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威远大屋基崔氏



              入川数百年 源远流更长

                  ---四川崔氏文化考察印象



                                    
                         崔一良




  今年三月下旬、八月中旬,应兴贵、荐淋、崔扬、应元诸宗亲的邀请,先后两次赴四川考察崔氏文化,行程数千里,时间近半个月。我们在绵阳涪城、凉山西昌、德昌、内江威远、资中等县(区)的乡村,重点对川南大屋基、川西北绵州(绵竹)、川西南西昌等地崔氏家族支系的迁徙轨迹、谱谍整理续修、祠堂遗存、古墓葬保护及文化传承进行比较系统的田野调查、实地考察,收获颇丰。 


    崔氏入川源于战乱迁徙或戍守安置


     美国学者托马斯·沃尔夫说过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寻找到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心中去找它,到自己的头脑中、自己的记忆中、自己的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去找它你不能再回家》)。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你从哪里来”,对家族历史文化追根溯源。崔氏家族志同道合者借助网络空间、祭祖等交际平台,追溯各地崔氏族人迁徙的来龙去脉。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移民大省。崔氏入川也成为热门话题。四川崔氏分会会长崔扬宗亲正在广泛联系川南崔氏宗亲,筹备2018年大屋基崔氏入川三百年的纪念活动。

  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大批移民在战乱中迁徙,从四面八方入川。崔氏族人随着这股移民潮入川,分布在四川各地,川东以湖广为主,四川盆地西部以广东人为主。
 
    
因战乱迁徙而先后入川的主要支系为广东惠州龙川崔氏后裔。据崔氏有关支系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入川的,有绵州(绵竹)崔氏,系十五世斯卓公三子(长男奕孟、次男奕仲三男奕季)率先入川落业绵竹其后裔生活在今德阳、绵阳一带;威邑(威远)大屋基崔氏,十七世崔子裕于清康熙戊戌年(公元1718年)年入川其后裔生活在今威远、资中、资阳一带

  明末清初,四川频遭战乱,人口从明万历年间的130多万,锐减到清初的50余万;耕地从明万历时的13万顷,降到清顺治时的1万多顷。为恢复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垦荒。
移民入川,促进了四川经济的恢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包括崔氏家族)及其后裔达到600多万,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

  海斌宗亲对川南威远大屋基崔氏研究比较系统。听说我们的到来,他特地从威远县城赶到观音滩镇崔贡垇(即原石坪乡政府所在地),与我们一起探导大屋基崔氏的来龙去脉。大屋基崔氏奉远祖为唐中宗名相、“博陵王”崔玄暐。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其后崔世明迁粤省广州崔与之累官四川,安抚制置,有“先有崔与之,后有广州城”之说,使后封“南海郡公”,遂移之于江南(驻扬州),晚年又移之于闽省,住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垇
其玄孙崔唐臣为宋末隐士,崔唐臣之孙崔彧(或)为元世主(公元1260~1295年)刑部尚书,加平章事(虚职)四世。至元顺帝十二年(公元1334年)崔世宗诞生,又经承祖、德义、旺元三世,至旺元三男崔万章、崔百章、崔成章,弟兄三人

  
福建崔氏族人以崔世宗为始祖。旺元三子中,唯三子崔成章欲离开福建宁化,迁广东循州(龙川),故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9年)立合同族譜三册,各执一册,兄弟分袂。
崔成章父子自福建宁化四人移居广东到广东后,崔绅兄弟三人又于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立合同族谱各分三地:长子崔绅随母郭氏同住广州(铅江),次子崔缙居惠州府龙川县鳖坑村(碧坑村),三子崔继随父崔成章居班塘,后迁龙川县义都潭头立业崔缙之子、七世崔富、八世崔华忠、九世崔琳、十世崔孟正(政)、十一世崔庆、十二世崔元举、十三世崔时信、十四世崔盛、十五世崔斯显、十六世崔奕荣等均居广东循州
 

    据《绵阳崔氏族谱》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本记载,崔成章之后,十五世斯卓公有三男,十六世长男奕孟、次男奕仲自广东率先入川,落业绵竹马家巷,父母从广东迁葬时,三男奕季随兄来蜀居绵竹西乡。其后裔生活在绵州(今德阳、绵阳)一带

