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就差站着睡觉了

女性,你是铁打的。

最近,国产剧《变成你的那一天》颇受好评,频上热搜,#江熠和妈妈和好#这一话题也引发了众多网友讨论。

江熠的妈妈是位科研工作者,在家庭和事业的抉择中,选择了事业,也因此导致了与儿子的隔阂。

在剧的最后,妈妈请求江熠的原谅。

江熠的一句话让人很动容:“妈,既然你当初做了你的选择,那就放松继续往前走。我现在过得很好,我也希望你幸福。”

图 | 源于《变成你的那一天》剧照

妈妈选择事业而非家庭的做法,最终得到了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为这样的结局感动,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很难得到这样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一点是,国产剧在塑造女性面临家庭和事业的选择时,终于不再是一边倒地倒向家庭。

事实上,江熠妈妈的选择是情有可原的。在学术圈,因为女性几乎不可能兼顾生育小孩和科研起步这两件事,所以晚育和丁克的比例非常高(来源:微博@敬夜斯)。

选择结婚与否,选择家庭还是事业,选择做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选择跳广场舞还是带孙子……女性面临的两难选择几乎充斥着她们的一生。

但通常,女性又好像选无可选。

有位大侄女,今年32岁,年前突然带回了男朋友,年后很快就领了证,这几个月都在备孕。

家族群里一团喜气,像是终于了结了一件历史遗留的大事。

她是老家城市里为数不多坚持到这么晚才结婚的女性,很多都是刚到法定年龄(20岁)就结了的。

她曾经觉得一个人生活很好,经济自由,“不想将就”,但现在也走上了一条规划好的、按部就班的路。

现代社会,很多女性走入职场,取得经济独立,却仍时常需要回应“结婚生子”这种社会期待。

虽然谁也不能强逼了她们去,却也免不了一些有意无意的调侃和压力。

过去几年常能听见三姑六婆对她的调笑,“叶子,还没结婚啊,过来让婶母摸摸你的头上长角了没有”(注:某地习语,头上长角指代年龄大了)。

只要过了29岁,她还没结婚,就好像变成了怪物一般让人惊讶。

她逐渐地动摇了,曾经觉得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想法,慢慢被周围的闲言碎语消解。

很难说她结婚是刚好遇到了对的人,还是为了结束家庭内部的担忧和四周的疑虑而顺势而为之

所幸,她说他对她很好。

某次几个小的凑在一起说不结婚,开玩笑地说:“就是大表姐在前面挡着呢。”把她气坏了。

这次,好像取得了胜利般,大侄女喜气洋洋:看你们还说我挡着,接下来你们一个个再没有理由了。

她觉得结婚让她体面

叶子的故事不是孤例。

2019年屈臣氏38节女性态度短片曾做过统计:84.78%的单身女性有过被催婚的经历

在人口普查中,我国未婚男性远多于女性。而在婚介市场,却恰恰相反。

“陌上花开”相亲平台曾公布一个数据:截至2020年3月,该平台上的嘉宾男女比例约为29:71。女性比男性多出一倍有余。

若对此感到疑惑,另一个数据,“29岁”,或可提供解答的一面。

在婚介市场中,29岁是未婚女性的关键分水岭,过了29岁,女性应征成功率会下降,而男性则是到33岁。

同样,在我们身边能见到很多女性,婚前潇潇洒洒,职场拼命三郎,美容护肤一条龙,跳伞、攀岩、蹦极玩得风声水起,大多扬言“绝不结婚、生孩子”变成“黄脸婆”。

然后过了几年,大多都已结婚。

一切看起来好像都顺理成章、顺顺利利,但忆及她们之前的坚持和不羁,却感到很疑惑。

问她们,她们只说,“该结的时候到了,自然就结了,以前想得太简单”。

“时候到了”是怎么钻进她们的脑子的?为什么是“时候到了”,而不是“遇到对的人”?

我相信遇到对的人,水到渠成,绝对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而因为“时候到了”而结婚的女性,她们真的幸福吗?

恐怕很难预料。

但为什么还会因为“时候到了”而去结婚呢?

