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助力江苏创新驱动
——2013年度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专家研讨会侧记
主办:南京大学 承办:交通银行苏州分行 新华日报

  2013年4月  南京

  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成立于2012年,一年多来为江苏省新型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不少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由南京大学主办、交通银行等承办的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专家研讨会暨《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仪式4月19日上午在南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业界专家共同就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资产证券化等进行了研讨。

 

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最新成果

  在当前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动脉,其重要性得到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践行。《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一书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视角对国内外科技金融实践的时代性、区域性、创新性进行经验性总结和理论概括,基于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参与主体,具体分析了科技金融发展之路的障碍和应对策略,前瞻性地构想了科技金融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薛海林

  南京大学副校长

 

  科技金融的结合是趋势也是必然,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需要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探索,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作为新的起点,为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增砖添瓦,共同推动江苏科技金融更好的发展。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取得了很多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的重点大学,我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当下金融与产业经济的发展是民间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我校组织大量学者专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讨我省科技金融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入对接,推进江苏省科技金融健康发展,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科技厅的支持下,以南京大学为依托,江苏科技金融思想库于2012年正式成立,作为省级科技重点研究平台,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将围绕江苏科技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为江苏科技金融的建设提供战略性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实现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巩固江苏省的科技和金融发展战略优势。相信在有关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下,有各位专家学者和金融界的参与,科技金融思想库必将对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次活动上科技金融思想库将推出他们的第一个成果,《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集聚开放性的理论体系。随着科技金融的深入,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的变化,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这本书是一种理论性总结,将科技金融作为全新的金融业态,对科技金融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在认真总结案例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提出了我国科技金融未来与探索的焦点,为科技金融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科技金融的结合是趋势,也是必然。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需要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探索。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作为新的起点,为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增砖添瓦,共同推动江苏科技金融更好的发展。

 

 

周昆平

  

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

  副总经理

  未来是要靠科技、自主创新来发展。商业银行未来更多的要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我们的企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应该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

 

  我说一下我们为什么搞科技金融。一是中国经济从结构性的增速到结构性的减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从今年一季度GDP看,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7.7%,原来我们认为大概是8.2%左右,没想到公布了这个数据以后我们大跌眼镜。我想这是一个趋势,未来中国会不会出现像2009年那种四万亿的投资,我想不太可能了。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目前全球化的红利正在消失,全球化的红利得益于全球化的分工,这个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到2007年的金融危机开始以后到2008年,2009年,这个红利开始消失了。就是我们如果专门搞金融,它出现金融风险。所以大家应该慢慢回归于实体经济。

  第二个金融配置的效率在下降,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速度在减弱。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内部的劳动力转化已经开始减弱了。从我们资源配置效率来看,我们现在货币大量超发,现在中国的信贷规模是GDP的11.8倍,这个在世界上是非常高的。就是说信贷速度超出GDP增长的速度说明什么,说明生产效率在下降,所以这个路能不能走下去需要研究。

  第三个我们科技学习的能力在下降,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以后我们向别人引进,消化,吸收。到现在我们和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时候你再学人家也不给你学了,就需要靠自主创新了。自主创新刚才很多专家都讲了,它的风险是极大的。

  第四个就是我们劳动土地环境都无法承载现在这种模式了,刚才讲到劳动力转化的能力在下降了。像我来自于上海,上海的土地70%已经开发完了,还有30%,未来再靠土地支持财政不行了。我们无法再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要开始进行转变了,也就是说未来还是要靠实体。因为现在大量企业,银行放贷给企业,这些企业没有把钱放在实体经济当中,而是投入到房地产,所以如果再靠房地产这种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所以企业要真正的做好企业。