   第十七世崔子裕(册名世昌,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1684年9月21日生于广东龙川县,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85年殁于四川威远大屋基)清康熙戊戌年(公元1718年)入川

   与崔子裕同时入川的还有华忠公之八代孙子祯公、子祥公,信忠公之七代孙奕泮公、奕广公、奕东公、奕勋公、奕猷等,分别入籍资(中)威(远)、四眼桥,简阳、资阳、成都、郫县等地

    
崔子裕入川,始耕耘于资中城西河子江,后又经商于资西铁佛场,不几年家道顺适,虽非巨富,亦号小康,遂偕同族与曾姓三人,合伙买资西周家碥田地开创基业。生成崑、成崙、成灵、成康四子。而四子崔成康诞生,崔子裕复回广东运其父崔奕荣之骸暨母与长子,均至于蜀,于是崔昆弟兄共聚一堂,以成父志,不数年而买威邑大屋基,且相继而买者不可胜数,自此家声丕振,田连千陌……

大屋基崔氏入川至今已近300年,繁衍了13代后人(从世忠公算起为第28代)。据海斌宗亲介绍,7世祖富公娶两房妻室,大房扬氏生8氏时忠公、荣忠公、华忠公,二房廖氏生8氏信忠公。信忠公之后:9世珍公、10世孟举、11世曰昆、12世元升、13世金公。金公之子:14世奇相、奇卿、奇爵、奇轮、奇择。其中:奇相之后,15世斯琳、16世奕泮入蜀后住(现青山村)高屋基;奇爵之后,15世斯玑,携16世奕广、奕东、奕亮、奕勋、奕尤5子于雍正丁未(1727)年入蜀,后立祠堂于本村蓝沟,现已繁衍到第27代。此外,竹塘村糯米长老屋基(崔慈方大房子)、资中城西周家碥和四眼桥、朱家坝崔氏,为华忠公之后裔。据海斌宗亲考证,威远、资中、资阳三县崔氏,包括大屋基崔氏和糯米厂、周家碥、四眼桥、朱家坝以及蓝沟、高屋基崔氏,均为入川同一支系。

其实,崔氏入川还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实施大规模移民,一部分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或通过军事驻防的方式安置,大部分是通过官方给予优惠政策的方式引导实行。包括通过设立卫、所的方式将军人及家属迁往全国各地驻防。军民移民总数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6%。


   
西昌崔氏正是崔元、崔三于洪武年间自江南苏州府奉命戍守(军事驻防)而安置于此。西昌《崔氏宗谱》记载,始祖崔三原籍江南苏州府口口县青石桥。德昌县老干部崔光富记忆中,
原籍为江南苏州府口口县青石桥(柳树湾)(南大门)十三甲,待考。据西昌《崔氏宗谱》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崔元、崔三以将军伍职,奉命镇守贵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崔三任四川总镇征靖建昌府(有“小云南”之称),平叛后“奉旨职守是邦(建昌府),竟落业于此,娶高氏,生四子”。

  据崔光富所抄录、崔鹤龄所撰《盐源崔氏宗谱·序》记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崔元留守盐源卫城,任指挥使司,平叛期间“因增置屯卫”,后亦“落业于此(盐井卫)”,娶袁氏,成家立祀,成为盐源崔氏始祖。
 

凉山州的崔氏还有一支,会理崔氏,乾隆庚午年间(1750年)入川。入川时间比西昌崔氏晚358年,比大屋基崔氏晚32年。会理崔氏主要分布在会理、会东、宁南等地。据云南昭通汝春、文礼家门提供的信息,来自应天府(南京)的博陵堂昭通崔氏一支,于乾隆庚午年间(1750年)迁四川会理,老谱有记载。这是凉山崔氏又一支系


  谱谍、祠堂、墓志铭成为记载家族治家睦族门风的载体

 
中国姓氏专家于丽黎认为“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成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续修家谱更是成为传承优良家风、族风,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心续修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求一种凝聚力、影响力

