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2.6.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企业制度,因其自身的性质和在经济中的特定作用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同样,也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一些缺陷及其在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国有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特别是从2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开始,国有企业的变革与私有化在西方国家成为一种浪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回顾企业改革的历程,展望未来,企业改革应向何处去,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所面临的重要历史课题。为此,我们将西方主要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做以扼要的比较研究,以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步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1. 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 年~ 1986 年) :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 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 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 年~ 1991 年) :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他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2.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1) 明确了产权关系,企业效率提高,效益增加,这可以说是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成效。首先,改革带来产权关系的独立化,从而强化了产权激励与约束作用;其次,克服了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缺陷,形成了合理的所有权—控制权关系;再次,垄断部门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了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

  (2) 减轻了政府的财政重负,国有企业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通过改革,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出售国有企业所得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使得政府从财政负担中大为解脱。实现了私有化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都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赢得消费者的唯一出路。

  (3) 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

  (4) 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先易后难,由小到大。

  (5) 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法国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做法及特色

  1. 政府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法国政府将国有企业分为非竞争性企业与竞争性企业两类。

  2. 以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规范。在法国的国有企业,无论政府资本的多寡,大都采行股份制来运作,并且均实施董事会制。

  3. 以契约制明确国家与企业的权责关系。国有企业在政府机器的指挥下,过去最大的弊病是目标与权责不明确,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想为经营结果承担任何责任。法国政府则采用契约制来解决这项问题,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契约范围内经营自主权的发挥。尤其对于竞争型的国有企业,法国政府通常在契约中给予很大的自由经营空间。

  4. 以黄金股保障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控制。在股权多元化与私有化的过程中,国家股经常未必在董事会中拥有过半数席次,为防止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做出不利于全民福利的决策,或被少数财团所掌控,政府可立法规定国家股董事拥有重要决策的否决权,这种俗称黄金股的特权,目的是使国家可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来影响重要企业的决策。使其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结合。

  5. 特色如下:

  (1) 管理分类化:政府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与非竞争性国有企业,设计有不同的管理办法。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股权与资产,对于经营管理则应完全放开,比照民间企业一般的运作。

  (2) 市场自由化:尽量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减少保护、补贴等优惠政策,容许兼并、合并、出租、出售和破产的市场行为。纵然对于公共服务型的国有企业,也应允许多家经营与竞标承包等自由竞争行为。

  (3) 经营契约化:以契约方式来明确政府与企业间的权利、义务,是有助于实现政企分离,减少政府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上的干涉。契约化也有助于澄清企业的经营目标,可用以评估企业经营绩效,或作为监督考核的衡量标准。

  (4) 股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将可淡化国有色彩,有助于强化国有企业独立法人的地位,对于企业策略联盟与资金筹措也很有帮助。

  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主要经验

  1. 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即产权关系明晰化,这是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产权关系改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股份化,使原国有企业成为公开股权自由经营的大型股份公司;二是将国家拥有全部所有权的企业改为国家与民间共同拥有股权的国家公司。

  2.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的变化是所有制关系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只通过特殊法规给企业以一定约束。企业成立股东大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在生产经营上基本上纳入了民间企业的轨道。企业主要负责人不再由内阁任免,改为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经主管大臣批准。

  3. 经营机制的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改为民营企业以后,在经营机制上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二是进一步实行合理化、效率化经营。

  美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表现

  1. 出售国有资产。战后曾把大部分军工企业出售给私人垄断企业。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又相继先后出售了包括联邦铁路货运公司、部分国有土地、电力销售机构、全国铁路客运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国有企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放松市场管制。政府重点取消了对国有通讯业及公共汽车业的管制,取消了对绝大部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电讯服务方面的限制。美国具有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一向比较重视私人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政府转让职能,即把本属于政府的职能转让给私人企业。政府相继通过国有资产出售、私人企业承包或改善经营管理等办法改革国有企业。

  综上所述,西方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情不同、企业状况有别,其改造是呈多样化的,既包括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也包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但基本目标主要是两个:(1) 政府为摆脱财政负担;(2) 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率。

  国外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以上国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国有企业改革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从它们改革的成功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国有企业在维护市场有序进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和长远的根本利益等方面发挥特殊的职能作用,具体有:

  1. 调控职能。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关键性、基础性产业领域、行业和部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和宏观经济稳定。

  2. 引导职能。引导非国有企业和民间的投资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进行高科技研究投资和开发。

  3. 补偿职能。对非国有企业因受自身经营目标、经营规模、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限制不愿进入的产业、行业和部门进行补偿性投资。

  4. 保护职能。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某些行业不被外国公司与资本垄断性进入,或为了保护资源、生态和环境,实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安全而进行保护性投资创立的国有企业履行此职能。

  启示二:提高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效率的决定因素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国有企业必须像私营企业一样面对竞争性市场环境,才能产生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各国为改善国有企业的竞争环境,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应该优先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要促进那些垄断性的基础设施产业,诸如电信、电力、供水、铁路等行业的内部竞争。

  启示三: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我国也应按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性质和地位,对其实行分类管理和监督。对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公益、公共和服务性国有企业,政府可较多采取直接管理的办法;而对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总的原则应以市场为基础,主要实行间接控制,对这类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应具体体现为股权管理。

  启示四:实行法律化、规范化管理。从已经颁布实施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看,也存在着未完全落到实处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法制化管理,努力将国有企业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启示五:改革企业领导制度。对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经理层,强调专家、能人的作用,重视引入私营企业灵活有效的经营方式,不惜重金聘人才,使一大批精明能干的专家、能人走上国有企业的领导岗位。

  启示六:大力推行股份制,使产权关系明晰化。实行股份制是明晰企业产权的最佳方式。一是能理顺产权关系。国家除以股东身份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力外,不再以企业资产者身份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二是能使政企分开。通过设立控股公司和专门主管部门管理监督出资者所有权,使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切实分离。

  启示七:建立一套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系统。监督审议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状况,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绩效。

  启示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吸纳企业富余人员。一方面,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吸纳企业富余人员;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劳动力素质差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建立职工待业培训制度。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辟广阔的就业通道。

  启示九: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国一些地方的国企改革出现了“ 一刀切”、“甩包袱”、“包装上市”以及主管部门与企业领导联手“黑箱操作”等极不规范的做法,引起了企业职工和广大公众的强烈不满。国企改革的成败是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大事。对每一个国有企业的改革都应该由一个权威机构进行认真负责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最佳改革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重视过去改革的成效,又要彻底摆脱已过了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放眼世界,借鉴西方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使我国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登上新的台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相关专题:民商2012年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英国衰落的要害是什么
政府违宪谁该负责作者:
启示录:英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剖析
印度GDP如何快速突破50000亿美元?专家说……
原创 | 关于国有企业能否作为PPP项目 实施机构的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