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介石听完毛主席的诗词后,惊讶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柳亚子|沁园春·雪

2021-11-19 18:44:28 来源: 彤陌红尘  举报
0
分享至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历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但他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很大的造诣。

饱读诗书的毛主席写得一手别具一格、浑然大气的书法。在诗词创作上,其一首《沁园春·雪》问世之后,更是在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中大放异彩。

那么如此一首佳作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又是如何让国民党费尽心思妄图超越却又未能得逞的呢?


一、佳作的发表

1945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军民将侵占中原大地14年之久的日寇彻底击溃了。在举国欢庆、普天同乐的日子里,国民党却在暗地里有着自己的打算。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野心勃勃的蒋介石呢?在驱逐外侮的战争还未胜利之前他便早已做好了与我党一决高下的准备。

中国自古而来的战争都要讲究出师有名,即便蒋介石妄想独吞胜利的果实,心里急切想要将我党消灭,也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况且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之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外敌的心气仍然没有消散,此时若无故发动内战百姓定会怨声载道,国民党必将失去民心。


于是,同年8月29日,国民党假借共商和平,探讨两党共存之借口邀请中共中央领导人前去重庆谈判。

这次的重庆之行可谓是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我党很多干部都建议毛主席万万不可中蒋奸计。但是为了中国人民能过上和平富足的生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毛主席也要奋力争取。而《沁园春·雪》就是在国共和谈这个恰当的时机发表了。

提到这首词的发表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他就是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诗人。当时毛主席、周总理一干人等来到重庆后不久便去拜访这位诗词大家。同为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众人相谈甚欢,如遇知音伯乐。


随后,柳亚子在与毛主席的书信中将自己创作的《感赋两首》送于主席,而作为回礼,毛主席将1936年所创作的《沁园春·雪》整理之后寄给柳亚子。

当柳亚子收到这首佳作时,当即急呼大作。其词的大气磅礴,雄浑激荡令这位以诗词闻名于世的大家读完后欣喜若狂,心中热血久久不能平复。品读数遍后柳亚子文兴大发,随即挥笔作下《沁园春》和词一首,一并送于《新华日报》。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新华日报》并未立即发表毛主席的佳作,而是先将柳亚子的先行发布。好在不久后,《沁园春·雪》也于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刊》发出,这首封神之作终于得见天日。


毛主席的篇作品一经发出便轰动全国,文人墨客纷纷赞不绝口,可这高傲的委员长蒋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待到办公室主任陈布雷将这广受好评的词作逐字念给他听时,蒋介石的神情渐渐凝重。

随着这首词读完,蒋介石心存疑惑地问道:“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陈布雷立即答道:“确实,此词如今影响甚广,我党内外能吟诗善作之人也对这词大加赞赏,谈判尚未开始,毛泽东已在重庆产生了巨大影响。”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不愿在重庆谈判期间因毛主席的一首诗词而让我党在舆论上占据上风,他随即安排国民党内自以为腹有诗书的文人写出力作来批判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只可惜,多如牛毛的流水之文怎能与神作相提并论。

不曾想妄图在谈判桌上动歪心思的蒋介石在谈判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输得如此彻底。这个曾经他从未瞧得上眼的人,如今让他不得不认真防范起来。

那么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首词机缘巧合发表之后,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对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对抗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第一点,民众的口碑。毛主席作为一党之领袖,从其词中便可充分看出其抱负之远大,胸襟之开阔。反观国民党内部,莫不说蒋介石没有这等才华,就凭他集全党之力妄图写出超越毛主席佳作之心态即可看出其气量之小,自取其辱而已。


《沁园春·雪》适时的发表,便是一种无形而又澎湃的力量,在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此词一出兵不血刃。

其次这首词充分代表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志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曾经开辟出盛世王朝的英雄人物俱往矣,而如今我党誓要另创太平盛世,这要靠现代人民共同奋斗,厚积而薄发。

可以说从这首词开始,国民党的结局就已经成为了定数,其失败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二、佳作的创作

相信读过《沁园春·雪》的人大多都会被毛主席所展现出的豪气所征服。从文学上来讲,一首好的诗词是由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由诗人有感而发,它是不可复制的。那么如此一首佳作是在何种情况下,呈现于主席的笔端呢?

