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语义学/语用学界面之争

 3 当代语义学/语用学界面之争

  总体而言,语言(哲)学家们基于对语义学和语用学关系的不同理解,对二者的分界进行不同的阐释,并对语境依赖性、言者意图、语义内涵等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本世纪初更是思潮汹涌,形成百家争鸣之势。这些思想各执己见、各有侧重,我们可以将其对语义学/语用学的分界问题的阐释归纳为三大主要路径和六大主要流派。

  3.1 三大主要路径:分歧及其阐释

  3.1.1 三大主要路径

  语义学/语用学划界观以Bach,Borg等语义最小论者为代表,坚持纯语义的所言观,主张为语义学/语用学清晰划界。他们认为语义学/语用学“界面观”将语境依赖性作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分手段,认为语用因素凌驾于语义因素之上并贯穿意义阐释过程始终,是一种误导。坚持划界观的各流派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是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1)句子语义内容是由其句法结构与词汇内容充分决定的;而句子的语用因素属于话语内容和相关事实;(2)语境不能简单归于语用概念,应区分语义相关语境与语用相关语境;(3)语义学关注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语法意义;语用学关注句子的使用意义,或言语行为意义。

  语义学/语用学界面观以语境论者如Recanati(2004,2008,2011)为代表,坚持语义学和语用学存在交叉界面,难以清晰分界。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义学和语用学虽然各有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但在面临诸多语言现象的时候,简单地将二者做出划分,已经不能解决二者的问题。以Recanati的温和语境论观点为例,其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如下:(1)纯粹的语义内容不能构成完整命题,只能在语境中得到扩充和拓展,从而阐释完整命题;(2)大部分自然语言中的句子本质上是语境敏感的;(3)自然语言的句子真值内容不完全取决于词汇内容与句法结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用因素。

  语义学/语用学融合观以持默认语义观的学者Jaszczolt(1999,2005)为代表,主张意义是动态的统一体,以之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语用学应当走向融合。融合观试图将语用因素融合进语义学之中,认为语用信息也是为实现句子真值服务,为字面意义做出必要的补充。以默认语义学为例,其语义学与语用学关系可概述为:(1)语义的确定是默认推理的结果;(2)默认推理是根据交际意图指称性的强弱而进行的自动推理,并非对语境因素的选择;(3)语言的意义是动态的统一,并不存在语义学/语用学的界面分歧。

  3.1.2 三大主要路径的分歧

  以上三大路径代表着学界关于语义学和语用学关系的主要观点,三者对于字面意义等语义因素与语境等语用因素在意义生成和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究其根本,引起这些分歧有以下3个基本问题。

  第一,纯语义内容是否构成完整命题。各学派对于句子语义内涵、层级及其在句子真值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做出不同的阐释,主要围绕下面一些问题:什么是句子语义;句子语义包含什么内容;是否存在任何语境下都不变的句子语义;如果是,为什么同一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如果不是,那么在真值评价过程中到底哪个成分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些问题在遇到某些特殊句子的时候更加让人困惑。比如不同的人说出含有指示词的句子“我是老师”,指示词“我”指代不同的对象,句子也就表达不同的意义。通常而言,持有划界观的学者认为句子的语义内容是由其句法结构与词汇内容充分决定的,本身就可以构成完整的语义内容,不会随着语境的改变而改变;界面观则坚持纯语义内容不能构成完整命题,只能与语境等语用因素共同作用,构成完整命题;融合观采取中间立场,认为语用因素是语义内容的补充,句子意义的确定是默认推理的结果。对语义内涵的不同理解让各流派对语义学与语用学关系理解从一开始就大相径庭。

  第二,语境对句子意义的作用如何。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语境的内涵和作用则是厘清语义学和语用学关系的关键问题。随着对意义问题的深入研究,几乎无人否认句子意义或多或少受到语境成分的影响。各流派对于语境的内涵和影响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语境包含的成分及各成分影响句子真值的方式和途径。事实上,虽然讨论语境的论文早已汗牛充栋,对语境的层级和内涵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到目前为止语境的核心问题,也是语义学/语用学关系的关键问题——语境在命题真值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仍然言人人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语境的分歧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其一,何为语境;其二,不同类型的语境在句子意义生成和评价过程中有何种作用?持划界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语境对意义的作用是有限度的,通常是在完整语义内容完成之后才提供一定语境信息,作为句子意义的补充;界面观则认为只能在语境信息的作用后命题才能完整,因此语境之于意义不是补充因素,而是必要因素;融合观则认为语义是默认推理的结果,而默认推理不是对语境因素的选择,而是根据交际意图指称性的强弱而进行的自动推理。因此,融合观并没有将交际意图看作语境内容,并不承认语境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第三,交际意图是否属于语境内容。交际意图是讨论语义学/语用学关系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由于语言交际是有目的的活动,故而交际意图是话语出现的原因、言者活动的根源,以及解析话语意义、判断句子真值的重要依据。Grice(1975)的合作原则强调根据语用推理探索交际意图是理解话语意义的途径。而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 1986)则认为交际的成功有赖于将话语意义与语境假设进行关联,其中对言者交际意图的分析尤为重要。在语义学/语用学关系的探讨中,各流派对交际意图在意义生成和解析过程中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解释。