  很多国际上的经济保持均衡发展的国家都是靠科技的,比如说德国,美国都是靠科技的。所以未来我们是要靠科技的,靠自主创新来发展。我们商业银行未来更多的要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我们的企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应该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的创新竞争高潮中,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金融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目前很多银行都在支持转型,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在北京的硅谷银行,交通银行在苏州开始搞试点,我们有科技支行。应该讲苏州分行的经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是我们在实践当中要反思,银行在科技金融中的定位,我们的作用功能到底是什么。因为科技企业它有孵化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包括转型期,它衰退了肯定要转型。在这个时期当中我们到底做哪一个,目前监管的是不允许我们搞投资的,刚才费老师讲了我们有股权投资的,可能我们不能做,我们只能做信贷,债权信托,但是不排除我们和别的金融机构合作,所以应该讲我们在这里还是要明确定位,在科技金融方面还需要做些完善。

  一是创新金融组织形式,开展金融的合作创新模式。现在目前像苏州分行搞的科技支行,我们从分行,总行都要有一个团队,你靠一个支行来研究科技金融的发展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靠更多的力量来关注,至少交通银行这个团队要关注这个,形成一个金融服务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一个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差异化的考核机制,要继续深化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就是我们现在的定价机制是不是能够覆盖风险,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还要风险防范。要有独立核算的机制,高效的信贷审批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专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违约的信息沟通机制,就是违约以后信息怎么沟通,要建立这些机制。同时要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用担保业务的补助业务等方式来加强风险的管理。要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多元机构参与的信贷风险的分担机制,完善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要运用业务补助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和积极性,创新担保方式。

  三是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很多科技型企业就是几个企业在一起合伙融资的。银行在加强信用环境和金融资产建设机制上要积极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和信用调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有序地提升科技企业的信用水平,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新投融资的观念,为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奠定基础。

 

郭 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

 

  国家“十二五”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要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里提到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要进一步拓展,在具体的工具和政策落实里首要的是科技投入的创新方式。

 

  我今天的演说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从科技金融的宏观功能,政策依据,创新实践和初步思考来讲,供大家讨论。

  科技金融是对科技创新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和所有的投资一样,是人类为未来的生产,未来的消费做的准备,当然它在整个经济体里不会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人类生产、消费、生活模式的一个引擎,改变现有模式的一种引擎。

  从实践渠道来看,现在广义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有几块,第一块是财政直接投,这两年财政在科技投资中增长是非常快的,和我们明确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一提出这个战略,公共资源配置相应的有所跟进。同时财政的间接投入,这两块非常大,我们有政府采购,有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这几年在很多省份,一个省的所有科技税收的优惠和减免的力度超过了省里面的直接财政投入,在国家来看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一项三四年时间税收减免就将近两千亿。

  我特别强调一下,国家“十二五”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要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里提到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要进一步拓展,在具体的工具和政策落实里首要的是科技投入的创新方式。现在主流学界对这个问题也非常感兴趣,实际上我们的公司合作需要政府的运作机制,政府的资金投入没有改变。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快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进入代办系统,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深化科技保险工作,加快发展科技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这是“十二五”提出的具体内容。

  创新实践方面国家做了科技金融发展报告,它的目的主要是汇集信息,建立一个信息交流、互相启发的信息平台。所以这块我简单的讲一下。

  第一个方面是风险投资,目前全国的风险投资管理的资产总量大概是3198亿元,增长非常快。第二个我们高兴的看到天使投资机构的快速崛起,到2012年上半年我们国内共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基金有58只,里面相当一部分是2011年后成立的,天使投资基金数量激增。

  我觉得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新兴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快速涌现,内部体制创新较大。全国截至到2011年底共成立34家,当时江苏就有18家,中关村也不多。中国的第一家科技银行,我们前面呼吁了很长时间设立中国科技银行,什么叫中国科技银行呢,脑海里的模板就是美国的硅谷银行,现在硅谷银行和中国的浦发银行成立了合资银行,这是1997年以后国家批准的首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第二个特点是中小银行积极创新内部机制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这里讲了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汉口银行等做的探索,我们把它们的这些经验都吸纳到了科技金融发展报告里面。第三个特点就是我们质押物在不断地增加,其实我们说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范例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产业,2005年左右,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一批比较大额的知识产权贷款,当时贷款以后处于线断人散的边缘,根本没有其它金融机构给贷款,我们这笔贷款把商业化建起来了,现在这正式成为我们一个真正的产业体系,这是值得说一说的。当然现在除了专利还有很多其它的标的。第四是银行与其他机构、业态建立了能提供综合服务的合作关系。

