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

星夜旅途

- 读卡达莱小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人类追寻真实自我的旅途,漫长无尽。我们追随灵魂深处那最强最真实的声音,也寻找我们所属的族群那渐渐隐遁的真实面孔。

  然而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时间空间的无情隔阂,我们自己心中的疑惧畏葸……就像无法逃避的魔鬼撒旦,充斥在我们的道路之上,掩盖、伪饰或改变着我们原本那真实和单纯的本色,使真相总在迷雾之后若隐若现,稍纵即逝。

  这个旅途,注定艰辛。所以随波逐流、任凭自我的真实面目在世事如烟的侵蚀里消逝,是大多数人有意或无意的选择。而踏上这条晦涩迷离的路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就算你揣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踏上征程,在旅途的尽头等待你的,也许是完全不同于你期待的意外,也许是更大的迷惑,也许是分离,甚至死亡。那么,你能够获得什么呢?也许只有沿途那数不尽的星星,它们成群地飞过天空,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奔跑,让你看到星夜的美丽。为了这样的一趟旅程,你,愿意出发吗?

  这正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的《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所提出的诘问。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眼前依然闪亮着那传奇的夜空。中世纪的黑夜,广袤的欧洲平原。在森林和山峦之上,飞驰着共骑一马的一对男女。美丽的女子用双臂缠绕着骑士,她的头发在风中纷飞。无休无止的夜,数不尽的星星,成群地飞过天空。

  实际上,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这一幅星星成群地飞过天空的图画,始终都在那里闪烁着,满载了古老和永恒。它那刺穿黑暗的凄美,它那无条件的浪漫,是这部“侦探小说”的托底。它把一个因为充满悬疑、暗示、幽幻的魅力而很有可能流于通俗的故事,始终托举在意念的高处,让读者在欲罢不能亟待“破案”的同时,始终和作者站在一起,等待和寻找一些别的什么的出现。而作者亦不负众望地一次次揭开新的层面,令我们跟随他进入越来越深刻的探索。那划破夜空的星光和骏马,到底把我们带向哪里?

  卡达莱用他自己的方式,重述了一个古老的灵异故事。弗拉那也家族唯一的女儿杜伦迪娜远嫁波希米亚。三年多以后的一个黑夜,她忽然出现在母亲的门前,告诉母亲是哥哥康斯坦丁骑马带她从遥远的异乡回家。母亲惊愕万分,因为三年前女儿离家之后,在那场战争和鼠疫带来的巨大灾难中,九个儿子,包括康斯坦丁,已经全部离世。这诡异而恐怖的迷情瞬间击倒母女二人,不久她们就离开了人世,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迷惑。政府和教廷严令地方官斯特斯上尉彻查破案,推翻亡灵复活的谣言……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只是为了那成群飞过天空的星星,你真的愿意,抛弃一切,跨上马背,在黑暗中千里跋涉吗?

  卡达莱用那远古的传说回答:是的,愿意。

  因为爱,爱使我们没有选择。

  那个只以亡灵面貌出现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康斯坦丁,不是没有努力规束过自己。他不惜许下沉重的诺言,说服母亲将妹妹远嫁他乡,正是为了约束内心那匹狂野渴望的猛兽,用距离将内心深处对妹妹的情感压抑在合乎尘世规矩的轨道里。

  然而就像斯特斯上尉在白雪覆盖的公墓里,在那个“思想清明”的下午,所全然认清的那样,“他们爱得那样炽烈”,真实的情感无法压抑,“长久的分别……不堪忍受的思念…..他们想要重逢,无论是生还是死……”

  请不要只看到这兄妹间的乱伦之爱吧。世上的情爱,又有多少不受着“平庸世界”里这样或那样的评判、考验甚至鞭笞?而我们内心的真实是什么呢?卡达莱说“人人做过这样的梦”:“有人从遥远的地方来陪伴自己,从天外,来与自己同骑一匹马前进”;卡达莱说这是“红尘俗世最大的忧伤”;卡达莱还说:如果在她或其他人的脑海中,事情就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就是所发生的事了,“其他的一切假设、推理、研究,都只是低级的谎言了”。

  当我们终于面对爱的真实,那无论如何也难改初衷的炽热内心,在那被上尉称作“高贵的一天”,生命之旅才踏上它本意的行程,我们也才能够于那无穷无尽的艰辛之中,却只记得“数不尽的星星,成群地飞过天空”的美丽 -这永恒的浪漫,是给我们勇敢追寻的吝啬而又无价的报酬。