  何为交际意图,交际意图在意义的生成和真值判断中有怎样的作用?持划界观的学者通常认为,交际意图是话语语境的一部分,因此只是在语义内容完整之后才对句子意义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界面观的学者通常也将交际意图视为语用范畴的重要成分,对句子意义的完整起到必要的决定作用;而持有融合观的学者则将交际意图与语境分离,凸显交际意图的重要作用,认为“交际意图是保障说话者话语中的参照物,其类型与强弱决定默认值的确定,也就以动态的方式渗入语义内容”(姜涛2015:49-52)。三大流派在这几个基本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可归纳成下页表1。

3.2 五大主要流派①:分歧及其解析

  如表1所见,不同路径在以上3个问题存在重大分歧。同时,即使在同一路径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和论争。尤其是持有分界观的字面论与持有界面观的语境论,已成为各种理论和流派的竞技场。事实上,除了持融合观的默认语义学外,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五大流派——最小论、语境论、相对论、表达论与场合论,分别隶属于字面论与语境论。对于各种理论的分歧与区别,很多学者曾经做出各自的划分(Macfarlane 2014;Stojanovic 2008,2012;Korta,Perry 2011;Cappelen,Lepore 2005;Bach 1999,2004)。最小论代表人物Emma Borg(2012:29)针对当下各种主要理论的阐释,分析对比、究根溯源,将这几种立场置于一个级差量表上(如图1):量表的一端为形式论视角(最小论),而另一端是使用论视角(场合论),而其他几种立场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语境论代表人物Recanati(2004:128)也根据各方理论对语境、对真值条件内容的影响程度不同以量表形式区分5种基本立场(如图2)。传统字面论与(激进)语境论处于量表的两端。前者拒不接受语用因素对真值条件内容的介入,而后者坚持语用过程对真值条件的全面影响。其余3种立场则介于其间,不同程度地接受对真值条件内容的语用介入。

  虽然这两种划分是广为流传且最具代表性的,但已经是多年前的划分,并未能加入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而且简单的量表并不能完全体现各流派之间的分歧所在。事实上,这几大流派的主要区别分别关涉语言哲学领域中几个引起激烈讨论的论题:语义内容、无错分歧、语境内涵与语境依赖性。因此,我们采用4个核心问题区分这几大流派,如下页图3所示。

  划界观与界面观的五大主要流派可由4个问题进行粗略的区分。可以想象,语言哲学家们在探讨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关系的路途中苦苦探索,遇到的第一个分叉口,即语境对于真值的影响。字面论者坚持语境对句子真值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而语境论者则认为语境对句子真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前者是语义语用划界观的主流,而后者则坚持语义语用界面观。字面论的学者们继续行进,直到遇到第二个分叉口:语境敏感的词汇是否仅限于指示词。一部分学者持有较为强势的字面论立场,认为只有指示词才是语境敏感的。因其坚持语境作用最小化,故被称为最小论者。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语境作用虽然有限,但是语境敏感词汇并不仅限于指示词,他们被称为指示论者。而在语境论领域,语境论者遇到第三个交叉口:语境是否可以完全决定真值。一小部分学者坚持极端语境立场,认为句子意义的生成与阐释都离不开语境的全面影响,被称为场合论者。而一大批学者则选择较为温和的语境论立场。然而他们的观点也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在命题内容与语境的关系问题上,主张真值条件语用学(TCP)的学者与相对论②者的观点截然相反。前者坚持命题内容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强调命题内容恒定不变。可见,在探讨语义学/语用学的关系时,最小论强调语境作用最小化;指示论扩展语境敏感词汇只是指示词这一限制;相对论强调句子真值具有相对性;真值条件语用学则认为命题内容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而场合论者认为语境对句子意义的影响是全面而决定性的。当然,用一张图表阐释诸多复杂理论的分歧难免有过于简化之嫌,不过,据此我们可以对各主要流派形成一个简明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到,看似纷繁芜杂的语义学/语用学界面之争实质上源于对几个核心问题的不同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江怡论语境与意义
篇章语用研究70年(三)
《语义跳跃:意义建构中的框架转换与概念整合》概述
中国模糊语言学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符号学的三分天下: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