  第二个资本市场,我想讲资本市场里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科技成果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科技成果入股制度得到了优化。且不说中小板,创业板,甚至主板,现在通过新发上市的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因为科技企业标准比较含糊,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比较确定,在这个板块里面不断地增多。同时有过去国内研究机构开发出来的独立技术入股的企业上市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上市和正在上市的曙光,很多交易所都希望它去上市。另外科技成果入股这项制度我们去年出台了一些政策,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往往都是国有资本的,怎么样配合成果去入股。第二个方面是新三板试点扩大到东湖等三个国家高新区。第三个方面是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就是通俗讲的四板,现在新三板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态势越来越明朗。科技保险我专门搜了一下,在发展报告里面,就在苏州成立了科技保险的支公司,而且推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工具。

  综合性的政策我们现在特别关注地方的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的政策。围绕着产业集群转向综合金融服务开展。比如说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这个就是一些相应的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的。我们通过对比前后的统计数据还是有非常激动的变化,从生物医药贷款总额,2011年放贷总量的增长,充分体现了金融信号源,金融放大器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江苏全省都进入了试点。

  最后说一下这个书。《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是对科技金融理论体系的又一次严肃的系统思考,会在科技金融发展史上,会在科技金融政策的决策史上留下它应该有的一笔。我因为是从事政策咨询的角色,没有非常深入或者严肃的,特别是没有系统的学习。但是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第一个要正确认识国内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层次阶段,从金融体系来讲,这个国家确实面临着不同层次的改革和创新课题。比如说我们金融体系在基础资源配置中,比如基础建设,风险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重大问题上还需要非常多的努力。科技创新服务只有这个基础建立好了才能更好的为科技金融服务,仅建好这些基础不代表一定能很好的服务科技金融,这个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看。是金融中心不一定是科技创新金融,但是是产业创新中心的不一定是科技创新。要回归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里面最尖端的,最引领的是科技创新,这个不是说通过金融业的自然演化很快就能达到的。

  第二个是讲战略布局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中国现在就是间接融资渠道为主的金融格局。它和我们现在的目标,心目中的模范美国有重大的差异。我们要关注资金和资源的流向,但是要有合理的手段。在间接融资格局的条件下,一定要考虑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风险投资机制怎么样来进入。未来我们银行去服务科技,不管是不是银行,创业板也是一样,还有其它金融工具想很好的服务科技,必须引入风险投资机制。还有与金融服务体系一样重要的技术中介机构,这个可以从国外的成长道路上观察到一些实例。

  第三个是机制保障,与创新需要和创新规律相适应的金融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我想对于国家层面,金融机构和科技体制有相似的地方,因为都面临着国有资产。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产业格局中构建金融业的收益模式,激励结构和组织结构,如果构建不好我相信我们发展新兴产业也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好,都是一个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

  最后是工具的开发,既要重视单项工具,也要注重复合工具。

 

束兰根

  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科技金融未来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股权+债权”,也就是股权风险投资市场和风险贷款市场的融合,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当前,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这一背景下,短短几年时间,科技金融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就科技金融商业模式和专家做一个探讨,提供一些我们目前的思路。

  在国内,特别是去年、前年,最热门的就是风投市场,大家讲到VC,PE,这仅仅是风险投资市场。科技金融我们中国没有学像,只学了一条腿,实际上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科技风险投资市场,第二个就是科技风险贷款市场。国内我查了所有论文体系里面,没有一个学者和专家对中国的风险贷款市场提出一种模式或者理论探讨的,所以我建议专家学者下一步研究风险贷款市场。

