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几个数词的同源关系看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遗存
2019年09月03日 09:35 来源:《语言科学》2018年第6期 作者:孙宏开
3 数词“三”  内容提要:关于汉藏语系的外延和内涵有许多不同意见。文章赞同传统四分法的学术观点,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论证了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遗存和共同创新。文章以汉藏语系的9个基本数词为例,论证了汉语、藏缅语、侗台语和苗瑶语的同源关系。这种同源关系是建立在一批同源词基础之上的,这些同源词之间有共同的原始遗存和共同的创新,都是从共同的原始类型发展到现在的。另外这些类型特征在现存的语言里仍然残存着,如音节结构类型中的复辅音、结尾辅音等。这是我们今天赖以论证同源关系的基础和证据。
关键词:汉藏语系/历史遗存/同源词/数词
作者简介:孙宏开(1934-),男,江苏张家港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藏语系语言,尤其是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江苏 徐州 22100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74)的资助。
1 引言
语言发生学分类的论证,就语言结构来讲,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语言集团的共同遗存,包括同源词和同源形态的遗存,语音特点的遗存等,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努力求证的;二是该语言集团的共同创新。前者是分类的依据,是该语言集团同源关系的证据;后者是特征,是路径,是该语言集团的标志。二者缺一不可。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背景是基于传统的发生学分类方法,基本上赞同李方桂、罗常培有关汉藏语系的分类方法,但是境外的一些汉藏语系研究的学者,以及境内的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观点早已经过时了。本文不这么认为,是否过时,用证据说话。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数词是文化词,比较晚才在语言中产生,而且互相借用的可能性比较大。本文也不同意这一看法,藏缅语族语言分化时间至少在4000年以上,分化后各奔东西,基本上不可能再互相接触,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一致性只能够用同源来解释。至于其他语族,如侗台和苗瑶两个语族,数词借用的可能性不能够排除。但是无论如何,即使是借用,也要提出借用的理由,什么时间借用?通过什么渠道借用?为什么要借用?等等。
本文拟以汉藏语系的几个数词为例,讨论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遗存,其中包括语音结构的遗存和同源词的遗存。需要说明一点,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对语音演变规律的解释仅仅是初步的,更详细的论证请参见待出版的《汉藏语同源词谱》。①
2 数词“二”
“二”是汉藏语系中的一个明显的同源词。我们大体以书面藏文的语音形式作为它的原始形式,构拟形式为*gnis。下表1列出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中“二”的读音。
“二”的同源标记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基本辅音为n,这一特点几乎仍然保存在汉语、藏缅语族的大多数语言或方言里。在有的语言中由于受主要元音高元音i的影响,n变为
。“二”的同源标记另一个特征是主要元音为前高元音,这一点也基本上保留在大多数现在活着的语言里。“二”的同源标记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结尾辅音为s,但这一点仅仅残存在少数语言里,如书面藏语、藏语巴尔提话、嘉戎语、拉坞戎语、Chepang语、Thangmi语、书面缅语等。而在其他语言里“二”的结尾辅音有的由s变为k,如仓洛语;有的由s变为t,如Kulung语、Lepcha语;有的变为喉门塞音或擦音,如缅语仰光话、塔芒语、Lushai语等。这些“二”的结尾辅音演变现象,可以成为汉语方言中去声来源于原始汉藏语的s韵尾一说的一个典型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二”在汉语的部分方言,如湘方言和官话区,以及苗瑶语族部分语言里都读成了零声母。这种音变在汉语中是有明显对应规律可循的,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苗瑶语族语言中的“二”读成零声母或喉塞声母是否也与汉语一样是由原始形式演变而来的。如果可以确定有同样的音变规则,那么苗瑶语族与汉语、藏缅语族有同源关系就可以大体确定。但侗台语族语言有两种语音形式,一种形式似乎与汉语的“双”有关,很有可能是汉语“双”的借词,如壮傣语支中的傣语、泰语、老挝语、壮语柳江话等,有关这个问题将另文讨论;另一种语音形式出现在侗水语支中,似乎与苗瑶语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壮语邕宁话与壮傣语支的语音形式不一致,却与侗水语支有一定的联系。
“三”也是汉藏语系语言中的一个同源词,其音变也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我们暂且构拟其语音形式为
。下表2列出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中“三”的读音。
从表2中大体可以看出“三”这个数词在大多数汉藏语系语言里的基本辅音都是s,结尾辅音都是m,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的结尾辅音已经脱落,尤其是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和部分羌语支语言。有以下三点值得进一步推敲。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汉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的基本辅音都是s,但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的基本辅音发生了变化,有的变成d,如Jugli语,有的变成th,如Bodo语、那嘎语、喀尔比语、米基尔语、Rabha语,有的变成tθ,如缅甸语、茶洞语,有的变成l,如孔雅克语,有的变成h,如Meithei,有的变成
