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2009.3.3  为充分发挥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探索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对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郑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了政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界等各方面的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市出台了若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和修订完善了一些科技政策。如《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意见》;修订了《郑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奖励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有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建立了一批科技研发、转化平台。近年来,我市在汽车、电子、耐火材料、纺织、食品等优势产业领域建立了8个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平台,50个产学研基地,1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拥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54个、市级70个)、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20个、市级14个)和企业技术中心36个,提升了装备水平,改善了科研和开发条件,有效提升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三)搭建了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我市专利申请量增加较快,授权专利从2000年的880件增加到2007年的2282件,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增幅居全省首位;为激发企业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市科技局从2006年起设立专项资金,对全部专利申请实施资助,2007年专项经费增加到了200万元。
  (四)实施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200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到1052家、2013项,完成了400余项农业技术攻关课题,培育出一批农作物新品种,许多农产品获得国家认证,培育了20个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五)涌现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2001~2007年,郑州地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613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93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07项;我市设立了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已评选三届,重奖6人。通过科技奖励,较大程度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六)建立了技术转移平台。为了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促进技术转移,2004年建立了郑州技术交易网,2008年全面完成了全市技术交易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共享。
(七)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为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我市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一个综合性平台。
  二、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我市自身来看,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有待完善。目前,郑州市在鼓励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缺乏必要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资金支撑。一般而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的经费投入比为1∶10∶100, 资金投入的多少往往是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自筹资金和融资三个方面,但目前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三)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动力不足。企业的价值取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主体。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科技成果仅仅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下工夫,缺乏深入后续研究。另一方面,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四)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是产生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的源头,我市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众多,科技成果与论文数量在全省居首位,但是能够满足我市企业需求的科技成果却不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科研主要是以学术价值和自身学术地位为导向,缺乏市场信息和企业的参与,不能真正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难题,导致项目与市场需求脱钩。
  (五)人才问题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既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同时又了解市场、具有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有人才数量、质量无法满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需要,技术人员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断层等问题,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尤为缺乏,各类人才流失问题没有得到遏制,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激励政策难以兑现,不足以营造科技兴企、科技兴市的良好氛围。
  (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企业科技成果正逐步上升,企业正处于由技术创新非主体向主体转变的时期。但具备原创性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其所需技术只能通过技术市场交易获得,虽然近年来科技中介机构有了迅速发展,但其市场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有效的评估咨询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建议
  (一)市政府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发以来,湖北、安徽、北京、上海、重庆以及武汉、长沙、青岛等省、市已相继出台此类法规,有效的促进当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建议我市出台《郑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以促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制定有关人才培养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政策。制定有关政策,着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结合,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产业规模,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调控作用,借鉴上海、北京、天津、杭州、苏州、宁波、青岛等地经验,建议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额度1000万元,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递增,大力扶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转化资金的引导作用,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建联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胡世忠王少玄分别讲话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珠海市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
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对策研究——以企业研发中心为突破口
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探索科技体系融合创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