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克里普克论规则遵循

四 解读规则遵循的新视角———语境分析

克里普克的怀疑论解决使得规则遵循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仍然值得深入探讨,而且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关注悖论的解决方式上,由各种争论所带来的意义理解问题更需要深刻分析。怀疑论解决的积极方面就在于它试图解释意义归因在实际上如何能有意义,意义归因的某些作用可以被看作是非陈述事实的,这样似乎对我们理解规则遵循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仅仅拘泥于语言和外部世界的范围,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为什么一种语言表达可以意谓某个事物,为什么意义归因的真假可以没有特定的事实为依据。在探讨如何遵守某种规则时仅求助于语义解释已显得力不从心,维特根斯坦也曾说:“对规则的掌握不尽是?对规则的?解说;这种掌握从一例又一例的应用表现在我们称之为遵从规则违反规则的情况中。[12]孤立地寻找意义归因背后的那个作为根据的实在显然徒劳无功,因而,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一个更广阔的视域,将语言、说话者和外部世界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在相互关联中体会实在,那么,其中不仅要包括语义分析,还必然会涉及到一种语用分析,综合这些方面,语境分析必然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知道,语境囊括了语形、语义和语用的所有因素,“语境分析是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的集合[13],“当我们试图理解一个陈述、行为或对象的意义时,我们是把它放到我们需要理解的各种适当的语境中来进行的。[14]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就是一种生活形式,语言游戏的参与者都要在这种生活形式之中进行实践活动,语言游戏所体现的规则和其意义也必然根植于语言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只有把语言游戏看作一种特定的语境,把语言的使用及其规则也置于整体的社会语境中才能理解规则遵循问题。因此,语境分析方法就为我们理解规则遵循问题提供了一种视角,并为规则遵循悖论指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对规则遵循问题的语境分析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共同体的因素是理解和解决规则遵循问题的必要前提,也是语言游戏这个特定语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参与语言游戏的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我们不是先验地掌握了规则也不是在进行完语言游戏之后才总结出规则,否则就无法避免规则遵循悖论。仅对规则进行语义解释和语法分析无法说明这个问题,只有把语言游戏当作一种包容各种因素和特征的动态的语境,在言语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领会和掌握规则。这里的语境包括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结构、听者、时间、空间、语言和指称的对象等各种要素。综合地考察了这些要素之后,我们才能理解遵守一条规则是如何可能的。维特根斯坦说:“因此遵从规则是一种实践。以为(自己)在遵从规则并不是遵从规则。因此不可能私自遵从规则:否则以为自己在遵从规则就同遵从规则成为一回事了。[15]当克里普克提出在语言共同体中考察个体如何遵守规则时,他一定不是出于为意义归因寻找某个事实根据的考虑,因为对于个体无法找到的语言意义背后的那个终极实在,语言共同体同样会感到茫然无措(无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有多少),在这一点上个体和共同体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共同体赞同或接受某种行之有效的规则,例如:一个语言共同体允许某个体以“+”来指谓加法,因而该个体被看作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当然,依靠语言共同体能否解决规则遵循悖论问题仍需深入探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语言共同体的因素是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前提,对规则的遵守和语言的使用必须要在整体的社会语境中才能得到正确理解。 第二,规则遵循中的意向性问题必须通过语境分析才能得到理解。就克里普克所举的加法例子而言,运算者计算“68+57”时能很自然地得到“125”这个惟一的值,因为运算者已经形成了关于加法函项的一种意向来确定他对“+”的正确使用。正如上文的分析,这种意向要发挥作用必须考虑一整套预设的背景能力,正是某种集合构成了加法运算的意向性背景。这种意向性背景意向性之网决定了运算者在面对问题时会产生怎样的意向内容,但是,更进一步讲,运算者的意向性背景(包括认知结构、才能、倾向、习惯等)都是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形成和变化的,孤立地探讨运算者或说话者的意向性背景显得非常空泛。只有把个体的意向性背景和外在的各种具体条件看作一个整体的语境,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意向性问题。语境可以将外在的指称关联与内在的意向关联统一起来”,而且意义就存在于语境的结构关联之中[16]

第三,在对规则遵循问题的语用分析中,我们可以实现不同语境之间的转换,因此,在找不到意义归因的最终事实根据时,我们仍可以自然地遵守某种规则并使这种行为得到理解。为什么在面对从没执行过的一个计算时,运算者仍能形成关于运算规则的意向并得出惟一的值?为什么说话者能以某种语言表达意谓某事物?只有分析了言语行为的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语境及语境转换时才可能理解这些行为。正是在语用背景的基底上,在语用逻辑和语用推理的前提下,造成了语用假设的潜在选择,给出了言说行为的内在潜势和内在的语境趋向性,从而决定了由某一语境到另一语境的转换。[17]随着对规则遵循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这种分析体现着以语境为基底的语形、语义和语用的整体性。

维特根斯坦说:“遵从一条规则类似于服从一条命令。我们通过训练学会服从命令,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命令作出反应。但若一个人这样另一个人那样对命令和训练作出反应,那该怎么办?谁是对的?”[18]同一节中,他也给出了解答该问题的思路:“共同的人类行为方式是我们借以对自己解释一种未知语言的参照系。仔细思索维特根斯坦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我们相信,将规则遵循问题置于具体的动态的语境中进行深入分析,将会为我们理解和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视角,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12][15][18]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23, 123, 123, 124.

[2]Kripke, Sau.l W ittgenstein on Rules and Private Language[M].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2. 7-9;克里普克.论规则和私人语言[A].程炼译,载马蒂尼奇,A. P.,语言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923-928.

[3][4]W ilson,GeorgeM. Semantic Realism and Kripkes' Wittgenstein[J].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Vo.l L, 1998(1): 106-108.

[5]Miller,Alexander&Wright, Crispin (eds. ) Rule-following and meaning[C]. Montréal : McGill - 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1.

[6][7]约翰·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M].李步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83, 97.

[8]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M].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58.

[9][10]刘晓力.哥德尔的哲学规划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纪念歌德尔诞辰100周年[J].哲学研究, 2006(11): 73.

[11]转引自:王浩.哥德尔[M].康宏逵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388.

[13]郭贵春.语境分析的方法论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3): 1.

[14]Dilley,Roy.The problem of context[M]. Berghahn Books,1999. 49-50.

[16]郭贵春.论语境[J].哲学研究, 1997(4): 50.

[17]郭贵春.科学实在论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4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的语义学基础
郭贵春等:科学解释的语境论基础
意义互联网与消费意向性
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论功能翻译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