掌握了雕刻龙档上的圆雕人物技艺之后,承接了温州“益庆元艺术馆”的黄杨木雕加工业务。其中叶品芳从事黄杨木雕最早的一人,后来他还带了两个弟弟叶润芳、叶增芳随身学艺。

  1930年王凤祚先生从台湾回来,听说朱子常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身价倍增,每寸以4个银元计价。因此王老就请他的启蒙老师黄明钦一起去温州城西街手肘头巷朱子常先生家参观,回家后,凭着自己观后的记忆来模仿朱子常的作品。经过几次摸索,细腻的纹理、流畅的衣褶和光洁的效果,几乎可以乱真。一些华侨和温州工艺馆、和昌钱庄以及其他商行也开始慕名来到翁垟收购并珍藏王凤祚先生的黄杨木雕作品。

  新中国诞生后,王凤祚先生于1953年3月应聘到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举办“华东三省一市名艺人学习培训班”,他在学习期间创作的《苏武牧羊》、《牛郎织女》两件作品选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民间艺术工艺品观摩展览会”。《苏武牧羊》得到陈毅市长的高度赞赏和美术界的好评。此后王老先生留美院从事黄杨木雕的创作和教学工作。

  1956年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邓白先生撰文在《解放日报》上提出:“虽然,黄杨木雕由朱子常创始以来,历史还很短,但它的发展却很快”。乐清黄杨木雕的生命力建立在传承与创新,造型丰富,形式多样,都有出类拔萃的代表之作。另一方面,他们在选料上很讲究,取其天然之美,去掉瑕疵,因材施艺,使作品与黄杨木融合为一体。现代黄杨木雕技艺人员非常讲究这方面的选材用料。

  1955年3月乐清黄杨木雕以王笃纯为主率先组建乐清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创作生产小组,共9人,王笃纯当选为组长。产品由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经销。1956年经县手工业联社批准转为乐清黄杨圆雕纸刻美术生产合作社,王笃纯任生产社社主任,虞明华为副主任,陈朝芬任监事主任,从业人员发展至40多人。浙江日报社记者于龙先生采访后撰文《华东一朵花》,发表在当年1月10日浙江日报,影响很大,业务扩张到上海、杭州两市工艺美术服务部。1958年经乐清县人民政府批转为地方国营乐清美术厂,王笃纯任厂长、郑体坤为副厂长负责生产管理。为繁荣创作培养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招两批学徒共30余人,选拔优秀的年轻人报送到浙江美术学院、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和进修。乐清黄杨木雕艺术界从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国家级大师4人、省级大师9人、还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在传承和不断创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上,为乐清黄杨木雕事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努力奋斗。

  王艺 1962年生于乐清黄杨木雕世家,是当代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大师“一代宗师”王凤祚先生之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笃纯先生次子、王家黄杨木雕第三代传承人之一。从小受祖父辈的艺术熏陶,酷爱上了这门艺术。随父学艺,得其真传,并于1994年进中国美院雕塑系学习两年。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一届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2004年被评为温州市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现为乐清市王氏木雕艺术有限公司经理。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二十余次,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并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乐清黄杨木雕篇)
“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盛世天工.中国木雕艺术
乐清黄杨木雕
不一样的木雕,不一样的非遗技艺!
工艺美术大师黄北:从龙档传人到木雕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