  卡达莱用那远古的传说回答:是的,愿意。

  因为承诺,那宁肯死也不能食言的承诺。

  这个承诺,应该是从“Besa”翻译而来,出自“卡奴法”-阿尔巴尼亚人从祖先伊利里亚人那里继承的古老宗教法规。卡奴法中的律条,与阿尔巴尼亚传统文化与习俗一道,构成了阿尔巴尼亚人行为处世准则的核心。在这一套准则里,“承诺”是不能够在市场上买卖的,承诺比金子还要贵重-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人对“承诺”的态度。

  康斯坦丁推开沉重墓石、带着满身泥土飞跃千山万水,并不仅仅是为了赴一个激情之约,那更是一趟践言之旅。他对母亲、对妹妹有一个承诺,那就是,一旦母亲思念远方的女儿,无论他在什么状态,他都会前去将妹妹接到母亲身边。死亡,剥夺了他兑现承诺的机会。然而承诺在他思想上、在他血液里的千钧之重,终于推动他走出坟墓,去踏上漫长的旅途。

  其实中文的“承诺”一词并不能完全反映“Besa”的涵义和份量,我们的语言里似乎缺乏完满体现这个Besa 的词汇,就象英文中的commitment也是用中文难以翻译的一个词(这是不是有关我们的文化的某种特征呢)。Besa是许给别人的一份指望或者希望,一旦付出,在承诺和被承诺的人的心里,它就成为近乎“信仰”的一个信念,即使看不见摸不着也坚如磐石,不可轻易动摇。

  康斯坦丁作为伊利里亚人的后代,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承诺的坚守。更重要的是,在世时的康斯坦丁和他的朋友们,出于对他们的民族的忧患,曾经深刻地思索阿尔巴尼亚的命运。他们认为在风云变幻、弱肉强食的外部世界中,阿尔巴尼亚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独有而强壮的体系,才能够不被从世界的版图上抹去。康斯坦丁寄希望于那个内在的、自古以来就支撑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古老思想和信念体系,经过革新之后,成为阿尔巴尼亚民族自我防御的武器,战胜一切外在的律法与行政,保护阿尔巴尼亚永远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想一想那个遥远的巴尔干半岛上的只有2.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家,想一想它自古以来被异族轮番侵占和统治的历史,想一想当时它被当作一块“阵地”而深处罗马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拉锯角力之中的煎熬,想一想在康斯坦丁时代之后它在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占领之下的五百年,甚至再想一想千年之后在卡达莱生活的时代,国家曾经力扫一切宗教信仰强制实行无神论,我们就会理解康斯坦丁们的忧虑和努力,不但不是无病呻吟,而且是催人泪下的。一套不为外界的变迁和欺哄所撼动的内在体系,无论是否可以实现,那是多么深远的一个思虑!内在的信仰,不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族群的生命,其实就是那么重要的!

  想一想这些,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接受,无论是那远古的灵异传说,还是今天的这个卡达莱,他们让康斯坦丁因一诺千金而获得跨越阴阳隔界的力量,走出坟墓,踏上那非凡之旅,去把无尽期盼中的远方的妹妹带回家园的合情合理?

  故事中的大主教深恐亡灵复活的传言动摇了基督复活的核心教理。实际上,如果大主教有一颗更宽厚深邃的心,而不是望文生义地去看待这件事,他或许会看到,整个故事所传达的对承诺的坚守和信念,以及承诺和信仰最终战胜死亡和罪孽的结果,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个关于信靠的故事!就连康斯坦丁所倡导的,依靠建立内在的崇高信仰与自律法则,去代替那靠外在的法律和严苛的行政来管理和惩戒世界的体系,不也是对从旧约到新约演进的一个恰当的诠释吗?

   实际上在暗夜里为爱和承诺而奔行的骑士,并不只是死去的康斯坦丁。故事的叙述者,那个寡言的、理智的、忠于职守的上尉斯特斯,不也追随着康斯坦丁,一路苦苦地追寻着内心里那个飘忽的真实自我,一步步走向实践他的爱和他的承诺的最后结局?

