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香草美人

诗学概念·香草美人


    作者:(见文后) 来源:本站整理 阅读: 146 更新:2009年04月13日

    古代诗学概念。又称“美人香草”。语出东汉王逸《离骚经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弯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在这里,他对屈原《离骚》的创作艺术加以形象的概括,并把它与周《诗》相比较,认为其“香草”“美人”等艺术手法,论其渊源,继承了周《诗》,与《诗》之讽谏比兴精神相通,所以说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但不同的是,屈原的“香草美人”,已经不仅是一种艺术修辞手段,而且铺叙故事,渲染人物,以其绚丽的神话,来编织其艺术神殿,以抒发其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忠君爱国的激情,所以又是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唐贾岛《二南密旨·论风骚之所由》曰:“骚者,愁也。始乎屈原,为君昏暗时,宠乎谗佞之臣。含忠抱素,进行逆耳之谏,君暗不纳,放之湘甫,遂为《离骚经》。以香草比君子,以美人喻其君,乃变风而入其《骚》刺之旨,正其风而归于化也。”(据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因此,后人把楚辞之类的作品,称为“香草美人”之辞。作为一种创作艺术手法而普遍运用,自屈原始,并不断发展,逐渐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后世诗歌创作,多蒙受其沾溉。“香草美人”之说,对后世影响甚巨。讽谏之旨,寄托之辞,沿流溯源,可见屈原《离骚》的痕影。如清代常州词派,就多取“香草美人”、“浮云飘风”以言“寄托”,以寻觅作品中的微言大义。于是逐渐从创作艺术原则,延伸到文学批评和审美鉴赏的领域。虽有时难免牵强附会之讥,但从总的理论倾向看,“寄托”说开拓和深化了诗歌的艺术境界。(蒋凡)

    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湘夫人》 教案
诗学概念400题(十三)
《楚辞》:香草美人的背后(子曰诗云) 熊 建
屈原《楚辞》里流不断的香草美人与爱国主义情怀
兰花文化问屈原​--乡情紫云--王安全
葛泽宇专栏 | 论香草美人之譬喻(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