“时候到了”的威力就在于此。它不是后来才钻进女性脑子里的,而是一直都在,不动声色地影响女性的行动和选择。

它植根于女性从小受到的“女孩子”教育,这些教育告诉女孩子以后肯定要结婚生子,不管婚前玩得多么疯,时候到了就要乖乖结婚,不然就会怎样怎样。

不禁想起《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的一段台词,大意是,出嫁前她父亲把他的想法灌输给她,她只能附和,异议只会放在心底。出嫁后她的丈夫根据自己的好恶安排一切,而她则假装和丈夫拥有同样的好恶。

她就像一只玩偶,从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出嫁只是简单地从父亲手里转移到丈夫手里。

“时候到了”背后的传统教育,何尝不是让很多女性变成被操控的“玩偶”呢?

已经结了婚还不行,结了婚后还必须是事事为家庭的“贤妻”、时时为孩子的“良母”。

尽管书本、影视有很多“新女性”教育,告诉女孩子可以独立、自由选择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但好像女性总是不可避免会回到老旧的“贤妻良母”轨道里。

不结婚,就不是一个好女人。

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庭,忙得脚不沾地,像个机器人。

要是觉得太累,只做职场新女性,就是不顾家庭。

生完孩子,回归职场,孩子和工作两头兼顾,像是无所不能。

而要是不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或工作时间去陪伴教育孩子,就没有母爱。

女性,太难了。

女性的难,不是简单的家庭与职场、工作与孩子的两难。

她们想两头兼顾,从根本上来说,是背后的传统教育与新女性教育两相杂陈的结果

即使新教育告诉她女性可以独立、自由地选择,但她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影响。

新的东西加进来,传统的东西又还存在。这一代女性的两难困境,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现代对女性的要求,从以前单一的家庭妇女的要求,变成了兼顾家庭与职场的要求。

你要是不工作,经济就不独立;

你要是不顾家庭,你就是自私;

你要是做全职主妇,你就没有任何价值。

说到全职主妇,有个题外话,一直以来我们都不会把家庭劳动创造的价值计入国民经济计算体系,因而认为无偿的家务劳动没有价值。实际在2014年,英国的家庭“卫星账户”做过估测:2014年英国的无偿家务劳动达1万亿英镑(人名币约9万亿),相较之下,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英镑。可见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若计算成可量化的数据,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能有多重。

图 | 源于《82年的金智恩》剧照

社会上的种种声音让女性不知所措:72%的女性感受到自我发展被限制,58%的全职妈妈患有焦虑症状(2019年统计数据)。

因此,女性能怎么办呢?再累也要把两边都扛上啊,不然不就是捏着鼻子被人指着骂吗?

不单单是别人,自己也过不去。这就是两项教育要求叠加产生的效力。

《世上另一个我》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别人设定的角色里拼命挣扎,以为那是我要的人生。”

几乎大部分女性都在做这样的挣扎。

表面上看,女性经济上是独立了,但思想上没有。

新思想和传统思想在她们脑海里相互角力,往往传统思想最后总会占上风。

她曾不服气父母所言“女孩子学不好理科”,却在最后选择了文科。

她曾放言“不遇真爱绝不结婚”,却在“时候到了”主动走进婚姻殿堂。

她曾经在职场大杀四方,却因为孩子的一次生病吓得赶紧辞职。

强大的历史惯性,深厚的文化逻辑,不是立即就能被新思想和自我觉醒所覆盖的

就像在一杯牛奶中滴一滴墨水,全部变蓝总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接受传统,成为完全的家庭妇女,也不能只接受新思想,成为彻底的新女性,强烈的矛盾感拉扯着她们。

而她们已经觉醒了,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痛苦和两难。

同时这种拉扯,不自觉地好像成了她们肩膀上担子的两头。

她们觉得,必须要把两头都兼顾好。

图 | 张娜拉演绎妈妈独自带娃的日常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总会有疲惫感和无力感。

另外,职场和家庭分工明确,在功能和社会网络都各成体系,而女性需要在这两个体系中灵活切换。

这很容易导致女性普遍感到迷茫。

这种迷茫在社会心理学有个对应的概念,叫“个人身份的不确定感”(identity uncertainty),即困惑自己是谁,应该是什么身份。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公司开会和接孩子放学同时而起的冲突,女性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的问题是:女性的两难处境能改变吗?