  上尉的爱含着对杜伦迪娜隐隐约约的情愫,更是对故土家园的深沉的爱恋与关注。而上尉的承诺,伴随着他的职责和操守而来,是对事实真相的不懈追求,对庸俗和恶毒的抵制,对以强权改写历史的勇敢抗争。所以卡达莱笔下的上尉,始终以出离的姿态,从高处凝望着纷乱的一切。他反反复复在每一个清晨与黑夜,眺望他深爱的国土平原,那在雨中和雪后都同样吸引他的苍茫原野。这一切,使上尉得以超脱现实经验世界的局囿,领悟到平庸的灵魂无法参透的事实真相,也使他在最后的时刻,以非凡的勇气抛开了为个人应有的一切顾虑,而选择了追随他终于牢牢抓住的真实自我,将真正忠实于他对职守和人民的承诺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现在,去吧,彻底地解脱了。去摧毁一切!”上尉对自己说。 

  这是多么丰富而多层次的一个故事啊。对一个诡异事件的侦破,却出乎意料地一层层揭示出时代和社会的众生相。在那里,生死的迷茫,爱情与伦理的纠缠,经验世界与信仰意念的交汇,强权与事实的较量,宗教派别的角力,古老与当今的融合,民族与世界的碰撞,这一对对的矛盾,在卡达莱引人入胜的笔下,层层舒展,象一朵朵冷峻开放在秋冬原野的花朵,令人惊奇而又被强烈吸引。他的文字那样出类拔萃,即使透过翻译,属于他的深沉和优美依然扑面而来 (显然翻译是高水平的)。

  他那样自如地穿梭在阿尔巴尼亚几千年的历史中,那样不露痕迹地出入于生和死、此与彼、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之间,把一个浓墨重彩的、分明是中世纪的阿尔巴尼亚呈现在你的面前,可你却感到时间、年代和国家似乎已经无关,而普世与永恒,才是这支古老的巴尔干歌谣所要吟唱的。

(2014年6月于香港)


书名: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作者:伊斯梅尔·卡达莱

ISBN:978753606396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定价:22.00元

分类:小说,现当代小说

内容简介

美丽而迷人的杜伦迪娜进入了一桩遥远的跨国婚姻。在母亲无尽的思念中,在黑暗和虚无中,杜伦迪娜与充满尘土气息的暗夜骑士穿越欧洲平原,回到了故乡。她忘记了旅程的时间,只记得数不尽的星星成群飞过天空;她没有看清骑士的脸,只闻到潮湿土地的气味。当她告诉大家,是信守承诺的兄长康斯坦丁将她带回,人们陷入怀疑、惊慌、恐惧之中,因为她的九兄弟早已入土三年……究竟是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难道是幽灵出土导致活人的混乱……作者借助上尉斯特斯的眼睛去找寻真相,借助大主教、副手、妻子、哭丧妇等各色人物各色流言来阐述故事的可能性。而最后,斯特斯也神奇地消失了……故事的棱角冲破了现实世界的拘囿,最后将在故事寓意中找寻真相的任务交给了读者。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卡达莱的又一代表作,故事取材于一个巴尔干半岛的传奇故事,小说充满了古老的魔怪气氛,它既有《等待戈多》的荒诞感,也有《变形记》的尖锐讽刺。《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蓝色东欧”丛书填补了我国东欧文学译介领域的空白,是不可错过的文学盛宴。