这要追溯到1935年10月,当时势单力薄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之下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已进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以超乎想象的耐力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保留了革命的种子。


次年,由于日军的入侵,毛主席亲率红军将士渡过黄河,在华北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作战。这首词便是毛主席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修整时创作的。

当时由于连续几天不断的鹅毛大雪,让整个山峦、河川、丛林、平原仿佛都盖上了洁白的棉被。极端的天气才会看到罕见的风景,一眼望去,整个世界都宛如披着一层白纱。童话一般的景色激起了毛主席的诗兴,随即便泼墨写下这耳熟能详的佳作。

诗中的意气风发,远大抱负无不表现出毛主席想要大展拳脚的意愿。因为在长征前的遵义会议中,党组织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时。


放开手脚的主席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所以即使面临着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在其作下的词中,依然可以看出必胜的决心。

刚刚确立以毛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工农红军,又摆脱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堵。这支历经磨难的部队仿佛脱胎换骨,一切就像是重新开始一般。而主席同样有着如此的感受,他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可以带领着中国军民走向幸福的明天。

除了毛主席政治地位的确定以及部队刚刚摆脱困境的欣喜外,毛主席同样希望在将要面对日军的战争中能旗开得胜,早日将外寇驱逐。所以词中体现出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思想感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完美阐释了主席势必要有一番作为的志向。


三、佳作赏析

乱世出英雄,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就会有一面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旗帜”,毛主席就是中华民族的那面“旗帜”。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其胸襟和眼界都非常人可比,那我们便以普通人的眼光试着来赏析这篇佳作。

其词上阙描写的是北国风光,整个上阙中不见一个“雪”字,却将白雪皑皑,冰封万里的气势描写的栩栩如生。词中可见黄河、长城等景色,可当时主席眼中所见景色并无这些,其想象力之丰富可见一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静中带动,动静结合的描述让披着白雪“外衣”的山脉显得更加生动。在这其中,主席席毛主将自己巧妙地隐喻为这高耸入云的山峰,带着不服输,势要一较高下的心气。

这首词的上阙最后一句,毛主席将这静如冰封,动如银蛇的江山雪景比喻为一个“红妆素裹”的妙龄女子,更彰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妖娆”二字更是显得活泼灵动,别具一格。

词下阙由上阙自然引出,这万里山河谁人不爱,哪个不想。曾经的辉煌人物都曾建功立业,将这锦绣山河紧握在自己手中,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丰功伟业也都碾碎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中。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词可以说是这篇词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了。上半句总结出上阙中所描写的北国冰封雪藏之景,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阙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进而引出对历代风流人物的评判。

对于各朝各代的英雄人物评价,主席所用的文字是恰到好处的,既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又没有全盘否定。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历代的先辈的故事,人们才会以史为鉴,不再走曾经的老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无论先前的人们所做的是对是错,孰是孰非都已经过去了。现在,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新时代需要新的“人物”来创造新的历史,这把握在当今的人们手中。


整体来说这首词其气势雄阔豪放,一泻千里,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充分地将山河景色与历史人物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中更是隐晦地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

也许这就是我们要向毛主席学习的地方,志存高远,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沁园春·雪》发表后,一位才女填的和词获毛主席赞赏,她是谁?
臧克家改动《沁园春·雪》中一字,毛主席看后大声叫好:按你的改
沁园春·雪(感受诗词8)
1957年,一位作家改动《沁园春·雪》中的一个字,主席看后大赞:按你的改!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蒋介石震怒叫来陈布雷:写一个超过他的
毛主席自注《沁园春·雪》,严肃指出:“别的解释是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