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音传承需要好的“土壤”

 

  泉州南音应如何结合自身的艺术特点、历史沉淀及区域文化生态制定科学可行的传承与发展方案,是南音学者以及政府文化教育机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南音的保护及传承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调创新中心主任王珊。

  多层次传播让南音充满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泉州南音的传承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王珊:总体来看,泉州南音传承发展态势基本健康。我们担负着去除其中不合规律的传承方式和改变思维定势的长期任务。其中,对泉州南音这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活化石”进行原汁原味的保存还是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一直是困扰后人并存在明显分歧的重大理论课题。多渠道、多层次的民间传播途径为泉州南音的传承提供了时代活力。将泉州南音教学引入现代教育序列,并聘请民间资深传承人讲授主干课程,则是近年来值得肯定的传承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提到的“与时俱进的改革”中有什么代表性创新方式?

  王珊:目前有一种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将泉州南音和其他艺术种类结合,生产出“新”的“南音”来。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丁宏海先生曾对我说,在新加坡,除了传统南音表演,还成立了南音合唱团,改变南音一人唱到底的方式;利用话剧向年轻人推广南音;钢琴伴奏配合南音,使南音交响化;南音融合梨园戏,开发与妈祖有关的梨园戏目;编辑南音中小学教材……他认为,南音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南音、了解南音,使南音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

  其实我国艺术家也曾合作将南音与其他艺术种类相结合。例如2007年台湾“汉唐乐府”艺术团就曾在北京故宫建福宫隆重演出了南音大型乐舞戏《韩熙载夜宴图》(共6幕)。该乐舞戏撷采南音古乐“四时景”、“百鸟归巢”及“起手板”等标题音乐大曲为主题音乐,并按南音吹、拉、弹、打击等乐器的特殊音质与技巧编排舞蹈,力图刻画韩熙载的“夜宴”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报》:地方政府在泉州南音的传承保护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泉州出台了哪些举措?

  王珊: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地方文化政策的制定实施是传统音乐品种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进入良性发展的保证。几十年来,泉州市人民政府陆续推出几项重要举措,保护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组建泉州南音乐团、先后成功举办十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召开国际国内南音学术研讨会、开展泉州南音进中小学课堂活动、成立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制定泉州南音十年振兴与保护规划、组织南音申报“世遗”并成功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泉州师院培养南音本硕人才等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相继实施。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及海峡两岸南音专家学者撰写、整理出版了一批南音论著、曲谱,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抢救、整理、开发《中国泉州南音集成》至今已长达20年,两岸南音专业团体和民间社团在南音表演与交流上也取得突出成绩,均为南音这一古老乐种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泉州市还曾多次在南音会唱期间召开了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界人士参加。人们逐渐认识到南音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形式的载体,而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存在,不只是地方乐种的生存问题,更展现了民族文化样式的延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南音一曲飘万家
乡音|94期【原创】蔡永辉十年“跨艺术”的“阿芳计划”,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真人演绎,堪称闽南传统文化在当今艺术领域所经历的一场传奇
拓展非遗服务 打造“泉州模式”
泉州特产包装设计的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
闽南听曲
泉州南音历史溯源、艺术特色、传承意义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