  风险贷款市场是什么呢,风险贷款市场就是研究一个企业的资本来源。《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这本书里面专门写了一个章节。企业的资本来源实际上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股权资本阶段,所谓股权资本阶段就是你的原始资本进入,或者我开始用一百万投进去了,然后占有股份,就叫股权资本。第二个是债权资本,就是银行来融资,或者信托及其它渠道,就是间接融资市场这块。还有一个是公众资本,公众资本就是成熟的科技型企业上市以后,所有市场给它提供的资金。这三种资本能够融合,往往是交叉的,没有一个企业是单独的。只有一种企业,就是天使投资进去的,那么这个是单一的产品,但是往往一个企业是股权资本,债权资本,甚至成熟以后,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加上公众资本,三个阶段多层次的融合,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研究的。

  科技金融未来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股权+债权”,就是股权风险投资市场和风险贷款市场的融合,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最近我们在做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中金融资源的整合问题,作为银行来讲我不可能去研究早期的股权资本,也没有意义去研究上市以后的公众资本,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研究如何在债权资本这个阶段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优势,这就是目前银行主导下的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现在初步有这样几个模式。

  第一个是跟企业之间完全的银行通过债权融资,未来通过区域性的股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牌转让,这个我们和苏州的股权交易中心专门达成了战略协议,就是对科技型企业股权的推出。

  第二个是保险公司他已经看到这块资产的发展了,除了成立专营机构之外,最终推出一个全新产品,就是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他把贷款做出一种产品来保险,所以这个大家研究一下。

  第三个是银行和创投的合作,就是银投联动模式,就是桥隧模式,在科技金融风险贷款中的运用研究。这个桥隧模式有效的规避分业监管下的目前银行和创投的联动,就是通过架桥达到了银行对企业股权的控制,达到风险收益的平衡。大家都在宣传浦发硅谷银行,是第一个真正的科技型银行,这种认识存在误区。银监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对所有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包括浦发硅谷银行,现在也只能做传统的人民币贷款,它也不能做“股权+债权”的融合。现在怎样规避,我们提出桥隧模式理论,就是引入企业、银行、第四方机构和创投,通过过桥的方式达到银行对企业的间接控股。未来如果政策松动了以后,可能就要引入市场两条腿走路了,所以我简单地提供一下目前在理论界到实践界的关注是什么,银行界关注的是什么,企业关注的是什么,包括创投企业现在关注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在模式上再做一些创新。 

 

 

 

 

 

 

 

 

郑垂勇

  河海大学校长助理

  在科技金融结合的时候,政府最主要做的是服务平台建设,应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一,我觉得科技金融实际上是我们原来讲的科技经济结合的模式之一。

  金融如何融入科技,政府在这方面着力较多,不强调科技是不行的,否则我们的科技可能搞不大。

  在科技金融结合的时候,政府最主要做的是服务平台建设,应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平台很好,让担保公司也好,投资公司也好,一看这个技术怎么样,企业怎么样,我一查感觉没有问题就可以干了,将来可以发大财。 

  第二我觉得科技金融一定是一个创新投资,在现在阶段来讲肯定是创新投资。它就是企业家或者金融家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勇于创新所以有风险,而且不同阶段风险是不同的,我们就研究不同阶段,比如开始阶段,到成长阶段,甚至到成熟阶段,各个阶段里面政府的政策应该是不同的。

  还有,科技金融也是一个科技资本化的过程,就是科技金融解决的核心一定要解决好科学技术如何资本化。资本化要如何量化,这个是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也就好办了。政策大家都会想,但落地更重要,所以我觉得江苏省的试点,实验基地应该是在南京、苏州、常州这些地方,因为它们的科技的实力都很强。

 

汤 珂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对于银行业来说,最重要的特点是低风险,低回报,就是对于银行支持科技企业本身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个矛盾来自于风险。

 

  从宏观来说我们国家正在从一个资源依赖型的国家向技术创新型国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对技术的支持,对科技的支持,从国家层面上应该怎么做。