   四川崔氏族人中不乏对崔氏文化研究的热心者。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族谱或散失,或残缺不全,但这些热心者执着于对支系族谱的搜集、整理、续修

   威远《大屋基崔氏族谱》(1990年本,崔扬主修)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续修的崔氏族谱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崔扬、泽光、泽江等热心修谱的宗亲在廷山公纂修的《大屋基崔氏族谱》咸丰九年(1859年)本、民国二年再修《大屋基崔氏族谱》(世系)基础上续修的,历时两年多,耗资数万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修成

   崔应元宗亲编修的凉山《西昌崔氏宗谱》(汇编),是在十六世祖崔蓉城、崔金城编写的《西昌崔氏宗谱》(清光绪本)、《德昌崔氏宗谱》、崔鹤龄编撰《盐源崔氏宗谱》(顺治十四年崔奇勋抄本,今人崔光富抄本)基础上,经过多年广泛搜集资料,田野调查,编写而成。应元宗亲坚持节假日遍访族人,考察崔氏文化;白天上班,晚上修谱,历经数年,终于功成名就。《西昌崔氏宗谱》(汇编)尚未付印,只有少数印本存崔应元等处

   四川《崔氏族谱》普遍重视树立家族治家睦族门风。《大屋基崔氏族谱》有《崔氏族约家规》(十六条)。大屋基崔氏80岁的老族长德扬告诉我们,为发扬“耕读传家”的传统,族约家规第三条规定培植人才。凡族中生有英俊聪明子弟,家极贫无力读书者,该族董等协总首,筹给历年膏火,或尝会给款,或承首募化合族给出,以便家寒子弟造成人才,始可光前裕后一族生辉”。第四条规定,“鼓励人才。凡族中子弟住高等小学堂,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八钏;住中学堂及初级师范学堂并陆军小学堂,各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均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十二钏;住高等学堂及法政学堂并通省中央师范学堂,各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均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十六钏;住京师大学堂,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赏花红一堂,奖给钱二十钏。奖给虽微,以资鼓励我族广出人才之意耳”。德扬宗亲幼时家贫,就是靠祠堂族田、族产,每年资助一担二斗谷子,就读崔氏小学,有了文化

   崔蓉城、崔金城编写的《西昌崔氏宗谱·家训》(清光绪本)提出“读书以师,圣贤人不可不读书,父子之亲,长幼之节,朋友之信,夫妇之配,日用之事,常行之理,以致古今,成败之故,人事是非,得失之有,无不具载于书,不读书则茫然矣。”

  《大屋基崔氏族谱·崔氏族约家规》对族人子弟教育十分重视,十六条中,除关于鼓励读书外,还有七条家规,对族人子弟谋职、习勤习俭、禁嫖赌、禁烟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要求具体,处罚严厉得当。第六条规定,“合族子弟,无职年少者,务期族董等暨总首,于春祭时斥令其父兄,使习士农工商,视其才职量人施行,如家贫年壮,能农能商无本者,该族董等协总首提议,筹给资本,方能各有职业,得谋衣食,使其族无游人,自然一族富强”。第八条规定,“令习勤俭。勤能成事,俭可积锱。训导子弟习勤习俭,则士可发贵,农工商贾皆能发富矣”。第九条规定,“严禁嫖赌。嫖则损精耗神,夭寿之由来也。赌则贪耍,弃职倾破之由来也。不嫖不赌,即弱添寿,算贫足衣食”。第十条规定,“洋烟一则,朝廷之禁严矣,父母之戒密矣。吸之不甘不芳不暖不饱,且耗时费事,颓志伤躯。有瘾者述宜戒净,无瘾者谨守莫尝,免受朝廷法律,以贻父母欢心”。十一条规定,“如有子弟不遵庭训,在外妄作非为,或窃或盗,事小者,该族董等严执家法,杖责四十,以戒下次。如犯事大者,自行捆送地方官处治......第十二条规定,“族内倘有不肖子弟,好吃懒做,不顾父母之养者,被父兄来祠报告,该族董等,不得徇情,按照家规,满杖八十,以戒下次。如果执拗不改,仍蹈前愆,着凭三族,送官首究,剔出萌芽,免生忤逆”。第十三条规定,“族内如出忤逆子弟,不畏王法,胆与父母斗殴,或与胞伯叔斗殴,有伤有证,一经报告,该族董等,凭集三族,立予杖毙,免出巨案,以正人伦,而敦风化”。

     对于如何为人,《西昌崔氏宗谱·家训》(清光绪本)提出“刚柔淑身世为人,不可太刚,过刚则缺;不可太柔,过柔则若懦……”“用功力行之时,宜刚而处己,接物之际当柔,庶能以刚为主而济之,以刚故不至于暴柔亦不失之弱乎!”


