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艺术:中国染画(上)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用作染画可追溯到蜡染和蓝印花布,但当时只有蓝白色,色彩不够丰富。且变现形式较为单一。

现代以来,染画并没有作为一个画种出现,在蜡染上出现了用化学染料染色的趋向。但形式呆板,时尚气息不足。

染画来源于染缬艺术。

中国古代纺织品的防染技术称之为“染缬”。在古代“缬”有三种解释:其一,出自《韵会》:“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说缬即绞缬。其二,于《魏书·封回传》中:“荥阳郑荣谄事长秋卿刘腾,货腾彬紫缬四百匹,得为安州刺史。”“缬”指染花的丝织品。其三,缬亦指印花的工艺方法。

唐代《一切经音义》曰: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 染缬(上而琰反博雅染污也考声著也说文以缯染为深色也从水杂声下贤结反文字集略缚缯染之解为文考声亦谓系绢而染之为文也古今正字从糸颉声)

薛涛诗云: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周书》 卷十一 列传第三
其后尔朱天柱亡岁,贺拔阿斗泥在关西,遣人迎家累。时汝叔亦遣奴来富迎汝及盛洛等。汝时着绯绫袍、银装带,盛洛着紫织成缬通身袍、黄绫里,并乘骡同去。盛洛小于汝,汝等三人并呼吾作阿摩敦。如此之事,当分明记之耳。

唐代徐坚撰初学记 卷二十九·兽部

陶潜《搜神后记》曰:淮南来氏,于田种豆,忽见有二女,姿色甚美,著紫缬襦青裾,天雨而衣不温。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唐代的染缬极盛。

唐代的染缬作品就像“唐三彩”,十分绚丽;而明清时代的染缬作品从总体的风格来看就像是“青花瓷”,自然大方,朴素之中不失明丽,十分富有装饰效果。

染缬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染缬始于秦代,后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有秦始皇始染缬的记载。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十引《二仪实录》也说染缬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虽然染缬工艺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但非常少见。目前发现的秦汉时期的染缬品也极少,说明那时的染缬工艺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南北朝时期染缬已广泛用于服饰。《隋书·食货志》记有:隋炀帝下令制作五色夹缬花罗裙,用以赏赐宫人及百僚母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一件隋开皇六年(公元586)的夹缬,在天蓝色绢地上遍布白色小团花,犹如夜空群星闪烁,说明染缬技艺在隋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时期,染缬除作为妇女的衣裙外,还是家具的装饰品,日本奈良正仓院至今都藏有唐代的多种染缬屏风。由此可见,唐代在印染技术上已相当成熟。中唐以后穿用染缬品成为社会风尚。在唐代传世的绘画作品如周虻《簪花仕花图》、张萱《捣练图》以及一些唐三彩俑和郭煌唐代壁画中,都可见到染缬品的广泛应用。

笔者认为,染缬与中国画起源应该是“帛画”。

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消失于东汉。因画在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

唐代帛画消失,但染缬艺术发展起来了。但更多的应用在服装服饰、家居领域。没有作为独立的画种存在。

两千多年前的艺术家已经运用丝绸(缣帛)作为绘画载体,并绘制了工细艳丽的作品,其后的魏晋、隋唐、五代、两宋也一直在丝绸(绢素)上进行绘画创作。由于历代画家的努力,他们利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帛”和“绢”上创作出大批作品,为丰富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宋元以后,文人画家普遍采用宣纸,加之宣纸具有氤氲效果,可以充分发挥笔墨特长,尽情抒发文人胸臆,相比之下,用绢帛绘制的作品就显得比较纤细、平板、单调。为此选择缉帛作绘画载体的人日渐稀少,时至今月,专业绘画队伍中,选择绢帛为载体作画的人几乎绝迹。(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笔者即将出版的《中国植物染技法》一书,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与历史(全)
探秘早期中国画——帛画
丝绸之路帛画艺术
《蒙娜丽莎的苦笑4》油画的来由
吴建峰,用精美绝伦的绢本画寻找任伯年
笔墨散论(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