作者简介

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é,1936-),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写小说和诗歌。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讽刺和批判专制社会,其中一些出版之后曾一度遭禁。目前定居法国,用法文写作,而作品则在全世界传播。他的《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作品已经翻译成了汉语。25年,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米兰·昆德拉、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编辑推荐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步鲁迅后尘,看世界多样性,读弱小民族的反思文学杰作。
-花城出版社牵手东欧多国优秀作家、国内小语种优秀翻译家,倾力推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之“蓝色东欧”大型文学丛书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约翰·凯里(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伊斯梅尔·卡达莱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分裂的形象。仿佛有好几个卡达莱:生活在地拉那的卡达莱,歌颂恩维尔·霍查的卡达莱,写出《亡军的将领》的卡达莱,发布政治避难声明的卡达莱,定居巴黎的卡达莱,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卡达莱……围绕着他,指责和赞誉几乎同时响起。他的声明恰恰就在这一片争议中不断上升。以至于,提到阿尔巴尼亚,许多人往往会随口说出两个名字:恩维尔·霍查额伊斯梅尔·卡达莱。想想,这已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了。-高兴(著名翻译家、《世界文学》副主编)德国有一条莱茵河很美丽,但是我更赞赏多瑙河,莱茵河的水是静静地流动,而这条多瑙河是滔滔滚滚地流动,我觉得里面焕发着喷发着巨大的生命力。
东欧这一带的民族,这一带的文化和文学值得我们推崇,现在由高兴这样一位有远见的学者来做这项工作,我们信得过。
-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
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在不断进步,但我们尤其应该关注这种弱小国家,他们的生存,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写什么;我们不要放弃对于相对的天真的喜好,对于天真的审美,对于天真的这样一种情怀的拥抱,就像我们想起我们儿童时期的那些游戏,我们能不感动么?
-著名学者、作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
在我的阅读地形图里面,越往法国,文学形式越精致,越轻,读完以后会有一种虚无感;越往俄罗斯则越重,讲究精神和灵魂。那么在他们两者之间有个共同地带,那就是东欧或者是中欧的文学。这个地方的作家充满了童趣和童心,读他们的作品会觉得特别开心,还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著名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
文学作品必须用感情用心去翻译,我翻译卡达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引起我过去很多回忆,感情就自然地投入进去。
-著名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玉民
我觉得西欧的思想家已经在谈论另一个欧洲,他们将之命名为“另一个欧洲”,他们一定察觉到自己思想能量上的匮乏。而东欧由于各种各样的天时地利,造成了一种紧张,而这种紧张恰恰对个人的创造力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
我觉得东欧的小说非常好看,有时候我甚至把它当作武侠小说来看。东欧小说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空间。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跳开了某种现实,但他们不会抛弃这个现实,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他们能在某种现实中间,做出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我想向读者推荐东欧文学。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车前子

章节试读

听到敲门声的时候,斯特斯还躺着。他试图把头埋在枕头下,希望闷死那声音。但敲门的力道加大了。哪个见鬼的天亮前就来敲我的门?他低声抱怨着掀开被子。下楼梯的时候他听到了第三次敲门声,不过,从金属门环的敲击节奏里,他现在可以猜出谁在门后面。他滑动门闩,把门拉开。“哪个该死的让你天还没亮就把我从床上扯起来?”——就算他口里没说,他的神情和他鼓起的眼睛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出事了。”他的副手抢着大声说。
斯特斯疑惑地狠狠看了他一眼,好像在说:瞧瞧出了什么事,可不可以给你理由在这样冒失的时候来。但是他很清楚这个人很少做这样的蠢事,每次他准备要训斥他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己被迫打退堂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想他的副手真的出错了,这样就能够把自己全部的坏情绪发泄在他身上。
“那么?”他重复一句。
来人眼光在长官的眼睛上停留了一会儿后闪开,后退一步,解释说“昨晚,弗拉纳也家的女儿杜伦迪娜来了,情形很神秘,现在,他的遗孀和女儿两个都生命垂危。“杜伦迪娜?”斯特斯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副手喘了口气,轻松下来:他之前的敲门证明是对的了。
“这怎么可能?”斯特斯揉着眼睛重复着,好像是想擦掉所有残存的睡意。事实上,他睡得很糟。出差半个月,回家的第一个晚上,过得这么难受,还从没有过呢。那只是一个长长的噩梦。“这怎么可能?”他第三次说,“她嫁得那么远,甚至连家里的丧礼也回不来。“正是,”副手接过话,“我刚刚对您说了。她回来的情形极其神秘。“后来呢?“嗯,母女俩都躺在床上,快死了。“奇怪!你怀疑有犯罪的事?另一个人否定地摇了摇头。
“我认为不是。这更像是强烈震惊的后果。“你看过她们了?“是的。两个都在呻吟,或者说差不多在呻吟。母亲问:‘谁带你回来的,我的女儿?’而女儿回答:‘是我哥哥康斯坦丁。“啊,她这么说:‘康斯坦丁?但是,老天爷啊,他死了三年了,和他其他的兄弟……’“据那些在她们床前的邻居太太们说,母亲就是这么回答女儿的。但她女儿坚持认为自己昨晚就是和哥哥来的,午夜稍过一点。“怪事,”斯特斯说,同时在心里想着,“恐怖!他们面对面,一言不发,呆了会儿,直到斯特斯颤抖起来,发现自己没穿衣。
“等等我。”他说完,回去了。P1-2

