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并非养神
养生并非养神——庄子“养生”本义复原
四、泽雉寓言新解  斫轮是一种技艺,“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这是典型的身体经验。“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说明这种经验是由身体发出,而后传递到心中的,然而就算传到心中,也只是若有所悟,“口不能言”。斫轮的身体经验是前意识、前语言的,事实上它也是不能理性化和语言化的,因此不能传授于人。精神的表现是思想、是语言,而身体的表现是经验、是感受,这正是无法把“神”等同于“精神”的主要原因。
顺便指出,轮扁斫轮的寓言,以斫轮经验不能传授喻圣人之言不能传授,“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强调圣人既死,则圣人之言也便随之失传,这说明了两点:其一,在庄子看来,道是由圣人之身来体现或显现的;“身教”重于“言传”,“身教”是“言传”的基础。其二,庄子不但未在物理意义上承认精神不朽(灵魂永生),也未必在“立言”的意义上主张精神不朽。
《达生》篇也提到了类似于庖丁的“神”,但更突出了“神”的前意识、前语言性: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
醉者突然坠车,却能不死,甚至毫发无损,庄子说是由于醉者“神全”。如果“神”是精神,那么“神全”就是精神专注,但这明显说不通。一个酒醉的人,晕晕沉沉,恍恍惚惚,乘车也不知道,坠车也不知道,应当是精神涣散才是,怎么反而精神专注呢?但是,一个人醉了,哪怕醉得“人事不知”,只要并非已死,他的身体就仍是活生生的。由于“人事不知”,反倒使身体从意识的支配下解放出来,身体的觉知与感应变得更为纯粹、更为完全,此之谓“神全”。当醉者坠车时,身体自发地做出了某种反应和调整,使自己免于受伤。
《达生》篇中还有一个乘蜩丈人的故事,提到了“神”的概念:“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一般认为,承蜩丈人如此技艺惊人,是由于他异乎寻常的专心:“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也就是心无旁骛;“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就是专心致志。这样解释当然也不错,但它基本上是把“神”等同于“心”。我们则认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是把全部心思都限制于蝉翼之上,从而把身体作用和身体经验解放出来。一任身体作用的自发性和机缘性,不以思想意识去干涉它,那么就能承蜩“犹掇之也”,并让孔子感佩其中“有道”。
如前所述,按照“养生即养神”说,“神”即精神,而精神不同于身体,具有主宰性,甚至可以独立于身体,具有不朽性。但庖丁解牛中的两个“神”字,一不是可以独立于身体的主宰者,二不是可以脱离于身体的不朽者,由此可知,“养生即养神”之说不适用于庖丁解牛。
在《养生主》中,第三个“神”字出现在关于泽雉的简短寓言中:“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这则寓言过于简短,仅得两句,且前一句好懂,后一句却颇为难解。或许在前后两句之间有脱字,但这猜测无从证实,我们只好接受现有的文字。旧说“王”通“旺”,即旺盛,“神”即精神,“不善”即不好,意即纵然精神旺盛,也是不好。何以不好?因为被关在笼中,不得自由。曹础基《庄子浅注》说,这则寓言“着重说明养生主要是使精神上得到自由”。但是,既然被关在笼中,何以不是精神委顿而是精神旺盛?既然精神旺盛,何以不好?因此宋朝禇伯秀主张:“神为形之误,神旺不得谓之不善也。”此说曾为王叔岷所驳斥,但在我们看来,禇伯秀还是有些道理的。在泽雉寓言之前,是仅有单足、即形不全的右师的故事。也许正如“薪尽火传”的比喻与“安时处顺”的故事应合在一起理解,右师的寓言与泽雉的寓言也应并为一个寓言。再将“神”字更改为“形”,相应地,将“神虽王”调整为“形虽全”,新的语境就形成了: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是以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形虽全,不善也。”
在这个语境下,庄子想要说的是:右师仅有单足,这并非因他不善养生,致使伤身受害,而是生来如此,天生使然,正如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也是天然的存在方式;如果将泽雉关在笼中,为人饲养,哪怕它形体完全,那也是不好的。如此解读,与庄子重天然的思想路向也是合辙的。不过这样一来,“神”字消失了,我们就更没理由说“养生即养神”了。
若是遵循既有原文,不妄自改“神”为“形”,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神”字在泽雉寓言中的用法,与庖丁解牛、轮扁斫轮、醉者坠车、佝偻丈人承蜩等寓言都有所不同,它既不是身体作用,也不是身体经验。既然如此,我们直接把它理解为“精神”,岂非简洁明快?然而事实是,若是把“神虽王”的“神”理解为精神,将庄子的意图定为“说明养生主要是使精神上得到自由”,将会使这段文字更加诘屈聱牙。姑且不追究“神旺何以不善”这个难题,就说精神自由吧。按照身心二元论的倾向,即便身体被关在笼中,精神亦可自由。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早已看到:“‘可是暴君将用锁链锁住——’什么?你的腿。‘砍断——’什么?你的脖子。那他既不能锁住也不能砍断的是什么?是你的自由意志。”所以,“人在哪儿违背了他的意志,哪儿就是他的监狱。正如苏格拉底并不在监狱中一样,因为他是自愿呆在那儿的”⑨。锁链之下仍能自由,甚至正是在身陷囹圄的衬托之下,更能见出精神的自由。苏格拉底身在狱中,却无人比他更自由。既然如此,为何非要从樊笼里出来?又何必“不蕲畜乎樊中”?这就是说,如果把“神”解释为“精神”,我们就无法顺利解读泽雉寓言。
关于《养生主》第三个“神”字,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的看法是,它要么应当改为“形”,要么不能理解为“精神”。因此,第三个“神”字也不能证明“养生即养神”。对《养生主》三个“神”字的分析使我们有理由断定,养生并非养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先揭示人类文明发展悖论的伟大篇章
《庄子·养生主》之文本文化与艺术阐释评议
持守养生之主,缘督以为经 |养生主解读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秘密
教科书《卖油翁》为何要删去最后一句?专家:不可以让学生看见
庖丁解牛,庄子为何用杀生来讲养生?我们没读懂的《养生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