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田石雕泰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山口往青田方向不远的公路边,有个叫“秋炉”的自然村,秋炉村的山上,则是“秋炉坑村”。秋炉坑村与秋炉村虽是一座山的山上和山下,却分属油竹街道和山口镇管辖。
  通向秋炉坑村的公路造得很宽敞,而秋炉坑村的别墅,更是造得硕大别致。村公路边的地块,被平整起来,自成一块天地,每一块天地里都造有一座独栋别墅。由于村子依山势而建,各个别墅的采光又是前后通透,互不遮挡的。别墅之四周,便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便是恬静惬意的自然。
  别墅的主人或在城里工作,或在海外经营。一家兄妹几人,散居各地,有了老宅拆盖的别墅,每逢周末或逢年过节,各地兄妹或家人,都相约过来小住、小会,重拾旧时光,重温竹马情,想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然而,别墅幢幢的秋炉坑村,找不到张仕宽故居的蛛丝马迹。村里一位搭南瓜架子的老大娘干脆说:“仕宽?好像没恁个人。”
  张仕宽,原来是这般风轻云淡的石雕大师。
张仕宽的“封刀之作”《葡萄山》
  在来秋炉坑村前,我去青田石雕博物馆参观了张仕宽的“封刀之作”《葡萄山》,另一位熟知青田石雕的朋友告诉我,《葡萄山》可以说是青田石雕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
  幽暗的探照灯往《葡萄山》上一打,大失所望。眼前的“葡萄山”,黑不溜秋,粗里粗糙,葡萄寥寥几串,颗粒稀稀落落,还很不饱满,还很暗淡;而那所谓山呢?黑咕隆咚,崎岖坎坷,没有一处岩表是光滑的,没有一处造势是平坦的。
  “每件石雕都跟雕它时师傅的心境都有关系的吧!”解说员反复这么解释,仿佛她抓住的是真理的把柄。我想想也有道理,那么张仕宽雕《葡萄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不经意间,我在《青田石文化》这本书里翻到一篇文章,贺鸣声写的——《我认识的张仕宽老师》。他叫他老师。读完,张仕宽的形象简直就要从我眼前重现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山口镇坊间流传着“‘葡萄山’雕得最好要算张仕宽”的话,话里带着戏谑和不屑。因为“仕宽雕的东西一丝不苟,所以有很多人说他只会做好货,但不会赚钱,雕得最好,但是却最穷困。”
  仕宽确实“最穷困”:“他家原住在山口村秋柳坑(即秋炉坑,笔者注),因付不起房租,三十多岁时就搬迁到这座破庙(石郭岭关帝庙,笔者注)落户”。“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家五口,老婆临产,连地瓜藤都吃不上”。“他妻子和大儿子终于被吃人的旧社会折磨而死”。——仕宽不止是“最穷困”,仕宽还“苦”。
  青田石雕博物馆的解说员解说张仕宽《葡萄山》开创的两种刀法,其一是“尖刀戳石”,即“用刀尖将岩表戳得高低不平、坑洞密布”。“刀”——“戳!”——“坑洞密布!”我恍然大悟:张仕宽手里拽着的是生活的“尖刀”,岁月的“尖刀”,命运的“尖刀”。那么锋利,那么尖刻。他要“戳”去命运的苦难,而命运留给他的却是“坑洞密布!”
  张仕宽在《葡萄山》里另一种首创的雕法叫“暗刀明脉”,由此“葡萄叶的脉络就凸显而出,使叶子更加生动逼真。”这是《葡萄山》里唯一的“甜”。我数了一下,整座“葡萄山”,只有四五串幽暗的“甜”。但毕竟这已是甜了。
  到了张仕宽的儿子张梅同《聚珠》里,则有了十余串的“甜”了。
  到了张仕宽另一个徒弟留秀山的《葡萄山》里,则满是“甜”了,还“润”。或者说,留秀山的《葡萄山》已没有山,只有葡萄;没有山的“苦”,只有葡萄的“甜”。也或者说,葡萄就是山,山就是葡萄。《葡萄山》全变成了山一样的“甜”。
  如今的秋炉坑村,公路的“甜”,别墅的“甜”,瓜果蔬菜的“甜”,丰衣足食的“甜”,风和日丽的“甜”,怡然自得的“甜”,都渐渐从张仕宽的《葡萄山》上沁出来了。但秋炉坑村没有张仕宽,没有张仕宽的老屋,没有张仕宽手栽的树,没有张仕宽哪怕一丁点的蛛丝马迹。
  但张仕宽需要一个故乡,他的故乡在秋炉坑村,简称“秋炉坑”。

来源:醉美青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田石周村龙蛋石葡萄冻大印章
一份清康乾年间汀州武平饶氏迁移浙南云和的珍贵资料
瘦石 || 筱塘炉坑村:北岭灵光照嵊山
我国第一“怪”村,一群人都住在坑洞里,冬暖夏凉一住就是4千年
The Cottage 村居 怀柔新去处
内蒙古巴林石——青田石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