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喻经(白话讲述)01-15

    百喻经(白话讲述)01-15

  愚人食盐

  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心内便想:味道所以这么美,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这就譬如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或是断十五日,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颤舌抖,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

  愚人集牛乳

  往昔有一个愚人,将要宴请宾客,便想积集牛乳,准备设宴时供用,因而想道:我如今若是预先天天挤取牛乳,牛乳渐渐多起来,终究无处安放,或许还会变酸败坏呢,不如就让它盛在牛腹里,待临到宴会时,便可一下子全部挤出来。想罢,就捉牢母牛和小牛,各各系在不同的地方。过了一个月之后,他方才设置宴会,将宾客迎入,安顿好,方牵过牛来,想挤取牛乳,而母牛的乳房瘪塌塌的,一点奶也没有了。这时宾客们或是瞪着他,或是嗤笑他。

  其他的愚人也是这样,想要修行布施,只是说待我大有财物之时,然后才一下子布施掉。还没来得及积聚起来,或是被贪官、水灾、火灾、盗贼侵夺掉了,或是猝然命终了,赶不及布施,那些愚人也如集牛乳的愚人一样。

  以梨打头破

  早先有一个愚人,头上光秃无发。当时有一个人用梨打他的头,一下,二下,三下,头全都被打得受伤破裂了。此时这个愚人默然忍受着,不知躲避离去。傍人见了这般情景,就对他说:「为什么不避去呢?竟然一动不动地受打,致使头都破了。」愚人答道:「像他那种人么,骄横侮慢,凭借力气而已,其实是愚痴的,缺少智慧。见我头上没有发毛,便以为是石头,用梨来打我,头就破成这个样子。」傍人说道:「你自己愚痴,为何反说他愚痴呢?你若是不愚痴,怎么会被他打得头破,却不知逃避!」

  某些出家人也是如此,无能力具有澄净之心、清凉之行,也无能力修习教法,更无能力思惟教法之理而生慧解,仅仅是整饬出家人的容仪法度而已,用以招来利养,恰如那个愚人,被别人打了头,却不知躲避离去,直至破伤了,反而说别人愚痴。这样的出家人也像那愚人一般。

  妇诈称死

  过去有位愚人,他的妻子生得端正,愚人心内很是爱重她。女人却没有贞洁忠信之情,中途与他人有了私通。邪淫的心意炽盛起来,欲追随情夫而去,舍离自己的丈夫。于是就对一个老太婆密语道:「我离去之后,你可携来一具死女人的尸体,安着于屋中,对我丈夫说我已死。」老太婆此后瞅准那丈夫不在家的时机,将一具死尸放置在他家中。待到那丈夫回家来了,老太婆告诉他道:「你妻子已经死了。」那丈夫即便前去查看,以为真是自己的妻子,便哀哭着,心情很是难受,积集了许多木柴和油,将死尸烧了,拾取了骨灰,用囊盛了,昼夜挟在怀中。女人后来对情夫起了厌倦之心,便回家来了,对她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丈夫答道:「我妻子已死多时了,你是谁呢?乱说是我的妻子。」女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丈夫依然如故,不肯相信。

  就如那些外道,听闻了其他的邪说,心内产生了迷惑,就执着在这点上了,以为是真理,这种心念便永远无法改转过来,虽然后来听闻了佛法正教,也不肯信而受持奉行。

  渴见水

  过去有一个人,愚痴无智慧,渴极了须要饮水,见炎热时远处野地里腾升的水气,以为是水,即便追寻而去,直逐至印度河边。既已到了河边,却定定地看着不饮。傍人说道:「你这么渴,望着水气而奔逐,如今到了水边,为何不饮呢?」愚人答道:「倘若可以饮尽的话,我便饮了。而今这水极多,完全不可饮尽,所以就不饮了。」众人当时听了这话,都哄然地嗤笑他。

  这就好比那些外道,执着于事理的某一端,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受持佛法的戒律,于是便索性一戒也不受持了,致使将来毫无得道的缘分,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不得出离。就如那个愚人见了水,却不饮,为当时人所笑,道理正是一致的。

  子死欲停置家中

  从前有位愚人,养育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先死掉了。愚人这时见儿子已经死了,便想将他停置在家中,自己弃家到别处去。傍人见了,就对他说:「生与死的境地不同,应当速速入殓了,运至远处去埋葬吧,怎么能停放在家里,自己却欲弃家而去?」愚人当时听了这话,便想:倘若不可停放,定要葬掉的话,还须再杀掉一个儿子,担子两头,各放一个,这样才可稳顺地担到那儿去。于是便再杀了一个儿子,挑着,到远处的林野之地葬掉了。当时人们见了,不禁愕然,竟有这般闻所未闻的事情,大大地嗤笑了他。

