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氛美学、超逾美学与显现美学

  Ambient Aesthetics,Transcendent Aesthetics,and Aesthetics of Appearance : The Approach of “Life Aesthetics” in Germany Today

b: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北京 100732 刘悦笛(1974- ),男,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学和比较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生活美学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思潮,不仅“后分析美学”在这个新方向上积极加以拓展,而且,以现象学为主导的当今德国美学界也积极参与其间。在当今德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当中,吉尔诺特·伯梅的“气氛美学”、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超逾美学”和马丁·塞尔的“显现美学”,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美学取向。伯梅与韦尔施都认为,美学应被整合为直面各类感知形式的“一般感性学”,而塞尔则仍要严守美学的基本边界以防止学科泛化。与韦尔施只是倡导美学拓展疆域不同,伯梅以“气氛”为核心建构了通过身体实现的新美学,而塞尔则以“显现”为内核建构了注重过程的新美学。伯梅与塞尔皆致力于在自然美学方面加以建构,而塞尔又同韦尔施一样关注伦理与美学的关联。然而,在让美学回归生活的基本方向上,激进的“超逾美学”、中庸的“气氛美学”和保守的“显现美学”却殊途同归,这三种德意志“生活美学”可谓和而不同。

  关键词:生活美学/气氛美学/超逾美学/显现美学

  当今国际美学界正在经历一场“生活转向”。思潮转向的内在动因就在于,国际美学家们形成了这样的基本共识:美学不应再囿于只对艺术进行研究,而要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得以开放,由此出现了走向生活的各种美学新构的形态。

  一、“生活美学转向”是全球性的

  这种最新的生活思潮,不仅在善于创新的欧美“后分析美学”领域当中得以持续前行,而且,在由现象学统领并以保守自居的德意志美学界也得以集中出场。无论是英语国家的美学家所倡导的“生活美学”抑或“日常美学”,还是德语国家的美学家所提倡的各种回归生活的美学,皆属于狭义的“生活美学”。这是因为,这些专业的欧美美学家是在“美学圈”之内明确提出了美学与生活联通之美学主张的。

  即便是在力倡“后现代”的法兰西,关注“日常空间生产”的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聚焦于“日常生活实践”的德赛都(M.De Certean)以及区分出“日常与非日常”的匈牙利人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也都转向了关注日常生活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在英美文化研究领域,诸如撰写《理解流行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与《电视文化》(Television Culture)的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撰写《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Everyday Life and Cultural Theory)的本·海默尔(Ben Highmore)等关注日常生活的文化理论家,其实也都属于广义的“生活美学”之列,尽管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活美学”的名称,但却既关注日常生活又聚焦于审美之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表现论美学
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
生活美学家 手机鳳凰網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
“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昏
张汝伦:现代中国美学的自我理解及其理论困境 | 西东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