短期来看,女性的两难处境将是一个长时问题,在这一代是难以直接消除的。

我们用了几千年时间塑成了传统女性的气质(家庭、生育、服从),但女性主义的兴起才只有二、三百年,在中国甚至只有一百年出头。

但是我们不断在改善。

我们继续改善对女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再单一地要求她们“懂事”,并为她们规划好路线。

对女性生育的支持政策也不断在出台、调整。

提高女性地位不仅仅在喊口号,而且一直在行动中。

女性的觉醒意识也不断在提高。例如新华网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所做“女性生活工作现状调查问卷”显示,88%的女性不再认为婚姻和生育是人生的必选项。

但必须明白,所有这些教育、政策、意识觉醒真正转变为女性的福祉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落地生根的

同时,这场女性的觉醒和行动所带来的转变,已经不仅只涉及女性,还波及到了男性,并且男性表现出了一定的支持。

例如,漫长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观念也在松动,夫妻双职,共同分担家务,轮流照顾孩子,已经稀松平常,甚至全职奶爸也开始常见。

不过,在女性生育方面的支持,男性确实暂时也做不到什么。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强调的,女性觉醒转变带来的两难不是一个短期问题,对女性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那么,对男性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给他们同样的、足够的时间跟女性同步转变。

因为如果女性认为所有压迫都来自两性间的自然区别,出路会在哪里呢?

美国学者让·爱尔斯坦所著《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一书的译者葛耘娜认为一种情况可能是,“从批判性别的不平等转化为批判男性本身,将问题根源归结为另一性别的邪恶,『厌女症』翻转为『厌男症』”。

即很容易上升到性别战争,而忽视事情的实质是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现在一些激进女权的现状。

同时,很可能会“引发部分女性自我理解上的扭曲”,假如习惯性地以受害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把自己放在“高尚的牺牲者”的角色里,这对女性的进步来说反而是一种倒退。

听到过一位女性是这样说的,“到了现代社会,某种程度上说,父权的受益人只是上层男性,普通男性跟女性一样难。”

“从来没有男权女权,大家都是人,我们所要争取的是人权”。

我们该把女性真正需要达到的目标瞄准清楚,而不能把子弹打偏了。

从几千年受束缚到走出家庭参与生产,从缠足裹小脚到自由选择道路,一代又一代女性不断争取、蜕变。

到了这一代女性,这两难的境地是必经的过程,也是这一代女性要扛在肩上的担子。

女性身处其中,虽感到痛苦,但必定又感到有希望的幸福。

同时,我们希望能减少女性在这个过程中的痛苦。

认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不需两边都做得一样好。

不管倾向哪一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表示理解并给予支持。

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相信美好的愿景在不远的将来总会实现。

当女性不再被定义,真正从经济和思想上独立,

当不再有男权、女权,那将是理想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平等。

参考资料:

1、易卜生,《玩偶之家》

2、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3、人物,《平原上的娜拉》

4、读书杂志,《无处安放的女性》

5、半佛仙人,《是谁在利用你的偏见》

6、知乎,《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

7、知乎,《女性要如何破除『同时兼顾职场与家庭』的困局》

8、视频,《2019年屈臣氏38节女性态度短片》

9、新华网,2021年三八妇女节”自信、向前的力量“女性生活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10、知乎@KY作者/Li,《从月薪两万到全职太太:那些回归家庭的女性,过得怎么样?》

11、海螺社区,《她让家务背后的女人可见——<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中译本已上市 》

12、Vista看天下,《学历985、年薪上百万:难逃内卷的京沪相亲局》


文字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和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长大后是否优秀,80%取决爸爸教育,丧偶式育儿会毁掉孩子
权威调查:女性远比男性焦虑,专家:都是“密集母职”惹的祸
辞掉高薪工作回家带娃值不值?对照这5种条件后,豁然开朗
我想过当全职爸爸,但做不到
我的妈妈不是超人,她是她自己
凭什么职场妈妈就是罪人?到底是谁的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