  就譬如比丘私底下违犯了一条戒律,心内害怕改悔,便默然覆藏住了,自己骗说自己是清净的。或有知情者对他说:「出家人守持禁戒,就如守护明珠一样,不使它们有所缺漏。你现在违犯了所受的戒律,为什么不想忏悔?」犯戒者答道:「倘若须忏悔的话,要再犯一戒,然后才表出罪过,以求改悔。」

  于是便继续破戒,多作不善的事情,这样才一下子发露自己的罪过。如那愚人一样,一子已死了,又杀一子。如今这比丘也是如此。

  认人为兄

  从前有一个人,容颜端正,具有种种智慧,又多钱财,世人没有不称赞叹美的。这时有一个愚人,见他这般情景,便说他是我哥哥。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他有钱财,需要的话,即可以用,所以叫他为哥哥:而见到他还债,则说不是我哥哥。傍人说道:「你这愚人,为何需钱财的时候,称他为哥哥,待到他负债之际,又说不是哥哥呢?」愚人答道:「我因为想得到他的钱财,方认他为哥哥,其实不是我的哥哥。若是他负债了,就称不是我的哥哥。」人们听了这话,无不哈哈大笑。

  这犹如那些外道,听到佛陀说法的善巧,就盗窃得来,用在自己的学说中,便当作是自身本来就有的。等到傍人要他实际修行这些学说了,便不肯修行,说道:「为了获得供养的缘故,取用了佛陀的语句来教化引导众生,实际都是虚幌子,怎么谈得上修行呢?」就好比方才那个愚人,为了得到钱财,说是我哥哥:待到他负债时,又说不是我哥哥。这些外道也是如此。

  山羗偷官库衣

  过去,有一个山羗族人,偷了国王库藏中的衣物,逃得远远的。当时国王派人四处推问追寻,捕捉到了那个山羗族人,将他带至国王面前,国王就责问他衣物是从那儿来的。山羗答道:「我这些衣物都是祖父辈留传下来的。」国王命他穿上这些衣裳。确实不是他原本所有,因而不知道怎样穿,应该套进手中的,却穿到脚上去了,应该系在腰间的,反却戴到头上去了。王见罢这番情景,便招集众臣共同商量此事,而后对那山羗族人说:「若是你的祖父辈以来就有的衣服,便应当懂得如何穿着,却为何会上下颠倒呢?这是不懂穿着的缘故,因此可断定你这些衣服必是偷得的,不是你旧时就有的。」

  借这来譬喻:国王好比是佛,宝藏好比是佛法,愚痴的山羗人好比是外道,窃听了佛法,便把它放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当作是自己所有的,然而由于不懂佛法的缘故,使用佛法的时候,便迷乱了上下,不明了诸法的种种殊别之相。一如那位山羗人,偷得国王的宝衣,却不识穿戴的上下次第,颠倒而穿,外道也是如此。

  叹父德行

  过去有一个人,在众人中赞叹自己父亲的德行,说:「我的父亲为人仁慈,不伤害他人,不偷盗,不说谎,而且还施行布施。」这时有个愚人听了这番话,便说:「我父亲的德行,还要超过你的父亲。」众人问道:「有什么德行,请说说他的事迹。」愚人答道:「我父亲从小以来,就断绝了淫欲,一直都没接触女人。」众人说道:「若是断绝了淫欲,却如何生出你来?」大受当时人的嗤笑。

  好比世间的无智之徒,想称赞某人的德行,不懂得恰如其分,反而招致诋毁。如那个愚人,存心想赞叹父亲,却言过其实,世间无智之徒也是如此。

  三重楼

  过去有一个富愚人,不通事理。他到别的富人家去,见及一座三层楼,高畅广大,端严华丽,轩阁清敞疏朗,心内很是羡仰,想道:我的钱财并不亚于他,为何从前不造一座这样的楼屋呢?即便唤来木匠,问道:「你会造那家一般的好看楼屋吗?」木匠答道:「那就是我造的。」富愚人即便说道:「如今可替我造一幢那样的楼屋。」

  这时,木匠就开始丈量地面,砌垒砖坯,造起楼屋来。愚人见他垒坯砌砖,造作楼舍,心内怀着疑惑,不甚明白,便问道:「你想作什么?」木匠答道:「作三层楼。」愚人道:「我不想作下面二层,先可为我作最上层。」木匠道:「哪有这等事!哪有不作最下层屋,而能造那第二层的?不造第二层,怎能造第三层。」愚人固执地说:「我如今不要下二层屋,定要替我造最上层。」当时人听了,都不免笑他,异口同声地说:「哪有不造下面第一层而能造二层、三层的?」

  就譬如佛的四众弟子,有些不能精勤地修持、恭敬佛法僧三宝,懒惰懈怠,却想求得道果,说:「我如今不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这三果,唯求修得阿罗汉最上果。」也被当时的人所嗤笑,与那愚人一模一样。