读者评论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著   邹琰 译

定价:22.00元

ISBN: 978-7-5360-6396-9

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

内容简介:

美丽而迷人的杜伦迪娜进入了一桩遥远的跨国婚姻。在母亲无尽的思念中,杜伦迪娜与充满尘土气息的暗夜骑士穿越欧洲平原,回到了故乡。她忘记了旅程的时间,只记得数不尽的星星成群飞过天空;她没有看清骑士的脸,只闻到潮湿土地的气味。当她告诉大家,是信守承诺的兄长康斯坦丁将她带回,人们陷入怀疑、惊慌和恐惧之中。因为她的九兄弟早已入土三年……究竟是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难道是幽灵出土导致了活人的混乱……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卡达莱的又一代表作,小说以阿尔巴尼亚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充满古老传说的魔怪气氛和紧张情节。作者灵活使用各种现代叙事手法,包括侦探小说的手法,让小说悬念丛生,富于想象。著名的法国《理想藏书》将本书归入中欧杰出作品。

作者简介:

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é,1936-),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写小说和诗歌。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讽刺和批判专制社会,其中一些出版之后曾一度遭禁。目前定居法国,用法文写作,而作品则在全世界传播。他的《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作品已经翻译成了汉语。2005年,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米兰·昆德拉、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译者简介:

邹琰,1975年10月出生,法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法国研究》、《世界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翻译出版《夜》、《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谢阁兰中国书简》、《城堡》等译著,其中参与翻译的《昆虫记》(第四卷、第五卷)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二等奖。

专家推荐: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约翰·凯里(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伊斯梅尔·卡达莱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分裂的形象。仿佛有好几个卡达莱:生活在地拉那的卡达莱,歌颂恩维尔·霍查的卡达莱,写出《亡军的将领》的卡达莱,发布政治避难声明的卡达莱,定居巴黎的卡达莱,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卡达莱……围绕着他,指责和赞誉几乎同时响起。他的声名恰恰就在这一片争议中不断上升。以至于,提到阿尔巴尼亚,许多人往往会随口说出两个名字:恩维尔·霍查和伊斯梅尔·卡达莱。想想,这已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了。

                                              ——高兴(著名翻译家、《世界文学》副主编)

德国有一条莱茵河很美丽,但是我更赞赏多瑙河,莱茵河的水是静静地流动,而这条多瑙河是滔滔滚滚地流动,我觉得里面焕发着喷发着巨大的生命力。

东欧这一带的民族,这一带的文化和文学值得我们推崇,现在由高兴这样一位有远见的学者来做这项工作,我们信得过。

——著名学者、翻译家   叶廷芳

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在不断进步,但我们尤其应该关注这种弱小国家,他们的生存,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写什么;我们不要放弃对于相对的天真的喜好,对于天真的审美,对于天真的这样一种情怀的拥抱,就像我们想起我们儿童时期的那些游戏,我们能不感动么?

——著名学者、作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所长   陈众议

在我的阅读地形图里面,越往法国,文学形式越精致,越轻,读完以后会有一种虚无感;越往俄罗斯则越重,讲究精神和灵魂。那么在他们两者之间有个共同地带,那就是东欧或者是中欧的文学。这个地方的作家充满了童趣和童心,读他们的作品会觉得特别开心,还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著名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柠

文学作品必须用感情用心去翻译,我翻译卡达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引起我过去很多回忆,感情就自然地投入进去。

——著名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李玉民

我觉得西欧的思想家已经在谈论另一个欧洲,他们将之命名为“另一个欧洲”,他们一定察觉到自己思想能量上的匮乏。而东欧由于各种各样的天时地利,造成了一种紧张,而这种紧张恰恰对个人的创造力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著名诗人、翻译家  树才

我觉得东欧的小说非常好看,有时候我甚至把它当作武侠小说来看。东欧小说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空间。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跳开了某种现实,但他们不会抛弃这个现实,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他们能在某种现实中间,做出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我想向读者推荐东欧文学。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车前子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人心内部的法律”| 读卡达莱《谁带回了你,杜伦迪娜?》
一个对梦施加管制的国度
专访卡达莱:战争中的人性是复杂的
卡达莱:充斥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阿伽门农的女儿》
姆罗热克:皇帝的信使 | 蓝色东欧
山河沦陷,星空沉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