    家族宗祠,承载着家族的文化,是家族议事、祭祀、兴办教育、举办婚丧之事时使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能够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大屋基崔氏始祖崔子裕与同时入川的叔侄分别在资(中)威(远)、四眼桥,简阳、资阳、成都、郫县等地建有大屋基、蓝沟、高屋基、简阳等崔氏宗祠

    在大屋基、蓝沟、高屋基、简阳等崔氏宗祠中,大屋基崔氏宗祠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整。崔扬、柳杨等宗亲陪同我们参观大屋基崔氏宗祠。祠堂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一处高坡之上,有“上下两堂、左右两厢”,典型的四川民居风格。土地改革时,因祠堂曾经用作族人停尸祭祀,无人敢入住;公社化时,用作生产队仓库,得以保存。2002年,族人对祠堂进行维修保护。左右两厢房,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族人拟在2018年入川三百年纪念活动前组织大修

   西昌崔氏曾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西昌城中营巷内建有合院式(双天井)崔氏宗祠,民国时期为政府征用为县银行家属院;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川兴堡建有崔氏分祠,民国二十八年毁于洪灾

    德昌的阿雍村崔氏大场坝,崔氏家族宗祠仍然保护完好,我们在崔荐淋、崔光富、崔光福陪同下,认真参观祠堂及周边清代民居建筑。村中的一座月鲁坟,引起几位宗亲儿时的回忆,折射出这一古村落的文化积淀
 
    墓葬文化,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凉山西昌、德昌、内江威远考察崔氏文化期间,我们深入山林、田间,实地察看崔氏墓葬、古墓碑。在威远县观音滩镇竹塘村(石坪),崔杨、德扬(80岁)、泽怀(70岁)、柳杨等家门陪同,祭拜大屋基崔氏一世祖子裕公及其长子成崑公合葬墓、二世祖成崙公墓。特别是成崙公墓园除栏杆上的雕塑被破坏外,牌坊、墓碑的保护都比较好。在西昌市西乡乡柏树枝村,崔福光、崔志春陪同我们祭拜西昌崔氏15世祖延富公墓地,察看崔氏墓葬、清同治年间的古墓碑。在德昌县德州镇阿雍村崔家大坟山,崔光富、崔光福、崔春品等宗亲陪同,祭拜德昌崔氏13世祖现候公墓地,察看崔氏墓葬、清咸丰四年的古墓碑。在德昌县德州镇崔家大场坝,也察看几处崔氏墓葬。


   “石坪山歌”,融合乡风民俗中传承和丰富崔氏文化

 
2005年,凤凰卫视欧美台曾经播放了讲述“石坪山歌歌王崔荣火”的纪录片,引起中华崔氏族人的关注。崔荣火是继崔德易、崔明凤之后,石坪山歌的第三代传人。自此,“石坪山歌”这朵艺术奇葩,成为崔氏文化的象征。我们此行,在石坪山歌原产地四川威远县石坪乡(今观英滩镇境内),耳闻目睹“石坪山歌”的艺术魅力,感受崔氏族人的艺术天赋,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源于先民劳作的“石坪山歌”,是崔氏先祖入川三百年来,融合乡风民俗中传承和丰富崔氏文化的重要实践。起于清代中期,兴于清末和民国年间,盛于建国初期。山歌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歌事、歌俗、歌礼、歌规等民间民俗,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石坪山歌原生态文化。据清代一条街和石质仿木三重檐庑殿式贞节牌坊上的文字记载,清代中期,崔氏先祖等福建、广东一带的移民来到石坪,将客家文化融入地方文化,逐步形成了石坪山歌,由田间走上了舞台,成为山区独具特色的文化。