  婆罗门杀子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自以为知识宏博,对星象、占术及种种技艺,无不精通。凭恃自己这般能耐,想要显露一下他的才干,便跑到别的国家,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汝为何哭啊?」婆罗门答道:「眼前我这个小儿,七日后会死去,我怜惜他的夭殇,所以哭呀!」这时人们说道:「人的寿命很难推知,计卜算卦也容易出错。倘若到了第七日或许不死呢,何必预先哀哭?」婆罗门道:「日月可闇沈,星宿可坠落,我的推解,终究是不会有违失的。」为了名利的缘故,到了第七日,婆罗门亲手把儿子杀了,用以证实自己的预说。当时一些人听说他的儿子在七日后果然死了,都啧啧叹道:「真是一位智者,所言一点都不错。」心内产生了信服之情,都来向他致敬。

  这好比佛的四众弟子,为了利养的缘故,自称得道了,用愚弄他人的方法,杀善男子,诈伪地现出慈德来,因而使自己的将来受苦无穷。就如婆罗门为了验证自己的预言,杀死儿子,来迷惑世人一样。

  煮黑石蜜浆

  从前一个愚人在煮黑石蜜,有一位富人来到了他家。当时这愚人便这样想:如今我应取黑石蜜浆招待这位富人。即在石蜜中放入些水,搁在火上,同时又急急地在火上用扇扇石蜜浆,希望它冷得快些。傍人说道:「下面不熄掉火,上面扇个不停,如何会冷呢?」当时众人都嗤笑他。

  这就好像外道,不去熄灭炽燃着的烦恼之火,而是稍稍修点苦行,卧在荆棘的刺上,用火来烤炙自己的身体,却祈望求得清凉寂静的大道,终究是办不到的,徒然遭受智者的嗤笑。于现在受苦,还殃及将来的解脱。

  说人喜瞋

  过去,有一个人与大家坐于屋中闲聊,赞叹某人德行极好,唯有两个缺陷:一是喜欢发怒,二是作事仓促。此时那人恰好在门外走过,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即刻走入屋中,擒住那说自己过恶的人,挥拳就打。傍人问道:「为何打人啊?」这人答道:「我哪时喜欢发怒,作事仓促?这人却说我总是喜欢发怒,作事仓促,所以打他。」傍人说道:「如今已经明摆在眼前了,你这易怒莽撞的形相,为何还要忌讳呢?」人家说他的缺陷,反而愤愤不平,大家都对他的愚惑大为惊讶!

  就譬如世间好饮酒的人,沈溺于杯盏之间,作出种种放逸的事情来,见有人诃责他们,反而产生痛恨的心情,竭力引用一些名贤作佐证,来为自身辩护。好像这位愚人,忌讳听人说他过错,一旦见人在说,反而要打人家。

  杀商主祀天

  过去,有一群商人,想入大海去采宝。入大海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一个向导,然后方可去。于是就纷纷觅求,找到了一位向导。既已得了向导,便一起出发,至一处旷野中,前有一座天祠,须用活人作祭祀,然后才能通过。这群商人便聚在一起商量起来:「我们这班伙伴,大家都是亲属,如何可杀?只有这位向导,可用来祭祀天神。」于是杀了向导,用以祭祀。祀天完毕之后,却迷失了道路,不知往哪儿走,穷途末路,都困死了。

  世上人也是这样,想入佛法的大海中去采取珍宝,便应当把修善法行作为向导。倘若毁坏了善行,那么,就陷入在生死轮回的旷远之路中了,永远没有摆脱出来的希望,就会经历入地狱受猛火烧、成畜生而互相噉食、做饿鬼遭刀剑逼迫这样的三涂,长远地受苦,就如那班商人将入大海而杀了向导,便迷失了津路,终致困死。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

  从前有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便唤来医生,道:「替我弄药给她,立刻使她长大。」医生答道:「我给她一种好药,能使她即刻长大。可是如今仓促之间无法觅得,须去求索才行。在得了药之前,请陛下莫要见您女儿,等给了她药之后,才让陛下见她。」于是便即刻前往远方采药去了。过了十二年,采得了药回来了,给公主服了药,把她带到国王面前。国王见了,心里想道:确实是良医,给我女儿服了药,能令她猝然长大。便命令左右赏赐珍宝给他。当时众人都笑国王无知,不晓得算算出生以来的年月,见她长大了,以为是药力的作用。

  世上人也是如此,到能引入菩提之途的人那儿启求道:「我想求道,望您传授一下,使我立刻得道。」能引入菩提之途的导师出于权巧方便的原由,教他坐禅,专注地观察一切有生命之物流转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十二种条件。这人的种种德行渐渐积聚了起来,终于修得了阿罗汉果,便异常地欢喜,心情踊跃,道:「真快啊!大师能使我迅速证得阿罗汉果这最妙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句譬喻经 原典及译文 (1)
五百罗汉及讲解——1
【佛】佛、儒、道三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教
百喻經
白话百喻经故事
谈附外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