  对于银行业来说,最重要的特点是低风险,低回报,就是对于银行支持科技企业本身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个矛盾来自于风险。风投,VC或者PE他们是怎么解决高风险、高回报呢,他主要是购置股权,他是拥有股权的,这个企业一旦上市之后他就能得到高回报。但是银行做不到这一点,因为银行是给这个企业贷款的,它没有股票,所以银行来做这个科技金融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风险如何控制。但是在中国因为没有健全的资本市场,PE风险控制。对于中国要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的话,我想银行还是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这两个矛盾我们就必须创新,刚才看到交通银行苏州分行觉得它的模式非常好,就是要把这些担保公司引入,然后和风投合作。这样的话有风投担保的话就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下一步如果真正的科技金融想解决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这个问题的话,我想科技银行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你要么做一个真正的,像风险投资一样的银行,就是说你允许科技支行直接拥有这些小额企业的股权,而不是房贷,这样就能使得这个银行的风险和回报达到一个匹配,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如果做不到直接的扮演一个风投机构性质企业的话,就必须得和风投合作,因为风投它有非常好的品质是了解市场,了解技术。我们讲术业有专攻,所以银行就需要和风投来合作降低投资风险。

  另外有一种模式,因为我是做微观金融的,是不是可以考虑将来有一种代转股份,或者代转股这样的事情。在银行给科技公司贷款初期的话,给予相对低的利率贷款,同时这个企业如果将来上市或者做大以后,转成股份,这样也能够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匹配。同时在以后的这段时间,我想通过苏州分行的经验也可以跟中央反映,使得科技分行的利率应该逐步的市场化,如果利率市场化的话,就应该以相当高的利率给科技公司贷款,这样也能使得风险和回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匹配。总而言之我想科技金融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风险和回报的不匹配,不一致。

  我们看到目前科技金融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得到了贷款。但是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第一,在科技金融领域里面,我们必须要引入担保公司,引入政府,引入银行,引入高校,合作方多带来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合作方中有一方遇到了道德风险问题,整个的贷款链条就会出现问题,这给科技金融的贷款,或者给银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要注意泡沫,因为中国的贷款很多时候是政府主导的,然后有很多企业一拥而上,或者是银行一拥而上贷款的。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出现贷款行为与实体经济不相符,就是说有些企业它有可能并没有足够好的研发能力和将来的市场能力,银行有可能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给这个企业大量的贷款,这样就容易产生泡沫。我们看到2000年以后出现的美国科技企业泡沫就是这样的,就是银行投资不注意网络价值产生的源泉,导致了2000年以后我们看到美国的网络灾难,网络泡沫,这些都是银行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的方面。

 

 

李文森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

  目前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三缺三不缺”。人民银行准备尝试建立江苏的科技金融统计制度。

 

  人民银行所作的研究,目前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三缺三不缺”。第一个“缺和不缺”是不缺资金缺机制。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百万亿了,不管贷款市场、债券市场还是风险投资市场,实际上资金量非常的充足,只是缺少把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的这么一种机制。当然我们看到交通银行做了非常好的尝试,这个尝试有没有可复制性我觉得非常重要。交通银行起点比较高,特别是苏州分行兰根同志非常的重视,包括交通银行总行也专门有人在研究,我觉得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应该是怎么去实现限贷资源和银行所掌握的其它融资渠道,能够更好地配置到这个领域去。

  第二个“缺与不缺”我们觉得是不缺机构缺主体。刚才大家在讨论科技支行,实际上是科技专营机构,科技进入了专营机构。全省科技支行的数量也有29家,科技小贷还有几十家。我们的银行,我们这么多的经营机构就是科技金融的投入机构,但是它并没有成为科技与金融投入的结合主体,这才是问题所在。实际上我们这么多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是高度同质化的,像苏州交行在科技金融这块都是这么努力地探索着,兰根同志能把很大的精力用在这个方面,实际上这个现象并不普遍。

  像科技支行,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29家科技支行,我们尽管在统计上算它是科技金融、科技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它也面临很多难点,我们说科技型企业有孵化期、成长期、成熟期。实际上对我们的银行来讲两头和中间一段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孵化期它的风险是非常高,那肯定是创投基金会进去,政府的财政基金会进去,这个阶段不适合银行进入。到了它的成熟期,银行想巴结它也没那么容易了,真正好的科技企业到了成熟期银行都是抢着去求它贷款。

