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6、六祖坛经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是何意义?

106、六祖坛经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是何意义?

 

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佛、 菩萨、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四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偏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由此得知,在果位中,菩提即是自性;在因位中,凡夫未觉自性,所有起心动念莫不染境,迷而不觉,故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欲得清净自性,应于妄中觉,妄心觉悟,妄心何妨不是净心!非离妄心另有净心可觅可得,离妄无净,净由妄而得,故云:净心在妄中。行道者,若能行正道,处处与般若智慧相应,自性清净心,任何时处皆大放光明,不著三界,不离三界,那么,烦恼障(梵语klesavarana)、业障(梵语karmavarana)、报障(梵语vipakavarana)、不消自净,不空自空,当下三障即成般若智慧,故云:但正无三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这些俗语出自佛教
奇特神秘的古印度梵文书法
欧阳询《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小楷书法作品欣赏(高清图片)
那些生活中常用、熟悉又陌生的佛教词语
原来这些日常用语都来自佛教
《金刚经》之六十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