,如博嘎尔语等。这种变化在局部分支语言里可看出一些对应规律,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一个辅音与多种辅音的复杂对应关系,只有用基本辅音在音变过程中脱落、而保留了复辅音的前置辅音及其遗迹来解释。
第三,“三”作为汉藏语系语言的同源词最明显的证据是大多数语言几乎都保留了-m结尾辅音(韵尾)。在侗台语族中的读音基本上与藏缅语族相当一部分语言接近,但是许多人赞成侗台语族可能是汉语借词,却没有人说藏缅语族与汉语接近的词是汉语借词。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人云亦云,一定要通过对客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来。苗瑶语族大多数语言的声母都是双唇的辅音,而且韵尾-m的痕迹基本上已经绝迹,是否有同源关系,需要再进一步观察和论证。
4 数词“四”
“四”在汉藏语系语言里也可能是一个同源词。我们构拟它的语音形式为*zbli或*spli。这两种构拟目前仍然保留在藏缅语族的独龙语和门巴语以及苗瑶语族的勉语中。下表3列出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中“四”的读音。
从表3中大体可以看出“四”这个词的音变幅度很大,但规律比较明显,藏缅语族与苗瑶语族的读音比较接近,只有汉语与侗台语族的语言变化比较特别。但是也有对应规律可循,具体有如下三点。
第二,藏缅语族中的
,往往是由sl复辅音变来的。其他语族的音变也基本上走的是这个音变之路。之所以要在spli或zbli前面构拟一个s-或z-,一个原因是为了表明这个复辅音在音变过程中,首先脱落了复辅音中的p-或b-,然后sl变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汉语中“四”基本上都读s声母,而且读去声,说明这个音节在音变过程中,音节的起首肯定有一个音素脱落了,汉语的读音就是构拟出这个脱落音素的重要证据。所以白一萍、李方桂根据汉语的读音将“四”的音节起首辅音都构拟为s-。②
第三,在藏缅语族语言内部,复辅音s-首先脱落,其后不同的语言,有的继续脱落了-l,保留了p-或b-,有的脱落了p-或b-,保留了l,有的语言将复辅音分化成为两个音节,如孔雅克语、Noctes、Lushai、Jugli、Lungchang等喜马拉雅南麓的语言。总之,虽然“四”这个数词现在的语音面貌在汉藏语系语言里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窥见到它们同源的蛛丝马迹。  3 数词“三”
“三”也是汉藏语系语言中的一个同源词,其音变也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我们暂且构拟其语音形式为
。下表2列出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中“三”的读音。
从表2中大体可以看出“三”这个数词在大多数汉藏语系语言里的基本辅音都是s,结尾辅音都是m,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的结尾辅音已经脱落,尤其是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和部分羌语支语言。有以下三点值得进一步推敲。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汉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的基本辅音都是s,但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的基本辅音发生了变化,有的变成d,如Jugli语,有的变成th,如Bodo语、那嘎语、喀尔比语、米基尔语、Rabha语,有的变成tθ,如缅甸语、茶洞语,有的变成l,如孔雅克语,有的变成h,如Meithei,有的变成
,如博嘎尔语等。这种变化在局部分支语言里可看出一些对应规律,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一个辅音与多种辅音的复杂对应关系,只有用基本辅音在音变过程中脱落、而保留了复辅音的前置辅音及其遗迹来解释。
第三,“三”作为汉藏语系语言的同源词最明显的证据是大多数语言几乎都保留了-m结尾辅音(韵尾)。在侗台语族中的读音基本上与藏缅语族相当一部分语言接近,但是许多人赞成侗台语族可能是汉语借词,却没有人说藏缅语族与汉语接近的词是汉语借词。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人云亦云,一定要通过对客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来。苗瑶语族大多数语言的声母都是双唇的辅音,而且韵尾-m的痕迹基本上已经绝迹,是否有同源关系,需要再进一步观察和论证。
4 数词“四”
“四”在汉藏语系语言里也可能是一个同源词。我们构拟它的语音形式为*zbli或*spli。这两种构拟目前仍然保留在藏缅语族的独龙语和门巴语以及苗瑶语族的勉语中。下表3列出部分汉藏语系语言中“四”的读音。
从表3中大体可以看出“四”这个词的音变幅度很大,但规律比较明显,藏缅语族与苗瑶语族的读音比较接近,只有汉语与侗台语族的语言变化比较特别。但是也有对应规律可循,具体有如下三点。
第二,藏缅语族中的
,往往是由sl复辅音变来的。其他语族的音变也基本上走的是这个音变之路。之所以要在spli或zbli前面构拟一个s-或z-,一个原因是为了表明这个复辅音在音变过程中,首先脱落了复辅音中的p-或b-,然后sl变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汉语中“四”基本上都读s声母,而且读去声,说明这个音节在音变过程中,音节的起首肯定有一个音素脱落了,汉语的读音就是构拟出这个脱落音素的重要证据。所以白一萍、李方桂根据汉语的读音将“四”的音节起首辅音都构拟为s-。②
第三,在藏缅语族语言内部,复辅音s-首先脱落,其后不同的语言,有的继续脱落了-l,保留了p-或b-,有的脱落了p-或b-,保留了l,有的语言将复辅音分化成为两个音节,如孔雅克语、Noctes、Lushai、Jugli、Lungchang等喜马拉雅南麓的语言。总之,虽然“四”这个数词现在的语音面貌在汉藏语系语言里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窥见到它们同源的蛛丝马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56个民族全套邮票 [组图]
中国汉藏语言分布及语言简介|藏语|汉语|方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我们的母语从哪来?复旦学者Nature发文揭示世界第二大语系起源
李艳:超级语系及东亚语言的谱系
中国56个民族的图腾及人物
语言学、考古学和古DNA都支持汉藏语系的北方起源假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