  第三个“缺与不缺”叫不缺政策缺协同。政策实际上很多,像科技部门有同志在这儿,我们人民银行做了一个研究,全国来讲涉及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有接近一百项,这个政策量是不小的。就我们江苏来讲2008年到2012年四年之间财政部门对科技与金融结合出台的奖励补贴政策,所兑现的资金也有4.6亿,这个量也不少。那么现在缺的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财政补贴奖励资金,实际上是一种引导资金,是一种杠杆作用的资金,这些资金非常的分散。

  人民银行出于三点考虑,准备尝试建立江苏的科技金融统计制度。大家知道中央银行是金融统计的主导部门,我们现在考虑第一点怎么去反映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程度。第二点我们怎么才能反映金融部门对科技发展和进步的投入程度,第三点我们能不能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为将来兑现政策提供一个数据支持。你比如说我希望你科技型发展,我现在政府有钱,或者我愿意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有各方面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给谁,他未必能找到对象,如果我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科技金融统计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它所兑现这些奖励和补贴,包括它的引导资金,它可能用的方向就可以了。人民银行和科技厅也在做一个尝试性的编制,我们想这套统计制度要借鉴社会融资总量,和涉农贷款的统计理念。社会融资总量大家知道,就是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部门金融资源的投入量,我对它做一个衡量。我们要借鉴这个理念,就是金融部门对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和科技进步与发展所投入的金融资源的量。也要借助于涉农贷款,大家知道涉农贷款,过去常说支持三农,不知道支持了多少,我们有涉农贷款的指标体系。我们既按行业来分,也要按地域来分,便于互相印证形成科学的数据。

  这套指标体系,这套统计制度建立以后,我想可能会对科技金融的结合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希望在座的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完整的,能够可用的这套科技金融统计制度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起来做这个工作。

 

李心丹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还想做一本江苏科技金融的发展报告,每年对江苏科技金融的总体状况做一个总结。

 

  作为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我们在想到底要做一些什么,怎么样既在理论层面能够想清楚科技金融的内涵,又能把科技和金融的发展从理论层面上说清楚。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真正的落地,从思想库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能够做什么样的推动,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们在想自己的规划上,和科技厅也做了探讨,现在到底哪一些属于科技金融的范畴,我们想从第三方,就是非官方的角度跟交通银行和其它的金融机构分享一下。今后工作我们想做一个科技金融的指数,这个指数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见,能够通过一些指数化的,比较直观的能够让社会了解江苏科技金融的基本状况。因为指数是比较简洁的,一旦发布它的状况和走势就比较直观,这个是我们想做成的一件事。

  我们还想做一份江苏科技金融的发展报告,我们经常说白皮书,蓝皮书,就是想做一个发展报告。每年对江苏科技金融的总体状况做一个总结。

  要做好这两件工作都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支持,科技部门、我们一行三局还有经信委等等各个部门的支持。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到底它的范畴,甚至它的体系怎么去建设,怎么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江苏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下一步怎么能够真正推动科技金融的创新升级。

 

聂振平

  

  江苏省人民政府

  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怎么样在苏北地区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更好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动。

 

  我想重点把省金融办在科技金融方面做的工作做一个介绍,从江苏来说对科技金融这块非常重视,尤其科技部和一行三会,把江苏定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试点省份以后,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而且李省长也是从科技部过来的,他对这块情况非常的熟悉,也在积极的推动。我们科技厅、金融办和银行都在积极的做一些工作,希望把科技金融这块尽力的往前推一步。从我们来说,尤其是金融办,一个是科技金融的专营机构方面,包括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的子公司,包括证券科技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做了一些推动。这方面江苏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

