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数民族戏剧的现状和未来
2015年09月26日 1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彦君
云南花灯歌舞剧《走婚》
粤剧《蝴蝶公主》
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剧《阿依朵》
在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类文化融合加快,进而引发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当下,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强化民族向心力,强化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以消解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是每一个民族的当务之急。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以美轮美奂的表演方式和丰富厚重的内容而令人激赏,更由于其所承载的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哲学感悟和美学理念,在西方人的文化认知中具有象征意义,从而成为标识民族文化、民族文明的符号与代码。
民族身份认同的载体
民族戏剧,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语境中对于自身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体系的重建,对于强化本民族话语权,强化本土的精神实力,保持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和形象,也都有着建设性的意义。因为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才能有现实的存在感和发展的可能性。而在强化本民族、本地域的观念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民族戏剧所拥有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确认。除了娱乐功能,它的其他功能如在建构公共话语空间、预设未来、凝聚文化认同、维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能起到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数民族戏剧剧种的形成与衍变,是以民族艺人和以他们为核心组成的剧团、班社作为载体相传承的。因此,民族剧团(队)的建设便成为关乎民族剧种发展的中坚力量。这种民族剧团既可以是业余的,如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的侗戏剧团,也可以是专业的,如流布于吉林省松原地区的满族新城戏剧团,还可以构成业余剧团与专业剧团并行发展的格局,如流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的藏戏剧团,流布于广西、云南两省区的壮剧剧团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得到了空前发展。一些产生或形成于明、清封建社会后期的古代剧种,如藏戏、壮剧、白族吹吹腔等得到了保护;一些产生或形成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近代剧种,如傣剧、唱剧等得到了发扬;一些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新兴剧种,如苗剧、彝剧、阜新蒙古剧、畲族山歌戏等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优秀的少数民族戏剧剧目种类繁多、题材多样、艺术精湛、风格各异。既有戏曲、歌剧、歌舞剧、音乐剧、交响京剧、音乐杂技剧等不同戏剧品种,也有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和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汉族剧种;既有历史题材与现代题材的不同剧目内容,也有或重于传承或长于创新的不同艺术形式;但不论何种品类、何种题材、何种内容、何种形式,它们都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时代气息强烈,民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充分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的独特艺术风采与强大生命力。它们在推动少数民族文艺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中学生怎样看戏?
【民族文化】广西:拥抱民族戏剧的春天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上海和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傅谨:昆曲保护与继承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