  “石坪山歌”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石坪山歌,主要在川南一带流传,尤以观英滩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和资中县境内。崔扬、陶碧清夫妇为“石坪山歌”的传承、传播、发展作出艰辛的努力,仅申报知识产权一项就付出大量精力、财力。

“石坪山歌”曲牌多,表现内容广,唱腔具有高亢粗犷、委婉细腻,声域能翻山越岭、穿云透雾,感染力极强。

   “石坪山歌” 音乐剧《花朝门》(编剧:崔杨;剧诗:王德清),选段唱词富有抒情性:


  “风和雨相吻,天地之间有多少爱恨?
   回眸一瞬、爱由心生,彼此流连擦肩的背影。
    心与心约定,梦幻之间有多少愿景?
   红烛一夜、风声鹤鸣,醉了千古谁也别碰醒。

   花朝门、喜盈盈,问问我的意中人。
   花为你开、梦为你等,等一生相依为命。
   花朝门、喜盈盈,亲朋好友一家人。
   月为谁圆、酒为谁醇?干一杯朗朗乾坤
。”

正是这样,石坪山歌生动表现了人们生活、劳动和内心世界、地域风情。长调高亢嘹亮、穿透力强;短调清晰流畅、荡气回肠。

石坪山歌的曲牌颇多,其代表作有《二黄腔》、《钻山调》、《软翻身》等。歌词多用七言四句,富有韵律和歌唱性。衬词大多采用虚词,因曲牌而异,如“哟嗬”、“嘿哟”、“呀耶”、“啧啧”、“哎呀”、“依呀啷得儿哟”等,古朴优雅,令人叫绝,富有表现力。

石坪山歌歌词除传统歌词以外,演唱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因而丰富、真切,极富感染力。如有反映时代生活的《爱我就到石坪来》,有抒发情感的《十月望郎》,有歌颂大自然的《四季花儿红》,有表现人物的《情哥情妹》,有表现宗教的《神歌》等。现以编《石坪歌谣》一书。《钻山歌》、《二黄腔》、《软翻身》等。

1957年,“石坪山歌演唱队”曾代表内江地区参加四川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奖。2005年,讲述“石坪山歌歌王崔荣火”故事的纪录片,在凤凰卫视欧美台播放。2007年6月,石坪山歌《十花开》、二黄腔《假意挑水望情郎》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文艺演出,获得好评。2008年观英滩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坪山歌被命名为川南山歌。

  大屋基崔氏素有习武传统。崔氏族人习武,从最初的防身,到今天的健身,始终融入生活,成为崔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威远崔宁宗亲的器械(峨眉盘破门/崔家扁担、崔家综合拳)在中国(武汉)2013年演武大会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为威远争得了荣誉,也为崔家争得了荣誉。

  近几年随着崔氏族人交流的增多威远朝门生态园成为崔氏族人聚会的主要场所。正如崔扬夫人陶碧清女士所说,花朝门生态园是天下崔氏宗亲的落脚点,也为我们服务崔氏宗亲提供极好的机会 

  是的,“宗亲、宗亲,越走越亲”。期待着,2018年,崔氏族人入川三百年纪念活动之时,我们再相聚在如花似锦的花朝门生态园,相聚在崔嵬的剑阁,相聚在神奇的大凉山,相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



                                                            2015年8月21日夜半之分于云集斋

 

 
  特别鸣谢在四川考察期间,自凉山西昌至內江资中,兴贵宗亲的全程陪同;感谢在凉山期间,自西昌至德昌,福光宗亲的全程陪同;感谢在内江期间,自威远至资中,崔扬宗亲夫妇的全程陪同;感谢荐淋、志春、崔扬、建明全家的热情接待!至此,我仍然沉在宗亲之间的浓浓亲情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氏入川三百载 白手起家成望族
又逢清明日,寻根待何时——恭祝《中华古滕商氏族谱》告竣庆典圆满成功
【裘事快讯】第二十一轮《富春环山裘氏宗谱》圆谱
字辈总汇
《安义傅氏宗谱》序
绍兴湖塘金氏宗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