  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我们在探索科技与金融结构的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刚才各位专家学者都提到了,作为科技与金融结合,风险投资是很重要的。我们感觉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与金融确实应该在风险投资这方面创新。但是中国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就是我们银行在整合金融体系当中,建立融资是很大的一块,所以这样也要把银行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也是做了两方面工作,一个就是在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江苏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是把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结合起来。我们科技小额贷款中30%的资金可以来做股权投资,其余部分做贷款,对于这一块从这种经营模式来看,应该说在全国到目前为止其它地方还没有,就是小额贷款公司这块还没有探索。尤其我们在苏南地区,目前做的最好的是在苏州,苏州的创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这个跟苏州当地的经济发展,包括它的科技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就是科技含量的企业相对比较多,这个有很大的关系。这块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怎么样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模式,怎么样在促进整个全省的科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说苏南地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苏北地区我们也搞了一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总体的情况不如苏南地区。怎么样在苏北地区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更好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动。在这个方面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就是银行和创投机构的合作模式探索。江苏创投机构这块,刚才说了苏州交行是我们银行业在科技金融方面的样板,我们现在的创投机构真正的不多了,我们也在推进江苏银行和创投的合作。这个合作我们没有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和创投机构合作,主要考虑是真正能够在机制上。一个基本的想法我们希望银行给一些科技型的企业支持以后,将来创投机构通过投资获得比较好的收益,要把一部分的利润转移给银行,能达到这么一个目的。但是现在这块做起来,包括银行和创投机构的内部机制上,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在积极的推动,总体的想法和思路我们是按照这个想法和思路做的。回过头来看,这么几年,尤其前几年PE这块发展的非常火热,也有很多人挣了钱。但是在这些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银行是做了很大的贡献,应该从中获得一部分的收益,如果我们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的话,对于整体的科技金融发展还是有利的,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三个方面的工作刚才各位专家都说了,就是政府要提供公共的服务。包括我们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我们现在也在推进江苏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因为最后能够通过主板上市的,包括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还是有限的。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能够给创投机构,风险投资有更多退出的渠道。除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以外,我们其它的方式作为股权投资机构配置的方式我们也在推动。通过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能够对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起到更好的支持促进作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才能真正解决整个科技金融的问题,而且这样就形成了市场机制,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费方域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技金融,实际上聚焦的是银行的科技金融。这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现有的经营体系毕竟还是以银行体系为主的经营体系。

 

  我们现在谈科技金融,实际上聚焦的是银行的科技金融。这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现有的经营体系毕竟还是以银行体系为主的经营体系。

  在银行做科技金融的时候,我有几个建议,第一个是怎么样把科技金融和国家共性技术的研究。国家实验室的建立,国家重点工程的研究项目的建立,以及院校的重大科研成果转化。能够和这些衔接起来。因为我们过去大部分是互换优势,所以很多是借鉴别人或者引进别人的,我们应该自己进行新的开发。实际上这块东西国家做了很大的投入,这些投入以后当然要从共性往专业性转化,从前期的往应用转化,这个转化过程中间银行如果能通过院校或者科研机关,转化办公室,和他们衔接起来的话,可能从前端上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可能是考虑后劲的,考虑将来大的转化。实际上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而这个成果就是我们早期要抓好。

  第二个建议就是要风投和PE这样的机构衔接。在科技金融中,这些机构占主导地位,和他们衔接有两个方面特别要注意,一个方面是我们对于科技含量的鉴定,对科技创新成果技术的鉴定和管理。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不能光做银行,因为有所限制。成规模的银行很重要的模式,它的利率比贷款利率高很多,并且它是有持股权的,这在我们的监管里做不到。

  第三个建议就是小微,因为科技企业我们投的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它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微是一致的,小微企业没有抵押,没有完整的财务信息。现在我们不少银行,都在这方面总结了很多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经验。比如我们利用它的税务信息来做工作。

  第四个是我们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不仅考虑制造和供给,实际上在稀缺面和服务业这两个方面也应该是科技业务的一个方向。真正的科技,尤其像IT,它的制造功能不大,它真正的贡献是可以广泛被采用,在这个采用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会产生很大的效益。科技的成果,在服务业应用环节中我们的科技性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兴: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科技企业步入多元化融资时代
上海农商银行“鑫动能”聚焦先导产业,敢做、愿做、能做科技企业“首贷行”
【科技专论】双管齐下,提供多种融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策划︱西安企业资本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多措并举,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曾刚:困与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信用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